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話說“糟改&rdqu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收藏就要看書網,防止丢失阅读进度】

在北方話裡“糟改”意味著諷刺挖苦,乃至戲

昨天在地鐵月臺報攤前,聽到有人指著攤上掛出的一張報紙上一位明星的玉照,大聲地對她的同伴說:“瞧她那個德!知道嗎?她是工讀學校畢業的…那時候,我媽一天到晚拿她當例子嚇唬我:可別跟她似的,栽到工讀學校去…她回到我們宿舍大院,多少家大人不讓孩子跟她玩…”不僅她的同伴聽來有滋有味,就是一旁買報等車的陌生人,包括我在內,都不住聽進去了。

於是想到,在人深處,最難承受的事情之一,便是往昔寒微的悉者,忽然顯出的成功。

當傳媒上赫然出現關於那往昔悉者功成名就的信息時,類似的譏評會蟬聲般地噪耳:“當年我們班上,就屬他不及格的次數最多!”

“他呀,當年在我們單位裡,人緣兒最次!”

“光經我手,就起碼退過他10來回稿…實在是沒靈氣兒啊!就他現在這個…到我手裡還得退!”

“知道嗎?她那時候考哪兒哪兒都不要!”

“瞧呀瞧呀,他那雙眼就是典型的三角眼!”

“…別提了,他當年…要不是我…”也許,事到臨頭“短兵相接”會當面向他或她表示祝賀,但目睹身受其成功意態,心底裡總不免冒出“小人得志”、“沐猴而冠”、“能有幾時”之類的悻然鄙夷的情緒。

這種“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在同中、同代人中、特別是“同科”中,往往其難以承受的程度最烈。

倘只不過是如上所述,在某些“當口”上,忍不住吐出些不屑與譏評,甚至於在親友同事圍坐時,或社飯局席面間“隨手拈來”地講一兩個關於“那位主兒”當年如何委瑣狼狽的小故事,說實在的,也還都屬於“人之常情”的範疇,算不得人中多麼嚴重的惡。

倘有時,遇到某個機會,竟當面向那“得意忘形”者,或從牙縫裡擠出,或以微笑包裝“奉獻”出令其敗興的、特別是揭“老底”或“瘡疤”的“妙語”只要沒鬧出什麼事端,也無非是人際間的一種帶酸味的“心靈碰撞”罷了。

倘竟能僅僅把鄙夷不屑存於心中,並不形之於顏聲息,那德行,應當說,是相當地高了。

薩特說:“他人是地獄。”言重了!

但他人的眼光,於成功者,尤其是呈現為“出水芙蓉”狀者,確實不會是天堂。在擁躉的“追星族”後面,會有許多雙豈止僅是挑剔的眼睛,在探照燈般地盯準、掃描著。

仔細想想,人大海中那“嫉妒”、“不服”、“不忿”、“看你紅得到幾時”等永不會止息的波濤,也許,倒是人類群體不可或缺的平衡器。

這世界畢竟不只是為出類拔萃的“成功人士”而存在的“成功人士”在品嚐“成功之果”時,必須付出代價,那代價中就一定要包括進他人——主要還不一定是同一“成功群體”的成員,而是那些並不一定取得了同等成功,或簡直還談不到成功的人們——的譏評與不屑,或用土話說,就是“糟改”意識到有人“糟改”並且不以為怪的成功者,或許會將那“糟改”當作磨刀石,把自己的心能耐磨礪得更堅強鋒利。

這樣說來“糟改”

“出水芙蓉”的人本能,也許竟該劃歸於人善的範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