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171章劉永成的無奈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171章劉永成的無奈第171章劉永成的無奈聽到了南海的話,屋子裡面原本那些在拼酒的眾少年一下子安靜了下來,都在差異的望著南海,不知道南海這麼突然的說了這些話是做什麼的。好笑的是,這些人停下來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南海剛才說的內容,因為他們並不懂南海說的是什麼,他們之所以停下來是因為南海說話的聲音太大了,使得他們還以為有什麼事情發生呢。

一般情況下喝多了之後的人說話的聲音都比較大,奇怪的是別人聽到他們的聲音大,但是他們自己卻是一點都察覺不到。所以說這也是人之常情。而南海從小就開始練武,一般情況下練過武的人肺活量較一般人來說更是大了很多。所以南海這一嗓子雖然沒有驚天動地般的洪亮,但是也是著實嚇了眾人一跳。

“南海,你別亂說。這一家是倭夷的驛站,除了咱們之外哪裡會有人會說咱們的話?一定是你聽錯了。”聽到了旁邊本來已經喝醉了的南海突然坐了起來,並且說出了這樣的話來的話,王開元首先皺了皺眉頭,衝著南海責怪般的說道。

按道理王開元說的話也是沒錯,整個屋子裡面這麼多個人,而且剛才喝酒又那麼大聲,別說是隔壁屋子裡麵人的話了,即便是這個房間裡面那些人說什麼王開元都不能挨個都聽清楚呢。所以說現在南海說能聽見隔壁裡的聲音,王開元是一點都不相信的。

“對面那個屋子裡面說的是什麼?”雷天易沒有理會王開元,而是直接衝著南海說道。

南海的武功高強雷天易是。知道的,而且南海能聽見別人聽不到的聲音,並且能看見很遠距離的事物雷天易是相信的。不要說是電視或者小說裡面的那些,雷天易本身就見到過南海的這種功夫。

第一次是在南海來到雷天易家。中的第二天,那個時候雷天易在早上進到院子裡面見到過南海練拳。而那個時候雷天易距離南海很遠,並且發出的聲音也不大,南海就能夠聽到雷天易的腳步聲並且馬上的反映了過來,這足以證明了南海的聽力足夠強大。

還有一次就是前幾天在海上。的時候剛剛經歷不久的海盜事件,那個時候南海站在商船的甲板上面,竟然能不用望遠鏡就能夠看到對面的海盜船,這是很不容易的。

因為如果有點海洋知識的人都會知道,在大海上。向遠處看的話,一般都是隻到一條海平線。而這個時候即便是海平線上面出現了一點東西的話,憑藉著海面與天際之間的亮線,人們也不會看出什麼的。而南海能在這個時候看到對方的船隻,那眼神一定不是普通人可以比的。

所以僅憑這兩點原因,雷天易就可以確定南海說。得不錯,對面一定就像他說的那樣有人在說漢語。

而這裡是倭國,因為這段時間倭國要舉行科考。的原因導致海非常的嚴格,以至於平裡前來做生意的傷人都不願意在這個時候來到倭國。因為趁著這個機會那些心地不怎麼好的倭夷士兵完全可以隨便找個藉口把對方的上傳扣下,這樣一來就得不償失了。

再加上倭國的。富士山上出現了狼煙,在這個時候一定會被認為是戰亂的前兆,所以說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在近期倭國肯定會止一切船隻進入。

所以說,如果真像南海所說那樣,對面的房間裡面同樣是清國人,那就有點蹊蹺了。於是雷天易邊讓南海仔細聽聽,對面那些人究竟是在說什麼。

“他們說的是宣紙,好像他們帶了一批宣紙想要來這邊賣,但是因為戰亂的原因,導致了宣紙大幅度降價。原本五錢銀子一張的宣紙現在只賣到二錢五分。他們正在商量是把手中的宣紙賣掉,還是帶著這些宣紙回到清國呢。”南海一邊聽著對面的話,一邊朝著雷天易說道。而周圍的那些少年很配合的沒有說話,給南海留了一個清淨的環境。

聽到了南海的話,雷天易先是楞了一下,然後表情馬上轉喜,雷天易側過頭看了王開元一眼。

沒想到的是,此時的王開元也正好看向了雷天易。兩個人會心一笑,不再言語。

%%%%%%%%%%%%%%%%%%%%%%%%劉永成在與家丁說了兩句以後,便帶著這個既定來到了街道上面。雖然劉永成不想直接去到那些店鋪裡面與倭夷談價錢,但是此時卻沒有辦法了。

劉永成之所以來到倭國這麼久不出門就是因為身份的問題。雖然說劉永成並不像他的哥哥劉永勝那樣愛面子,但是他畢竟好歹也是個奉天城第一商團的第二把椅。來這裡與區區彈丸小國的那些普通商鋪老闆談生意,是劉永成非常不願意的。

但是此時的劉永成確實沒有辦法,如果宣紙的價錢再漲的話,那麼他就賠大了。雖然說三五萬兩銀子在劉家來看來並不是什麼大數目,但是此一時彼一時。現在別說是五萬兩,就是兩岸兩銀子對於劉家來說都是一筆非常重要的動資金。

劉家憑藉著很多年菜發展到現在的樣子,就是因為上一次才斷了資金鍊。而劉永成實在是不忍心讓劉家因為動希金的問題再一次的兌掉幾個店鋪。即便是現在的劉家家主並不是他劉永成,劉永成也沒有對這個位子抱有什麼幻想。

但是他們現在的這一代已經老了,即便是再賺錢也沒有什麼意義了。所以說劉永成想要把這些家產到下一代的手上,也算是為了子孫留下了一些東西。

這樣的話,劉永成就更不能因為動資金的問題而讓劉家產業變賣掉。如果劉家生意興隆的話,子子孫孫都會高興的說:“這是我們足足留下來的產業。”但是如果原本昌盛的劉氏商團在此時要是沒落了的話,那麼後世的子孫一定會說:“瞧瞧,就是我們的祖宗把基業給敗掉了。”這個時代人們的思想本就是腐朽的,對於祖宗觀念特別強烈,所以誰都希望子孫後代讚美他們,而不是戳他們的脊樑骨。所以現在的劉永成壓力很大。

如果放到從前,別說是兩萬多兩銀子,就是二十萬兩,劉永成也不會這麼謙卑的跑出來。而現在劉永成即將要死生下氣的去求人,求那些掌櫃老闆能把宣紙以高一點的價格收購。

“老爺,前面就是今天第一個降價的店鋪。”走著走著,一旁的家丁停了下來,朝著旁邊的劉永成說道。

聽到了家丁的話,劉永成點了點頭。只見他先是整理了一下義務,然後朝著店鋪裡面走去。

“歡光臨小店,請問閣下需要些什…你是清國人?你來我們這裡做什麼?”見到有客人進來,店鋪的掌櫃馬上的來到了劉永成的面前。同時深深的鞠了一躬。但是在那個掌櫃的站起來仔細的看了劉永成一眼後,原本恭敬的表情馬上變成了鄙夷與不屑。

原來,在劉永成剛進到店鋪裡面的時候,這個掌櫃還以為來了客人。但是走進了見到劉永成的打扮的時候,這個店鋪的掌櫃才發現,原來劉永成是一個清國人,於是態度馬上就變冷淡了。

原因就是劉永成的頭飾以及大辮子,清國的男人都是留辮子的是眾人皆知的事情。之前雷天易去將軍府裡面談生意的時候還是特意的把辮子散開盤成了髮髻。原本雷天易還想直接把辮子剪了省事,但是卻被王開元和趙鵬攔住了,雖然說他們也覺得辮子有些礙事,但是如果見了的話,他們是回不去清國的。

但是眼下的劉永成就因為沒有注意到頭上的辮子而被對方鄙視的,之前那個家丁在這邊其實也是受了寫氣,暗示並沒有和劉永成說,因為畢竟當下人的,受氣是常事。對於這點小事來說,是沒有必要告訴劉永成的。

可是沒有想到的是,眼下的劉永成就同樣的收到了對方的鄙視。在一旁翻譯的轉述之後,不光是劉永成,就是他旁邊那個家丁都是非常氣憤。

劉永成合適受到過這樣的鄙視?雖然說他在劉家只不過是個賬房,但是他卻是劉家家主的弟弟,不要說是別的那些商人,就是連奉天城知府見到他都是客客氣氣的。而眼前這個小小的倭夷見到劉永成卻是這般態度,怎麼能讓他不發火呢?

雖然說劉永成的脾氣比他的哥哥劉永勝好多了,但是再見到此般場景還是氣憤不已。聽到了眼前的倭夷用那樣的語氣說話,這不是個人的問題,甚至已經上升到了國家的程度。

原本劉永成就想這樣拂袖而去了的,但是轉念一想還是忍了下來。畢竟他是來這裡做生意的,如果因為一句話就生氣的話,還怎麼做生意?怎麼教下人?

這就是劉永成和他哥哥的區別。如果劉永勝在這裡的話,一定會因為這個倭夷的話而因為在手下面前失了面子,大發雷霆一番。但是劉永成卻是可以為了生意而著想,利益的問題在劉永成面前永遠是擺在第一位的。

“在下教劉永成,正式從清國來的。我是清國奉天城內最大商團的賬房,此次前來貴店是想和店主做筆生意。”劉永成平復了一下心情,朝著對方說道。畢竟此次是來做生意的,又不是來吵架的。即便是聽了翻譯轉述過來的話很生氣,但是劉永成還是談到了生意方面。

而一旁的翻譯也是連忙把劉永成的話翻譯了過去,因為劉永成僱用一個翻譯可是花了大價錢的。而在這個時候沒有清國商人過來,翻譯的生意也是不好做,於是這個人便好好的把握機會。

“哦?你們清國人不都是很有錢麼?來我們這裡不外乎就是絲綢和茶葉的生意。怎麼來到了我這個小店了呢?我這裡是賣紙的,你是不是走錯地方了?”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即便是這個店主對清國人充滿了不屑,但是見到劉永成客氣的話,也是稍微的放緩了一點面。但是此時他說的話仍然很有火藥味。

“我們來的沒錯,正是為了宣紙的事而來的。不知道最近宣紙的行情如何?”見到對方打開了話茬,於是劉永成也就順著說道。劉永成是劉家的掌櫃,怎麼能不會做生意呢?所以此時的他準備與對方周旋一下再說。

“呵呵,你不會也是來做宣紙生意的把?怎麼?原想著我們要舉行科考而帶了一大批宣紙過來,現在聽說了科考要停了,就想要把宣紙賣了以免跌得更低。想來我們國家做這種投機的事情,沒那麼容易吧?”劉永成聰明,對方也不傻。畢竟生意人都是明的,劉永成一開口對方都幾乎知道他的來意是什麼。

見到了此時劉永成低三下四的說道,這個店主就知道一定是他呆了一大筆宣紙想要來這裡賺錢,沒想到停止了科考卻賠了錢,現在想要趁著宣紙沒有進一步降價之前賣出去。因為倭國又不是隻舉行過這麼一次科考,以前也是有很多清國人趁著倭國科考的時候來這邊趁機大賺一筆的。但是這個店主卻是很看不慣這一點,於是嘲笑般的衝著劉永成說道。

店主這段話可是把劉永成的臉說得白一陣紅一陣的,簡直想要找個地縫鑽進去。此時被人借了老底,這讓劉永成的顏面何存。

原本劉永成就想這麼走了的,因為這個店主的話實在是太氣人了,即便是像劉永成這般脾氣好的人都有些受不了。但是他還是想打探一下宣紙的行情,就算不在這裡賣的話,問問價也是好的。

“生意有賠有賺,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咱們先不說這個,我此次帶了八萬張宣紙過來,不知道如果我想把這些宣紙全都賣給你,你能出什麼樣的價錢呢?”劉永成並沒有指望對方真的能買他的宣紙,而是想要從對方的語氣裡面得出現在宣紙的價錢,因為畢竟劉永成手中的宣紙也是不少的,就算這個店主想要買也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吃掉的。

聽到了劉永成的話,那個店主並沒有再諷刺他,先是皺了一下眉頭,然後伸出了兩手指。

“兩錢銀子一張,如果這個價錢你能接受,那麼你的八萬張宣紙我全要了。”畢竟是生意人,之前的不屑歸不屑,但是轉了銀子畢竟是自己的。所以說此時聽到了劉永成要買宣紙,這個店主也就正是了起來。

“什麼?兩錢銀子一張,這也太低了吧?上午還是五錢銀子一張呢,怎麼現在就變成這麼低了?”聽到了對方開出的價錢,劉永成大驚。二兩倭銀才等於一兩天銀,也就是說,對方開出的價錢只不過是一錢銀子一張。對於這樣的價錢,劉永成怎麼能不驚訝呢?如果以這個價錢把宣紙賣掉的話,那麼五萬兩銀子的本錢一下子就賠掉了四萬多輛,而剩下的也就剛剛夠運費和關稅的。

這樣一來,劉永成不但沒有賺到錢,而且還可能虧錢。原本就算是把那些宣紙原封不動的運回的話,雖然說到了清國那裡還要納一筆關稅,加上中途要損失掉一些宣紙,但是那多少還會剩下一些。而眼前這樣賣掉的話,將會一點都不剩的。

那麼這樣一來,來一趟倭國不是白來了麼?不但事情沒有辦成,而且一文錢都沒有帶回去,哪怕就是連成本錢都是一文錢沒有。這樣一來的話,豈不是等於自己花了五萬兩銀子來到倭國遊玩了一趟麼?

“不是我開的低,而是現在宣紙的行情誰都無法預料,沒準到了明天掉到一錢銀子都說不定。所以說現在不光是我這,就是到了任何人那裡,都是這個價錢,甚至會比我開出的還低。至於賣是不賣還有你自己決定吧。”這一次這個店主並沒有騙劉永成,宣紙的價錢真的是飄忽不定的,因為宣紙成本不高的緣故,低到什麼程度都是有可能的。所以說如果這個店主受夠了留用的宣紙,也是有很大風險的。

%%%%%%%%%%%%%%%%%%%%%%%%“老爺,對方開的還是一樣的價錢。”劉永成的那個家丁從一家店鋪中走了出來,朝著劉永成說道。

這已經是第七家了,每一家的報價都是出乎意料的一致——兩錢銀子一張。這讓劉永成都在覺到他們是不是統一商量好的。

“要是不行的話我們就帶著這些宣紙回去吧。”見到如此,劉永成灰心了。與其那樣的話,還不如把宣紙帶回去,即便是可能會被罵,但是劉永成更要為的是劉家著想。

“這位老爺請等一下,我們家老爺想請您過去一躺。”就在劉永成帶著家丁轉身要走的時候,從一旁跑過來一個人,朝著他們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