第五百四十六章中國遠征軍上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五百四十六章中國遠征軍(上)但是,歷史上美國共向英、蘇、法、中等幾十個反法西斯國家提供五百多億美元的物資,首先獲得援助和獲得援助最多的是英國,英聯邦所得的租借援助共三百多億美元,佔美國租借支出總額的百分之六十,其中英國受援最多,為二百七十億美元。美國對蘇聯的援助中實際運抵蘇聯的物資總值為一百零二億美元,但是中國僅僅得到了八點四五億美元。
其中,高飛認為這與中國政府的不積極態度有很大的關係,坐等勝利用老一套的政治理念去解讀新條件下的國際關係?不勞者不食!歷史上我們付出了鮮血卻沒能得到應有的回報,所以高飛決定前往重慶,儘自己的一切力量去影響蔣介石,雖然高飛知道期間的可能不大,但是這一切誘人的前景畢竟太值得自己去努力一搏了。
沒等高飛啟程,就受到了蔣介石的召見,被人召見總比自己跑上門去要強得多,在法國戰役之前高飛的戰役預言同樣也深深的震撼了蔣介石,所以此番關於向美國派遣高級軍事聯絡團的事宜蔣介石第一個想起的就是高飛。
在曾家巖的官邸內,蔣介石只召集了很少的一小部分人參加這個級別很高的會議,陳誠、何應欽、白崇禧之外就只有高飛了,在高飛看來這似乎有點三堂會審的意思一般?陳誠是蔣介石面前的紅人和絕對的鐵桿跟班,而何應欽也是蔣介石的應聲筒,白崇禧自從徐州會戰和武漢會戰聯手李宗仁給蔣介石漂亮的解決了眾多雜牌軍,也得到了蔣介石的信任,不過白崇禧是務實主義者,也並非死心塌地的為蔣介石的削藩賣力,這一點蔣介石也十分清楚得很。
宋子文從美國發回的電報看似很樂觀,但是中國在於美英等國打道中虧沒少吃,被人騙多了怎麼都能稍微明一點了,或許準確的說是被騙怕了的中國人也在掂量美國人的誠意和企圖,另外英國方面建議組建同盟國陣線對抗軸心國的提議遭到美國斷然拒絕。
顯然,此刻美國人是在為未來不確定的國際形勢擔憂,美國方面通過租借法案的同時拒絕簽署同盟國協約的意圖非常明朗,讓老子掏錢可以,但是想把老子如同一戰一般推到前線去擋子彈,讓英國人指揮美軍作戰?簡直就是痴心妄想。
向中國派遣高級軍事參謀團,並且同樣要求中國派遣高級軍事聯絡圖前往美國,看起來是一件非常不錯的事情,但是美國人的本利益在哪裡?中國與英國對於美國來說並不在一個戰略平臺之上,美國援助的第一批十億美元的物資和武器裝備有多少是屬於中國的?另外運抵雲南昆明的物資需要通過滇緬公路,軍進攻法屬印度□□就已經非常明白的顯示其的戰略企圖,英國人在緬甸只有不足三個師,其中一個師和輕裝甲旅還奉命調回印度。
英國人在緬甸能夠抵擋得住未來軍的猛攻?而且英軍的整體戰略部署的架勢就是要放棄緬甸,稍微懂點軍事常識的人都清楚,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如果失去緬甸,美國人的援華物資將通過何種渠道抵達中國?這顯然都是需要中國政府方面考慮的。
蔣介石身著一身褐的長袍,望著渺渺的檀香轉身對高飛道:“美國人的物資並不白給,他們想讓我們組建遠征軍進入緬甸協防,但是英國人卻不用,韋維爾那個混蛋竟然告訴我說如果讓中**隊解救英**隊,那將是英**隊的巨大恥辱,而英國人則似乎正在放棄緬甸?該死的英國佬,他們的眼中只有自己的利益,從來沒有國際全局神。”陳誠與何應欽等人可謂是面面相覷,咱們這位蔣委員長何時有過全局觀念啊?更何況是國際全局觀念?
蔣介石憤憤不平之後道:“美國人擬定向菲律賓進行增兵,本人入侵印度□□使得東南亞的美英等國到了巨大的威脅,尤其是緬甸我們絕對不能坐視其陷落,緬甸的陷落對於英國人來說沒什麼問題,但是對於我們確實一個巨大的災難,宋子文與顧維鈞在美國已經向羅斯福總統提出我們派出軍隊進入緬甸協防的提議,英國人還在考慮,但是駐重慶的英國政府領事館總辦武官韋維爾這個獨眼的混蛋卻一口拒絕了我?難怪幾十萬英國遠征軍在法國全軍覆沒,活該!英國人的狂妄自大要了他們的命。”高飛望著依然憤憤不平的蔣介石,他不是來聽牢騷的,而是勸說蔣介石要做好萬全準備,主動向美國方面提請,以便在美援物資的獲取上可以分得更大的利益。
陳誠見蔣介石一個勁的陳述自己的憤怒,只好試圖轉開話題對高飛道:“高軍長在之前的對歐戰的預測中可謂獨拔頭籌,所以此番委座想聽聽高軍長的見解,高軍長也不要有心理負擔,此刻美國政府決定將我國列入第一批租借法案援助目標,國際形勢已經大有好轉,從美英聯手對我實施武器運,到少量的貸款,直至現在美國將我國列入第一批租借法案的援助國,我們的抗戰總體形勢在逐步好轉,極大地樹立了我們敢打必勝的信念和抗戰到底的神。”白崇禧在旁點了點頭道:“委座的意圖非常明白,宋先生與顧先生從美國傳回的消息顯示英國人也在美國在做爭取,第一批十億美金的援助物資中只有我們不足三千萬美元,如何向美國人爭取更多的援助份額非常重要和關鍵!”高飛深深的了口氣,將目光投向目光有些深沉但是恢復了常態的蔣介石,民國風人物哪一個不是時代的□□,叱吒風雲之輩?蔣介石的格多變是出了名的,一代梟雄,或許蔣介石給自己的不過是一種假象,眼睛看到的未必會是真的,道聽途說似乎更不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