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卷十八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地理一王者司牧黎元,方制天下。列井田而底職貢,分縣道以控華夷。雖《皇墳》、《帝典》之殊塗,《禹貢》、《周官》之異制,其於建侯胙土,頒瑞剖符,外湊百蠻,內親九牧,古之元首,鹹有意焉。然子弟受封,周室竟貽於衰削;郡縣為理,秦人不免於敗亡。蓋德業有淺深,制置無工拙。殷、周未為得,秦、漢未為非。摭實而言,在哲後守成而已。謹詳前代隆平之時,校今耗登之數,存諸戶籍,以志休期。

昔秦並天下,裂地為四十九郡,郡置守尉,以御史監之。其地西臨洮,而北沙漠,東縈南帶,皆際海濱。漢興,以秦郡稍大,析置郡國。武帝斥越攘胡,土宇彌廣。哀、平之季,凡郡國百有三,縣千三百一十四,道三十二,侯國二百四十一,而諸郡置十三部刺史分統之。謂司隸、並、荊、兗、豫、揚、冀、青、徐、益、、涼、幽等十三州。漢地東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萬二千三百六十八里。後漢郡國,百有五,縣道侯國千一百八十六。亦如西京之制,置十三州刺史以充郡守。其地廣袤,亦如前制。

曹魏之時,三分鼎峙,淮、漢之間,鞠為鬥壤。洎太康混一,尋陷胡戎。南北分爭,何暇疆理?三百年間,廢置不一。及隋氏平陳,寰區一統。大業三年,改州為郡,亦如漢制,置司隸、刺史,以糾郡守。大凡隋簿,郡百九十,縣一千二百五十五,戶八百九十萬七千五百三十六,口四千六百一萬九千九百五十六。其地東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一萬四千八百一十五里。東、南皆際大海,西至且末,北至五原,隋氏之極盛也。及大業季年,群盜蜂起,郡縣淪陷,戶口減耗。高祖受命之初,改郡為州,太守並稱刺史。其緣邊鎮守及襟帶之地,置總管府,以統軍戎。至武德七年,改總管府為都督府。

自隋季喪亂,群盜初附,權置州郡,倍於開皇、大業之間,貞觀元年,悉令並省。始於山河形便,分為十道:一曰關內道,二曰河南道,三曰河東道,四曰河北道,五曰山南道,六曰隴右道,七曰淮南道,八曰江南道,九曰劍南道,十曰嶺南道。至十三年定簿,凡州府三百五十八,縣一千五百五十一。至十四年平高昌,又增二州六縣。自北殄突厥頡利,西平高昌,北逾陰山,西抵大漠。其地東極海,西至焉耆,南盡林州南境,北接薛延陀界。凡東西九千五百一十里,南北萬六千九百一十八里。高宗時,平高麗、百濟,遼海已東,皆為州,俄而復叛,不入提封。景雲二年,分天下郡縣,置二十四都督府以統之。議者以權重不便,尋亦罷之。

開元二十一年,分天下為十五道,每道置採訪使,檢察非法,如漢刺史之職:京畿採訪使、理京師城內都畿、河東理蒲卅理東都城內關內、以京官遙領河南、理汴州河北、理魏州隴右、理鄯州山南東道、理襄州山南西道、理梁州劍南、理益州淮南、理揚州江南東道、理蘇州江南西道、理洪州黔中、理黔州嶺南理廣州。又於邊境置節度、經略使,式遏四夷。凡節度使十,經略守捉使三。大凡鎮兵四十九萬人,戎馬八萬餘疋。每歲經費:衣賜則千二十萬疋段,軍食則百九十萬石,大凡千二百一十萬。開元已前,每年邊用不過二百萬,天寶中至於是數。

安西節度使,撫寧西域,統龜茲、焉耆、于闐、疏勒四國。安西都護府治所,在龜茲國城內,管戍兵二萬四千人,馬二千七百疋,衣賜六十二萬疋段。焉耆治所,在安西府東八百里。于闐,在安西府南二千里。疏勒,在安西府西二千餘里。

北庭節度使,防制突騎施、堅昆、斬啜,管瀚海、天山、伊吾三軍。北庭節度使所治,在北庭都護府,管兵二萬人,馬五千疋,衣賜四十八萬疋段。突騎施牙帳,在北庭府西北三千餘里。堅昆,在北庭府北七千裡。東北去斬啜千七百里。瀚海軍,在北庭府城內,管兵萬二千人,馬四千二百疋。天山軍,在西州城內,管兵五千人,馬五百疋。伊吾軍,在伊州西北三百里甘川,管兵三千人,馬三百疋。

河西節度使,斷隔羌胡。統赤水、大斗、建康、寧寇、玉門、墨離、豆盧、新泉等八軍,張掖、城、白亭三守捉。河西節度使治,在涼州,管兵七萬三千人,馬萬九千四百疋,衣賜歲百八十萬疋段。赤水軍,在涼州城內,管兵三萬三千人,馬萬三千疋。大斗軍,在涼州西二百餘里,管兵七千五百人,馬二千四百疋。建康軍,在甘州西二百里,管兵五千三百人,馬五百疋。寧寇軍,在涼州東北千餘里。玉門軍,在肅州西二百里,管兵五千二百人,馬六百疋。墨離軍,在瓜州西北千里,管兵五千人,馬四百疋。豆盧軍,在沙州城內,管兵四千三百人,馬四百疋。新泉軍,在會州西北二百餘里,管兵千人。張掖守捉,在涼州南二里,管兵五百人。城守捉,在涼州西二百里,管兵千人。白亭守捉,在涼州西北五百里,管兵千七百人。

朔方節度使,捍禦北狄,統經略、豐安、定遠、西受降城、東受降城、安北都護、振武等七軍府。朔方節度使,治靈州,管兵六萬四千七百人,馬四千三百疋,衣賜二百萬疋段。經略軍,理靈州城內,管兵二萬七百人,馬三千疋。豐安軍,在靈州西黃河外百八十里,管兵八千人,馬千三百疋。安遠城,在靈州東北二百里黃河外,管兵七千人,馬三千疋。西受降城,在豐州北黃河外八十里,管兵七千人,馬千七百疋。安北都護府治,在中受降城黃河北岸,管兵六千人,馬二千疋。東受降城,在勝州東北二百里,管兵七千人,馬千七百疋。振武軍,在單于東都護府城內,管兵九千人,馬千六百疋。

河東節度使,掎角朔方,以御北狄,統天兵、大同、橫野、岢嵐等四軍,忻、代、嵐三州,雲中守捉。河東節度使,治太原府,管兵五萬五千人,馬萬四千疋,衣賜歲百二十六萬疋段,軍糧五十萬石。天兵軍,理太原府城內,管兵三萬人,馬五千五百疋。雲中守捉,在單于府西北二百七十里,管兵七千七百人,馬二千疋。大同軍,在代州北三百里,管兵九千五百人,馬五千五百疋。橫野軍,在蔚州東北一百四十里,管兵三千人,馬千八百疋。忻州,在太原府北百八十里,管兵七千八百人。代州,至太原府五百里,管兵四千人。嵐州,在太原府西北二百五十里,管兵三千人。岢嵐軍,在嵐州北百里,管兵一千人。

范陽節度使,臨制奚、契丹,統經略、威武、清夷、靜、恆陽、北平、高陽、唐興、橫海等九軍。范陽節度使,理幽州,管兵九萬一千四百人,馬六千五百疋,衣賜八十萬疋段,軍糧五十萬石。經略軍,在幽州城內,管軍三萬人,馬五千四百疋。威武軍,在檀州城內,管兵萬人,馬三百疋。清夷軍,在媯州城內,管兵萬人,馬三百疋。靜軍,在薊州城內,管兵萬六千人,馬五百疋。恆陽軍,在恆州城東,管兵三千五百人。北平軍,在定州城西,管兵六千人。高陽軍,在易州城內,管兵六千人。唐興軍,在莫州城內,管兵六千人。橫海軍,在滄州城內,管兵六千人。

平盧軍節度使,鎮撫室韋、靺鞨,統平盧、盧龍二軍,榆關守捉,安東都護府。平盧軍節度使治,在營州,管兵萬七千五百人,馬五千五百疋。平盧軍,在營州城內,管兵萬六千人,馬四千二百疋。盧龍軍,在平州城內,管兵萬人,馬三百疋。榆關守捉,在營州城西四百八十里,管兵三百人,馬百疋。安東都護府,在營州東二百七十里,管兵八千五百人,馬七百疋。

隴右節度使,以備羌戎,統臨洮、河源、白水、安人、振威、威戎、莫門、寧、積石、鎮西等十軍,綏和、合川、平夷三守捉。隴右節度使,在鄯州,管兵七萬人,馬六百疋,衣賜二百五十萬疋段。臨洮軍,在鄯州城內,管兵萬五千人,馬八千疋。河源軍,在鄯州西百二十里,管兵四千人,馬六百五十疋。白水軍,在鄯州西北二百三十里,管兵四千人,馬五百疋。安人軍,在鄯州界星宿川西,兵萬人,馬三百五十疋。振威軍,在鄯州西三百里,管兵千人,馬五百疋。威戎軍,在鄯州西北三百五十里,管兵千人,馬五十疋。綏和守捉,在鄯州西南二百五十里,管兵千人。合川守捉,在鄯州南百八十里,管兵千人。莫門軍,在洮州城內,管兵五千五百人,馬二百疋。寧軍,在廓州城內,管兵五百人,馬五十疋。積石軍,在廓州西百八十里,管兵七千人,馬三百疋。鎮西軍,在河州城內,管兵萬一千人,馬三百疋。平夷守捉,在河州西南四十里,管兵三千人。

劍南節度使,西抗吐蕃,南撫蠻獠,統團結營及松、維、蓬、恭、雅、黎、姚、悉等八州兵馬,天寶、平戎、昆明、寧遠、澄川、南江等六軍鎮。劍南節度使治,在成都府,管兵三萬九百人,馬二千疋,衣賜八十萬疋段,軍糧七十萬石。團結營,在成都府城內,管兵萬四千人,馬千八百疋。翼州,管兵五百人。茂州,管兵三百人。維州,管兵五百人。天寶軍,在恭州東南九十里,管兵千人。柘州,管兵五百人。松州,管兵二千八百人。平戎城,在恭州南八十里,管兵千人。雅州,管兵四百人。當州,管兵五百人。黎州,管兵千人。昆明軍,在巂州南,管兵五千一百人,馬二百疋。寧遠城,在管兵二千人。悉州,管兵五千人。南江郡,管兵三百人。

嶺南五府經略使,綏靜夷獠,統經略、清海二軍,桂管、容管、安南、邕管四經略使。五府經略使治,在廣州,管兵萬五千四百人,輕稅本鎮以自給。經略軍,在廣州城內,管兵五千四百人。清海軍,在恩州城內,管兵二千人。桂管經略使,治桂州,管兵千人。容管經略使,治容州,管兵千一百人。安南經略使,治安南都護府,即州,管兵四千二百人。邕管經略使,管兵七百人。

長樂經略使,福州刺史領之,管兵千五百人。

東萊守捉、萊州刺史領之,管兵千人。東牟守捉。登州刺史領之,管兵千人。

至德之後,中原用兵,刺史皆治軍戎,遂有防禦、團練、制置之名。要衝大郡,皆有節度之額;寇盜稍息,則易以觀察之號。

東都畿汝防禦觀察使。領汝州,東都留守兼之。

河陽三城節度使。治孟州,領孟、懷二州。

宣武軍節度使。治汴州,管汴、宋、亳、潁四州。

義成軍節度使。治滑州,管滑、鄭、濮三州。

忠武軍節度使。治許州,管許、陳、蔡三州。

天平軍節度使。治鄆州,管鄆、齊、曹、棣四州。

兗海節度使。治兗州,管兗、海、沂、密四州。

武寧軍節度使。治徐州,管徐、泗、濠、宿四州。

平盧軍節度使。治青州,管淄、青、登、萊四州。

陝州節度使。治陝州,管陝、虢二州。

潼關防禦鎮國軍使。華州刺史領之。

同州防禦長宮使。同州刺史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