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學府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那文若,覺得如何才能夠盡善盡美呢?”曹心裡並不反對限制君權,其實中國自漢以後能夠長久的王朝不過唐宋明而已,其中宋明的君權都被限制了不少,特別是明朝的內閣制,相當程度上文官集團架空了皇帝,有著一點點民主的意思,只可惜那個時候作為文官集團信奉的儒學已經變得腐朽不堪,頑固不化了。
“主公,這世上並沒有盡善盡美的東西,彧不敢妄言。”
“你先說來。”曹看著荀彧道“今
,你我只是先討論一下,你不必藏著,難道文若以為我是無量之人?”
“主公既然如此說了,彧就講了。”荀彧咬了咬牙道“彧以為,國家想要長治久安,皇帝的權力必須受到限制。”說完,荀彧拿眼去看了一眼曹,只見曹
並未如同他所想的那般
然大怒,反而有著一絲笑意。
“繼續。”
“彧以為天下還是各安其位,皇帝統領全局為宜。”荀彧道。
“文若,你何必如此,把你想說的說出來。”曹的眉頭皺了皺。
“是,主公,彧以為宰相制有其好處,不可全廢,宰相之權可以平分,另外廢除中朝。”
“平分宰相之權,將內朝之權外放,有點意思。”曹嘴角笑了起來,他知曉後世官制,自然明白荀彧這模糊話語中的意思。
“文若,你覺得治理天下之道,可分為幾事?”
“彧以為應當逃不出政刑軍,農工商六事!”
“哦,文若覺得工商也是大事。”
“是的,主公,我北庭工匠所制之物能夠促進生產,與民為利,這工者之道極為重要。”
“那商呢?”
“主公不收百姓賦稅,而讓北庭商人販賣工匠之物與百姓,再收取商稅,這一年下來,我們所收的商稅比起以前向百姓收取的賦稅只多不少,而且不招民怨。”荀彧答道。
“看起來,文若想通了不少呢!”曹大笑了起來。
“那麼後不若設立六相,各自擁有開府之權,然後再設立一內閣,六相皆入,再加以有德之士與皇帝一道商討國家事宜,如何?”
“內閣,六相。”荀彧自語道,然後明白了曹的意思,設立六相,可以平衡臣屬之間的權力,不至於任何一人做大,而六相統入內閣與皇帝議事,其實是將中外朝合
了,的確很不錯,只是這樣一來,朝廷的機構是否太簡單了。
“恩,應當再設一監察府,擁有監察之權,可直接向內閣上書,以監督百官。”末了,曹又補充了一句。這時,荀彧才眼睛一亮,覺得算是完備了,內閣六相的弊端就在於六相的權力還是大,很容易發生貪腐之事,而那獨立於六相之外,卻擁有向內閣言事的監察府正好彌補了這一點。
“主公,彧以為六相之職,每相可設正相一名,副相兩名,凡重大事宜均需三相意見相同方可行使相權,若是意見相左,可直接上呈內閣。”荀彧又想了一條限制相權的制度出來。
“文若不怕,那三相之間意氣相爭壞了事情嗎?”曹笑了起來,這個荀彧始終還是將皇權看得要重要一點。
“主公,我想內閣中人總能分辨出來的吧!”
“那麼文若,你覺得這六相應該從什麼人中選擇呢,是世家,還是寒門。”
“試考,主公可以用試考的方法來選取有才之士。”荀彧說道,然後又補了一句道“主公可以辦學,想要得到科舉之權,便需從官學出身,過了科舉之後,主公還應當把他們送去軍中歷練,這樣的人方才能夠大用。”在曹身邊久了,荀彧的思維也開放了不少。
“很好,那麼這關於內閣六相一府的事情就麻煩文若你多花點心思了。”見大致的概念已經統一,曹就索
將剩下來的事情踢給了荀彧,那些瑣碎的事情不需要他親自出馬,而至於另外一些就再放一下,總之先把大體的框架搭出來再說。
在把荀彧打發去了研究未來的官制之後,曹很快
來了一個重要的客人,此前曾經答應他會助他辦學的鄭玄終於忙完了他在青州的事情,將自己的整個學府全都帶到了冀州,這個幷包百家學說的老者對於冀州的少年軍體制可謂歡喜得不得了,那些孩子不但身體強壯,而且學習的範圍都很廣,至少他們每個人都會算術,這在以前他是不敢想的。
“曹公,你瞞得老夫好苦啊!”甫一見到曹,鄭玄就拉著曹
道“那些簡字,曹公上次為何不與我說?”
“鄭公息怒,這簡字是以前孟德為了教化士兵而不得已所為,如何入得了鄭公之眼。”曹忙道,他還以為鄭玄是要拿他擅自篡改漢字的事情來教訓他。
“曹公,你這簡字好啊,如今冀州人人都識字,這簡字功不可沒啊!”鄭玄卻並沒有責怪的意思,在他看來這些簡化後的字體無疑讓傳播知識變得更加簡單而迅速,可以讓更多的人得到實惠,而且這些簡字與原有的字極其相似,可謂是一脈相承,足見想他的人是花了很大工夫的,他哪裡知道曹不過是將後世的簡體字給稍微改動了下就拿出來用了,並未動什麼腦筋。
“鄭公覺得此字體可以推而廣之。”曹見鄭玄話裡多有誇讚之意,當下不
大喜,要知道他是很想推廣這簡體字的,可就怕世家大族抵制,這東西他想來硬的可是
本不可能的事情,如今有鄭玄出面,自是再也好不過了。
“當然可以,不過祖字不可廢,當二者並存。”鄭玄答道。
“那就有勞先生了。”曹忙行禮道,二字並存,就目前來講等同於士人階層認同了底層受教育的權利,等到
後,這兩種字自然會融合在一起,到那時侯所謂的士人也將不復存在。
“曹公,你要老夫辦學,不知想老夫如何做,老夫這一路過來,看到的可都是勤勉的好學生啊!”鄭玄打趣道,那些少年軍給他留下的印象很深,那些孩子都很有禮貌,而且身上有著一種類似軍人的剛硬氣質,這讓他很喜歡,在他看來,這些小孩子裡可堪大造之材極多,因為他們的基礎比起他的那些弟子來要好得太多,他的弟子中很少有從小就涉獵百家學說的,他們大多數還是比較擅長於經學。
“先生,孟德想在冀州建一極大學府,其中所招收的學子都由官府出錢供養,不知鄭公意下如何?”曹打得主意很簡單,他
後的行政體系人員走的就是官方培養,取得資格以後再進行科舉試考,擇優錄取,再將他們下放到軍營鍛鍊服役三月,方才用之。
“如此甚好。”聽到曹說要免費讓那些學子唸書,鄭玄自然是贊同,不過他也有個疑問“曹公,這些學子從何而來?”
“鄭公忘了我冀州尚有二十萬少年軍了嗎?”曹笑了起來,那些少年是他未來的希望所在,也是帝國的棟樑之才,與其被動的去尋找等待人才,還不如大量地去創造人才是曹
所保持的觀念,諸葛亮現在大概不過六歲而已,難道他還要等著這天才長大嗎,既然如此還不如想法子多培養一些人才出來。
“曹公,老夫一門不過百人,這如何教得過來啊!”鄭玄這個老頭有時候的確是糊塗得可愛。
“鄭公說笑了,馬上秋天就到了,孟德正準備為那些孩子舉行一場秋試,選取其中優秀的五千人先行學習,待鄭公施教以後,自可以從其中的優秀人選中選取作為師者去教授,如此不就可以了。”曹答道,把那麼多人
在學府裡是不可能的,那麼還不如先培養一批
英,在讓這些
英去教授其他人,就像魚網一樣,一絲一絲地
錯縱橫延展開去。
“還是曹公想得遠,老夫佩服。”
“鄭公客氣了,只是要辛苦鄭公了。”曹明白,五千人的規模對於鄭玄和他的門人來講,還是一個龐大的數字啊!
“曹公客氣了,什麼辛苦,老夫甘之若詒啊!”鄭玄卻是大笑了起來,這個有著古風的長者讓曹明白了什麼是真正的仁者君子。
“鄭公,關於這學府,孟德還有一事不知如何開口是好?”曹出了為難的表情。
“曹公但講無妨。”鄭玄見到曹的樣子,也是頗為好奇。
“是這樣的,鄭公,我北庭有不少能工巧匠,於制器百工之道頗為擅長,孟德也想讓他們入學府教授那些學子,並不會佔很多時間。”曹道,其實他辦這個學府,就是想把他辦成綜合
的百家學府。
“曹公說的是墨家之學吧。”鄭玄笑了起來“老夫可不是那不知變通之人,曹公多慮了!”至此,曹籌謀已久的學府之事終告抵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