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不是結果的結果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等談判重新開始的時候,時間已經是十二月份。
在十一月中,本國內發生了幾件大事,足以加速談判進程。其中一件是大阪天滿紡織廠的女工罷工,又一件是廣島地區的農民發生暴動,最為嚴重的一件,是仙台後備部隊中,有110名士兵因為反抗上官,集體脫營做了逃兵。
這幾件事在本造成了強烈的震動,不僅反映了本國民的厭戰情緒,同時反映出睦仁一貫的窮兵黷武政策終於引起民眾的強烈反彈。
在原本的歷史中,本人在前線節節勝利,民眾因受到不斷傳來的利好消息鼓舞,內心的振奮壓制住了不滿,因一此直到1895年,本國內才爆發出種種混亂跡象。
在這個時空,本人的進展遠遠沒有預期中順利,前線不斷傳來戰敗的消息,更有第五師團被全殲,師團長以下陣亡萬餘人,數千人被俘的慘重失敗。
第五師團又名廣島師團,軍中上下幾乎都是廣島人士。第五師團全軍覆沒的消息傳回本後,廣島民眾發生暴動也在情理之中。
等到談判重新開始的時候,石雲開臉上也貼了一個紗布。
乃木希典快要被石雲開活活打死了,於是乃木希典的手下拼著傷筋動骨,也要給石雲開留下點記號,於是,石雲開臉上就多了一道傷痕。
對於臉上的傷痕,石雲開不遮不掩,就這麼任由其掛在臉上。對於石雲開來說,傷疤就是戰士身上最好的軍功章,如果沒有三兩處傷疤,都不好意思說自己上過戰場打過仗。這處傷疤在石雲開的左邊額頭至眉角部位,非常顯眼,這也給石雲開原本陽光俊朗的臉上添了幾分的陽剛和鐵血,更有男人的味道。
重新開始的第二天,這天談判完畢之後,清軍和軍,沒有爆發大規模鬥毆。
原因非常簡單。
本人連儀仗隊裡都出現了拄著柺杖的傷員,石昌茂這群狠人總算是良心發現,破天荒的在談判完畢之後沒有動手。
人家都住柺杖了,還打什麼啊?
好意思嗎?
談判進行到現在,在多方斡旋之下,有了很大進展。
清國和本已經換了戰俘,換比例是一比一點五。本人放回了近千名清軍戰俘,李鴻章比較大氣,直接放了一千五百名軍戰俘回去。
不放不行,這一千五百人都是傷重無藥可醫等死的,留在平壤除了消耗糧食用不頂,還不如放回去讓本人頭疼。
剩下的兩千多人就沒這麼好命,見天待在大同江畔修碉堡,搬個石頭,砌個圍牆什麼的…
只要敢偷懶就是皮鞭招呼,只要敢完不成任務就是餓飯懲罰,打得你慘叫聲傳不到對岸還不算完。
這幫監工,都是儀仗隊裡因為聚眾鬥毆受傷無法出戰的,起鞭子那叫一個狠,不皮開綻都是輕的。
其實對於平壤清軍來說,本沒有必要在大同江沿岸繼續修築堡壘。平壤城邊的堡壘已經夠多了,沿江地帶密密麻麻都是清軍堡壘,而且是經過改良加裝有頂蓋的永久工事。想要攻打這樣的碉堡群,沒有重炮幫助本不可能,而限於朝鮮糟糕的道路通條件,重炮本就運不進來。
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軍才偃旗息鼓退往中和,把獲得勝利的希望寄託在談判桌上。
當時間進行到12月中旬的時候,雙方終於取得一個共識,這場戰爭該結束了。
於是,伊藤博文提出要求賠償,賠償金額為一億兩白銀,然後清國要割讓彎彎和澎湖列島,並且清國要退出朝鮮領土,放棄對於朝鮮的宗主國地位,同意本接管朝鮮。
這樣的條件,李鴻章要是能同意,他就不用回國了,直接找棵歪脖子樹吊死比較乾脆。
李鴻章也提出條件,賠償北洋水師損失一億兩白銀,賠償清國陸軍損失五千萬兩白銀,方無條件退出琉球,無條件退出朝鮮,保證朝鮮的獨·立,任何國家都無權干涉。
這種條件,誰都無法答應,然後又是一輪槍舌劍。
李鴻章拍了桌子,伊藤博文扔了帽子,李經方破口大罵,陸奧宗光吐了口水…
真是斯文掃地!
12月18,進過西洋各國的努力斡旋,經過艱苦卓絕的談判,《平壤條約》順利簽訂。
條約規定:一。清兩國戰爭自甲午年12月底停戰,雙方均不得再起事端。
二。清兩國以大同江為分界線,對朝鮮實行共管。
三。鑑於方戰俘在清國管理期間出現大面積死亡,清國需支付喪葬費用共計500萬兩。
四。方在戰爭中對清國北洋水師造成巨大傷害,且有擊沉中立國艦船之行為,方須賠償白銀300萬兩,用於支付中立國損失。
五。琉球王國王室成員已經斷絕,琉球王國按照實際歸屬歸方管轄,清國保有追究權利。
六。彎彎、澎湖列島作為通商口岸,允許各國開設商鋪,實行全面最惠國待遇。
七。清國立即釋放戰爭中俘獲的所有方俘虜,並且歸還以死亡人員的靈柩。方支付100銀元,作為方俘虜在戰俘營中的治療費用及生活費用。
八。朝鮮王國和清帝國的所有附屬關係,自合約簽字之起全部廢除。方承諾將保證朝鮮王國的獨·立,保證朝鮮王室成員的安全。
《平壤合約》一經簽署,立時生效。關於這場戰爭,《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中的觀點最具代表。
甲午清戰爭終於落下帷幕,但是有關朝鮮、琉球的歸屬問題仍未明晰,可以預見的是,這次停戰只是暫時的,在遠東地區,不久的將來,還將會有一次大戰,以決定遠東的歸屬——《紐約時報》於從同時,全球各大媒體都對這場戰爭做了連篇累牘的報道,其中包括本人重金收買的《泰晤士報》,駐英公使青木周藏在呈送國內的報告中說:“我以前就與《泰晤士報》建立了關係…把英國政府拉向我們一邊…請寄供政治上和私人之用的額外經費。”據本文獻記載,當時讓英國中央通訊社發表一次有償新聞,本需付給2000元;通過路透社發佈有償新聞,則每次付給606英鎊。
呵呵,這就是西方新聞所謂的公正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