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嶺南四大才子中秋快樂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東方多預祝大家中秋快樂!
特別謝:書友150915002115026,星星火火2015,心已傷痛入骨,暄~,月歌夜舞,吖苗苗,書友150925033713536的慷慨打賞!謝謝支持!東方多會繼續加油努力的!
--正文--許三多正想糊過去,可惜他遇到的是腹黑老闆張言志,張言志趕緊了進來問道:“原來你們認識,失敬,失敬!”
“奇峰兄也是我們書院的學生,我們三人都是好友。”方祖繼解釋道。
“噢!怎麼會這樣?”
“我怎麼聽他自稱世代牙人啊?”
“故此我才高價從牙行請他出來做事的。”張言志誇張的反問道,那聲音中不乏調侃的意思。
“…”四對目光齊刷刷的向了許山多,他馬上變得手足無措起來,臉都不遮了,磕磕巴巴的解釋道:“唉,說說,說說說來話話,話話長啊…”一會兒功夫後,幾人一起落座於鵝城茶樓的緻單間裡面,許山多坐正中,一邊坐的是張言志、大姐頭;另一邊則是方祖繼、朱柏松。
大家都喝了口茶,才看向許山多,只見他在紙上寫道:[磕巴就算考上狀元又如何?終不得授官!]許山多的字跡還是那麼蒼勁有力,口氣卻大的驚人:狀元又如何?
[家中期盼之下,鄙人才勉勵入學讀書,但終究是不成大道。][故鄙人買通一牙人後代,取而代之,每接待客官,夜訓練口舌,期盼能改之。]多麼勵志的故事啊,一個富家書生,為了改掉磕巴的病,居然甘願混跡於市井中做一個低下的人牙中介…
“那既然如此,趕緊回書院吧。”方祖繼勸道,好兄弟怎麼能跟這種人混在一起,他瞟了一眼張言志。
[回去何用?不才願繼續為東家效力。]“你——”方祖繼、朱柏松兩人對許山多的選擇非常吃驚。
[鄙人在牙行工作,大多客商不喜歡磕巴牙人,鄙人並沒有經歷多少練習,直到東家出現。]許山多略帶的看著張言志,看的他有些不自在了,他趕緊說道:“我也不會獨霸你們兄弟的,他什麼時候願意回書院就回去;呆在我這邊也行,你們也可以隨時來看他。”
“我乃海外漢人,特回中原求學、經商。”
“這位是我的師妹。”他指著大姐頭介紹道,對方只是點點頭。
“剛才對不住方兄、朱兄了。”
“我是實在太喜歡你們的書畫陶瓷,情不自。”他解釋道。
“我以前就在平海城當鋪看過你們的大作。”說起這個,小帥哥方祖繼的臉一紅,有些不好意思道:“前段時間手頭緊,當了些東西,想不到竟落到平海去了,見笑,見笑。”
“剛才那幾人是…?”張言志疑惑道。
“唉,他們就是宋氏三兄弟。”方祖繼嚴肅的說道。
“一傻二驕三。”朱柏松簡略的介紹道。
張言志心中一驚:又是宋府?他前幾天才去了宋府的作坊大鬧一場,還收了一群小弟,一群自以為吃了三尸腦神丹的小弟,呵呵。
“宋氏在鵝城很有勢力,宋氏三兄弟憑藉家中威名,糾集了一群土紳劣豪子弟在書院裡作威作福,欺男霸女。”方祖繼又道。
不就是學生們爭風吃醋打架嘛,很平常啊,說的好像你們是正義一方一樣。張言志心中吐槽道。
“請問葉夢瑤是——”大姐頭隨口問了句,她對女比較興趣。
現場馬上尷尬起來,小帥哥方祖繼老臉一紅,這話題他自己不好接,他馬上求助的看向了朱柏松。
“葉小姐是書院的唯一女學生,已故葉尚書1的孫女。”為了避免繼續招到‘女人問題’的圍攻,另外也要考察試探一番自己兄弟的新東家,方祖繼趕緊轉移話題,主動進攻問道:“張兄來自海外哪裡?”
“唉,一言難盡。”
“要從崖山之後說起,越國公兵敗…。”張言志又把澳宋史拿出來說事,說自己來自澳宋國,不過沒說自己是王子。
方祖繼和朱柏松兩人都是書院的英,可不是那麼好糊的,兩人又輪番轟擊般的詢問澳宋國的風土人情。
這些資料,張言志早就準備好了,並且澳洲本來就存在,它可不是杜撰的,風土人情都建立在澳洲上面,澳宋國才是虛構的。
“澳宋的季節正好與華夏相反,華夏夏季,澳宋就是冬季。”
“整個澳洲,四面環海,中間是沙漠。”
…
張言志翩翩而談,又拿出一些經典例子來說事。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識面優勢反擊兩位書院學生。
再拿出澳宋特產以後,張言志終於徹底折服了方祖繼和朱柏松兩人,扭轉了兩人一開始對他的不利印象。讓他們兩人相信世上真有個澳宋國,並且張言志也真的來自於澳宋。
方祖繼這時抬眼看向張言志三人,再看他們的瓊華、天墉校服也看出了端倪:我說他們的衣服怎麼帶著股不一樣的氣息,原來本就不是中原款式。
“實話說了,既然是張公子如此人物當奇峰兄的東家,我們也就放心了。”方祖繼見勸不回許山多,又看張言志還算個人物,打算就此作罷,回書院去。
“客氣,我和奇峰兄也是兄弟,大家互相幫助。”張言志說道。
“那我們先告辭了!”方祖繼和朱柏松兩人站了起來,拱手行禮道。
張言志這邊也起立,不過張言志先一步攔住他們,從包袱裡拿出兩個箱子遞給他們道:“澳宋風俗見面禮,不成敬意。”他拿出的是澳宋超級禮盒,一個類似於高檔月餅禮盒的手提式的大包裝硬紙筒盒子。
其中有剛才給他們展示過的澳宋宮廷麗人寶鏡、澳宋寶火、澳宋國史,三樣東西。
1葉夢熊(1531--1597)明代鵝城府城萬石坊人,嘉靖四十四年中進士,歷任贛州知府,安慶知府,浙江副使,永平道兵備,山東布政使,巡撫貴州、陝西、甘肅。因戰功擢左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贈太子少保,太子太保,升兵部尚書,轉南京工部尚書,是鵝城明代著名的三尚書之一。
(一句話:好大一顆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