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四十八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六年,遣使言狀,並貢名馬。時西突厥國亂,太宗遣中郎將桑孝彥領左右胄曹韋弘機往安撫之,仍冊立咥利失可汗。可汗既立,素善焉耆,令與焉耆為援。十二年,處月、處密與高昌攻陷焉耆五城,掠男女一千五百人,焚其廬舍而去。十四年,侯君集討高昌,遣使與之相結,焉耆王大喜,請為聲援。及破高昌,其王詣軍門稱謁。焉耆人先為高昌所虜者,悉歸之。由是遣使謝恩,並貢方物。
其年,西突厥重臣屈利啜為其弟娶焉耆王女,由是相為齒,朝貢遂闕。安西都護郭孝恪請擊之,太宗許焉。會焉耆王弟頡鼻葉護兄弟三人來至西州,孝恪選步騎三千出銀山道,以頡鼻弟慄婆準為鄉導。焉耆所都城,四面有水,自恃險固,不虞於我。孝恪倍道兼行,夜至城下,潛遣將士浮水而渡。至曉,一時攀堞,鼓角齊震,城中大擾。孝恪縱兵擊之,虜其王突騎支,首虜千餘級。以慄婆準導軍有功,留攝國事而還。時駕幸洛陽宮,孝恪鎖突騎支並其子送行在所,詔宥之。初,西突厥屈利啜將兵來援焉耆,孝恪還師三,屈利啜乃囚慄婆準,而西突厥處般啜令其吐屯來攝焉耆,遣使朝貢。太宗數之曰:“焉耆者,我兵擊得,汝何人,輒來統攝。”吐屯懼而返國。焉耆又立慄婆準從父兄薛婆阿那支為王。處般啜乃執慄婆準送於龜茲,為所殺。薛婆阿那支既得處般啜為援,遂有國。及阿史那社爾之討龜茲,阿那支大懼,遂奔龜茲,保其東城,以御官軍。社爾擊擒之,數其罪而斬焉。求得阿那支從父弟先那準,立為王,以修職貢。及太宗葬昭陵。乃刻石像龍突騎支之形,列於玄闕之下。自是朝貢不絕。
龜茲國,即漢西域舊地也。在京師西七千五百里。其王姓白氏。有城郭屋宇,耕田畜牧為業。男女皆翦發,垂與項齊,唯王不翦發。學胡書及婆羅門書、算計之事,尤重佛法。其王以錦蒙項,著錦袍金寶帶,坐金獅子。有良馬、封牛。饒蒲萄酒,富室至數百碩。
高祖即位,其主蘇伐駃遣使來朝。駃尋卒,子蘇伐疊代立,號時健莫賀俟利發。貞觀四年,又遣使獻馬,太宗賜以璽書,撫甚厚,由此歲貢不絕,然臣於西突厥。安西都護郭孝恪來伐焉耆,龜茲遣兵援助,自是職貢頗闕。伐疊死,其弟訶黎布失畢代立,漸失籓臣禮。
二十年,太宗遣左驍衛大將軍阿史那社爾為崑山道行軍大總管,與安西都護郭孝恪、司農卿楊弘禮率五將軍,又發鐵勒十三部兵十餘萬騎,以伐龜茲。社爾既破西蕃處月、處密,乃進師趨其北境,出其不意,西突厥所署焉耆王棄城而遁,社爾遣輕騎追擒之。龜茲大震,守將多棄城而走。社爾進屯積石,去其都城三百里。遣伊州刺史韓威率千餘騎為前鋒,右驍衛將軍曹繼叔次之。西至多褐城,與龜茲王相遇,及其相那利、將羯獵顛等,有眾五萬,逆拒王師。威乃偽遁而引之,其王俟利發見威兵少,悉眾而至。威退行三十里,與繼叔軍會,合擊大破之。其王退保都城,社爾進軍之,王乃輕騎而走,遂下其城,令孝恪守之。遣沙州刺史蘇海政、尚輦奉御薛萬備以騎之,行六百里,其王窘急,退保於撥換城。社爾等進軍圍之,擒其王及大將羯獵顛等。其相那利僅以身免,潛引西突厥之眾並其國兵萬餘人,來襲孝恪,殺之,官軍大擾。倉部郎中崔義起與曹繼叔、韓威等擊之,那利敗走。尋為龜茲人所執以詣軍。前後破其大城五所,虜男女數萬口。社爾因立其王之弟葉護為王,勒石紀功而旋。俘其王訶黎布失畢及那利、羯獵顛等獻於社廟。尋以訶黎布失畢為左武翊衛中郎將,那利已下授官各有差。太宗之葬昭陵,乃刻石像其形,列於玄闕之前。永徽元年,又以訶黎布失畢為右驍衛大將軍,尋放還蕃,撫其餘眾,依舊為龜茲王,賜物一千段。
先是,太宗既破龜茲,移置安西都護府於其國城,以郭孝恪為都護,兼統于闐、疏勒、碎葉,謂之“四鎮”高宗嗣位,不廣地勞人,覆命有司棄龜茲等四鎮,移安西依舊於西州。其後吐蕃大入,焉耆已西四鎮城堡,併為賊所陷。則天臨朝,長壽元年,武威軍總管王孝傑、阿史那忠節大破吐蕃,克復龜茲、于闐等四鎮,自此復於龜茲置安西都護府,用漢兵三萬人以鎮之。既徵發內地兵,遠逾沙磧。並資遣衣糧等,甚為百姓所苦。言事者多請棄之,則天竟不許。其安西都護,則天時有田揚名,中宗時有郭元振,開元初則張孝暠、杜暹,皆有政績,為夷人所伏。
疏勒國,即漢時舊地也。西帶蔥嶺,在京師西九千三百里。其王姓裴氏。貞觀中,突厥以女王。勝兵二千人。俗事祅神,有胡書文字。貞觀九年,遣使獻名馬,自是朝貢不絕。開元十六年,玄宗遣使冊立其王裴安定為疏勒王。
于闐國,西南帶蔥嶺,與龜茲接,在京師西九千七百里。勝兵四千人。其國出美玉。俗多機巧,好事祅神,崇佛教。先臣於西突厥。其王姓尉遲氏,名屈密。
貞觀六年,遣使獻玉帶,太宗優詔答之。十三年,又遣子入侍。及阿史那社爾伐龜茲,其王伏闍信大懼,使其子以駝萬三百匹饋軍。及將旋師,行軍長史薛萬備請社爾曰:“今者既破龜茲,國威已振,請因此機,願以輕騎羈取于闐之王。”社爾乃遣萬備率五十騎抵于闐之國,萬備陳國威靈,勸其入見天子,伏闍信於是隨萬備來朝。
高宗嗣位,拜右驍衛大將軍,又授其子葉護玷為右驍衛將軍,並賜金帶、錦袍、布六十段,並宅一區,留數月而遣之,因請留子弟以宿衛。太宗葬昭陵,刻石像其形,列於玄闕之下。
垂拱三年,其王伏闍雄復來入朝。天授三年,伏闍雄卒,則天封其子璥為于闐國王。開元十六年,復冊立尉遲伏師為于闐王,數遣使朝貢。乾元三年,以于闐王尉遲勝弟守左監門衛率葉護曜為太僕員外卿,仍同四鎮節度副使。權知本國事。以勝至德初領兵赴國難,因堅請留宿衛,故有是命,事有勝傳。
天竺國,即漢之身毒國,或雲婆羅門地也。在蔥嶺西北,週三萬餘里。其中分為五天竺:其一曰中天竺,二曰東天竺,三曰南天竺,四曰西天竺,五曰北天竺。地各數千裡,城邑數百。南天竺際大海,北天竺拒雪山,四周有山為壁,南面一谷,通為國門;東天竺東際大海,與扶南、林邑鄰接;西天竺與罽賓、波斯相接;中天竺據四天竺之會,其都城週迴七十餘里,北臨禪連河。雲昔有婆羅門領徒千人,肄業於樹下,樹神降之,遂為夫婦。宮室自然而立,僮僕甚盛。於是使役百神,築城以統之,經而就。此後有阿育王,復役使鬼神,累石為宮闕,皆雕文刻鏤。非人力所及。阿育王頗行苟政,置砲烙之刑,謂之地獄,今城中見有其跡焉。
中天竺王姓乞利咥氏,或雲剎利氏,世有其國,不相篡弒。厥土卑溼暑熱,稻歲四,有金剛,似紫石英,百鍊不銷,可以切玉。又有旃檀、鬱金諸香。通於大秦,故其寶物或至扶南、趾貿易焉。百姓殷樂,俗無簿籍,耕王地者輸地利。以齒貝為貨。人皆深目長鼻。致敬極者,氐足摩踵。家有奇樂倡伎。其王與大臣多服錦罽。上為螺髻於頂,餘發翦之使拳。俗皆徒跣。衣重白,唯梵志種姓披白疊以為異。死者或焚屍取灰,以為浮圖;或委之中野,以施禽獸;或之於河,以飼魚鱉。無喪紀之文。謀反者幽殺之,小犯罰錢以贖罪。不孝則斷手刖足,截耳割鼻,放邊外。有文字,善天文算曆之術。其人皆學《悉曇章》,雲是梵天法。書於貝多樹葉以紀事。不殺生飲酒。國中往往有舊佛跡。
隋煬帝時,遣裴矩應接西蕃,諸國多有至者,唯天竺不通,帝以為恨。當武德中,其國大亂。其嗣王屍邏逸多練兵聚眾,所向無敵。象不解鞍,人不釋甲,居六載而四天竺之君皆北面以臣之,威勢遠振,刑政甚肅。
貞觀十五年,屍羅逸多自稱摩伽陀王,遣使朝貢。太宗降璽書問,屍羅逸多大驚,問諸國人曰:“自古曾有摩訶震旦使人至吾國乎?”皆曰:“未之有也。”乃膜拜而受詔書,因遣使朝貢。太宗以其地遠,禮之甚厚,復遣衛尉丞李義表報使。屍羅逸多遣大臣郊,傾城邑以縱觀,焚香夾道,逸多率其臣下東面拜受敕書,復遣使獻火珠及鬱金香、菩提樹。
貞觀十年,沙門玄奘至其國,將梵本經論六百餘部而歸。先是遣右率府長史王玄策使天竺,其四天竺國王鹹遣使朝貢。會中天竺王屍羅逸多死,國中大亂,其臣那伏帝阿羅那順篡立,乃盡發胡兵以拒玄策。玄策從騎三十人與胡御戰,不敵,矢盡,悉被擒。胡並掠諸國貢獻之物。玄策乃身宵遁,走至吐蕃,發銳一千二百人,並泥婆羅國七千餘騎,以從玄策。玄策與副使蔣師仁率二國兵進至中天竺國城,連戰三,大破之,斬首三千餘級,赴水溺死者且萬人,阿羅那順棄城而遁,師仁進擒獲之。虜男女萬二千人,牛馬三萬餘頭匹。
於是天竺震懼,俘阿羅那順以歸。二十二年至京師,太宗大悅,命有司告宗廟,而謂群臣曰:“夫人耳目玩於聲,口鼻耽於臭味,此乃敗德之源。若婆羅門不劫掠我使人,豈為俘虜耶?昔中山以貪寶取弊,蜀侯以金牛致滅,莫不由之。”拜玄策朝散大夫。是時就其國得方土那邇娑婆寐,自言壽二百歲,雲有長生之術。太宗深加禮敬,館之於金飈門內。造延年之藥。令兵部尚書崔敦禮監主之,發使天下,採諸奇藥異石,不可稱數。延歷歲月,藥成,服竟不效,後放還本國。太宗之葬昭陵也,刻石像阿羅那順之形,列於玄闕之下。
五天竺所屬之國數十,風俗物產略同。有伽沒路國,其俗開東門以向。王玄策至,其王發使貢以奇珍異物及地圖,因請老子像及《道德經》。那揭陀國,有醯羅城,中有重閣,藏佛頂骨及錫杖。貞觀二十年,遣使貢方物。天授二年,東天竺王摩羅枝摩、西天竺王屍羅逸多、南天竺王遮婁其拔羅婆、北天竺王婁其那那、中天竺王地婆西那,並來朝獻。景龍四年,南天竺國復遣使來朝。景雲元年,復遣使貢方物。開元二年,西天竺復遣使貢方物。八年,南天竺國遣使獻五能言鸚鵡。其年,南天竺國王尸利那羅僧伽請以戰象及兵馬討大食及吐蕃等,仍求有及名其軍。玄宗甚嘉之,名軍為懷德軍。九月,南天竺王尸利那羅僧伽寶多枝摩為國造寺,上表乞寺額,敕以歸化為名賜之。十一月,遣使冊利那羅伽寶多為南天竺國王,遣使來朝。十七年六月,北天竺國藏沙門僧密多獻質汗等藥。十九年十月,中天竺國王伊沙伏摩遣其大德僧來朝貢。
二十九年三月,中天竺王子李承恩來朝,授遊擊將軍,放還。天寶中,累遣使來。
罽賓國,在蔥嶺南,去京師萬二千二百里。常役屬於大月氏。其地暑溼,人皆乘象,土宜秔稻,草木凌寒不死。其俗尤信佛法。隋煬帝時,引致西域,前後至者三十餘國,唯罽賓不至。
貞觀十一年,遣使獻名馬,太宗嘉其誠款,賜以繒彩。十六年,又遣使獻褥特鼠,喙尖而尾赤,能食蛇,有被蛇螫者,鼠輒嗅而之,其瘡立愈。顯慶三年,訪其國俗,雲“王始祖馨孽,至今曷擷支,父子傳位,已十二代。”其年,改其城為修鮮都督府。龍朔初,授其王修鮮等十一州諸軍事兼修鮮都督。
開元七年,遣使來朝,進天文經一夾、秘要方並蕃藥等物,詔遣冊其王為葛羅達支特勒。二十七年,其王烏散特勒灑以年老,上表請以子拂菻罽婆嗣位,許之,仍降使冊命。天寶四年,又冊其子匐準為襲罽賓及烏萇國王,仍授左驍衛將軍。乾元元年,又遣使朝貢。
又有律國,在罽賓、吐蕃之間。開元中頻遣使朝獻。八年,冊立其王蘇麟陀逸之為律國王,朝貢不絕。二十二年,為吐蕃所破。
康國,即漢康居之國也。其王姓溫,月氏人也。先居張掖祁連山北昭武城,為突厥所破,南依蔥嶺,遂有其地。枝庶皆以昭武為姓氏,不忘本也。其人皆深目高鼻,多鬚髯。丈夫翦發或辮髮。其王冠氈帽。飾以金寶。婦人盤髻,幪以皂巾,飾以金花。人多嗜酒,好歌舞於道路。生子必以石內口中,明膠置掌內,其成長口常甘言,掌持錢如膠之黏物。俗習胡書。善商賈,爭分銖之利。男子年二十,即遠之旁國,來適中夏,利之所在,無所不到。以十二月為歲首,有婆羅門為之占星候氣,以定吉凶。頗有佛法。至十一月,鼓舞乞寒,以水相潑,盛為戲樂。
隋煬帝時,其王屈術支娶西突厥葉護可汗女,遂臣於西突厥。武德十年,屈術支遣使獻名馬。貞觀九年,又遣使貢獅子,太宗嘉其遠至,命秘書監虞世南為之賦,自此朝貢歲至。十一年,又獻金桃、銀桃,詔令植之於苑囿。
萬歲通天年,則天封其大首領篤婆缽提為康國王,仍拜左驍衛大將軍。缽提尋卒,又冊其子泥涅師師為康國王。師師以神龍中卒,國人又立突昏為王。開元六年,遣使貢獻鎖子甲、水杯、馬腦瓶、駝鳥卵及越諾之類。十九年,其王烏勒上表,請封其子咄曷為曹國王,默啜為米國王,許之。二十七年,烏勒卒,遣使冊咄曷襲父位。天寶三年,又封為欽化王,其母可敦封為郡夫人。十一載、十三載,並遣使朝貢。
波斯國,在京師西一萬五千三百里,東與吐火羅、康國接,北鄰突厥之可薩部,西北拒拂菻,正西及南俱臨大海。戶數十萬。其王居有二城,復有大城十餘,猶中國之離宮。其王初嗣位,便密選子才堪承統者,書其名字,封而藏之。王死後,大臣與王之群子共發封而視之,奉所書名者為主焉。其王冠金花冠,坐獅子,服錦袍,加以瓔珞。俗事天地月水火之諸神,西域諸胡事火祅者,皆詣波斯受法焉。其事神,以麝香和蘇塗須點額,及於耳鼻,用以為敬,拜必股。文字同於諸胡。男女皆徒跣。丈夫翦發,戴白皮帽,衣不開襟,並有巾帔,多用蘇方青白為之,兩邊緣以織成錦。婦人亦巾帔裙衫,辮髮垂後,飾以金銀,其國乘象而戰,每一象,戰士百人,有敗恤者則盡殺之。國人生女,年十歲已上有姿貌者,其王收而養之,以賞有功之臣。俗右尊而左卑。以六月一為歲首。斷獄不為文書約束,口決於庭。其繫囚無年限,唯王者代立則釋之。其叛逆之罪,就火祅燒鐵灼其舌,瘡白者為理直,瘡黑者為有罪。其刑有斷手、刖足、髡鉗、劓刖,輕罪翦須,或系牌於項以志之,經時月而釋焉。其強盜一入獄,至老更不出,小盜罰以銀錢。死亡則棄之於山,制服一月而即吉。氣候暑熱,土地寬平,知耕種,多畜牧,有鳥形如橐駝,飛不能高,食草及,亦能敢犬攫羊,土人極以為患。又多白馬、駿犬,或赤行七百里者駮,金犬今所謂波斯犬也。出婁及大驢、師子、白象、珊瑚樹高一二尺,琥珀、車渠、瑪瑙、火珠、玻璃、琉璃、無食子、香附子、訶黎勒、胡椒、蓽撥、石、千年棗、甘桃。
隋大業末,西突厥葉護可汗頻擊破其國,波斯王庫薩和為西突厥所殺,其子施利立,葉護因分其部帥,監統其國,波斯竟臣於葉護。及葉護可汗死,其所令監統者因自擅於波斯,不復役屬於西突厥。施利立一年卒,乃立庫薩和之女為王,突厥又殺之。施利之子單羯方奔拂菻,於是國人而立之,是為尹恆支,在位二年而卒。兄子伊嗣候立。
二十一年,伊嗣候遣使獻一獸,名活褥蛇,形類鼠而青,身長八九寸,能入取鼠。伊嗣候懦弱,為大首領所逐,遂奔吐火羅,未至,亦為大食兵所殺。其子名卑路斯,又投吐火羅葉護,獲免。卑路斯龍朔元年奏言頻被大食侵擾,請兵救援。詔遣隴州南由縣令王名遠充使西域,分置州縣,因列其地疾陵城為波斯都督府,授卑路斯為都督。是後數遣使貢獻。咸亨中,卑路斯自來入朝,高宗甚加恩賜,拜右武衛將軍。
儀鳳三年,令吏部侍郎裴行儉將兵冊送卑路斯為波斯王,行儉以其路遠,至安西碎葉而還,卑路斯獨返,不得入其國,漸為大食所侵,客於吐火羅國二十餘年,有部落數千人,後漸離散。至景龍二年,又來入朝,拜為左威衛將軍,無何病卒,其國遂滅,而部眾猶存。
自開元十年至天寶六載,凡十遣使來朝,並獻方物。四月,遣使獻瑪瑙。九年四月,獻火繡舞筵、長繡舞筵、無孔真珠。乾元元年,波斯與大食同寇廣州,劫倉庫,焚廬舍,浮海而去。大曆六年,遣使來朝,獻真珠等。
拂菻國,一名大秦,在西海之上,東南與波斯接,地方萬餘里,列城四百,邑居連屬。其宮宇柱櫳,多以水琉璃為之。有貴臣十二人共治國政,常使一人將囊隨王車,百姓有事者,即以書投囊中,王還宮省發,理其枉直。其王無常人,簡賢者而立之。國中災異及風雨不時,輒廢而更立。其王冠形如鳥舉翼,冠及瓔珞,皆綴以珠寶,著錦繡衣,前不開襟,坐金花。有一鳥似鵝,其綠,常在王邊倚枕上坐,每進食有毒,其鳥輒鳴。其都城疊石為之,尤絕高峻,凡有十萬餘戶,南臨大海。城東面有大門,其高二十餘丈,自上及下,飾以黃金,光輝燦爛,連曜數里。自外至王室,凡有大門三重,列異寶雕飾。第二門之樓中,懸一大金秤,以金丸十二枚屬於衡端,以候之十二時焉;為一金人,其大如人,立於側,每至一時,其金丸輒落,鏗然發聲,引唱以紀時,毫釐無失。其殿以瑟瑟為柱,黃金為地,象牙為門扇,香木為棟樑。其俗無瓦,搗白石為末,羅之塗屋上,其堅密光潤,還如玉石。至於盛暑之節,人厭囂熱,乃引水潛,上遍於屋宇,機制巧密,人莫之知。觀者惟聞屋上泉鳴,俄見四簷飛溜,懸波如瀑,氣成涼風,其巧妙如此。
風俗,男子翦發,披帔而右袒,婦人不開襟,錦為頭巾。家資滿億,封以上位。有羊羔生於土中,其國人候其萌,乃築牆以院之,防外獸所食也。然其臍與地連,割之則死,唯人著甲走馬及擊鼓以駭之,其羔警鳴而臍絕,便遂水草。俗皆髡而衣繡,乘輜軿白蓋小車,出入擊鼓,建旌旗幡幟。土多金銀奇寶,有夜光璧、明月珠、駭雞犀、大貝、車渠、瑪瑙、孔翠、珊瑚、琥珀,凡西域諸珍異多出其國。隋煬帝常將通拂菻,竟不能致。
貞觀十七年,拂菻王波多力遣使獻赤玻璃、綠金等物,太宗降璽書答,賜以綾綺焉。自大食強盛,漸陵諸國,乃遣大將軍摩栧伐其都城,因約為和好,請每歲輸之金,遂臣屬大食焉。乾封二年,遣使獻底也伽。大足元年,復遣使來朝。開元七年正月,其主遣吐火羅大首領獻獅子、羚羊各二。不數月,又遣大德僧來朝貢。
大食國,本在波斯之西。大業中,有波斯胡人牧駝於俱紛摩地那之山,忽有獅子人語謂之曰:“此山西有三,中大有兵器,汝可取之。中並有黑石白文,讀之便作王位。”胡人依言,果見中有石及槊刃甚多,上有文,教其反叛。於是糾合亡命,渡恆曷水,劫奪商旅,其眾漸盛,遂割據波斯西境,自立為王。波斯、拂菻各遣兵討之,皆為所敗。
永徽二年,始遣使朝貢。其王姓大食氏,名敢密莫末膩,自雲有國已三十四年,歷三主矣。其國男兒黑多須,鼻大而長,似婆羅門;婦人白皙。亦有文字。出駝馬,大於諸國。兵刃勁利。其俗勇於戰鬥,好事天神。土多沙石,不堪耕種,唯食駝馬等。俱紛摩地那山在國之西南,鄰於大海,其王移中黑石置之於國。又嘗遣人乘船,將衣糧入海,經八年而未及西岸。海中見一方石,石上有樹,幹赤葉青,樹上總生小兒;長六七寸,見人皆笑,動其手腳,頭著樹枝,其使摘取一枝,小兒便死,收在大食王宮。又有女國,在其西北,相去三月行。
龍朔初,擊破波斯,又破拂菻,始有米麵之屬。又將兵南侵婆羅門,併諸胡國,勝兵四十餘萬。長安中,遣使獻良馬。景雲二年,又獻方物。開元初,遣使來朝,進馬及寶鈿帶等方物。其使謁見,唯平立不拜,憲司糾之,中書令張說奏曰:“大食殊俗,慕義遠來,不可置罪。”上特許之。”尋又遣使朝獻,自雲在本國惟拜天神,雖見王亦無致拜之法,所司屢詰責之,其使遂請依漢法致拜。其時西域康國、石國之類,皆臣屬之。其境東西萬里,東與突騎施相接焉。
一雲隋開皇中,大食族中有孤列種代為酋長,孤列種中又有兩姓:一號盆泥奚深,一號盆泥末換。其奚深後有摩訶末者,勇健多智,眾立之為主,東西征伐,開地三千里,兼克夏臘,一名釤城釤音所鑑反)。摩訶末後十四代,至末換。末換殺其兄伊疾而自立,復殘忍,其下怨之。有呼羅珊木人並波悉林舉義兵,應者悉令著黑衣,旬月間眾盈數萬。鼓行而西,生擒末換,殺之。遂求得奚深種阿蒲羅拔,立之。末換已前謂之白衣大食,自阿蒲羅拔後改為黑衣大食。阿蒲羅拔卒,立其弟阿蒲恭拂。至德初遣使朝貢,代宗時為元帥,亦用其國兵以收兩都。
寶應、大曆中頻遣使來。恭拂卒,子地立。地卒,子牟棲立,牟棲卒,弟訶論立。貞元中,與吐蕃為勍敵。蕃軍太半西御大食,故鮮為邊患,其力不足也。十四年,詔以黑衣大食使含嵯、焉雞、沙北三人併為中郎將,各放還蕃。
史臣曰:西方之國,綿亙山川,自張騫奉使已來,介子立功之後,通於中國者多矣。有唐拓境,遠極安西,弱者德以懷之,強者力以制之。開元之前,貢輸不絕。天寶之亂,邊徼多虞,邠郊之西,即為戎狄,藁街之邸,來朝亦稀。故古先哲王,務寧華夏,語曰:“近者悅,遠者來。”斯之謂矣!
贊曰:大蒙之人,西方之國,與時盛衰,隨世通。勿謂戎心,不懷我德;貞觀、開元,藁街充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