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三章暗藏機鋒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朱治嚇得滿臉失,狀若瘋狂,連忙喝令四周兵士前去抵住,數員牙門將畏而不前,被急於保命的朱治,連連砍死,於是後軍各部人馬,蜂擁向前。
鄧艾連番惡戰,至此氣力不濟,連番衝突不得,暴怒漸退,心知如此下去,但凡彼軍穩住陣腳,將他圍在垓心,勢必危矣。
鄧艾心頭一定,勒馬一轉,憤恨喝道:“狗賊,早有一,我必取你還有那張飛項上首級,祭奠夏侯將軍在天之靈!”鄧艾喝畢,策馬就衝,突殺出去,吳兵、州兵眾早被殺得心寒,哪裡敢阻,鄧艾迅速衝回己軍陣內,引軍撤開。
朱治眼見鄧艾逃去,卻是餘悸未去,待諸葛恪急忙趕來勸說掩殺時,鄧艾已引兵逃遠去了。
漸漸地到了天明時分,山上的火勢愈加浩大,將天地照得紅通通的一片,風一吹過,濃烈的血腥,撲鼻而來。
山林內,隱隱間不時仍發出一陣陣廝殺聲,還有淒厲的慘叫聲,在今夜,不知又是多少人死在了戰爭之中,有人甚至屍骨無存,葬於火海之內。
諸葛亮不愧是天下第一智者,號稱有鬼神莫測之智略,在他的謀策之下,魏兵重挫,死傷極多,折損近有兩萬餘兵馬,更兼連作為三軍統帥的夏侯淵也被張。。飛誅殺。
後來若非鄧艾拼死斷後,憑著超絕的武勇,硬是將來追的敵軍殺得大亂,恐怕折損人數遠遠不止二萬餘人。
且說當朱治收兵撤去,統計過後。聽得就這一夜間。魏寇傷亡如此慘重。又驚又喜,喜的自然是魏寇大挫,又折了統軍大將,已不足為患也。
而驚的卻是諸葛亮的謀略,雖然朱治早知此人非是等閒之輩,但當他確實看到其謀略之厲害時,那種展於眼前的驚駭,實在是難以言喻。
“哈哈哈。昔年荊州曾有童謠,言臥龍鳳雛,得一者可平定天下,老夫一直嗤之以鼻,今見之,方知深淺,先生才謀之高,絕非凡俗之物,當為神人也!他我必定如實告之吳王,論功行賞!”在朱治虎帳內。只見朱治端坐首位,放聲大笑。諸葛亮聽了,卻毫無倨傲之,從容淡然一笑,拱手而道:“朱將軍謬讚矣,得此大勝,全賴貴軍將士拼死作戰,亮不過略施小計,豈敢居功!”朱治聞言,擺了擺手,笑道:“先生休要謙虛,吳王素來賞罰分明,如今先生立下如此大功,豈能不賞?”朱治此言一出,坐於諸葛亮旁側的張飛頓時面一變,環目奔出兩道寒光,冷哼一聲,卻若兇獸打了一個響鼻,驚得朱治心頭一蕩。
諸葛亮見狀,呵呵一笑,遂作禮道:“亮乃蜀漢之臣,時下奉我蜀王之命,前來相輔東吳,定當傾心竭力,他待東吳之危解矣,亮若有功勞,蜀王自會賞賜!”朱治聽言,眼角微微觸動,而張飛聽了諸葛亮的話後,臉隨即好了許多,不過眼中暗藏的殺氣卻未褪去。
諸葛恪見狀,連忙出來打圓場,諸葛恪素來口才了得,此下三言兩語,便將本是一觸即發的緊張氣氛緩解過來,不知說了什麼,惹得帳內一半人都在大笑。
朱治亦在張口大笑,暗中卻用餘光瞟向諸葛亮,心中卻是腹誹道:“如此人物,若能投於我東吳,又豈懼魏寇耶?可惜,可惜!”與此同時,笑容可掬的諸葛恪心內,亦是暗暗腹誹道:“我這叔父謀略這般了得,且又對蜀漢赤膽忠誠,他必成大患,不可留,不可留!”另一邊,在瀏陽城內,鄧艾面蒼白,雙眼紅赤,滿是血絲,此下正跪伏在夏侯淵屍體之前,叩首拜罪。
在鄧艾身後,十數魏軍將領齊齊跪著,哭不止聲,這些人都是昨夜勸說夏侯淵出兵的將領。
夏侯淵雖然處事嚴明,但平裡體恤下士,深受軍中將士愛戴,此下夏侯淵折命,軍中上下無不痛心。
在夏侯淵屍前,哭聲一片,慟哭聲令人聞之動容,忽然一將校忿然撥出間大刀,猛地一叩首,擊打冰冷的地面,然後嘶聲裂肺地吼道:“恨不聽鄧將軍所勸,害了夏侯將軍,我已無顏面立於世上,唯有以死謝罪!”吼畢,那將提刀望咽喉一割,血花飛,人頭落地,鄧艾面大變,急起身望去時,那人早就死去。
須臾,又有數將齊齊拔出兵器,皆自刎謝罪,鄧艾如同一頭獵豹般猛地衝去,先奪了一人兵器,竭斯底裡地喝道。
“事已至此,你等枉費命,有何用哉?夏侯將軍待你等如自家兄弟,你等不謀求復仇,卻如懦夫般自尋短見,實在教人笑話!”鄧艾此言一出,那被奪去了兵器的將校,頓時滿臉怒,不忿地喝道:“士可殺不可辱,我等隨夏侯將軍東征西討,從無所懼,懦夫此言,何來說之?”那將士話未已,其餘十數將士紛紛對著鄧艾怒喝,鄧艾面冷寒,緊咬牙關,雙眼盡是赫赫威光,高聲喝道。
“如今大戰在即,夏侯將軍折命,軍心不穩,你等乃我軍庭柱,當因振作,穩定軍心,尋機復仇,眼下大仇未報,你等不以大局為重,一死了之,夏侯將軍九泉之下若是得知,如何得以瞑目耶?”鄧艾聲若轟雷,震得那十數將校皆是神一蕩,紛紛大口息,一陣死寂後,眾將齊齊向鄧艾跪伏一拜,齊聲喝道:“我等願以將軍馬首是瞻,望鄧將軍統率我等,為夏侯將軍復仇!”聲哄亮,震動四方,校場內的各部人馬聽得,無不高舉兵器,止住哭聲,厲聲吼道:“我等願以將軍馬首是瞻,望鄧將軍統率我等,為夏侯將軍復仇!”
“我等願以將軍馬首是瞻,望鄧將軍統率我等,為夏侯將軍復仇!”霎時間,整個校場皆是魏兵吼叫聲,震得天地為之顫動,鄧艾神泯然,猛地轉身,跨步至夏侯淵屍前,雙膝跪落,發出一聲震響,叩首三拜,作誓喝道:“天地為鑑,我鄧士載,窮極一生,勢要取諸葛亮、張飛、朱治三人首級,以祭奠夏侯將軍在天之靈!”鄧艾發落誓言,天穹忽然一道霹靂劈落,閃雷縈繞,一場滂沱大雨猝然落下,這場大雨,一落便一發不可收拾,連連數,瀏陽城境內境外,方圓數百里皆被雨幕籠罩。
朱治料想魏寇折了大將,軍心不穩,正是攻打時機,本速起兵馬,攻破夏侯淵軍餘眾,便立即望吳郡救援,豈料這大雨不止,戰事難舉。
而鄧艾也趁著這時候,迅速地整備兵馬,安撫軍心,鄧艾亦是了得,更因得到夏侯淵舊部的支持,很快便將各部人馬重新編制,而此下夏侯淵原來的八萬兵馬,在連番折損後,只剩下不到兩萬人。
一,在朱治虎帳內,朱治正與眾將還有諸葛亮一干人等商議,朱治眉頭深鎖,滿臉愁,凝聲而道。
“我本趁夏侯淵折命,急切攻取瀏陽城,殺散其餘眾,然後撥兵望吳郡趕援,怎奈這一場大雨,連下不休,我心裡實在急切吳郡戰事,諸位可有高見,解老夫心頭之憂?”朱治話音一落,一員吳將便急急起身,拱手而道:“吳郡乃我國之都郡,東吳之基,萬不可有失,竟若如此,將軍何不先以大局為重,速速撥軍,望吳郡救援?”朱治聞言,面一沉,迅疾便撥手反叱道:“不可,魏寇尚有二萬餘眾屯據於瀏陽城,如若我軍望吳郡趕去,東吳西南之地,兵力空虛,如何把守?更何況魏寇與我等苦大深仇,若是屠城洩恨,豈不害了百姓?”朱治此言一出,那吳將方知利害,連忙告罪,朱治眉頭皺得更緊,冷聲喝退,霎時間,帳內變得鴉雀無聲,無人敢言。
朱治眼神一凝,目光驀然望向了諸葛亮,諸葛亮卻是視若不見,毫無舉動,諸葛恪見狀,腦念電轉,忽然出席而道。
“依恪之見,此下夏侯淵雖是折命,但彼軍中那鄧艾,並非等閒之輩,不可小覷,正如朱將軍所言,我軍若撤,西南百姓,必定遭滅頂之災,他縱然我等能擊退魏寇,亦是人心潰散,得不償失!”
“因此一未能擊退瀏陽的餘孽,我軍一便不可輕退,不過恪可推薦一人,此人若去,勝於千軍萬馬!”諸葛恪話音一落,朱治心裡明悟,立馬臉上展出燦然笑容,明知故問道:“哦?誰有如此能耐,元遜快快道來!”諸葛恪默默用餘光瞟了諸葛亮一眼,然後拱手便道:“普天之下,除了我叔父諸葛孔明外,誰能有如此能耐?就不知叔父願否前往?”朱治聽罷,速把目光轉向諸葛亮,同時帳內無論是吳兵還是州軍將校紛紛都向諸葛亮投去目光。
此時,諸葛亮臉方才微微有變,輕笑道:“元遜侄兒如此厚贊,恐是不實,亮才微學淺,難當大任!”朱治聽了,眉頭一皺,凝聲而道:“先生何出此言?當你等有難,我想蜀漢、東吳兩國乃是盟友,不惜冒著殺頭大罪,接納你等,如今我東吳國有大難,先生卻不願伸出援手,豈不教人心寒耶?”
…
p:非常謝書友:此景幾許清閒的月票支持!各位兄弟,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