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引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果敢族其實就是明朝遺民,原本就是漢族,其中很多人還是明朝皇族和士大夫的後人,這在世界史上也是一個特例。
公元1644年3月,李自成率農民起義軍攻入北京,崇禎皇帝自殺。在此危難關頭,祖宗三代食明朝俸祿的遼東總兵吳三桂落井下石,引清軍入關鎮壓義軍,追剿明軍,加速了明王朝的滅亡。
公元1646年,明朝的兩廣總督丁魁楚、廣西巡撫瞿式耜、原兵部尚書李永茂等一大批文臣武將雲集肇慶,擁萬曆神宗帝之孫,亡廣西梧州的永明王朱由榔即位稱帝,年號為永曆,史稱南明。
朱由榔稱帝六年後,因為自己的實力薄弱,被迫接受張獻忠的大西軍餘部孫可望、李定國聯合抗清的建議,在貴州安隆所投靠了農民軍。這時,孫可望、李定國已據有雲南全境,李定國不僅兵強馬壯,而且手裡還有掌握著一筆鉅額財富,一筆富可敵國的財富。
這年,李定國發動反攻,率軍8萬東出廣西,下桂林,又攻入湖南、廣東。不幸的是,這時孫可望同李定國之間矛盾爆發。孫可望妒忌李定國功高勢大,同時還窺視李定國手裡的那筆巨大財富,謀殺李。
李定國避往廣東,希望與鄭成功會師,收復廣州,但戰鬥失利,實力大損。他撤到貴州,接走了被孫可望劫持的永曆帝朱由榔。公元1656年李定國擁朱由榔回師雲南,在昆明建立了南明王朝的滇都,並開始在五華山上建造王宮。
公元1658年,孫可望部降清,貴州、廣西均為清軍進佔,使永曆帝朱由榔失盡了地盤,南明岌岌可危。第二年,清兵三路追,朱由榔無奈,只得棄滇都昆明,在李定國部及其他官員的保護下,經保山、騰衝一路敗退,於12月逃入緬甸境內的野人山。
隨同永曆帝進入野人山的還有李定國用於反清復明的那筆鉅額財富,另外永曆帝也攜帶著價值連城的珍寶和大量珍貴文物,在這些珍寶中一件令世界上許多統治者都夢寐以求的東西,就是成吉思汗遺傳給子孫的“命運之箭”為了防止數額巨大的財富落入清兵手中,同時也擔心其他變故,李定國安排人在緬北的野人山中尋找了一個秘密處所,將這筆寶藏連同永曆帝攜帶的珍寶一同藏匿了起來。
緬王把永曆帝和文武百官以及大批隨從安置在緬北的山中,公元1661年緬京老王駕崩,新王莽白繼位,他看清形勢,深知國邦裡養著一群禍胎,早晚會殃及池魚,於是派兵夜襲朱由榔的臨時住所,砍死了南明數十名遺臣武將,囚了永曆帝,這在歷史上被稱為“咒水之難”公元1662年,吳三桂率清兵十萬之眾飲馬怒江邊、直抵緬甸瓦城城郊,緬王莽白立即將永曆帝及其母、、妄送清軍,以免惹火燒身。
隨後永曆帝朱由榔被押解回昆明,囚在蓖子坡頭的金禪寺內。同年四月,吳三桂擔心朱由榔被反清復明的義士劫走,奏明清廷後,用弓弦將朱由榔勒死在蓖子坡。
永曆帝被吳三桂縊死後,有不少隨朱由榔逃入緬境內的文武官員、各類隨從和大批百姓仍死不降清,落在現今緬甸北部和中國雲南西南的荒山野僻之地頑強生棲繁衍,通過300多年艱苦而漫長的子,這些落他鄉的人員最終發展成了今天緬甸的果敢族。
2002年3月,世界有關組織五年一度的《世界年鑑》中指出,本二戰後經濟迅速恢復的奇蹟,是依靠太平洋中的神秘寶藏支撐的。同時公佈了迄今為止,全世界沒有被發現的十七處數額巨大的藏寶。其中中國的大西國皇帝張獻忠的寶藏,名列世界第三,亞洲第一,大西寶藏不僅財富價值驚人,更是有許多珍貴的歷史文物。
三百多年來,無數尋寶者挖空心思四處探尋,大西寶藏始終沒被發現,成為一大謎團。這些人做夢也沒有想到大西寶藏本就沒有在中國,會隨永曆帝入到緬北的深山叢林中。
李定國是明末最後一個反清的民族英雄,在反清的鬥爭中李定國是最堅定的一個人,同時他也是張獻忠最忠誠的部下,深得張獻忠的信任,因此主管糧草後勤,是張獻忠的財務和後勤部長,大西國的寶藏一直就在李定國的掌控之下。
張獻忠死後,大西國的寶藏就被李定國運到到雲南,在與永曆帝結盟後,李定國從把大部分寶藏獻給朱由榔用於反清復明的鬥爭。
李定國在護送永曆帝進入緬北野人山的同時,將大西寶藏也一起運入了野人山中藏匿起來,這也是後來人們一直尋找不到大西寶藏蹤跡的原因。
藏匿在緬北野人山的寶藏數額巨大,是由永曆帝的珍寶和張獻忠遺留下的來的金銀兩部分組成。這個寶藏的用途很明確,就是為了以後的反清復明做經費。
寶藏藏匿好後,將藏寶圖繪製在三張羊皮上,只有將三張藏寶圖拼在一起,才能找到寶藏。據傳李定國擁有一份藏寶圖,另外兩份不知所蹤。
昆明百姓出於對吳三桂叛國降清的義憤,將永曆帝遇難的蓖子坡改稱為死坡。
後來大清總督認為死坡有損大清聲譽,遂在道光年間將死坡改為昇平坡,並刻石立碑以宣揚其昇平盛世,但民間仍稱之死坡。
辛亥革命勝利後,雲南都督蔡鍔將軍以三迤士民的名義,在死坡頭立“明永曆帝殉國處”石碑一方。
在大清統治期間,反清義士和南明後人都不敢明目張膽地拜祭永曆帝,來死坡拜祭的人多在深更半夜,三百多年來逐漸形成了一個習俗,而且一直保留了下來。
每逢清明時節,總有不明身份的人在死坡頭的這塊石碑前祭拜永曆帝的亡靈,祭拜的人都是行匆匆,而且多在深夜,所以都不清楚他們是什麼人。
時間轉眼到了民國36年,即公元1947年的清明節。
昆明五華山旁的死坡上,豎立著一塊兩米高的石碑。夜幕下孤獨的石碑,在朦朧的月光中顯得分外淒涼,靠近石碑能看清上面七個血紅的字跡“明永曆帝殉國處”微風吹過,揚起黃紙焚燒過後的灰燼,漫天飛舞,石碑的周圍本來就很荒涼,此時又增加了許多陰森恐怖的氣氛。不遠處的樹林,枝葉在風的吹動下發出瑟瑟的抖動聲,彷彿是有人在走動。
一個有著詭異傳說的地方,在這個特殊的子裡,難免不令人產生骨悚然的覺。更何況樹林中此時真的還埋伏著人,一群身份不明的人。這些人已經在這裡監視了五六天了,他們好像是在等什麼人的出現。
人們的心理真是奇怪,似乎只有來到先帝的亡身之地祭奠,才能寄託哀思和情懷。靠近清明節的這些子裡,不斷地有神秘的人來此焚香祭拜。雖然現在已經是民國時代,沒有人再會理什麼人來祭奠南明的亡帝,但是大多來拜祭的人還是保持著一貫的風俗,在夜間偷偷地來拜祭一下。
夜深人靜的時候,十多匹快馬呼嘯而至,在距離石碑百米遠的地方,衝在前面的人勒住韁繩,翻身下馬。
後面的人紛紛跟隨著從馬背上一躍而下,各個身形捷矯健,一看就知道都是些身手不錯的練家子。
留下兩個人在原地看守馬匹,其他人都跟著兩個人的身後步行朝永曆帝遇難處的石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