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無量壽佛….原來小施主口中的仙長,竟是雲遊在外.不知所蹤的第十五代祖師爺?”
“原來仙長竟是曾師祖?太好了!兩位師兄,如此天大消息是否要傳稟峰頂‘萬壽官’內修練閉關的師父?”柳志宏耳聞三位道長驚喜之言,才知那位那仙長“真真人”果然是此觀十五代的前輩長者,因此立時目光轉望向供臺上十餘座盤膝坐的雕像.仔細循望後已驚喜的笑叫道“就是這位仙長…沒錯!十五代祖師真先生…噫?先生?真人…有些不同嘛?但是面貌全然相似無誤呀?”元靜道長耳聞柳志宏疑惑之言,頓時開口解釋說道:“小施主!方外百姓多以道人、羽士、黃冠稱呼本教道友,也有稱呼羽人、羽客者,但皆是數代之前的稱呼,如今多統稱道士或道長;曾祖師爺的名號則是昔年德宗皇所賜‘真先生’至於‘真人”之稱,乃是本教道友修練道基,羽化飛昇成仙后,在天界尚有仙、真、聖三境九品之分.因此曾祖師爺應屬“上清境九真’之位,故而才有“真真人’人的自稱;既然小施主與曾祖師爺有緣…
啊?糊塗!糊塗!兩位師弟,咱們竟然尚未曾請教小施主的高姓大名。”
“啊!無量壽佛…罪過!罪過”
“歷代祖師恕門下失儀,無量壽佛…小施主…”柳志宏聞言頓時一怔!自己不是早巳在知客道長處留記姓名、來歷了嗎?但是又不好開口令三人尷尬、因此急忙揖禮說道:“是…是…此乃晚輩疏忽未曾通名,晚輩姓柳名志宏,魯地祖縣人,今年-十三歲…。”
“啊?十三歲?你…你…柳施主竟然年僅十三?”
“噫?柳…志宏?好的名字…”
“柳志宏。…啊?莫非…無量壽佛…真乃是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當面不相識!師兄、師弟!昨,平地雷’趙老令主長子前來本觀時,口中所稱的一位人中之龍…”元靜道長聞言,頓時恍然大悟的欣喜笑道:“哎呀!
果然是…柳小施主.莫非你與武林雙令之一的“天雷令’趙老施主相識?”柳志宏豈知武林中有什麼名聲顯赫的長者?也未曾認識什麼武林人,但是智高靈慧的將諸多言語連貫之後、已然恍悟曾與自己短暫相處,但卻厚賜“天雷秘笈”及五十兩盤纏的趙爺爺,便是道長口中所稱的“天雷令”趙老施主了。
因此便將兩人相識的情況略說一遍,終於使元靜道長師兄弟三人明瞭其中因果了。就在元靜道長師兄弟笑詢柳志宏的經歷遭遇時,突聽一陣清脆洪亮的鐘鳴聲,突由九天空際乍響傳至霎時使元靜道長師兄弟驚愕細聽…
鐘聲未息,元靜道長師兄弟三人.已然雙目泛紅,口中喃喃念度“玄靈寶經文”且屈膝伏拜歷代祖師法像。
柳志宏驚愕不解中,竟見殿外十餘名道士、道童皆也哽咽低泣的伏拜唸誦經文,心思疾轉中,已知必然與方才乍響的鐘聲有關,而且似乎是“玉晨觀”中發生了什麼異變?
雖然自己並非“玉晨觀”道士,也非道門中的虔誠信徒,但是如此肅穆的情景及眾人悲慼神,似是有長者飛昇?因此拜祭長者也是應該之事,於是也默默的跪拜一側,以示尊敬。
約莫半個時辰後,突有一名神悲慼的四旬餘道士急行人殿.並將手中一張黃符紙至元靜道長手。
未幾,黃符紙已在師兄弟三人手中傳閱一遍,並且相互默望之後,竟行至柳志宏面前,默默的遞至他手。
柳志宏怔愕的不知他們為何要將觀內重大要事給自己觀閱,但心知其中必有原因,因此便恭敬的接過細閱。只見黃符紙上寫著:師祖顯靈開示天機應劫救禍吾觀當興身靈聖華陽習法非師非徒緣法無邊柳志宏迅速閱畢後,竟怔愕無語的沉思字內含意,雖然無須多費心便己了悟其義、但是卻不敢相信偈語中所指的人便是自己,因此頗為好奇的沉思著。不知過了多少時光,當由沉思中緩緩回神後“祖祠殿”內竟然只餘自己一人,但右手中的黃符紙上,竟然有淡談金光閃爍,好奇的細望之。竟然發現不知何時?又浮顯出一些偈語:凡塵劫禍魔道當興歷劫執法華陽受錄三清為用地靈為輔鎮揚道萬世靖安柳志宏深悟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異像已有數起,再詳思“真真人”顯靈之言後,終於深深的了口氣.做出一生中最重要的決定!
雪花飄了又飄,轉眼已是三年的時光飛逝期間“梁王”朱全忠廢“照宣帝”自立為帝,並改國號為“粱”從此天下各地再度兵荒馬亂,刀戈四起。
雖然改朝換代乃是天大之事.但在百姓的心目中卻是隻擔心是否會遭到兵禍?是否會造成饑荒?如何才能安居樂業?而位處深山荒野的山居百姓,則僅是驚異談論而己.不聞世事的方外道觀、寺廟更是少有驚擾,僅能設“玄靈寶齋”為國消災祈福,為橫屍兵戈之下的生靈度往陰司。
暖花開的暖之季,大地已然芽遍生、翠綠驅走了寒冬的雪.但在三座高聳天的頂峰之上.依然是白茫茫的一片雪光,恍如三個戴了一頂幽帽的老翁一般。
居中的“大茅峰”峰頂佔地僅約三十餘丈方圓.在一片較平的巖地上,有一間並不寬闊的道觀,便是有名的“萬壽宮”
“萬壽宮”建於南朝之時,僅是一座兩進殿,爾後又增建了偏殿,但依然比城邑富豪華宅院小了許多。
況且位於峰頂之上,信徒須登行數百級陡峭的石階方能到達,因此下院的“玉晨觀”便成為供信徒供奉三清道祖之處了,而”萬壽宮”則成為“茅山”重要的修法之地,歷代傳位之後的上代觀主、長老皆在此宮修行。
宮內原本有上代觀主“希微子”隱修,也就是唐皇“僖宗”度師的希微先生。
直到當柳志宏到達之,竟因師祖“真真人”顯靈度悟天機,留下黃符紙箋後便羽化了。在二進宮後,乃是一片岩壁.也就是“大茅峰”的最高峰尖巖壁,壁間有一個一人多高的大巖,僅有兩丈餘深便到達底.但在底卻又有一個不到半丈寬闊的陡直井通往下方.沿著壁已鑿出旋轉而下的窄梯階。
井下方乃是一個大山,正是道界列為十大天之八的“金壇華陽之天”也是世人知的“華陽”
“華陽”另有道可出,但出口卻是在朝南方的陡壁之間.因此實非尋常之人可由巖壁道進出,況且“華陽”也已被列為“茅山”地,少有外人可入內瞻觀。
“華陽”內有數代山主隱修時所遺留的心得手稿,也有一些研的道法符錄。
此時在一片平滑巖臺上,柳志宏正跌坐一張蒲團上行功入定,修練道門極為注重的、氣、神、服氣、食氣、蠶氣、練氣“金丹大道”也就是以修丹為主的“上清導引心法”三年餘中,柳志宏在“萬壽宮”
“華陽”習法,甚少下峰,除了讀道門戒律外,也讀“道藏”包含了“真上清經…”‘玄靈寶經”
“神三皇經”以及“道德經””太玄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