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十八章落日的紫禁城&mdash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接下來好不容易進入清的時代,所謂的紫城,指的乃是北京城內的皇宮,從明的時代起開始存在,一直到清被滅亡為止,前後約五百年間一直是皇帝權力的據地。

現在談到第九十一位的多爾袞。這個人簡直可說是具有清的第三代皇帝般的實質地位。他乃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兒子,由於皇位後來傳給他的兄長,因此多爾袞並沒有登上帝位。一般多以攝政王多爾袞來稱呼他,但是我個人認為即使是將之記入“帝王紀”之中其實應該也是可以的。

這時,作為清之第三代的皇帝,由於年紀輕,因此就由多爾袞來做其後盾,成為實質上的掌權者,在政治和軍事上指揮統治著全中國。第三代的皇帝稱為順治帝,聽說也有多爾袞其實與順治帝的母親——當時還是位年輕而美麗的女——有著男女關係的說法。

總之,這個人對降服的吳三桂可說是徹底地利用,他借吳三桂之手將明殘存的皇族一一到絕路,是個手段非常高強的人。他的身高也很高,聽說有一九o公分左右,這乃是當時本的漁民漂至中國大陸時見到多爾袞的印象。據他們的敘述,多爾袞既高且瘦,膚微黑,同時還是個眼光銳利的人。

此時的吳三桂對明的皇族可說是趕盡殺絕,原本在明的皇室裡有些因傳教士而改信天主教的人,聽說這些人曾向羅馬方面派出使者要求援軍,不過再怎麼說這路程也未免太遠,因此自然也成了不可能的任務。最後吳三桂終於在西南邊境將明的皇室遺族全都殺死。當時被拉到處刑臺的一位的十四歲少年就脾睨著吳三桂大叫道:“逆賊!我們朝廷難道曾背叛過你嗎!?惡人如你就算世人肯原諒,但上天絕不會原諒的,總有一天你也必會遭到滅族的命運!”聽到他的聲音的吳三桂則只是淡淡地看了他一眼,說了一個字:斬!雖說這是一則軼事,但他的預言後來確實應驗了。

這時,有個名叫史可法的人,他雖沒有被列入百人之中,但也是有名的明朝忠臣。雖然在軍事上無法與清軍進行對抗,但這個人還是在書面上議論多爾袞。多爾袞這方面倒是認可史可法這名人物,於是就回了封信給他,回答道:並不是我們將明給滅亡的,將明朝滅亡的乃是李自成。而把李自成滅掉的我方則是為明報仇,因此我們是明後繼的王朝才是。只不過史可法後來又再繼續提出反論,最後清軍就在揚州這個城裡把史可法給逮捕後殺死了。

攻陷揚州的清將名為多鋒,他也是清朝皇族的一員,然當揚州陷城之際,由於屠殺了近十萬的市民,因此乃是個惡名昭彰的人。關於清軍的屠殺記錄在《揚州十記》中皆有所記載。我記得這本書也收在本平凡社所出版的中國古典文學大系之中。

多爾袞在替清完成一統天下之後,沒過多久就死了。他死於西元一六五o年,當時才只有三十九歲。在這裡有一則玄妙的故事:一般的說法是,多爾袞是病死的,然而卻也有傳出多爾袞可能是在萬里長城附近狩獵時死去的,而且還是被野豬撞死的說法。不可思議的是,明代的永樂帝也是在狩獵的時候被野豬給撞死的,而且,永樂帝和多爾袞還有另一個共通點,那就是兩人皆是視其侄子為無物。永樂帝乃是在將侄子建文帝滅亡之後才登上帝位的,這點之前曾經說過;而多爾袞則是幾乎無視於其侄子順治帝的存在——至少在其幼年的時候是如此——而自己享有如皇帝一般的無上權力。因此,從這兩個共通點來看,倒是可以看到民間傳說的一些共通之處,算是蠻有趣的一件事。

事實上,順治帝確實是對多爾袞有所憎惡的。在多爾袞死後,順治帝就以這傢伙有篡奪皇位之陰謀為題而將多爾袞從皇族之中除名。不過後來還是有回覆其名譽就是了。

而在第九十一位的多爾袞到第九十二位的明亮之間,間隔了一段非常長的時間,一下子就差了一百年左右。其間清朝自順治帝到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而開始了清的極盛時期。

清王朝的統治和蒙古的情況不同,持續了很長的一段時間。由少數的民族來統治多數民族的結構雖然相同,然而以清來說,卻努力地完全融入中國。清朝依照歷史學家的說法,就像是入贅中國的女婿、或是養子一樣。清本來是異族,在人侵了中國本土之後將之佔據,不過,他們卻逐漸染上中國文化,而成了中國文化熱心的擁護者。除了在髮型上面改為辮髮這一點是和古來的髮型有所不同外,其他方面並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而且,還努力建設,將傾圯的名門加以重建,再度成為富貴之家。只不過,在想法之上也漸漸變得保守,當從異地而來的客人到訪時,就以傳統為由中而將西洋文化摒除在外。在這方面,如果要將清比喻為中國的養子的話,就有所缺憾了。雖說是非常有能力的養子,卻因身為養子的身份而有所自卑,也因此就變得更為保守,總是把家風如何、傳統如何什麼的掛在口中。其實也不是不好啦,而且身為養子的人也不一定都會這樣,不過,既然舉了這個例子,那還是要加以說明一下。

在中國的歷史上,我認為像康熙皇帝這樣的人在歷代的皇帝之中是可以列入前十名的排行榜中的。這個人登上帝位的第一件事,就是將自吳三桂起的外來有力諸候一舉肅清。這件事史上稱為三藩之亂。所謂的三藩本來都是身為明朝將軍,後來降於清,具有非常強大的勢力,其中之一就是吳三桂——另外二個人因為麻煩的關係,在此就加以省略——總之,在中國的南部,這三藩幾乎都是呈現獨立的狀態一般,清廷的旨意可說是難以及的。

在此,康熙皇帝即位時雖然還是個少年,但也知道不對他們採取行動不行。吳三桂這方面也有所,因此一度以自己年事已高,而呈上要求引退的信給康熙皇帝,心想康熙皇帝應該會勸留他,然後就能保有很大的面子。然而康熙皇帝卻快地答應了他的這項請求,准許引退,還準備將其全員一同帶回北京,也許說是要讓他享福什麼的吧。這讓吳三桂非常地不滿,看來康熙皇帝真的是要把自己一行人擊潰的樣子。於是他就聯合了另外的二個藩國說:大家既然都被到了這個地步,不如一舉起來叛亂吧!只是康熙皇帝雖然身為少年,其應對卻很得宜,而將三藩之亂一一鎮壓。

吳三桂揭起反清復明的旗號,對自己也是起而叛亂的事實上,可說是一點說服力都沒有,因為和清攜手共同將明朝遺族趕盡殺絕的,就是這個吳三桂。因此到了現在這種時候還高喊什麼反清復明,本就是沒有意義的。就這樣,吳三桂的軍隊敗下陣來,將自己到了死亡的地步。只是他死前依然不忘想做皇帝的美夢,在死前一天迸舉行了即位典禮,然後沒多久就死了。

在三藩之亂平定了之後,在康熙皇帝的手中,天下可說是完全地統一了。康熙皇帝名義上雖是清的第四代皇帝,但事實上幾乎可說是為大清帝國的開創局面的人。就像是反客為主覺。

康熙皇帝在穩固國內的同時,也準備一舉解決北方的威脅。再怎麼說,北方的蒙古高原,遊牧民族依舊壯大中,而後準備伺機入侵中國。

當時,俄羅斯帝國已是在佔領了西伯利亞後,準備進軍亞洲的狀況,因此首先要穩固北方的康熙皇帝便派兵前往黑龍江,而將俄羅斯的軍隊打敗,並和俄羅斯之間取得協定,確定了國界。接下來則是對付在蒙古高原興起的準噶爾這個部族。當時準噶爾具有非常強大的勢力,對清的邊境造成了威脅。因此康熙皇帝就自己領軍穿越戈壁沙漠,來到蒙古高原而將準噶爾部族擊滅,建立了很大的功績。另一方面,他也出兵西藏以平亂。

因為這樣的關係,在康熙皇帝的部下之中雖然也有一些名將,然而和曹的情形一樣,由於主君乃是最為出名,因此其他人的地位相對地就很薄弱了。

從康熙皇帝到他的兒子雍正,以至於他的孫子乾隆的時代,還是有不少的將軍出現,要說名字的話是有不少人,不過首推的是阿桂這個人。

其次是嶽鍾琪,這個人乃是漢人,有人說他是岳飛第十七代的子孫,不過其真實令人懷疑。

接下來則還有福康安、海蘭察、兆惠、薩布素、年羹堯、羅思舉、策稜等。

因為有了這些人的存在,因此得以進行對尼泊爾的遠征、或是大敗俄羅斯軍、以及遠征西域等等,各自建立了不少的功績。

雖然有這麼多具有才能並且建立功績的人,然而畢竟康熙皇帝實在是太了不起,因此其他人的地位就很薄弱,然不論如何,這時清的國力達到了最盛。在這樣的國力背景下編成大軍,然後率領這樣的大軍獲得勝利,然後就要被列入於名將之中的話,我認為也沒有這麼容易。除了不可能把他們全部都給列上去之外,硬要我從他們之中選出一個來,我認為也是非常困難的。

不過其中還是有一些有趣的事,像是羅思舉這個人。他本是盜賊出身的猛將,同時還具有文采,關於不少的叛亂和軍隊的事情,他都有留下貴重的記錄。而策稜則雖是蒙古的青年貴族出身,但康熙皇帝在將之發掘之後,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為。不過他真正成名,則是在北方的瓦剌族大軍入侵之際,獲得奇蹟般勝利的事蹟之後,是個無論在官延戀愛或戰場上都很采的歷史小說主角般的人物。

現在我們終於可以正式地談到這個叫做明亮的人了,他是乾隆時代的名將。

這個人也遠征到很遠的地方,南到緬甸、北至黑龍江的阿姆爾河、西達伊犁,此地位於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可說是西北方的盡頭,靠近卡薩夫斯坦國境的地方。在中國的歷史上,龐大的宗教團體擁兵自重,起而叛亂的例子不少,而這個人則平定了其中的好幾個。可說是到過了南邊、北邊、西邊盡頭的人。

這個人雖是位富有謀略的名將,然而卻似乎與長官和同僚有所不合,總是有所爭執。他在戰場上建立了大功回來之後,就與朝廷的大臣有所爭執,最後自行退朝而遭免職。在他回到故鄉後,就在家中畫畫,由於他畫的竹子非常地,以畫竹子的畫家來說,他算是當代第一人。而就在他在家畫竹子的時候,不知於何處又起了叛亂,由於其他人都沒有辦法鎮壓,因此朝廷就又把明亮給召了出來。他雖然口中說麻煩,但還是不負眾望,然後在回到朝廷之後又與其他人吵架、再度離席——他就是這樣子的一個人。也因此除了功績之外,也是一個相當有趣的人,所以我把他列入了名單之中。

再接下來是第九十三位的楊遇。到了楊遇的時代,已是到了十九世紀。當時的清帝國已是爛般的狀態。在當時,中國人口爆增,本來中國的人口在漢、唐等各王朝的全盛期大約只達到六、七千萬人,然而在乾隆帝的治世之下卻增至一億四千萬人,其後也持續地增加。照理說即使到了這樣的地步,但因為國土非常廣大,所以應該是不成問題的才是,然而在此之後事情卻產生了一點變化。在西曆一八oo年時的世界三大都市,也就是倫敦、江戶和北京,人口都在百萬人左右。巴黎與伊斯坦堡則大約有五十萬,而紐約當時則只有六萬人口。

楊遇這個人可說是完全沒有碰到過對外的戰爭,他的一生都在討伐叛亂。只是這裡的叛亂先是甘肅省方面的伊斯蘭教徒叛亂,然後是臺灣的叛亂,再接下來則是西南部貴州省的叛亂因此,他是一個自北向南然後又往西一直不斷活動的人。

這個人自結髮——大概同於本的元服,也就是成人式改變髮型——以來,就一直身處軍旅生涯,被稱為福將,也就是幸運的將軍之意。為什麼呢?在很久之前曾經講過唐的尉遲敬德,在他的生涯當中可說是一次都沒有受過傷,而楊遇也是一樣,一生在戰場上渡過卻從未負傷,因此才會被稱為福將。在他的生涯之中,參加過的戰役高達數百場,而且他還總是舉著黑的旗幟立於陣頭作戰,因此他的部下也都不吝惜生命為其作戰,當時被稱為楊家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