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上頭有人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那些人都投了多少銀子,大哥有明細賬目沒有?”荼蘼連忙問,“還有,是什麼導致血本無歸?各種事情發生具體時間,大哥可還記得?”
“我只知道大約時間,九月裝船、十月到了文登港口,十一月中來了西北風,船向東南啟航。”白毓秀目光閃躲,“到東瀛後事,以及當時參股具體姓名和出資多少,全是拓拔管事一手辦,我…我並不知道。”白敬遠聞言,閉上閉眼睛,以壓下心中火氣,然後就看向荼蘼。
這擺明是讓人陷害,而且自己摘不清楚情況啊。寶貝孫女,這個案子你接得了嗎?這場官司能打得贏嗎?
荼蘼微微聳肩,意思是:很難。但能不接嗎?能不打嗎?自家事,脫不開手。
“就連怎麼沉船也不知道嗎?”她問,努力回憶去年有沒有聽到風暴消息。果然是要等冬季季風來臨,才能船行東瀛啊。
“據說,是遇到海中逆,加上海上大霧,與另一船相撞,於是沉沒。”白毓秀越說,聲音越小,自己也知道很過分。據說?這麼大事,他都沒確認一下嗎?只是據說!
“老二家。”白敬遠叫葛氏,對白毓秀失望已極,“你帶毓秀回他院子去,沒有我命令,不許他出院門一步。吃、用、你親自送去,也不許留人他身邊侍候。如若我發現你們違背了我意思,或者毓秀、或者你有其他想頭,我立即就把毓秀扔到府外,官司事,也不許荼蘼幫忙!”這是很切實威脅。把白毓秀扔到外頭,他可能有殺身之禍。而她不幫忙,白毓秀就有牢獄之災。於是葛氏連大氣兒也沒敢吭。又跪下行了大禮,這才帶著兒子棲棲遑遑離開。
“荼蘼,你怎麼看?”白敬遠問。
荼蘼滿頭黑線,想起現代一個電視劇中有一句神一樣臺詞:元芳,你怎麼看?
“拓拔管事,是整個事情關鍵。”她想也沒想地說。
“只怕人早就不了。”白敬遠嘆了口氣。
荼蘼無語,因為既然要陷害,這麼明顯線頭一定會掐掉。她剛才沒問白毓秀,怕只怕拓拔管事隨船走。也就是說,死於海難。那麼。很多情況都是死無對證。
“祖父,這事急不得。二伯雖然羈押刑部衙門,想必沒有人會為難。這事。總得沉下心思來才能解決。”荼蘼勸道。
大理寺沒有屬於自己羈押場所,所以就算是他們接下案子,犯人也得關刑部大牢。
而且,大理寺不像縣衙,從立案到開審。所需時間不會短,正好讓她順順案情,再調查一些情況。
白敬遠點頭,“這些子就封府,除了你我,所有人都閉門不出。只有守得鐵桶似。不讓惡劣情況再繼續,你才好著手案子。”他還得上朝啊。
“好。”荼蘼應得乾脆,隨後遲疑了下。又道,“您期望終結果是什麼?”白敬遠被問住了。
他明白外孫女意思,若事實證明毓秀脫不了干係呢?或者說,明明他只是被陷害和利用,卻仍然找不出有力證據呢?要怎麼辦?這件事不同荼蘼以往接案子。因為是有人暗中提前佈局,挖好了陷阱。冷子下了刀。而且,一刀見血。也就是說,對方已經遠遠跑了前面,現還藏了起來,荼蘼面對困難非常大。
“留下毓秀命,能行嗎?”白敬遠咬了半天牙,才這樣問。聲音,已經顫抖,眼睛也已經發紅。白世玉之死,是他永遠都無法面對痛苦。長子如此下場,如果嫡孫也…
他忽然發現,他沒有想象中那麼看得開。兒孫失,他受不了!
“知道了。”荼蘼答。
“你有把握?”白敬遠見外孫女神平靜,心中陡然升出一點希望。
荼蘼卻搖頭,“我沒把握,整件事情我還不清楚。但是,我不會讓您難過。您放心吧,我會拼一切力量,再不讓您白髮人送黑髮人。
“好!好!”白敬遠點頭,鬍子微微顫抖著,“你先回去,好好想想。若有不方便行事之處,只管跟我講,祖父幫你。”
“好。那孫女先告退了。”荼蘼施了一禮,出去了。
當書房門關上,白敬遠控制半天老淚,終於落下。為了兒孫不爭氣,或者還有他多年來虧欠,為了六丫頭說話。
她說,不會再讓他白髮人送黑髮人。所以,他信她。他縱橫一生,臨到老來,卻是個才回到身邊才兩三年外孫女貼心。而他,還讓她受過好多委屈。
白敬遠這邊嗟嘆遺憾,那邊荼蘼回到自個兒屋裡,又開始靜坐。
大唐強盛,雖然還沒到萬邦來朝盛況,但已經非常接近了。可以說,她有生之年,絕對可以看到這一令後代熱血青年捶頓足,大喊:恨不生為漢唐人盛世。
這一時期,因為國富民強,所以貨幣購買力也很強大。一兩銀子,相當於現代時兩千rb。依白毓秀所說,那一船有四萬銀子貨物,就相當於八千萬rb,就算是艘大船,其投資金額也相當可觀了。
早上那幾個安國公府門前自人,聽“旁觀者”鄭有為講,投資了一千銀子。聽著是不太多,卻摺合rb兩百多萬,對於普通、那種開雜貨鋪子小老闆來說,確實是一筆鉅額資產。再加上,那銀子是借…
這年頭沒有銀行,沒有錢莊,但有飛錢和錢櫃這種形勢金融機構。而高利貸這樣玩意兒,是古老職業之一,和殺手與*女並存,從有狗那年就有了。
也就是說,這麼多貸款。還是高利貸,確實能得人沒有活路。
但小商小販一般不會冒這樣險來投資,就算再想給兒子一個好前程,也不可能把身家命都搭一條船上。再聯想到他們集體跑到白家門前自,屬於鬧事鬧喪,就證明對方是控訴,控訴白家嫡長孫,以一定權勢,迫他們入股。或者嚴重點,是詐騙。
這種罪名。可大可小,但對名聲打擊,卻是決定。外祖父一世英名。不好就要折這上面。就算她官司打得好,傷害也已經存,只能靠時間,才能慢慢恢復過來。
誰這麼狠?
荼蘼不覺得是杜家或者是羅家,船要東行之時。這兩家正如中天。兩大家族隕落是突然而沒有徵兆,雖然檯面兒下暗較量了很久,但表面上卻風平靜。杜家也好,羅家也罷,犯不著付出這麼大代價來傷害白家名聲。政治場上人,慣會衡量得失。這種得不償失事,沒人會做。
那麼,只可能是杜家和羅家敗了之後。有人撿到這個機會,立即出手,巧妙佈局,拉了白毓秀下水。想來想去,目標人物有二。
一。羅斐然。
二,兩位有杜氏血統。憎恨她與白家皇家公主,韓謹瑜和韓謹佳。
鑑於羅斐然是個和白毓秀一樣繡花枕頭,暫時可以排除他嫌疑,那麼大幕後黑手就可能是大公主和九公主。何況,那個拓拔管事,還是出自公主府人。
對方目標人物明確,對方使用手段清楚,困難就是證據問題。但,還有一樣令荼蘼到怪異,就是這樁生意本身。
她不瞭解大唐時代東瀛,但卻知道現代本。地球人都知道,本是個資源匱乏國家。若說現代,進口他們小家電啊,耗油少汽車啊,或者其他科技產品,是很容易理解生意。但古代,尤其是中國唐朝時期,本是很貧窮落後,有什麼東西是大唐沒有,需要從他們那進口?不管是手工藝品還是資源類東西,似乎都沒有必要隔海運輸吧?要知道海運風險大。若說絲綢之路倒還好,畢竟雙方貿易有很強互補,和東瀛有什麼做生意必要嗎?若不然,古代外貿為什麼一直向西而行,卻沒有向東呢?因為沒有和本及韓國做買賣必要吧?只聽說周邊國家派使者來大唐學習,鑑真和尚還想東渡,去教化那蠻夷之地呢。
還有,那時候沒有世界貨幣,美元結算一說。大唐貨物到了東瀛,不是為了換取他們錢財,還是以貨置貨質。以便宜東西,換取運回來能賣上價錢,這樣倒手,確實是賺錢買賣。若說換到金銀等硬通貨…相當於八千萬rb貨物,對當時本來說,是不是相當於他們幾年稅收啊,他們絕對不下這麼些東西。
這樣生意,真有嗎?
想到這兒,她覺得應該去刑部大牢探望一下二舅舅。雖然外祖父也明白這裡面事,但她不想再讓他老人家再心了。
於別人而言,大理寺也好,刑部衙門也好,都沒那麼容易進去。但誰叫她上頭有人呢,給康正源遞了個紙條,就立即有人來,親自帶她去了刑部大牢。
“大人要我告訴六小姐。”來人私下和荼蘼說,“這件事,白相處理得極好,沒有鬧到沸反盈天地步。但是,姿態做出了,後面就不能慢怠,大約十天內就會公審。”
…
………………66有說要說…
做了個讀者調查,是想知道大家下本想看哪類型書。我這邊可能是瀏覽器問題,無法投票和看數據,大家如果能投票,請積極投票,好方便我調整寫作計劃。
就書評區上方,有作者調查選項。
謝歐陽&晶晶、rsla111、狐狸死黨、可愛夕梨、33、甜沙拉、懶羊羊好打賞平安符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