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豔觀音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他又有兩件護身法寶,一曰“星劍”一曰“雪披風”星劍乃上古傳下的神兵鋒銳無匹,配上“判”自創的劍法“弒”其劍勢一出,若滿天繁星,真假難辨,眨眼之間就可斬千人於劍下。
由於殺戮太多,每當星劍一出,一股血腥之氣就會瀰漫當場,經久不散故而逐漸被傳名為“腥劍”而雪披風則是以千年神獸“雪麒麟”的皮製成,質地純白,晶瑩剔透,可隨主人的意志隨意伸縮。
“判”宰殺敵人之時將雪披風展至無限,天地間一片純茫,令對手失去方向,再配上他的魔幻身法,取敵之守如探囊取物。
“判”在殺敵之後往往用雪披風揩抹血跡,漸漸地雪白的披風變成了血紅的,繼而變成了黑
,而當雪披風再被使用時也隨之烏雲蔽天可怖之極,雪披風從此也就被稱為“黑空披風”泰山本是天下靈氣所聚集之地,僧道神仙多居於此而朝拜的人們也自絡繹不絕“判”自一出泰山便將方原五百里內的神與人殺得片甲不留,魔界之人只以為來了個同道救星,紛紛前去相聚,卻也都是有去無回,泰山一時成為恐怖之域的代名詞“判”見無人可殺便四出為禍天下。
終惹出了佛祖如來親臨泰山收服於他,卻竟然耐何他不得,佛祖為保天下滄生聯結了道家首領帶領數千
英圍絞“判”而魔界在“判”手中亦吃虧不小故而其首領也帶手下數百參與此行“判”在人間停留最多人界受的損失也最是慘重,中原帝王不顧戰事親率大軍二十萬將泰山團團圍住務要將其殺之。
在付出極大代價終將“判”擒下,眾人慾將其殺死,佛祖力勸之,曰:“惡之大者,之,兇之極者,化之,蒼生之福”遂將“判”帶回西天,將其鎮於蓮臺佛座之下,每
聆聽佛祖講經,以佛法
化之,並讓“判”改名為“冰
”以期消其火氣磨其唳氣,之後只要一提起冰
天上人間都會膽顫心驚尤有餘悸,而冰
二字也就成了三界的
忌,今
冰
重出,觀音立知是佛祖那裡出了事,急於問出情形。
“許久不見菩薩又漂亮了許多呢!”冰那輕柔的聲音又迴繞在耳邊。
這句話雖帶著明顯的調侃意味,但由這柔和的嗓音說來,卻既使人覺得毫無惡意,又讓人覺得理所當然。
觀音此時頭腦已恢復清明,已知聲音源自何處,玉手輕揮,一股和風送往剛剛沐浴的溫泉處,蒸騰的霧氣立被吹散,一個白衣男子於溫泉池上顯現出來,只見他雙足輕點池水,就那樣輕鬆地佇立於水面之上,仿似一間秋葉,隨著池水的漣漪上下沉浮。
說不出地揮灑自如,這人生就一副瘦長面孔,卻更有著比女孩子更白膩的肌膚,滑如美玉,透明若冰雪,嘴邊不覺有半點胡
的痕跡,他不但眉目清秀,尤其那一對丹鳳眼長而明亮,與人一種有點陰陽怪氣的美態和
異
,但卻無可否認地神采迫人,無論對男對女,均有種詭異的引誘力,卻又帶著一種灑脫的風姿。
他的眼神溫柔無比,無論看什么都帶著一股憐愛之,
片被薄,卻又顯得冷漠無情,此人正是冰
。
觀音不答他話,只是又一次問道:“佛祖怎樣了?”聲音雖還是那樣平靜卻也不由自主地透出些許焦急,冰聽罷微微一笑道:“我本可騙您說已把佛祖殺了,那樣您畢會急怒攻心,我也可更容易將您擒下,但我若那樣做了,只會讓您對我失望,事實是佛祖被我主人生擒,被囚
在以前我被關押之地,而我則奉命來此將您擒去西天
於我主人處置。”
“你主人?”觀音不一楞“誰能作你的主人?”這話問得確實有理,以冰
之能,三界合力都擒之不下,怎會甘心認人為主,究竟誰有這么大能耐?
只聽冰柔聲道:“對不起,我主人之名暫不便透
,待我將您擒下
至我主人座前,您自會一清二楚,好了菩薩,不要鬧了,快過來讓我將您縛了,隨我去吧。”說話之時臉上還帶著一種頗為不耐的卻又無可奈何的神氣,好似眼前的決戰,是小夫
的打情罵俏一般,很明顯他早已將觀音視為了囊中之物,只等他取走罷了。
雖知是對方的擾敵之計,觀音卻也不為之氣結,正要答話,忽然眼光落在了冰
的手臂之上,只見他的手臂上烙著一個金
的圓圈,而圓圈的中心赫然有一棵菩提樹,這棵菩提樹呈一片血紅
,似乎散發著無比的
氣與怨氣,彷彿九天地獄之中所有的冤魂全都破土而出,圍繞著這棵樹在嚎叫。
以觀音的修為,看到這棵樹也不大驚失
,
口一陣悸動,整顆心砰砰直跳,似乎要從哽嗓裡蹦出來,一滴冷汗從前額直
下面龐,顫聲道:“你臂上這標記從何而來?”冰
微微一笑道:“此乃我主人所賜,菩薩莫非見過?”觀音一聽立時從心底冒出一股涼氣,一種自從她得道之後就從未有過的
覺充盈在頭腦之中,那就是——絕望。
只見觀音嬌軀顫抖,哀聲嘆道:“冤孽啊冤孽,血祖既出,三界大劫已不可免。”究竟是誰能將觀世音菩薩嚇成如此模樣?
話還要從當年釋迦菩提樹下悟道說起,當年釋迦佛祖雖悟出“冰雪御心訣”將魔念征服,卻也留下了一絲缺欠,皆因“冰雪御心訣”只能將魔念強行排出體外,卻不能將之化解,釋迦離去之後這股魔念仍久久不去,最後全都附於菩提樹上。
數年之後菩提樹成為大凶之物,凡見此樹之人數天內必死無疑,而且死狀奇慘,釋迦得知此事前往查看,知是樹中魔唸作祟,命人將樹燒掉,並將其沉入海里。
哪知卻有一粒種子沒被燒死,隨樹幹一起沉入海中,而菩提樹中的魔念也全部保留在了種子中,這粒種子隨海水漂,不斷
取天地
華,漸漸形成了一顆閃著異樣
彩的美麗珍珠,在這顆珍珠的表面上,赫然留有當年菩提樹的標記。
這顆珍珠經過長年的漂泊,終有一天,被海水推上了中國南方的一處岸上,又過了一段子,有一漁民恰巧從此路過,被此珠的異芒所
引,上前查看,見是一顆碩大無比的珍珠,以為是老天賜下的異寶,歡天喜地拾回了家去,此漁民名叫——張角,張角將珍珠供奉於家中,
子一久,漸漸被珍珠中的種子透出的
氣附上了身,失去了本
,變成了一個兇厲無比,法力無邊的惡魔。
在與珍珠相處的子中,他發現珍珠有一些奇妙的本領,其一就是可以控制人的意志,使人們心甘情願地被珍珠的主人所奴役,其二是可以
取人的怨念,並將之轉化為主人的力量。
其時正值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天下百姓離失所,困苦不堪。
張角便身攜此珠以行醫為名,四處散播妖言,蠱惑亂民,成立太平道教,張角自封為教主,道號為“血魔”最終釀成了震驚天下的黃巾之亂,中原百姓為此死傷無數,太平教所過之處,人們皆成為其瘋狂的教眾,官府衙門全部被踏平,官員兵丁及其家屬俱被碎屍示眾,而百姓們為了能夠進入張角所虛構的“太平永樂”的世界,更是不吃不喝地追隨在張角之後,沿途之上餓死病死者數之不盡,官府屢屢圍剿,卻每次都大敗而歸,死傷無數。
事情驚動了天庭,玉皇大帝派出十萬天兵天將,以二郎神楊戩為帥,浩蕩開赴人間,擒拿張角,滅太平道,雙方於九華山下大戰三天三夜,結果卻是天兵天將慘敗而還,元帥二郎神楊戩被擒。
玉帝大驚,楊戩乃天界第一武神,若他遭擒豈還了得!無奈之下只好去求如來佛祖。
佛祖聽罷事情原委之後,立知張角十分兇惡,遠非一般妖可比,於是率領從眾弟子中
挑細選出的五百名
英,親自動身前去救援楊戩,並特地命觀音菩薩隨行,以增強實力,此次佛界可謂
英盡出,滿以為可以救出楊戩。
哪知與張角大戰之後,竟是佛界全面慘敗,除了如來和觀音外,其餘五百人無一生還,而觀音更因拼死保護如來,受了極重的傷,不得不回西天治療,佛祖苦思敗因,終於悟出是張角所攜帶的珍珠才是他力量的源泉,於是化身為太平教眾,混入太平教大本營中,此時太平教正在舉行慶功祝捷的大宴,教徒們見張角連如來佛祖都毫不費力地擊敗,都認準太平道得天下是大勢所趨,無不由衷地喊出“教主萬歲!”張角也因此次大勝而得意忘形,喝得酩酊大醉,人事不知。如來趁此機會,將張角身上的珍珠盜了出來,次再與張角決戰,張角既失了珍珠這最重要的憑依那裡還是對手,被佛祖當場擊殺,佛祖殺了張角後救出楊戩,又集合了天庭的剩餘兵將,趁太平教大本營一片混亂之際一舉將其攻克,太平道終被剿滅,黃巾之亂雖被平息。
但太平教眾對於統治者的怨憤之情,以及在黃巾之亂中死去的人們的冤魂,卻也被珍珠盡數納,由於
取的怨念太多,珍珠上的菩提樹變成了血紅
,這顆珍珠由於曾被張角隨身攜帶,更是張角力量的來源,所以就被人們叫成了“血祖”佛祖滅了太平教後,將血祖帶回了西天大雷音寺,
以無上佛法化解血祖中的怨氣,可血祖中的怨氣乃是當年釋珈摩尼留下的,與佛家最不兼容,
本不是佛法可化解得了的。放在大雷音寺一個月,反將寺里
得天翻地覆,許多修為較淺的弟子都不明不白地死去。
如來苦思多也找不出化解之法,正愁眉不展之時,忽有一
從九天十界之外飛來一塊隕鐵,落在大雷音寺前,此隕鐵奇寒無比,且異常堅固,其墜落之處方圓十丈內盡皆成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