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八十一章這個世界從一刻開始改變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2。飛天神火毒龍槍飛天神火毒龍槍可用銅鑄造也有用鐵打製的。槍管長1。5尺中間裝一枚鉛彈端有一釵形鋒刃長2。5寸刃塗有毒藥。槍管旁縛有兩個毒火筒內藏噴火毒劑。距敵遠時可發鉛彈;距離近時能噴火焰毒煙;與敵人進行白刃格鬥時又可以槍鋒刺敵一器三用。這是我國最早出現的帶刺刀的槍。

明代兵書中提到的這類火器還有倒馬火蛇神蕩天來寇陰陽鏟等從這些神妙的名稱裡可見這種火槍使用時變幻多端近乎魔術般地在戰鬥中施展神威。

3。劍槍以所述的單眼銃、神槍、飛天神火毒龍槍等都是沒有瞄準具的單管槍。

劍槍及以下介紹的單管槍都安裝了瞄準具並加長了槍管。劍槍身管長4。8尺重8斤槍管後尾裝有9寸長的槍鋒木柄長2尺餘中段以後向下彎曲槍管口有照星槍管尾部有照門。照星和照門是當時槍的瞄準具。槍身中間留有火門。槍內裝鉛彈每枚鉛彈重3錢每次發槍管內裝火藥三錢平行發程可達200餘步。劍槍也是一器三用的管形火器。敵遠時用來擊敵近時作揮擊去掉木柄倒轉尾部的槍頭又可作為長槍使用。

4。大追風槍它的身管連槍尾共長4尺9寸後5寸裝入木柄內柄長1尺9寸柄尾向下彎曲全重18斤。所用鉛子每個重6錢5分發一枚裝火藥6錢平可達200多步。每支槍由兩名士兵cāo縱。擊時將槍托放在鐵製三腳架一人持槍瞄準一人點火發

5。迅雷銃迅雷銃是1598年趙士禎參照鳥銃而創制的。迅雷銃有5個槍管各長2尺多重10餘斤。槍管安裝在前後兩個圓盤zhōngyāng為長木柄棲設有發火裝置的“機匣”另外備有特製的小斧和一個半徑為1尺6寸的圓牌柄末端裝槍頭各個槍管都裝有準星和照門。發時將圓牌套在銃小斧倒在地用來架槍使機匣的龍頭對準一支槍管的火門按一下龍頭即發火5支槍管依次輪轉擊。如果5槍放完來不及裝填彈藥時即可去掉圓牌倒轉槍桿用長槍頭刺殺已近的敵人。

這類裝設有瞄準具的多管槍加長了槍管縮小了擊口徑其速和程都有明顯提高。更為主要的是提高了命中率擊機構更趨科學和密。

有的槍採用多管式輪轉發有近似機關槍的作用擊時可連續發火不給敵人以息之機。從這些特點可以看出這類火槍已較接近於近代的步槍了。

比有瞄準具的火槍更進一步的是“鳥槍”它是我國古代火器中最接近近代步槍的一種火器。1558年我國東南沿海一帶軍民與倭寇戰鬥時從擄獲的倭寇手裡得到鳥槍那時又稱“鳥嘴銃”或“鳥銃”這種槍銃身用鐵打造重約5~6斤裝有準星和照門槍身長約3尺嵌在木製的槍(槍托)之槍長約5~7尺後部有把手並向下彎曲以便把握。銃口長出槍2寸銃管是用鐵鍛造的燒紅後以四稜鋼錐旋轉鑽透成管。銃尾部有火門並加蓋槍後部裝有“龍頭”和“規”(扳機)槍內藏一搠杖(通條)重3兩用來推送火藥和彈丸。每次裝入黑火藥3錢從槍前膛裝入鉛子每一顆重3錢。另外每銃備有火繩長2丈重3兩。

時將火繩點燃後按入龍頭打開火門蓋左手握槍右手緊握槍尾用右手食指向後撥規(扣扳機)龍頭落在火門即燃藥發。據宋應星說:鳥槍發時“一發而去鳥雀遇於三十步內者羽皆粉碎;五十步外方有完形”這種鳥嘴銃由於身管長所以出的子彈“勢遠有力”侵徹力較強命中確度也高。加銃管下面裝有木時可以左手托住銃的前部使銃身不易搖晃。另外鳥嘴銃與以前各種火槍的最大區別是裝設有“龍頭”和“規”

“規”就是現在所說的“扳機”它是15世紀末由西歐人發明的後來由於荷蘭人傳入本16世紀中葉傳到我國。

“龍頭”和“規”的使用把點火和瞄準兩個動作協調起來大大提高了擊時槍身的穩定。正如《武備志》所說:“後手不棄把點火則不動搖故十發有**中即飛鳥之在林皆可落因是得名。”這一簡易的擊機構可算是火槍史的一項重大的改進使得鳥槍作為新一代的火器開創了步槍史的又一紀元。

明代自“鳥嘴銃”問世之後不久便成為軍隊中必備的輕型擊火器並旦對鳥槍的形制進一步改進不斷提高其能。由此鳥槍的種類也漸增多。出現了魯密銃、掣雷銃、自生火銃;到了清代鳥槍是軍隊裝備的主要火器所以製造數量極大而且宮廷要臣們多用於自衛和狩獵格外重視鳥槍的研製這就使得鳥槍的種類大增。據《清會典》和《皇朝禮器圖式》記載僅有圖可查的就達49種之多其中燧發槍(用燧石磨擦發火)有3種其餘都是火繩發火的槍。主要的槍種有:御製自來火槍、御製神虎槍、大線槍、兵丁鳥槍等。史料中所記載的49種槍中御用槍佔16種花槍、槍共18種線槍14種兵丁鳥槍僅此一種是裝備軍隊用於作戰的其餘絕大多數是皇帝和王公大臣們用於防衛或行圍打獵所專配槍。諸多鳥槍中最重的要算“御製神虎槍”全重12斤;最短最輕的是“三號自來火槍”只有2斤12兩重(古代16兩為1斤)2尺4寸9分長;槍身最長的為“兵丁鳥槍”全長6尺1寸。鳥槍中除了“線槍”以外其他都裝設有瞄準具、搠杖(通條)和雙叉。線槍周圍呈八稜形槍只有身管的二分之一長既沒有搠杖也沒有雙叉。各種鳥槍雖然輕重不同長短有差但其形制和能大同小異。

6。魯密鳥銃魯密是古代西域的一個小國位於今小亞細亞地區。據《明史。魯密傳》記載嘉靖三年(1524年)魯密國派遣使者進貢獅子和犀牛時隨同帶來魯密銃。到1598年兵器專家趙士禎據魯密銃的構造進行了改進仿製成一種新型鳥槍——魯密鳥銃。全槍重8斤長5~7尺裝藥4錢鉛子重3錢。

“龍頭”和“規”等部件都安裝在銃內並在機規設有彈簧。撥動機規龍頭即落入火門。火燃之後手指鬆開龍頭便自動昂起。銃尾部裝有鋼刃敵人近時還可以掉轉槍頭來作斬馬刀用。魯密鳥銃程遠威力大在結構優於本式鳥槍。故《武備忘》評說:“鳥銃:唯魯密銃最遠最毒。”7。掣雷銃掣雷銃是我國兵器家發明的第一支從後膛裝填彈藥的鳥槍。16世紀從歐洲傳入我國較為先進的火器“西洋鳥銃”和“佛朗機”1598年我國著名的兵器專家趙士禎據以兩種槍的構造原理創制了這種可以不斷髮的鳥槍取名“掣雷銃”銃長約6尺重5斤每槍配有子銃5個各長6寸重約10兩。另外子銃的前端像一圓形小嘴後部有扁方筍筍中有眼可以用銷釘將其與母銃相連。子銃內裝火藥2。5錢鉛彈每顆重2錢。銃的發火裝置與魯密銃相同只是在“規”外加有護圈。子銃預先裝填好使用時可輪裝入槍管發這便大大提高了擊速度。

8。自生火銃自生火銃是1635年畢懋康發明的。它的構造和能與述鳥銃無多大差異所不同的是自生火銃的發火裝置得到改進。畢懋康將過去一直使用火繩的龍頭改製為安設火石扣扳機時龍頭落下的同時與安設的燧石磨擦發火。這一改進看起來十分容易卻是我國古代火器發展史的一次重大革新。在“自生火銃”問世以前我國火器使用火繩點火法長達200多年。用火繩點火在氣候條件惡劣的作戰環境中有諸多不便比如遇到風雨加的天氣火門內的火藥不是被風吹散就是被雨水淋溼而難以發火。畢懋康發明的燧石發火法不但克服了風雨對擊所造成的困難而且不須用手按龍頭可以使瞄準較為準確並在各種環境氣候條件下隨時都可發。燧石發火的槍最早發明於17世紀初的瑞典。當時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1640~1688年)只有極少數的貴族軍官才用得起這種新式武器。到了18世紀初俄**隊才開始使用這種燧發槍。而畢懋康發明的“自生火銃”是當時世界較早出現的燧發槍之一它的出現表明我國的兵器研製在當時還處於世界的前列。

明代鳥槍中還有一種專門適合北方地區使用的“軒轅銃”它也是著名兵器專家趙士禎創制的。由於北方常颳大風當士兵們端槍瞄準時風已將火門裡的火藥吹去使槍無法開火。對此趙士禎在銃身安裝了一種能自動開閉的火門裝置並在面加了防陰雨蓋篷這樣風再也奈何不得它所以很適合北方作戰用。

“九頭鳥”是明代的一種大型鳥銃重約20餘斤可裝藥1兩2錢裝大彈1個小彈(約有銅錢大小)9個。槍管口徑較出的火力也大。另外還有一種專供皇帝使用的鳥槍稱“御製火槍”長約10尺槍管細長其程較遠製做良是狩獵的優質火槍。

9。自來火槍這是為清代皇帝和王公大臣們製作的御用火槍。有大小兩種都是用鑄鐵打造的。

“自來火大槍”槍身全重5斤9兩長3尺3寸6分槍口長出槍少許槍口四周為美的蓮花瓣形可裝火藥8分鐵子彈每顆重6分5釐。槍管設有照門和準星槍管內藏搠杖杖長出槍口1寸。槍下裝有木叉以便支撐瞄準發。發火裝置為燧石轉輪發火。扳機連接一個花輪花輪部有發火機構銜一塊燧石一經扣動扳機花輪即刻轉動同時與燧石磨擦發火其發火原理頗像現今用的火石打火機這在當時是較為先進的發火裝置。

“自來火小槍”長2尺4寸9分重2斤12兩槍身為烏拉松本所制。可裝火藥7分鐵子每顆重1錢其餘結構均與自來火大槍一致。

10抬槍抬槍是清代又一種重型鳥槍長1丈左右重30多斤。其結構與一般的兵丁鳥槍完全相同但裝藥量、程及殺傷威力遠遠大於兵丁鳥槍。發時須兩人cāo縱一人在前充當槍架將槍身架在肩另一人瞄準發。這種抬槍在清朝中後期十分盛行。18世紀末由於清zhèngfu的**和苛政統治加劇了國內的階級矛盾人民起義此伏彼起農民起義連年不斷起義軍常常動在山陵地區與清軍鬥爭。在這種環境下作戰農民起義軍的大刀長矛、弓箭、土槍、地雷等能有效地發揮作用而清軍的新式重炮卻寸步難行不得不大量製造這種30多斤重由兩人抬放的中型抬槍。在19世紀中葉兩次鴉片戰爭和鎮壓太平天國革命的戰爭中抬槍曾經是清軍使用的主要火器之一這種火器重量較輕不必車載馬馱即可攜帶而且火力較強所以一直延用到19世紀末的中法、中戰爭以及抗擊八國聯軍入侵我國的戰爭中。

除了各種火統炮在宋代以前砲專指拋石機後來才把一部分擊火器爆炸火器都稱為炮。自明代中葉以後人們逐漸把那些口徑大份量重的火器稱為“將軍”或“炮”而將口徑較小份量較輕的火器稱為“銃”或“槍”從而逐漸出現了槍和炮的區分。所以“炮”真正成為我們現在所理解的那種含義還是16世紀以後的事情。

火炮最早產生於元代是由金屬管形火器發展而來。在我國古代蒙古族原先是個社會生產比較落後的民族但他們能夠充分收和利用漢民族的先進化到宋朝末期開始迅速發展起來特別是在兵器製造方面取得顯著進步。為發展實力征服中原進而統治中國蒙古軍隊以勇猛剽悍的騎兵隊衝入了內地。在兵器製造方面發展很快創造了世界最早的金屬管形火器。到了元代末年火銃已經成為部隊作戰的重要武器。1395年朱元璋部與張士誠部戰於紹興雙方軍隊都使用了火銃。1366年徐達率領軍隊攻打平江(今江蘇蘇州)時曾大量地使用火銃到清朝乾隆年間清軍平定苗疆時共毀除1000多個苗寨繳獲銃炮46500具另外還有刀矛弓弩標甲148000件。可見不僅內地軍隊兵器繁多少數民族地區也大量擁有銃炮。

1769年清軍進兵雲南邊境時滿漢銳兵士五六萬名騾馬6萬多匹攜帶武器多種多樣而且許多是當時的名牌兵器。《清史演義》中這樣記述:凡京城之神機火器河南之火箭四川之九節銅炮湖南之鐵鹿子以及在滇(雲南)製造的軍裝藥械莫不齊備。清朝咸豐年間在南京金陵校場出土了幾百尊大大小小的鐵銃其中有兩尊是元末鑄造的一尊刻“週三年造重五百斤”八個;另一尊炮身刻有“週四年六月造重三百五十斤”13個。

“周”是張士誠的國號張士誠是元末江浙一帶農民起義首領後來成為割據勢力的頭目1353年攻佔高郵、泰州等地第二年稱“誠王”國號“周”改元天祐“週三年”即1356年“週四年”即1357年。這兩尊大炮是我國製造較早的重型武器。

明代在社會生產力提高和科學技術進步的基礎火器的創造和生產有了較全面的發展在我國古代歷史達到前所未有的盛況。從簡單的火銃發展到鳥槍和大炮並大膽取和引進了西方國家的先進兵器製造技術進行了改革和創新從而將我國古代火器發展推向顛峰。

火炮具有輕型武器無法抵擋的強大威力在戰鬥中往往能有效地擊潰敵人大部隊的正面直攻打擊敵人的有生力量。還能以其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摧毀敵軍的城防堡壘、橋樑、路障等軍事設施為部隊前進掃清障礙。同時在海防守衛戰中能遠距離擊毀敵船。我們所悉的大炮多是從反映戰爭題材的影片、畫冊中看到的。那烈火硝煙的沙場數門大炮齊炮彈呼嘯著飛越天空爆炸聲震撼天地所有目標頓變廢墟。鑑於火炮的威力自它問世以來倍受兵家賞識。我國古代的火炮常常冠以“神威”、“威遠”、“無敵”、“百勝”等令人聽之頓生敬畏之心的頭銜。由此炮兵的建設更顯重要在我國明代專設“神機營”封各型火炮為“將軍”有大將軍、二將軍、三將軍等還有銅將軍奪門將軍等。不僅我**事家如此看重火炮世界各**隊也都非常注重炮兵的發展斯大林曾讚譽炮兵為“戰爭之神”原始的槍械自然還有火炮。

一想到這些宇峰的心裡就是一場的火熱如有他一手將戰爭充冷兵器時代打進熱兵器時代那會是樣?

火炮遠擊胡騎放進了一陣火槍亂掃。如果還有原始的機關槍就好了宇峰在心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