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恭帝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恭帝,諱宗訓,世宗子也。廣順三年,歲在癸丑,八月四,生於澶州之府第。顯德六年六月癸未,制授特進左衛上將軍,封梁王,食邑三千戶,實封五百戶。癸巳,世宗崩。甲午,內出遺制,命帝柩前即皇帝位。是,群臣奉帝即位而退。丁酉,北面兵馬都部署韓令坤奏,敗契丹五百騎於霸州北。戊戌,文武百僚、宰臣範質等上表請聽政,表三上,允之。壬寅,文武臣僚上表,請以八月四為天壽節,從之。癸卯,以司徒、平章事範質為山陵使,以翰林學士、判太常寺事竇儼為禮儀使,以兵部尚書張昭為鹵簿使,以御史中丞邊歸讜為儀仗使,以宣徽南院使、判開封府事昝居潤為橋道頓遞使。是月,州郡十六奏大雨連旬不止。

秋七月丁未,以戶部尚書李濤為山陵副使,以度支郎中盧億為山陵判官。辛亥,左散騎常侍申文炳卒。乙卯,右拾遺徐雄奪三任官,坐誣奏雷澤縣令虛破戶也。丁巳,百僚釋服。尚輦奉御金彥英,本高麗人也,奉使高麗,稱臣於其王,故及於罪。庚申,以邢州節度使王仁鎬為襄州節度使,進封開國公;以侍衛步軍都指揮使、曹州節度使、檢校太保袁彥為陝州節度使、加檢校太傅;以右羽林統軍、權知邢州事、檢校太保李繼勳為邢州節度使,加檢校太傅;以滑州留後、檢校太保陳思讓為滄州節度使;以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陳州節度使、檢校太傅韓令坤為侍衛馬步都虞候,依前陳州節度使,加檢校太尉;以虎捷左廂都指揮使、嶽州防禦使、檢校司徒高懷德為夔州節度使,充侍衛馬軍都指揮使、檢校太保;以虎捷左廂都指揮使、常州防禦使、檢校司空張鐸為遂州節度使,充侍衛步軍都指揮使、檢校太保,仍改名令鐸。《宋史-張令鐸傳》雲:本名鐸,以與河中張鐸同姓名,故賜今名。壬戌,以鄆州節度使、充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檢校太傅、兼侍中李重進為淮南節度使、檢校太尉、兼侍中,依前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以襄州節度使、檢校太尉、同平章事向拱為河南尹,充西京留守,加檢校太師、兼侍中;《通鑑》:向拱即向訓也,避恭帝名改焉。以宋州節度使、充侍衛馬步軍副都指揮、檢校太尉、同平章事韓通為鄆州節度使,依前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以澶州節度使、檢校太尉、同平章事、附馬都尉張永德為許州節度使,進封開國公;以今上為宋州節度使,依前檢校太尉、殿前都點檢,進封開國侯;以淮南節度使兼殿前副都點檢、檢校太保慕容延釗為澶州節度使、檢校太傅,依前殿前副都點檢,進封開國伯;以殿前都指揮使、江州防禦使、檢校司空石守信為滑州節度使、檢校太保,依前殿前都指揮使。丙寅,制大赦天下。庚午,翰林學士、判太常寺竇儼撰進大行皇帝太室歌酌獻辭,舞曰《定功之舞》,歌辭不錄。是月,諸道相繼奏,大雨,所在川渠漲溢,漂溺廬舍,損害苗稼。

八月甲戌朔,以光祿卿致仕柴守禮為太子太保致仕。乙亥,翰林學士兼判太常寺竇儼撰進大行皇帝尊諡曰睿武孝文皇帝,廟號世宗,從之。庚辰,天下兵馬都元帥、守尚書令、兼中書令、吳越國王錢俶加食邑一千戶,實封四百戶,改賜功臣;天雄軍節度使、檢校太師、守太傅、兼中書令、魏王符彥卿加守太尉;夏州節度使、檢校太師、守太保、兼中書令、西平王李彝興加守太傅;荊南節度使、檢校太師、守中書令、南平王高保融加守太保。壬午,山陵使範質撰進大行皇帝陵名曰慶陵,從之。秦州節度使、西面沿邊都部署、檢校太師、守中書令、褒國公王景進封涼國公,徐州節度使、檢校太師、兼中書令郭從義加開府儀同三司,鄜州節度使、檢校太師、兼中書令、邢國公武行德進封宋國公,永興軍節度使、檢校太師、兼侍中李洪義加開府儀同三司,鳳翔節度使、檢校太尉、兼侍中郭崇加檢校太師,潞州節度使、檢校太傅、兼侍中李筠加檢校太尉,朗州節度使、檢校太尉、兼侍中周行逢加檢校太師。甲申,壽州節度使、檢校太師、同平章事、韓國公楊信封魯國公;邠州節度使、檢校太師劉重進,廬州節度使、檢校太尉趙贊,鄧州節度使、檢校太尉宋延渥,並加開府儀同三司;涇州節度使、檢校太尉白重贊,河中節度使、檢校太尉張鐸,並加階爵。丙戌,易定節度使孫行友、靈州節度使馮繼業、府州節度使折德扆,並自檢校太保加檢校太傅,進階爵。以延州留後、檢校太傅李萬全為延州節度使,進封開國公。庚寅,皇弟特進檢校太保、左驍衛上將軍、燕國公、食邑三千戶宗讓加檢校太傅,進封曹王,改名熙讓;熙謹拜光祿大夫、檢校太保、右武衛大將軍,封紀王,食邑三千戶;熙誨拜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徒、左領衛大將軍,封蘄王,食邑三千戶。仍令所司擇備禮冊命。以晉國長公主張氏為晉國大長公主;以前陝州節度使、檢校太尉藥元福為曹州節度使,進階爵。甲午,守司徒、同平章事、宏文館大學士、參知樞密院事範質加開府儀同三司,進封蕭國公;門下侍郎兼禮部尚書、同平章事、監修國史、參知樞密院事王溥加右僕,進封開國公;樞密使、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魏仁浦加兼刑部尚書,依前樞密使;檢校太傅、右驍衛上將軍吳延祚依前樞密使,進封慶國公;以左武衛上將軍史牷為左金吾上將軍致仕。乙未,以隴州防禦使王全斌為相州留後。戊戌,宣徽南院使、判開封府事昝居潤,宣徽北院使、判三司張美,並加檢校太傅。己亥,前司空李穀加開府儀同三司、趙國公,以前太傅、少卿硃渭為太僕卿致仕。辛丑,左金吾上將軍致仕史牷卒。壬寅,高麗國遣使朝貢,兼進《別序孝經》一卷、《越王孝經新義》八卷、《皇靈孝經》一卷、《孝經雌圖》三卷。《文昌雜錄》雲:《別序》者,記孔子所生及弟子從學之事。《新義》者,以越王為問目,釋疏文之義。《皇靈》者,止說延年避災之事及符文,乃道書也。《雌圖》者,止說之環暈、星之彗孛,亦非奇書。

九月壬子,前滄州留後李彥頵卒。乙卯,高麗王王昭加檢校太師,食邑三千戶。丙辰,以三司副使王贊為內客省使兼北面諸州水陸轉運使。癸亥,前開封縣令路延規除名,沙門島。先是,延規有過停任,有司召延規宣敕,延規拒命,為憲司所按,故有是命。甲子,以端明殿學士、禮部侍郎竇儀為兵部侍郎充職;以尚書戶部員外郎、直樞密院杜華為司門郎中,充樞密直學士,賜紫;以翰林學士、尚書度支員外郎王著為金部郎中、知制誥充職,仍賜金紫。是,翰林學士、尚書屯田郎中、知制誥李昉,都官郎中、知制誥扈蒙,水部郎中、知制誥趙逢,並加柱國,賜金紫。乙丑,兵部尚書張昭進封舒國公,戶部尚書李濤進封莒國公。以太子詹事劉溫叟為工部侍郎,判國子祭酒事。是月,京師及諸州郡霖雨逾旬,所在水潦為患,川渠泛溢。

冬十月癸酉朔,以司農卿致仕李鍇為太僕卿致仕,太常少卿致仕姚遂為將作監致仕。丁亥,太子太師薛懷讓封杞國公。壬辰,翰林學士、判太常寺事竇儼撰進貞惠皇后廟歌辭。丁酉,世宗皇帝靈駕發引。戊戌,以前相州留後王暉為右神武統軍。辛丑,江南國主李景來告,世子宏冀卒,遣御廚使張延範充弔祭使。

十一月壬寅朔,葬世宗皇帝於慶陵,以貞惠皇后劉氏祔焉。戊申,西京奏,太子太師致仕白文珂卒。丙辰,南至,百僚奉表稱賀。戊午,廢兗州廣利軍,依舊為萊蕪監。壬戌,升鳳州固鎮為雄勝軍。丙寅,左羽林統軍馬希崇。案:此下有脫誤。

十二月壬申朔,史館奏,請差官修撰世宗實錄,從之。甲戌,改萬歲殿為紫宸殿。甲午,西京奏,左屯衛上將軍致仕李萼卒。乙未,大霖,晝昏,凡四而止,分命使臣賑給諸州遭水人戶。

顯德七年正月辛丑朔,文武百僚進名奉賀。鎮、定二州馳奏,契丹入寇,河東賊軍自土門東下與蕃寇合勢。詔今上率兵北征。癸卯,發京師,是夕宿於陳橋驛。未曙,軍變,將士大噪呼萬歲,擐甲將刃,推戴今上升大位,扶策升馬,擁迫南行。是,詔曰:“天生蒸民,樹之司牧,二帝推公而禪位,三王乘時以革命,其極一也。予末小子,遭家不造,人心已去,國命有歸。諮爾歸德軍節度使、殿前都點檢趙,案:此下原本空二字。稟上聖之姿,有神武之略,佐我高祖,格於皇天,逮事世宗,功存納麓,東征西怨,厥績懋焉。天地鬼神享於有德,謳謠獄訟附於至仁,應天順民,法堯禪舜,如釋重負,予其作賓,嗚呼欽哉!祗畏天命。”今上於是詣崇元殿受命,百官朝賀而退。制封周帝為鄭王,以奉周祀,正朔服一如舊制,奉皇太后為周太后。《續通鑑長編》:建隆三年,周鄭王出居房州。皇朝開寶六年,崩於房陵。今上聞之震慟,發哀成服於便殿,百僚進名奉,尋遣中使監護其喪。《續通鑑長編》:開寶六年三月乙卯,房州上言,周鄭王殂,上素服發哀,輟視朝十。以其年十月,歸葬於世宗慶陵之側。詔有司定諡曰恭皇帝,陵曰順陵。《續通鑑長編》:仁宗嘉祐四年,詔有司取柴氏譜系,於諸房中推最長一人,令歲時奉周祀。

史臣曰:夫四序之氣,寒往則暑來;五行之數,金銷則火盛。故堯、舜之揖讓,漢、魏之傳禪,皆知其數而順乎人也。況恭帝當紈綺之沖年,會笙鏞之變響,聽謳歌之所屬,知命歷之有在,能遜其位,不亦善乎。終諡為恭,固其宜矣。

部分譯文恭帝,諱名宗訓,是世宗的兒子。廣順三年(953)八月四,生在澶州府第。顯德六年(959)六月九,詔令授予特進、左衛上將軍,封為梁王。十九,世宗駕崩。二十,公佈世宗遺詔,命恭帝在靈柩前即皇帝位。這天,群臣奉恭帝即位後退下。二十三,北面兵馬都部署韓令坤上奏,在霸州以北打敗契丹五百騎兵。二十四,宰臣範質等上表請恭帝臨朝聽政,上表三次,才答應。二十八,文武臣僚上表,請將八月四定為天壽節,恭帝準允。本月,十六州上奏大雨數十天不止。

秋七月七,以今上趙匡胤為宋州節度使,依舊為檢校太尉、殿前都檢點,進封為開國侯。二十三,詔令大赦天下。本月,各道相繼報告,天下大雨,各地河川水溢氾濫,漂走房屋淹死人民,損害禾苗莊稼。

八月二十九,高麗國派使者上朝進貢,又進上《別序孝經》一卷、《越王孝經新義》一卷、《皇靈孝經》一卷、《孝經雌圖》三卷。

九月,京城及各州大雨十多天,洪水成災,河川氾濫。

冬十月二十五,世宗皇帝的靈車上路,二十九,南唐國主李景報告,南唐太子李弘冀去世,恭帝派御廚使張延範充任弔祭使前往弔唁。

十一月一,將世宗皇帝葬在慶陵。

十二月一,史館上奏,請派官員撰修世宗實錄,恭帝應允。二十四,天下大雨,白天昏暗不明,共下了四天才停雨,恭帝命使分赴各州賑濟遭受水災的災民。

顯德七年(960)正月一,鎮、定二州飛報,契丹入侵,河東賊軍從土門東下,與契丹人會合兵力,恭帝詔令今上趙匡胤領兵北伐。三,今上趙匡胤領兵從京城出發,當夜住宿在陳橋驛。天還未亮,發生兵變,將士大聲吶喊高呼萬歲,披著鎧甲拿著刀槍,推戴趙匡胤上登帝位,扶他上馬,擁著南迴。這天,恭帝下詔,禪位與趙匡胤。趙匡胤於是到崇元殿接受天命,百官朝拜慶賀而退下。詔令封恭帝為鄭王,以奉持後周的祭祀。正朔服全依舊制,奉皇太后為周太后。宋太祖開寶六年(973)天,恭帝在房陵去世。宋太祖趙匡胤聽到後震驚悲痛,在便殿舉行哀悼穿上喪服,百官上前安。旋即派朝廷使者監護恭帝的喪事。在當年十月,將恭帝葬在周世宗的慶陵旁邊。太祖詔令有關官員議定諡號叫恭皇帝,陵墓叫順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