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秋來石榴載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編者按本文行文暢,語言注意天然成趣,又傾向隨意雕刻,對人生和藝術,尤其是娛樂產業,均有很深的見解,讀後令人百生,真個是恨不得“去秋來十六載,作了和尚也不怪”!形容美人遲暮,奢華而無常的話是:彈指紅顏老,剎那芳華。
正是吹了口哨到處遊走的放肆少年,雙手斜斜入袋裡扮酷,還滿世界掉女孩子的年齡,瞟人都要先翻翻眼,輕輕打著響指,才覺有趣,指間啪啪啪啪,青絲變做一頭白髮,仔細想想,真是後怕,真是後怕咯。
端詳鏡子裡的臉,不經意的就發現額上鬢角里藏著皺紋,越來越多,撫面鬱悶,長噓短嘆一番,似乎還是一把十字頭的年紀,那眉梢,那眼角,到底是鮮得可以掐出水的青年少,那俊俏,那模樣,處處溢出銀鈴般的笑,思之再三,起風水輪迴之慨。
夜靜闌珊,頻頻攝取回憶的華,而覺彌老,翻身起來,遇著星光熠熠的歌舞在電臺上場。
平時鮮少觸及娛樂節目,一個饃饃被人嚼過千萬次,就是米田共,沒有再利用的價值,只是,央視體肥軀巨,霸道的橫在大好頻率上,千人一面唱著歌,萬眾同腔,不但不能提神,還更增倦意。我虔誠的忍耐著,下一個節目或許要優秀點。
果真等到優秀的臉了,自己卻心有不甘,唱歌的女子時斷時續的泣,乾澀的嗓子稍嫌無味,吉他的聲音若隱若現,竟然幽怨得一塌糊塗,配樂的人真是個天才,還有字幕,也搞笑到極點:出嵩山,晨鐘驚飛鳥,林間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
莫道女兒嬌,無暇有奇巧,去秋來石榴載,黃花正年少。
石榴?關石榴什麼事?嘻,滑莫大稽。
搖滾版的“牧羊曲”被演繹成後現代主義風格,倒是頗有幾分喜劇彩。
我估計出字幕的孩子應該屬於茁壯發育的一代,至少也是八十年代的新生代兒童,他們少有興趣從前老片子,手下一不留神,電腦終端輸出的詞組,就變“十六”為“石榴”沒有人告訴他們,他們更無心瞭解,那個嬌媚又英武的女兒白無暇,正是二八年紀,王立平筆下的少女是十六歲的花樣年華。
儘管錯著,細細回味,一樣心有慼慼,多年後再看《少林寺》的片段,聽裡面的曲,依舊動十足。
還有鄭緒嵐一身白裙,站在懸崖上,或海邊,記不太清楚,就惦著她有一頭長長的黑髮,在風裡飄啊飄啊,溫柔的目光凝望遠方某處,深情款款唱著牧羊曲,有一對憂鬱深情的眸子,多動人呵,想想都發暈!從前的孩子長大了,有人再度翻唱“牧羊曲”想學鄭姐姐溫婉一把,卻,深情難再,大多成了畫虎不成反累貓。
《少林寺》是香港的張鑫炎導的,他導過很多的武俠片,包括開山立萬的《雲海玉弓緣》,一路刀光劍影著拍下來,由量變到質變,直到推出轟動一時的《少林寺》,終於登峰造極,成為一代宗師,而大陸的製片人還徘徊在繳學費階段。
回味幾個主角,印象深刻的還是李連杰,最被人惦念的俏和尚,憨憨的樣子,朗的笑聲,英俊的光頭和尚,可愛至極,他乾淨的形象一時間風靡全國,不但女人愛,連男人都喜歡他,真是一大奇蹟。
李家小哥哥在一九七四年到七九年蟬聯全國武術比賽五連冠,但他拍“少林寺”的時候,也僅僅只是個初出茅廬的黃口小兒,時至今,李連杰已牢牢站住國際武打巨星的位置,在《猛龍戰警》和《最後一強》裡面,都有不俗的表現,身價不凡自然理所當然,所有這些,都要歸功於二十年前一鳴驚人之作。
除了英俊的和尚,回味片中的配角,個個讓人過目不忘,白無暇的真、於承惠的忠、計華的詐,演員的功力繞樑三,韻味無窮,丁嵐扮演牧羊女本就是美麗天成,那個純咧,那個甜咧,活活活,膩死人咧。
女孩子最得意就是聽人誇,哎喲,這丫頭怎麼長的,活脫脫一個白無暇!美滋滋的,心裡要想好幾天。
光蛋蛋也開始免費。
那陣住小院裡,孩子多,常聽一個光蛋慫恿另一個光蛋,走,我們去少林寺拜師!倒。
窗外還經常上演未經招考的少林俗家弟子比武。
時不時,幾個青禿瓢一路呼哈呼哈著衝過來,再象瘋子一樣叫囂了衝過去,嚷嚷同門過招,投降不殺!就納悶,少林寺哪來這條規矩?一個禿瓢打不過了,順手從地上抓起一乾柴或者爛笤帚,不分首尾,權做少林法舞將起來,另個禿瓢則表演空手套白狼,最後自然打不贏的,被打了,扯著嗓門大喊一聲,我一定要殺了你這個賊,也不知道到底誰忠誰,兩人抱在一起翻翻滾滾吼聲震天,院子裡一片狼籍,簡直就是《南北少林》的翻版,不過,演員統統小一號罷了。
光蛋蛋們雖然鬧著上少林學藝,大人卻沒給他們機會,至今,也沒聽說有人得緣拜進少林寺,但和尚們要守的戒律卻如數家珍,一條一條持得很好,尤以戒做得最好。
比方說,光蛋只和光蛋玩,從來不和白無暇們接近,看到她們經過,個個溜著邊走,躡手躡腳,如同穿過侏羅紀公園,最絕的是,小豆被他媽摜在澡盆子裡的時候,直喊女施主罪過罪過,吃了一個響的蹦慄。
聽說《少林寺》出了姊妹篇,叫做《新少林寺》,電視劇版的,洋洋灑灑好幾十大集,集數多,情節卻不復雜,都是和尚在戲裡大玩愛情戲,直叫人不敢恭維,找到新版的廣告詞,看上面寫到:一部和尚與牧羊女的愛情戲,展示中華傳統武術髓,曲折起伏的歷險故事,漫奇異的愛情傳說,幽默可笑的細節,這一切織成一部驚險與詩意相映成趣的長劇。
暈倒,當真是來秋去十六載,和尚們也該還俗了吧。
編者按本文行文暢,語言注意天然成趣,又傾向隨意雕刻,對人生和藝術,尤其是娛樂產業,均有很深的見解,讀後令人百生,真個是恨不得“去秋來十六載,作了和尚也不怪”!編者按本文行文暢,語言注意天然成趣,又傾向隨意雕刻,對人生和藝術,尤其是娛樂產業,均有很深的見解,讀後令人百生,真個是恨不得“去秋來十六載,作了和尚也不怪”!編者按本文行文暢,語言注意天然成趣,又傾向隨意雕刻,對人生和藝術,尤其是娛樂產業,均有很深的見解,讀後令人百生,真個是恨不得“去秋來十六載,作了和尚也不怪”!編者按本文行文暢,語言注意天然成趣,又傾向隨意雕刻,對人生和藝術,尤其是娛樂產業,均有很深的見解,讀後令人百生,真個是恨不得“去秋來十六載,作了和尚也不怪”!編者按本文行文暢,語言注意天然成趣,又傾向隨意雕刻,對人生和藝術,尤其是娛樂產業,均有很深的見解,讀後令人百生,真個是恨不得“去秋來十六載,作了和尚也不怪”!編者按本文行文暢,語言注意天然成趣,又傾向隨意雕刻,對人生和藝術,尤其是娛樂產業,均有很深的見解,讀後令人百生,真個是恨不得“去秋來十六載,作了和尚也不怪”!編者按本文行文暢,語言注意天然成趣,又傾向隨意雕刻,對人生和藝術,尤其是娛樂產業,均有很深的見解,讀後令人百生,真個是恨不得“去秋來十六載,作了和尚也不怪”!編者按本文行文暢,語言注意天然成趣,又傾向隨意雕刻,對人生和藝術,尤其是娛樂產業,均有很深的見解,讀後令人百生,真個是恨不得“去秋來十六載,作了和尚也不怪”!編者按本文行文暢,語言注意天然成趣,又傾向隨意雕刻,對人生和藝術,尤其是娛樂產業,均有很深的見解,讀後令人百生,真個是恨不得“去秋來十六載,作了和尚也不怪”!編者按本文行文暢,語言注意天然成趣,又傾向隨意雕刻,對人生和藝術,尤其是娛樂產業,均有很深的見解,讀後令人百生,真個是恨不得“去秋來十六載,作了和尚也不怪”!編者按本文行文暢,語言注意天然成趣,又傾向隨意雕刻,對人生和藝術,尤其是娛樂產業,均有很深的見解,讀後令人百生,真個是恨不得“去秋來十六載,作了和尚也不怪”!編者按本文行文暢,語言注意天然成趣,又傾向隨意雕刻,對人生和藝術,尤其是娛樂產業,均有很深的見解,讀後令人百生,真個是恨不得“去秋來十六載,作了和尚也不怪”!編者按本文行文暢,語言注意天然成趣,又傾向隨意雕刻,對人生和藝術,尤其是娛樂產業,均有很深的見解,讀後令人百生,真個是恨不得“去秋來十六載,作了和尚也不怪”!編者按本文行文暢,語言注意天然成趣,又傾向隨意雕刻,對人生和藝術,尤其是娛樂產業,均有很深的見解,讀後令人百生,真個是恨不得“去秋來十六載,作了和尚也不怪”!編者按本文行文暢,語言注意天然成趣,又傾向隨意雕刻,對人生和藝術,尤其是娛樂產業,均有很深的見解,讀後令人百生,真個是恨不得“去秋來十六載,作了和尚也不怪”!編者按本文行文暢,語言注意天然成趣,又傾向隨意雕刻,對人生和藝術,尤其是娛樂產業,均有很深的見解,讀後令人百生,真個是恨不得“去秋來十六載,作了和尚也不怪”!編者按本文行文暢,語言注意天然成趣,又傾向隨意雕刻,對人生和藝術,尤其是娛樂產業,均有很深的見解,讀後令人百生,真個是恨不得“去秋來十六載,作了和尚也不怪”!編者按本文行文暢,語言注意天然成趣,又傾向隨意雕刻,對人生和藝術,尤其是娛樂產業,均有很深的見解,讀後令人百生,真個是恨不得“去秋來十六載,作了和尚也不怪”!編者按本文行文暢,語言注意天然成趣,又傾向隨意雕刻,對人生和藝術,尤其是娛樂產業,均有很深的見解,讀後令人百生,真個是恨不得“去秋來十六載,作了和尚也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