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智能蜻蜓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在技術的準備和追趕上我從來就不會拖拖拉拉,早在半個月以前位於上海浦東高科技園區的龐大工業群已經在建造當中了。首發於所以這批設備剛一運過來,就能進行初步的分析和數字化採集工作。
為此,我特意讓楚儀成立了“藍茵動力研究所”,專門從事各種發動機以及燃料和動力學的研究工作,包括汽車的發動機設計、製造等等也一併納入了進來。
這個“藍茵動力研究所”,自然也納入了公司的智能監控網絡,這樣的話無論何時何地我都可以對它的研究和運作了如指掌。
果然,才一試,小妖就把嘴撇了一撇,有些不屑的說道“我果然猜的沒錯!美國人真是大滑頭!”原來,美國人在提供技術數據和加工以及設計的一些工藝資料的時候,故意漏掉或者毀掉了一部分的數據資料,但是一般的人發現這一點是非常難的,因為這些數據資料浩如煙海,就算讓很多人一起去排查都沒有辦法挑出來,畢竟在這一方面我們完全沒有任何的經驗,那些數據看起來都是非常陌生的。
不過,美國人太小看小妖了,甚至都小看小藍了。這些故意佈置下的技術“漏”,小藍看上一遍就可以準確無誤的挑出來,而小妖更是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想辦法從美國那邊“
”回來一些東西,來把這些漏
補上。
說實話,美國人還要謝小妖的大度,不然的話小妖往他們的絕密數據庫裡扔幾個開玩笑的病毒都夠他們受的了!
“開工嘍!我要開飛機!”小妖笑嘻嘻的說道。
“螞蟻平臺”銷量的持續增長,讓我和小妖的信心增加了不少。整個“螞蟻平臺”
“武裝版”第一批次的銷量,除美國以外英國就簽訂了八十臺的合同,之後以列、法國,訂單源源而來,甚至我們的產量都跟不上了!
所以,我們本就沒有為這些“螞蟻平臺”的銷售
過心,甚至它們連宣傳都沒有,唯一的一次也就是在那次民用機器展上被印在展板上的那一次。
“飛行螞蟻”的構想,最初是在“螞蟻平臺”定型的時候我就提出來的——說到這裡,小妖肯定要不服氣了…她肯定會舉一大堆的例子,比如說是她首先把整個想法“藏”在我的腦子裡的之類…
“哼!小耗子,你壞!”小妖氣哼哼的兩手叉撅著嘴瞪著我。
“好啦好啦,我錯了!”我嬉皮笑臉的說道,跟小妖在一起這麼久,開玩笑的本事倒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切!我可沒那麼大的本事!”小妖沒好氣的看著我嘟囔了一句,不過那嘴角隱藏的笑意還是暴了她的心思。
最初我和小妖的設想,遠遠不止是如此。因為算起來“螞蟻平臺”的應用層面終究是比較狹窄的,它無法像“智能汽車”或者“智能昆蟲寵物”那樣將整個社會都提升成為自己的消費市場。所以我們才有了更新的,更好玩的想法,那就是基於“螞蟻平臺”一樣的綜合智能化平臺,再結合“智能汽車”那樣具有廣泛消費市場的通工具平臺,從而創造出一種全新的空中
通工具,我們代號為“蜻蜓”的短線運輸平臺。
“蜻蜓”短線運輸平臺,是一種比民用支線客機的運輸距離更短的快速空中運輸工具,它的運輸市場以城市為平臺,利用城市上空閒置的空中區域進行人員的快速運送,在這種意義上來說,它和現在的城市快速軌道通倒是有幾分相似。所不同的是,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上而已。
也許過不了多久,在城市那密集的高樓大廈上辦公的人們也許一抬頭就會從二十幾層高的窗戶裡看到一個東西飛快的飛過,它在城市上空、在大樓之間靈活的飛行,只需幾分鐘就可以將人員或者一些物資運送到變得越來越大的城市的任何一個角落。
當然,沒有強勁的動力系統,這一切終究都只會是一個幻影。而這也是為什麼我如此熱衷於先進的航空動力系統的原因了。
當我們這些“層出不窮”的想法從腦袋裡接二連三的冒出來的時候,小妖不由得打趣道“看看,整個藍茵都好像是專門為我們的一些“好點子”服務一樣!”其實這樣說也不算太對,可能在這樣一些比較“超前”的創意上是我在主導整個藍茵科技公司的發展速度和步伐,而事實上藍茵整體強悍的科技基礎和實力才是我所有想法不可撼動的基,而藍茵也在世界各個技術領域內不斷的在取得新的成就。
藍茵的發展速度和發展規模向來以“驚人”而著稱,曾是藍茵遠景規劃中的第一批和第二批的一些重點工程都已經陸續完工,包括設在紐約的“藍茵國際金融中心”、設立在非洲南非的“石油中心”,以及設立在非洲和中國的“金屬材料中心”、以及位於世界其他一些國家的研究中心,這些重點項目構成了藍茵全球化的金融網絡和金屬材料以及能源網絡。
現在的藍茵,早已經完全屬於全球化的大公司了,專業的工業設計中心分佈在美國、中國、歐洲、本,不論是規模還是實力都超越了像福特、大眾、豐田這樣的工業設計中心。位於美國的藍茵科技(美國)公司還下屬一座“世界信息大廈”,將全世界散佈的所有“ly網絡”都連結了起來,這是一張異常龐大的網絡,它幾乎包裹了整個地球,除了
本、美國、歐洲以及零星的一些地區,它是現在地球上最龐大的信息網絡!
雖然有很多人都不願意承認這一點,甚至也包括微軟和比爾蓋茨在內,但是我卻絲毫不在意,因為在這些方面有時候還是低調一些比較好,但是明眼的人誰看不出來,等到微軟公司和藍茵科技公司合作的“智能作系統”上市,其中的骨幹力量,“ly數字標準”難道還存在被人超越的可能嗎?
我知道有些人不服氣,還老想著能重新掌控整個世界的“心臟”——信息數據主動權,不過恐怕他們都需要克服很大的困難,畢竟現在的“ly數字標準”幾乎已經完全覆蓋了世界多媒體數字娛樂市場,世界上所有的影音娛樂包括遊戲廠商都心照不宣的將“ly數字標準”作為了自己產品的默認信息格式,要是有人想要改變這樣的現狀,恐怕是太有難度了。
正因為在信息領域處處佔盡先機,藍茵每年光靠著給世界範圍內的工業製造商提供核心技術,就已經近乎壟斷的佔據了全球信息產業百分之六十的市場,每年的利潤更是從不曾低於四百億美元,再加上像是“智能航空防衛系統”這樣的一筆筆的大單和來自非洲的外匯,有專業的金融評估機構甚至測算出來藍茵科技公司每年的產值在八百多億美元以上!只不過我的行事風格向來低調,再加上不論是在中國還是在美國,公司一部分的財政收入都因為涉及某些機密——比如向美國銷售的“螞蟻平臺”,就因為他們考慮到美國國內的一些形勢而採用了“過濾”加“隱身”的資產數值處理方式,並且由於估算藍茵科技公司的市值必須要考慮中國和美國兩個完全不同的資產市場,所以藍茵科技公司的資產總值的數字總是一個既神秘而又讓人津津樂道的話題。
甚至,因為藍茵在世界很多領域的強勢地位,讓中美之間的關係都在持續的發生著微妙的變化——畢竟,有藍茵科技公司這個“隱形”的掌控著整個世界數字信息命脈的巨人站在中國,美國人還是有幾分忌憚的。
另外,中國在非常多的技術方面都有了突破,包括民用的、軍用的等等技術,以前都是美國人用來卡中國人脖子的東西,卻在很短的時間裡被中國人給“解鎖”了,美國幾乎已經喪失殆盡了挾制中國的手段,這在很大程度上促使美國和中國越來越緊密的走到了一起,而中國的國際地位則是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其實,這些事情索尼不是不知道,但是索尼現在也已經沮喪的發現,自己和藍茵科技公司之間的爭鬥,似乎已經將索尼拖到了一個“身不由己”的地步了——近些年來,本的工業巨人接連敗在中國藍茵科技公司的手下,整個
本都嗅到了一種異樣的氣息,而
本最
本的財團勢力也似乎
覺到了一點,並且做出了自己的判斷,那就是整個
本的科技實力和經濟力量都面臨著威脅!
這似乎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在這場爭鬥中藍茵一方明明處於實力的上風卻依舊在不緊不慢的和索尼做著纏鬥,索尼一方面在惶惶不可終,另一方面看到的卻是藍茵的勝若閒庭信步,這種讓人
覺有些奇怪的現象,再加上來自財團勢力的某些動作的“跡象”,索尼明白了藍茵的目標可能不僅僅是索尼!
身在本的鬱媚豈能不知道這一點,只是她雖然一方面心中充滿了憂慮,另一方面卻依舊對沈浩的能力百分之百的信任,只不過兩地分隔的相思之痛,讓她都分辨不清自己的心裡到底是在擔心著沈浩,還是在惶恐他們兩個之間最終的命運。
有時候我覺得,在什麼都能去做的情況的下卻偏偏不知道該去做什麼。好不容易從家裡玉秀和羅清的香懷中“逃脫”出來去了公司,心想是不是可以安安靜靜的呆一會兒的時候,我的電話卻又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