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不是媚功是媚藥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好不容易熬到下了朝,皇帝甩著袖子走了,群臣算是鬆了口氣。
朝上看似說了許多事情,但實際上一件事也沒有得到解決。除了皇帝不停的發脾氣之外,何人去西北取方劍璋首級沒有著落,說也不願意跑這一趟,大裕和大月朝的戰爭也沒有穩贏的把握,鹿城江湖人鬧事越來越嚴重,朝廷派過去的幾個人全都死在了那邊,而即便是將寧王這樣的絕世猛人給派了去,最後依舊沒有逃脫下落不明的下場。
若是講和吧,皇上不同意,江湖人那邊人家也未必同意。如果真按照遊鴻章遊大人所言,鹿城之中有一對武功高強過寧王的夫婦坐鎮,那就等於是有了底氣。
總論整個朝廷之中,武功比寧王還高強的能有幾個?難道真的讓皇上親自出手不成?
再者,寧王乃是天命之人的言甚囂塵上,皇上看似對這言嗤之以鼻並不相信,但事實上究竟是如何想的,誰也不知道。
若說皇上一點也不在意,他們本就不相信。但凡王者,怎麼可能會對這樣的言毫無反應?何況寧王不是別人,是皇上的兄弟,是蕭家皇族之人,也是能夠繼承皇位的人,但凡有人從中作梗,難保不會對皇上的皇位造成衝擊。何況事情涉及到什麼神鬼之說,百姓定然會對其有所敬畏。
眾臣們尋思著,哪怕寧王不失蹤,恐怕最後也不會有好下場。
有時候猜忌,就是從那些毫無據的言中而生。何況寧王心中是不是真的沒有這種想法卻也未必。
下朝後,雲王和蒙王立刻就被不少朝臣圍住,問七問八。
若是放在別朝,恐怕皇帝還會忌諱皇子與朝臣走得太近,但大周全完全相反。老皇帝從來不在乎自己的兒子是否與大臣走得近,又與哪個大臣走得近,他看中的只是能力,誰做事牢靠,那麼他心裡的天平就想著誰靠攏。
雖然奪得太子之位的熱門人選是雲王和蒙王,但是老皇帝心中的人選卻不侷限於這兩人。於他而言,甚至嫡庶勿論,任何人生下的孩子,只要是他的血脈,有足夠的能力能夠力壓群雄,成功的讓他注意到,成功的讓他覺得有能力,那麼最後皇位的人選就還有無數可能變動的選擇。
如果這些兒子之中有人能夠收買了所有的臣子,甚至能夠從他手中奪得皇位,那麼他也是欣的,這是大周傳承一代又一代慣常的思想了。
雲王和蒙王正是因為知道這一點,所以也從不避諱與大臣的會面,只要他覺得這個人對他有用,那麼便來者不拒。
又因為兩人都七老八十的年歲了,再玩太子也該就在這幾年內定下了,所以爭鬥的越發烈。而朝臣們幾乎分成了幾個小圈子,雲王自成一派,蒙王亦成一派,中立一派。再者就是有些人可能支持的是其他的皇子,但是至少現在看來,蒙王或者雲王繼位的可能最大,所以並不會將自己暴太多,只暗中等待機會。
所以,中立的大臣大多都回了,雲王派和蒙王派的大臣們卻各自跟上了二王的腳步,商談著要如何處理這些瑣碎事。
雲王好說歹說說服了一群大臣各自回去,回到王府時也深疲憊。近來事情太多,他休息的時間也逐步的減少,畢竟年歲已經不小了,但他卻還依舊是幾十年前的那個皇子,什麼都沒有改變,除了年紀。他深知,他也該是時候想想其他的路了,指望著父皇退位將皇位傳承給他,還不知要再等幾十年。
他已經沒有了年輕的樣貌,沒有了用不完的神頭兒,時常稍一熬夜就會渾身難受,第二也會覺得萬分疲乏。偏偏父皇每次給的任務都十分難以完成,他常常要耗盡力,事成後又開始大補。
御醫也跟他說過,即便是身懷功夫,內力也充盈,可畢竟年紀到了,能夠延緩衰老罷了,卻不能阻止年歲與疲勞對身體造成的侵蝕。
如果長此以往沒有節制,很可能他會比父皇先倒下,那這幾十年來他所做的一切,就都沒有了意義。
雲王重新回到那座小樓之中,看著周圍五顏六的彩,心情稍微平靜了一番。
他的腦海中突然就閃過了那一葉西辭所說過的話。
父皇老了。可是他卻還健康著。就算是內力雄厚只是能緩解衰老,但父皇所練的內力乃是皇族傳承之中最為厲害的功法,只父皇一人習得,就連他這個親生兒子都碰也不能碰。
以父皇的武功,只要在不出意外的情況下在堅持個二三十年都不成問題,難道他要真的再等二三十年?等到自己頭髮花白,等到百歲高齡才能坐上那個夢寐以求的龍椅?
他不想等了。他也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和耐心再等下去。
可是,真要讓他去親手除掉父皇,他卻十分猶豫。
並不是他心有不忍。拜父皇所賜,他對於親情的執念很淺,如果說小時候他還渴望父皇母妃更多的關愛,隨著年紀漸長,從父皇那裡學到的越多,他對於親情就越發的不在乎了。
弒父之事,他不是不忍,但是卻要考慮失敗的後果。
如果成功了,父皇就是再氣,那也不過是成者王敗者寇罷了,可若是敗了,以父皇的冷酷無情,即便他是他的兒子,即便近些年來他已經是他最看好的兒子之一,也絕對會殺了他。
毫不猶豫。
這就是這個家族的強大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