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五百七十八章抗戰東北泥沙俱下二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五百七十八章抗戰東北泥沙俱下(二)——第五百七十八章抗戰東北泥沙俱下(二)對於和本人的合作,張景惠後在戰犯管理所裡對此寫的極是輕描淡寫,只說他當時僅僅是答應本人,負責維護好北滿治安,還說為此組織了警察隊,維持治安,以免本人找藉口進入北滿。

不過,張景惠手下的人就不客氣了,直接揭發張景惠跟本人達成密約,就連三千警察隊的武器還是本人提供的。只是這招募編成的警察隊,戰鬥力只有天曉得了。因此,在後的棋局中,憑藉其東北軍元老的政治影響力,張景惠能影響其它棋手的出手,但張景惠自己的軍事實力幾乎等於零。這就意味著,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張景惠還只能作壁上觀。有資格對弈,決定吉林、黑龍江兩省命運的棋手,至少在此時,還只有兩個人,張作相和熙洽,東北邊防軍副長官和他的前參謀長。

張作相之所以放心的將走後的吉林軍務一手相托給熙洽。主要是因為,熙洽一路當官,除了短時間做過一任旅長外,一直都是當教育長、處長之類的職務,手下沒有基本部隊可以依靠,就連熙洽身邊的長官公署衛隊團團長都是張作相的外甥,張作相當然比較放心,他也自然不怕熙洽翻到天上去。

然而,誰都沒想到,9月18瀋陽淪陷,24熙洽就組織吉林長官公署,跟本人公然勾搭上了。

非常荒謬的是,熙洽投敵兩個月,張作相既沒有通令全省軍政人員討伐熙洽,甚至連新的吉林省政fu都要兩個月之後才成立。這兩個月,熙洽的漢公署竟然成了吉林省內唯一的省政權,張作相幾乎是眼睜睜看著熙洽坐大。

這是怎麼回事呢?

不得不說,這漢可不總是我們電影上總看到的無能之輩,而這個熙洽,恰恰就是一個很有手段的能人。

張作相派了範廣厚去聯繫熙洽,想要探探熙洽的虛實。熙洽一見範廣厚就打哈哈,暗中示意自己身邊就站著兩個本人在給他當“貼身侍衛”不好說話。等逮著機會就向範廣厚訴苦,說自己在虛與委蛇,在努力應付本人,成立公署偽政權也就是應付一下。

可憐這範廣厚就是一活生生的蔣幹,還真相信了。張作相不撤熙洽的職,熙洽就可以名正言順繼續忽悠人,見鬼可以說鬼話,見人又可以說人話,左右逢源拉幫結派。等張作相明白自己上當,趕緊劃清界限時,寶貴的兩個月已經過去了,原本身邊沒有一兵一將的熙洽已經羽翼豐滿了。

嚴格說起來,熙洽身邊本來不是沒兵沒將,他所在的東北邊防軍副長官公署直屬衛隊團,就是一支裝備非常強悍的部隊。這個團步兵有三個營,騎兵還有一個營,炮兵一個營,還有一個迫擊炮連,重機槍、通信各一個連。然而,這些兵,熙洽用不起也不敢用,原因就是,團長馮佔海是輔帥張作相的外甥,這樣的部隊“警衛”著自己,熙洽還真沒辦法花樣。

想勾結軍幹恢復滿清的大事,衛隊團這尊礙手礙腳的大神必須得先請走。不過,調兵總得有個說法,該怎麼說才能讓這幫丘八聽話呢?

於是,9月20下午,熙洽就以副司令長官公署的名義下令,駐守省城吉林的部隊全數開出城,命令很簡單,為了避免和方發生衝突,保存東北軍實力,中事件由外解決,各部隊長應嚴約所部不得擅自抗擊,致使事件擴大。著駐省城各部隊即時一律開出城外數十里待命。

命令一下,衛隊團團長馮佔海看得是暈暈乎乎,馬上去問熙洽,這到底是誰電令不得擅自抗擊?

熙洽說,這你別管,反正發電報下令的人不準傳達姓名,此時不便告知。馮佔海這一琢磨,聽著也不像是謊話,因為早在九一八事變爆發之前,張少帥已經內部訓示過不準抵抗的意思,東北軍上上下下都是心知肚明。或許真是張少帥又要不抵抗,又不敢擔罵名,馮佔海想想,這倒也蠻合情合理的,又要當‮子婊‬,又不想拆牌坊嘛。

不過,馮佔海還是多少有些懷疑,吉林城離長足有100公里,也沒聽說本人要來吉林城。怎麼還沒個風吹草動,自己的部隊卻要巴巴的撤出城去呢?

很多人都說政治是演戲,熙洽顯然是個很優秀的演員。馮佔海雖然有所懷疑,可是畢竟熙洽解釋得合情合理,而且,熙洽畢竟還是吉林省的最高軍士長官,馮佔海只好乖乖的聽話,帶著他的衛隊團出了城。另外一支駐軍,25旅的兩個團也隨之撤走。

可馮佔海團長恐怕做夢都沒想到,就在20下午他們撤出城去的時候,關東軍本就還沒準備好要向吉林城進兵呢。多門現在只能調出800多關東軍,還不到一個大隊的兵力。這個時候,關東軍也好,軍其它部隊也好,戰鬥力遠沒有抗戰初期那樣強悍,多門也沒有傻到想拿800多人去和幾十倍的東北軍去硬撼。

不過,既然熙洽這麼配合,那不去撿這個現成便宜可真是大傻瓜了。第二天早上3點,關東軍才下達了向吉林進軍的命令。上午10點,軍才坐火車開向吉林城,下午5點半,軍兵不血刃佔領了吉林城。

100公里的鐵路,多門竟然在沒有發生戰鬥的情況下,還要用7個小時走到,這很能說明問題。多門很懷疑這是東北軍的圈套,因此,在半途一度停下來,猶豫不前。還是在見到了熙洽派去聯絡的吉林警務處長王之佑,才奓著膽子下令向吉林進發。

本人21進吉林城後,熙洽行事再無顧慮,頓時下子如風。他下的第一手棋,是重組軍政機構。因為之前,他的身份僅僅是邊防軍長官公署的參謀長,能指揮軍隊,但不能手民政。26,熙洽召集還在省城沒跑的官員,宣佈把軍隊和政fu機構合二為一,28,正式成立了吉林長官公署,自任長官。這就是九一八之後出現的第一個偽政權。

招牌打出去了,但是沒有實力是不能長久的。要有實力,那就得搶錢搶糧搶地盤。亂世之中,要想能搶到錢糧,佔到地盤,首先就得有軍隊。省城有軍保駕,安全不成問題,但如果不能拉攏吉林省其他駐軍,那麼沒兵沒將的熙洽,就跑不了政令不出省城的尷尬境地。

九一八事變時,東三省裡面兵最多的,就數是吉林省,整整七個步兵旅,一個騎兵旅再加一個衛隊團。

吉林省當時分為四個道。吉林長等地是吉林省的華地區,叫吉長道。不算特種單位,駐紮在這裡的是兩個旅一個團。

其中一個旅是張作相的起家老本25旅,旅長張作舟,是張作相的族弟。三個團一的捷克步槍,裝備最齊整。5200人,5100支步槍,重機槍18,輕機槍38,迫擊炮34門,步兵炮12門。正是這個旅的任玉山團在長南嶺兵營堅決抵抗,奮戰軍,不算打傷的,一傢伙打死軍四十多名,擊斃軍中隊長倉本,造成九一八當夜軍最慘重的傷亡。不過,任玉山團損失也很大。

另一個旅是**23旅李桂林部,這個旅兵員5560名,步槍4921支,重機槍32,但不像25旅那樣裝備有輕機槍,6門迫擊炮,4門山炮。九一八當夜寬城子兵營被襲擊,戰死的營長傅冠軍就是這個旅的,駐在城內的一個營還被軍繳械。旅長李桂林還兼著吉長鎮守使。

衛隊團就是前面說的馮佔海任團長的衛隊團。按本人戰前的情報,這個衛隊團人員1670人,步槍1510支,重機槍18,山炮12門。

從省城吉林往東就是延吉道,駐紮在這裡的是27旅吉興部。這個旅兵員5970人,步槍5237支,重機槍32,6門迫擊炮,4門野炮。

而從長往北走就是現在的黑龍江哈爾濱地區,但那時候,哈爾濱鐵路沿線外面都屬於吉林省的濱江道。在這裡駐防的是三個旅。

其中,**22旅蘇德臣部,駐紮於哈爾濱南面的雙城。這個旅人員6500人,步槍5800支,重機槍18,輕機槍38,迫擊炮34門,步兵炮12門。

**26旅邢佔清部,駐紮在哈爾濱,這個旅人員7150人,步槍5900支,重機槍18,輕機槍38,迫擊炮34門,步兵炮12門。

**28旅丁超部,旅長丁超兼任濱江鎮守使,也駐紮在哈爾濱,這個旅人員5700人,步槍4921支,重機槍32,迫擊炮6門,野炮4門。

從哈爾濱沿著松花江順而下,今天黑龍江省的東北部地區,當時是吉林省的依蘭道。駐紮這裡的是**24旅李杜部,旅長李杜兼任依蘭鎮守使。這個旅兵員5560人,步槍4921支,重機槍32,迫擊炮六門,山炮4門。這個旅曾經在中東路事件中和溯松花江而上的蘇軍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