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339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正為邊患的事情鬧心的時候,外部突然接到了歐洲幾國的朕合國書,內容雖然很委婉,但是意思非常明確,近乎於和大明帝國宣戰,心情不暢的我自然狠狠的數落了朱由崧一通宋獻策和李過進來後,我擺手示意二人不必見禮,道:“李倧接來了嗎?隨行的都有什麼人?”李過道:“微臣把李倧安排在禮部的別院住下了,隨行的倒也沒有什麼人,幾個李倧的妃子和三個子女還有一些侍從,至於朝鮮的朝臣,重要的大臣都被特務部梳理了一遍,沒剩下什麼人了。”
“這一點你做的不錯,李倧現在身邊沒有一個可以商量事情的大臣,可以讓他更聽話,但是也不能讓他寒了心,免得事與願違。”李過道:“皇上說的是,微臣一定會做的滴水不,讓李倧不會覺得受到絲毫的冷落,不知皇上什麼時候召見李倧?”我微微一笑道:“你這是拿人錢財替人消災啊!李倧給你那三十金條就不要上繳國庫了,朕本來還想給你一個宅子,現在只好讓你自費去建造了。”李過聽了崇禎皇帝這話,頓時覺得從心窩子裡往外到寒冷,同時又覺到崇禎皇帝心中對他的關心,如果崇禎皇帝不這麼說,必然是心中對他有什麼想法,事後肯定會處罰他,現在這麼說了,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可以當作君臣之間的談笑,而且也給了他一個臺階下。
我見李過的臉變的有些難看,知道此番敲打肯定會讓李過今後不敢再耍心眼,道:“朕晚上在宮中設宴款待李倧吧!讓他的妃子和子女都來參加,你現在就可以過去告訴李倧了宋獻策見李過走了,道:“皇上剛才可把李過嚇的不輕啊!估計這幾天晚上睡覺都不會安穩。”我笑道:“朕這是給他敲敲警鐘,預防他犯錯總比他犯錯以後再處罰他要好,李過有些能力,身處的位置又非常重要,朕不忍心看他犯錯誤啊!”
“皇上一片愛護之心,相信李過也明白的,記得當年微臣把他嚇的了褲子,沒想到幾年過去他倒是出息了。”宋獻策覺得崇禎皇帝對臣子的愛護是發自內心的,這讓他覺得非常難得。
“愛卿一會也去見見李倧,先跟他溝通一下,讓他明白明白自己的處境,朕記得朱由崧有一個妹妹還沒有婆家,朕冊封她為長平公主,將她下嫁給李倧,此舉也能讓李倧心裡踏實些,不知愛卿以為如何?”我問道。
宋獻策連連點頭,道:“皇上此舉甚妙,一來表明大明帝國並沒有輕視他,二來也有了把李倧永遠留在大明帝國的藉口,三來是解決了長平公主的終身大事。”我笑了笑,知道宋獻策為什麼這麼說,那個朱常河的女兒今年己經十八了,樣貌還行,就是體重承襲了他的父親,有將近二百斤,找個好婆家真不容易,把她許配給李倧倒也是個好歸宿。
“愛卿,李倧既然己經來了北京,那麼接下來就可以開展大移民計劃了,朕己經下令給劉肇基,讓劉肇基在朝鮮散佈消息,就說李倧己經決定定居在大明帝國,但是心懷故民,如果有願意跟隨他的,儘可以去大明帝國投靠他,他定然會拿出一部分錢財來幫助故民重建家園,朕記得李倧手裡有個二三百萬兩,讓他都拿出來,朕的內庫再拿出三百萬銀元,當作這次移民的費用吧!”宋獻策皺了皺眉頭道:“皇上,區區五六百萬銀元對於這種大移民計劃來說,無異於杯水車薪呀!”我點點頭道:“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大移民可不暴撇魯事,是要給大明帝國創造新的疆域,並且徹底的解決國內少數民族的治理方式,如果朝鮮百姓不願意來,就讓左良玉多燒幾座城池也就行了,等大明帝國的子民遷往朝鮮半島的時候,朕會拿出一千萬銀元來支持,免得沒有人願意去,具體的計劃朕會召開擴大會議詳細的討論。”是親三分向,朝鮮百姓此時怎麼說都是外人,有錢也不能往他們身上補貼啊!等移民過來的朝鮮百姓安定了,心向大明瞭,我自然會拿出一部分資金來改善他們的生活。
第三三七章“樂不思蜀新解”宋獻策告退後一邊走一邊想,此次對朝鮮半島的大移民計劃只怕會犧牲朝鮮總人口的三分之一,能活著定居在大明帝國境內的朝鮮百姓只怕不足五百萬。
宋獻策來到禮部的別院,叫人通傳後,時間不長李倧和李過親自出門來接宋獻策。李徐己經從李過的口中知道了宋獻策的身份,知道眼前其貌不揚的人是大明朝的高官,深得崇禎皇帝的信任和倚重,這樣的人物他怎麼敢輕視呢!
宋獻策圓滑世故,拾掇李倧可以說是小菜一碟,和李倧等人走進去後,宋獻策咳嗽一聲道:“王爺,皇上決定今晚在皇宮宴請王爺一家人,如此殊榮讓我嫉妒啊!”李倧啊了一聲,沒想到崇禎皇帝這麼快就見自己,意外之餘心中懸著的石頭稍微落了落,剩下的就看晚上崇禎皇帝的說辭了。
“宋大人說笑了,寡人雖然才來貴境,但也聽說大人深得聖眷,該嫉妒的應該是寡人才是。”宋獻策笑了笑,對李過道:“我們這位王爺有些不通事故啊!本官早上還沒有吃飯呢!也不說招待招待。”李過聽這話就知道宋獻策想跟李倧溝通溝通,馬上起身道:“王爺和大人在此稍坐,我現在就去安排。”宋獻策見廳堂內只剩下了他和李倧,道:“王爺今後有什麼打算?不妨說出來聽聽,本官如果能幫的上忙,一定不會袖手旁觀。”李倧聽了這話,嘆了口氣,道:‘大人這一問:悶的我是啞口無言,失國之君哪還有什麼打算啊!只盼能平平安安就好了,”宋獻策笑了笑,道:“不知王爺通我朝的歷史典故否?可知韜光養晦的意思?”李倧搖搖頭道:“寡人不知,環望宋大人教我。”李倧不是笨蛋,宋獻策今天來肯定是給崇禎皇帝打前站,否則宋獻策那麼忙,哪有時間來答對他呀!
宋獻策道:“三國後期,蜀漢被滅國,蜀後主劉禪被帶到魏國的首都洛陽,魏國權臣司馬昭賜給劉禪一萬戶食邑,封他為安樂侯,子過的非常安逸。有一天劉禪到司馬昭的府叮答謝,司馬昭設宴款待他,宴會中有人穿著蜀服奏蜀樂,跳蜀漢的舞蹈助興,見此,劉禪的隨從們不黯然神傷,只有劉禪一個人鎮定自若,依然喝酒取樂,司馬昭看到這種情形,十分驚奇的問劉禪,難道一點都不想念蜀國嗎?劉禪卻說他生活在這裡很舒服,樂不思蜀。”宋獻策把話說到這裡就打住了,他相信李倧一定能聽出他話裡的意思,如果把他的意思吃透了,李倧今後的生活會十分的舒坦安逸,反之就要遭罪了。
李倧讀儒家經典,對樂不思蜀的典故哪能不知道,他明知故問就是要探探宋獻策的底,探探崇禎皇帝究竟要怎麼安排他,聽了宋獻策的話,他內心放鬆了很多,站起身道:“宋大人的良言,寡人記下了,來定當厚報。”李倧知道劉禪的樂不思蜀是韜晦之策,面對宴飲中的蜀國樂曲和舞蹈,隨從們黯然神傷而劉禪卻表現出驚人的自制力,鎮定的喝酒不為所動,看來劉阿斗也知道司馬昭的心思,也不是一無是處,儘管李倧知道他和劉禪的處境不一樣,但是如果他能做到劉禪第二,今後的子就不用愁了。
皇宮中笑聲不斷,周皇后不知在哪聽到崇禎皇帝要把朱由崧的妹妹許配給朝鮮國王李份,覺得崇禎皇帝是在坑人家朝鮮的國王。
“皇上您又不是不知道,德王力了這個妖妖的帶事,幾乎把滿朝文武都問遍了也沒人敢娶,聽說那位妹妹近一年來就壓壞了三張呢!”周皇后笑道。
我也忍俊不道:“愛妃可不要這麼說,胖又怎麼了?唐朝還以胖為美呢!聽說那四大美人之一的楊貴妃體重就驚人,咱們這位御妹只不過比楊貴妃胖了一些,模樣還是不錯的,嫁給李倧,朕還覺得虧待了她呢!到時候少不得要多給些嫁妝。”周皇后把兒子抱起來,道:“反正有些不太好,等慈煊長大了,選妃可得讓我把關,免得選出來一位不太妙的妃子。”
“愛妃這話讓朕想起了差點忘記的一件事,說到慈煊的婚事,朕決定正妃等慈煊長大了自己選,如果李倧再有女兒的話,就是慈煊的側妃,這下有了兩條婚姻紐帶綁著李倧,諒他也翻不出朕的五指山。”周皇后啊了一聲,道:“要是御妹的女兒可怎麼辦?要是像御妹那麼胖,可把慈煊給害了,這我可不答應。”
“怎麼會呢!御妹就是生了女兒也不能和慈煊成親的,那可是三代以內的近親呢!”我可不想讓兒子和近親結婚。
我和周皇后正說著,王承恩來報說李倧一家人己經來了,我馬上讓李倧等人進來,並叫人去找田貴妃等人,李倧還有幾個殯妃,單靠周皇后一個人有些招待不過來。
李倧一家人在王承恩的帶領下走進皇宮的內殿,讓李倧到吃驚的是宮殿的規模和裝橫程度,簡直可以用寒酸來形容,他的宮殿都比這裡的建築要輝煌許多,當然了,在漢城的宮殿己經化為一片灰燼,只能在腦海的記憶中浮現出來供他追憶。
等李倧來到宴席的主會場,看著桌子上準備的酒菜,不由得將吃驚程度提高了幾分,桌子上的每一樣酒菜都極為普通,普通的以前他都不屑一顧,他不想,難道貴為大明朝的皇帝,每天吃的就是這些飯菜嗎?如何下嚥啊!
李倧心中想歸想,該有的禮數一點都不能忘,走到廳堂內看到站起身來身穿龍袍的年輕人,知道那就是大明朝的崇禎皇帝。
“那兒王李倧參見皇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李倧走到近前跪倒在地,磕頭見禮,在他身後跟著跪下了一地的人,都是李倧的妃子和子女。
我走前幾步將跪在地上的李倧攙扶起來,道:“王兄不必多禮,快快請起。”看著李倧站起來我不打量他,發現他的容貌和情報上的年紀差的比較多,不知道還以為他比我大三十歲呢!
第三三八章“老子窩囊兒子”李倧看了崇禎皇帝一眼便不敢再看了,因為他的眼神一對上崇禎皇帝的眼神,發現對方的眼神非常犀利,像是一把尖刀似的能刺入人的心臟。
我從情報部以及特務部瞭解了很多關於李倧的事情,對李倧的為人有一個大概的瞭解,此時見李倧表現出的神態很符合他的為人,不笑道:“王兄過去坐,千萬別客氣,朕這個人不拘小節,王兄也不要覺得拘束。”我說完招呼李倧及其家人落座。
周皇后等人見李倧的家人表現的也非常拘謹,馬上面帶微笑過來將她們拉過去坐下,周皇后負責招待李倧的妃子,田貴妃則負責誇讚李倧的子女,分工非常明確。
“王兄…。”李倧聽到崇禎皇帝這麼叫,馬上道:“皇上折殺小王了,如果皇上不見外,小王表字和伯,皇上稱呼小王一聲和伯即可。”我見李倧極力堅持,點頭道:“和伯,你心裡是不是埋怨朕啊?埋怨朕不出兵幫助你抗擊韃子和倭寇。”李倧連道不敢,道:“和伯不敢,正如李過大人所說,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皇上出兵那是憐惜朝鮮的百姓,不出兵也是本分,我們朝鮮有句諺語說的好,不能餓著肚子去救濟窮人,說的也是這個道理。”我嘆了口氣,道:“和伯諒解就好,朕得知消息也是心急如焚,可是大明帝國大部分的兵力都無法調動,也只能乾著急,海軍倒是有些船隻,可是光有船也不行啊!”李倧陪著小心道:“皇上說的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和伯對此深有觸,大明朝家大業大,當好這個家就更不容易。”
“朕己經接到了山東和遼東的急報,說有大批的朝鮮百姓背井離鄉前來大明帝國逃難,朕不忍心看著他們大部分喪身大海,己經命令海軍妥善救援,凡是想來大明帝國繼續投靠和伯的,朕都會待之如自己的子民,這一點和伯儘管放心。”李倧聽了崇禎皇帝這話,擠出幾滴眼淚,道:“皇上宅心仁厚,和伯萬萬不及,和伯代朝鮮百姓謝謝皇上的恩德。”說完起身鄭重其事的給崇禎皇帝鞠了一躬。
我伸手把李倧托住道:“和伯你這是幹什麼,出兵一事朕沒有幫忙己經覺得萬分過意不去,做些安置朝鮮百姓的事再不行,那朕這個皇帝幹不幹還有什麼意義啊!”周皇后這邊聊的差不多了,見崇禎皇帝和李倧還在哪裡扯個沒完,道:“飯菜都涼了,你們再接著聊的話,我們就只能吃涼菜涼飯了。”我哈哈一笑道:“愛妃說的是,和伯快些過來吃飯吧!朕這裡沒有什麼好吃的,要讓你受委屈了。”李倧看著桌子上的飯菜,情不自的問道:“皇上每天就吃這些嗎?”這對李倧來說是不可相信的。
田貴妃在一旁道:“這還是有客人呢!否則我們吃飯總是四個菜一碗湯,今天你們來了才增加到十二個菜,倒是借了你們的光。”我見李倧神情有些恍惚,道:“如果每頓都是好酒好菜,費太嚴重了,朕算過,像樣一點的飯菜即便再節省,每頓飯也得花費一百銀元,而這樣的家常菜每頓不過十銀元,節省出的銀元雖然不太多,但是積月累可就是一筆不小的數目,節省出來的那些銀元拿去救濟生活困苦的百姓,豈不比費要強的多。”
“此乃明君所為,怪不得大明朝一天天的強大,有這樣的君主,上行下效,國家怎麼能夠不強大呢。”我嗯了一聲看看說話的人,發現說話的是個十二鬢犁二右的孩子,而在他身邊,有兩個十四五歲的孩子正惶恐的看著他。
李倧見自己的兒子沒經允許就說話,有些牛氣,道:“該早哪有你說話的份,還不退下一個三旬左右的婦人趕緊把說話的孩子扯到懷裡,臉上出驚恐的神,將求救的目光放到周皇后身上。
周皇后知道李倧夫婦有些多慮了,起身道:“皇上,說話的這個孩子是王爺的兒子李澄,他身邊的是趙貴人。”周皇后對趙貴人印象不錯,不忍趙貴人擔心所以出言解釋。
我哦了一聲,心說如果李澄沒經大人教?*黨瞿欠埃故且桓齪妹繾櫻吖ッ嗣畛蔚耐罰潰骸靶〖一鎄y廈韉模蘅伎寄悖匭握擼玻擻誥律現猓閌竊趺蠢斫庹餼浠暗模俊?br>李澄沒想到自己的一句話惹出這麼大的羅亂,他不由得回頭去看自己的母親趙貴人,見母親衝他點點頭,他才道:“景異情異,不同的環境會產生不同的心情,悲景使人憂傷,樂景使人歡樂,恐怖景使人害怕,冷景使人冷靜,熱景使人興奮,說明了環境的作用,高明的軍事家並非單靠兵力取勝,對環境的利用也有獨到之處…。”我拍拍李澄的後腦勺,對李倧說道:“和伯,你生了一個好兒子啊!此子將來前程不可限量,朕想把他放到大明帝國的學府裡深造深造,不知和伯以為如何?”李倧沒想到平時不怎麼喜歡的兒子李澄給他爭光了,道:“皇上那是看得起他,是他的造化,和伯哪有不答應的道理。”我見李倧答應了,心說太好了,如果李橙真是一塊材料的話,經過大明帝國的各種教育,只怕是對大明帝國忠心耿耿,絕對不會給朝鮮國王效力,再者據我所知,這個李澄乃是庶長子,很不得寵,只要利用好這一點,還愁他不給我賣力嗎!
和崇禎皇帝形成強烈對比的是李澄的兩個哥哥李睿和李滾,他們並不是李倧的長子,但是卻是嫡子,是李倧的原配所生,自從李誤等人死了之後,可以繼承王位的就是他們哥倆,身份比李橙尊貴的多,而李橙卻在他們面前大出風頭,還得到了崇禎皇帝的器重,他們哥倆哪能不生氣呀!
第三三九章“對李倧的安排”隨著第一批朝鮮難民抵達天津新港,如何安置這些朝鮮百姓成了當務之急,北京城內的議事大廳內為此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我挖了挖有些癢癢的耳朵,打斷還在討論的群臣,道:“朕己經聽的清楚了,現在圍繞這件事有三點比較有爭議,第一就是給予李倧什麼樣的身份地位和待遇,第二是將李倧安放到哪裡,第三是如何處理朝鮮的難民,是也不是?”群臣紛紛點頭,覺得崇禎皇帝說的這三點都是至關重要的,這三點如果解決了,那麼朝鮮半島的事情基本就告一段落了。
對這三點我早有主意,只是有些籠統,今跟群臣一番討論,己經有了一個具體的處置方案。
“李朝世世代代接受大明帝國的冊封,李倧的身份地位不應該有大的變動,不過稱號上可以改一改,朕將冊封李倧為壽王,封地在陝西的榆林,諸位愛卿以為如何?”宋獻策道:“皇上將李倧的封地定在榆林,是不是要把朝鮮百姓也都遷往那個地方呢?
我點頭道:“從朝鮮遷移來的百姓將有一半被安置在陝西地區,那裡的條件雖然不太好,但是挖個窯就能安家,非常的方便,也將節省一大筆錢財。”倪元璐咳嗽一聲道:“皇上,如果遷移費用只有六百萬銀元的話,朝鮮百姓將會經受巨大的考驗,此乃人命關天的大事,微臣覺得應該追加四百萬銀元…。”在座的大臣中只有宋獻策等少數幾個人知道朝鮮半島的事情是大明帝國一手導演的,因此說話的時候多多少少替朝鮮老百姓考慮了一些,倪元璐就是其中的代表。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他們想要有一個安定的生活就要付出代價,能過來的,明年再給他們補貼也不晚,不過來的,朕也沒有辦法,大明帝國不是慈善堂,為他們敞開國門己經是最大的恩德了。”孫承宗見崇禎皇帝把手放到雲貴川那一帶,道:“皇上是想把另外一部分朝鮮百姓遷移到雲貴川這片區域嗎?”
“愛卿說的不錯,雲貴川等地民族眾多,朕之前那個軍政分離的辦法效果還不錯,但是沒有一個典型,無法突出以供模仿,朝鮮百姓總比那些地頭蛇好擺,拾掇好了也可以讓那些土司明白什麼叫樣板。”孫承宗嘆了口氣道:“這是一個龐大的工程,最快也要五年時間才會見效,朝廷恐怕會不堪其累呀!”我道:“朕還是那句話,只要朝鮮百姓能夠融入到大明帝國當中,朕不會吝音對他們的補貼,今年就不算了,明年開始朝廷會在基礎建設和學問教授上給予他們幫助,只要他們自己努力生活,過的肯定要比在朝鮮半島強許多。”這可不是我說大話,朝鮮半島的生活水平和大明帝國的平均水平相比差了很多,即便是把朝鮮百姓遷移到比較落後的地區,條件也比朝鮮半島好許多,加上越來越多的技術變革和先進工藝應用到常生活中,嚐到了甜頭的朝鮮百姓肯定不會再懷戀故土。
李倧膽戰心驚等了幾天之後,終於等到了大明朝對他的安排,來宣旨的除了王承恩之外還有他比較悉的李過,王晨恩把冊封李倧為壽王的旨意宣讀完,李倧跪倒謝恩後接受了王承恩和李過的道賀。
李過見李倧又要發錢,忙道:“王爺就別客氣了,王總管那裡還有另一道口諭,王爺聽了一定會非常高興。”李倧愣了一下後又要跪倒,王承恩忙道:“王爺不必多禮,皇上準備將長平公主許配給你做王妃,另外,如果王爺今後有女兒的話,皇上將替皇子納其為側妃,今後王爺不但是皇上的妹婿,還是兒女親家,此等殊榮大明立國以來未有啊!”李倧這回徹底放心了,娶大明皇室的公主為妃是他求之不得的美事,等他有了女兒還能和崇禎皇帝結為親家,看來他要抓緊時間生個女兒才行。
李過見李倧光顧著高興,道:“王爺,我知道您手裡有些銀子,那些玩意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現在戶部正在募捐款項救濟朝鮮難民,王爺何不將銀子捐出去一些博一個好名聲,也可以讓皇上放心。”李倧忙道:“李大人說的是,錢財乃身外之物,小王的傣祿相信己經夠常開銷,這就把多餘的都捐出去。”李倧何嘗不知道讓崇禎皇帝猜忌的後果,等他無權無錢之後,睡覺也不必擔心崇禎皇帝尋個藉口治他的罪了,再說他真的愧對朝鮮百姓,拿出金銀來救濟朝鮮百姓能讓他的心裡好過些。
李過和王承恩回宮覆命的時候,李過發現李延也回來了,正在跟崇禎皇帝說著什麼。
我看過了左良玉的書信,信上除了介紹戰事進展之外,說的多是對新式武器的評價和使用心得,以及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看來左良玉還有些腦子,知道這些東西非常重要。
“總管大人回來的正好,朕己經晉升程卜東為少校軍銜,賜畢懋康帝國進步勳章一枚,總管先去宣旨,晚上朕設宴寬帶他們兩個。”我說完想了想又道:“把皇家科學院的那些院士也都請來吧!免得還得請兩回。”李過見崇禎皇帝說完了,道:“皇上,臣這位弟弟有韜略,在特務部實在是有些埋沒他,他自己也希望能去軍中效力,還望皇上成全他。”我點點頭道:“左良玉在信上也說了,火燒漢城的主意還是李延想出來的,這個功勞朕記在心裡,等朝鮮的事情結束後統一進行封賞,李延,你想去哪個部隊?”李延心中非常興奮,道:“我想去李定國的部隊。”
“好,既然你想去,那朕就先讓你去試試,但是到時候受不了那個苦你可別來找朕哭訴。”我說到這不想李延能不能過李定國的練,李定國的部隊可不是那麼好進的,海軍陸戰隊可以說是大明帝國陸軍的華所在,裡面叫出一個普通士兵都是一隻猛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