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性和品德性的統一是思想品德課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思想品德課是以加強初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為主要任務,幫助學生提高道德素質,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樹立法律意識,增強社會責任和社會實踐能力,引導學生在遵守基本行為準則的基礎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弘揚民族
神,樹立中國特
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礎。這是《初中思想品德新課程標準》中關於教學總目標所做的具體要求。
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要充分體現思想、人文
、實踐
、和綜合
四個重要的
質。
由此可見,思想品德課,不僅是讓學生知曉必要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引導。思想品德,作為對學生進行思品教育最基礎的學科,它的教學內容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而又不斷充實和改進,這也是思品課重要特點之一。
幾年的教學工作,真切的受到要想使學生真正把握學科知識,形成運用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思品課教學一定要注重實踐
和品德
的統一。
一、實踐的落實《初中思想品德新課程標準》關於教學建議中是這樣規定的:強調聯繫生活實際。具體說是在教學中,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範,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因此,思品課的教育教學要體現和強化實踐
。
首先,突出時代特點。
在常工作中,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積極挖掘時代素材,在課堂或者練習中加以凸顯和強化。例如:我國成功舉辦奧運會、汶川大地震、在上海召開的世界博覽會、廣州亞運會、中俄文化
、
動中國人物評選、
本核輻
、雲南的乾旱等等有關文化、體育、教育、衛生、環保、人文各個方面新近發生的,具有鮮明時代特
這些活生生的教材,教師都要通過教學不斷滲透,進而使學生的時代
不斷增強、國家觀念不斷強化、做人的尊嚴不斷樹立。
其次,注重行為導行。
教學中,教師要創設或者引導學生設計一些教學情境,讓學生參與其中,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情境中的相關問題,到達鞏固知識、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的目的,使理論和實踐相互協調而統一,行為和思想相互共融而一致。
二、品德的凸顯品德
是思想品德課的核心體現,這一核心充分體現在每一節課教學和實踐活動課當中。
《初中思想品德新課程標準》關於教學建議中是這樣規定的:注重學生的情體驗和道德實踐。在教學中,不斷創造條件,促進學生的道德踐行,豐富學生的情
體驗,
悟和理解社會的思想道德價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行為習慣。我在平
的教學實踐中,十分注重以下幾個環節:第一,強化效率意識。教師要充分利用好45分鐘,採用多種手段和方式,抓住學生的興奮點,力爭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牢固掌握基礎知識,便於引導學生
常行為。
第二,注重行為導向。學生學習知識,往往因為受到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限制,好一味地死記硬背,往往與現實缺乏必要的聯繫。可以說很多的時候,學生是理論的巨人、實踐的矮子。因此,教師要在課堂和實際生活中積極發現他們身上存在的行動缺陷,隨時隨地就對學生予以及教育和引導,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以及正確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技巧。
第三,發揮示範作用。常生活中,教師要言行一致、身手不二、以身作則,突出教師的表率和引領作用。尤其是教師在做錯了某些事或者違反了某些行為規則的時候,要向學生道歉,徵得學生和同行的理解,這也不失為教師的風範。
第四,倡導自主學習。在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社會現實與自我成長的問題,通過調查、討論、訪談等活動。自主學習既便於學生形成自學能力,也便於學生髮現問題。學生髮現的問題,教師通過在課堂或者課外就能幫助學生解決。通過自主與合作的方式學習,學生不斷豐富、擴展自己的經驗,不斷發道德學習的願望,提升自我成長的需求。
學生的思想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思想品德課教師要在教學中,突出強化品德
和實踐
的教育,真正實現品德課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