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長城停戰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對於塘沽協定,何應欽也出來講話解釋,意思說在這次長城抗戰中,他指揮的英勇的我軍將士,前赴後繼,作出了非常巨大的犧牲!全國民眾也齊心協力,同仇敵愾,作出了最大的努力!五個月來,前方將士犧牲慘重,後勤也有不支(意思能守住長城是很僥倖的事),終於迫使軍作了讓步,被迫在停戰協議上簽字。這是烈士們用生命換來的和平!軍已經不得不退回到山海關內,這是我們繼上海戰爭之後,又一次取得了勝利!
這樣的戰爭,對於我國和噴,都是損失很大的事,而起因不過是雙方的誤解和不信任,這是很可悲的事情。這次停戰談判,不光結束了這次戰爭,還為將來避免誤會、避免衝突,作出了貢獻。
總之,這次是開了個好頭,希望以後,華雙方都要以這種談判的方式,解決雙方之間存在的問題。
而雙方也都要注意避免再做出會導致出現雙方誤會的事情。一切武裝力量都應該服從命令,在中央的指揮下行動,以免再生不必要的糾紛。
與軍的涉,無論是軍事或者外,都是政府的責任,都應該在政府的統一指揮下進行!主大家相信政府有能力收復東北,這次長城戰爭的結束,就是政府指揮下取得的又一次勝利嘛。…抗義勇軍紛紛抗議,說要軍必須從熱河撤軍、從東北侵略的地方撤出,義勇軍才會停止對他們的反抗。共濟會、抗五軍發表了軍不退出侵佔的土地,就堅決抗到底的聲明。各界、各抗團體都反對得很響亮,抗五軍的聲明等不久就在一大批聲明和文章中被淹沒了。例如馮大帥就發了好多講話,批評政府的政策,要政府來個全國動員,派全部軍隊來抗,乘勝追擊,把軍趕出東北,收復關東州。不能費了抗軍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大好抗形勢。剛剛回駐到多倫的抗四軍也發表了一些堅決支持馮大帥的聲明,還有其他一些人也同意他的呼籲。
作為對長城抗戰後勤工作完全掌握的財來說,他知道現在我軍在後勤上確實是相當困難;但從敵後游擊隊和情報大隊發來的情報看,軍現在也非常困難。我軍的困難是因為我們的經濟基礎差,物資貧乏,武器和工業材料很多要靠進口。而軍不僅因為很多東西要從國內越洋過來,更主要的是在遼寧到長城前線,很多運輸隊受襲擊,運輸成本很高;更別說運輸隊本身被襲擊後,物資被毀,有部分甚至落到了抗義勇軍的手裡。
可以說,現在長城抗戰正處在拼消耗時期,雙方都累,都想口氣。如果說這時籤個讓軍從熱河退出去的停火協議,是可以接受的,但軍只從山海關南面撤退,就得到了對熱河北部地區進行攻擊的機會,則是不合算的。
但一些對和平有一廂情願的人也不少,他們希望與軍的戰爭少一點,可以把力放在經濟建設上來。
對抗戰不關心的人也是有的,東三省畢竟離自己比較遠,長城能停戰總比打下去好。
所以,中央政府方面的宣傳也不是沒有市場的。百姓不知道這個長城停戰協議不是戰爭的結束,而是熱河的抗戰爭變得更烈的開始。
蔣中才、汪衛,都出面講話,同意塘沽協定,並以軍事委員會的名義,要求各部隊執行停戰協定的條款。說如果不聽命令、繼續軍事行動,就是破壞和平、破壞無數烈士用生命換來的勝利成果。財就奇怪了:這到底是誰在破壞無數烈士用生命換來的勝利成果?
…
軍去年在上海丟了面子,本想今年在北方找回來,並且搞亂華北,他們還收買了一些漢,準備打下華北後成立什麼自治政府的。現在連長城打不下,熱河又被奪回一半!如果不回兵力,重新把熱河佔領了,又要丟臉了。不過在戰場上得不到的便宜,在談判上總能得一點的,這個停戰協定,方又得到了收縮兵力、集中攻擊熱河的抗義勇軍的戰機。
對噴國內,軍當然宣稱他們又打了勝仗,教訓了挑釁的華軍,打下了熱河省,達到了戰鬥的目標,現在劃了長城為軍事分界線,華軍以後不敢再挑釁了。
之前黃琪翔和傅作義將軍他們都覺到了長城前面軍的困境,正策劃了一個在長城反攻的計劃,不過後勤物資一直達不到反攻所需的數量。現在就因為這個停戰協議的簽訂,這個計劃也泡湯了。
這一階段的長城、熱河抗戰,歷時五個多月,軍傷亡一萬五千多人,我軍的傷亡約二萬三千多人。其中以中央軍傷亡最大,西北軍次之,還有就是東北軍、晉軍、抗五軍。…關東軍簽下這個停戰協議的軍事目的是很明確的,他們這樣打下去太被動了,要改變這個局面,唯一辦法是讓國內再派部隊來,可國內的部隊已經非常緊張,要再徵兵的阻力也很大,而且關東軍對國內說他們打得非常順利也不好意思說再要增兵。不能增加兵力,那就只能這樣收縮一下,先集中力量對付熱河的抗五軍。
這個目的,蔣中才和何部長他們應該也是能看到的,不過,這他們覺得能讓軍與抗五軍互相消耗力量,是對他們最好的事情。
因為這次抗五軍暴的實力,比蔣中才他們之前想像的大得多,現在又接收了二萬二千名東北軍士兵,實力更加增大,這讓蔣中才他們很擔心。這會不會成為一個阻礙他統一國家領導的障礙?
抗五軍不是打敵後游擊戰很有水平嗎?讓他們去消耗軍吧。政府在關內可以口氣,把力轉到別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