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人們要是認為windows或者是蘋果麥金託什機是圖形界面的鼻祖那就大錯特錯了,計算機技術從來都是在大型機上發源,直到小型機或微機的計算能力足夠支持這項技術才能廣為傳播。
圖形界面也是這樣,它需要更多的計算能力和內存空間,在七十年代只有大型機或高檔次的小型機可以滿足要求,真正在微機上實現圖形界面的作系統那還是要數到parc。
前面已經講過parc自己研發了很多奇怪的機器,其作方法和軟件幾乎就和現代微機相同,只是這種東西在當時來講還是十分的昂貴,倒是喬布斯偷師成功,在85年成功的將圖形界面作系統在微機上實現了,那就是麥金託什機。
這是以成敗論英雄的說法,其實早在81年,在工作站上就出現了圖形界面的作系統,那就是x-windows。
說起x-windows這個玩意,還得是parc的功勞,parc到底是現代計算機技術的發源地,當年parc分崩離析,好多工程師另謀高就,四散到了硅谷各大公司。
而正好也有一位人物被蘇教授招攬到了旗下,此人名叫霍華德,擅長計算機圖形編程,在大學時就和蘇教授好。
蘇教授辭去工作之後,專心一意的經營他的工作站,雖則作系統是基於很普通的unix,但是毫無特,人們經常抱怨其太困難,要求將其改進。
在81年的時候,蘇教授就著手進行圖形界面的研發,頗有一些心得,待霍華德加入之後,其進度更是突飛猛進。
他們基於先進的多處理器工作站,充分發揮了蘇教授的顯示系統的能力,制定了一套顯示標準,搞出了一個圖形界面作的雛形。
無巧不成書,在麻省理工的一個小組也取得了一個圖形界面的成果,他們自稱是w-windows,雖則簡陋但是卻那麼的獨樹一幟,同樣基於unix系統。
麻省理工的成果並不引人注目,在當時的計算機能限制之下自然不能暢的運行,但是卻被蘇教授慧眼識珠,花了10萬美元買了下來,將其技術融合到了自己的系統當中,這就成了所謂的x-windows。
當時的x-windows名不見經傳,只是很少人知道。而unix系統由於其簡潔高效穩定的特點被各家計算機公司購買了授權,由於利益的原因,每家公司的unix系統都經過修改,互不兼容,導致了unix作為最先進的一款作系統卻硬生生的被自己打敗了,本普及不起來。
而蘇教授則存了一個理念,那就是聯合所有的unix支持商,建立一個基礎產業標準,使得各家的unix系統各有特點,但是其上的軟件要互相兼容,省的重複開發費資源。
這在當時算是一個叫好的主意,加上蘇教授也是當時數一數二的工作站供應商,還第一個推出了unix上的圖形界面程序x-windows,因此各家廠商紛紛同意加入其中,不過到底是由誰說了算還有待商定。
以長久看來這簡直就是徒勞無功的事情,unix作系統家族複雜無比,其衍生物多達幾十種,本沒有一個佔主的領導者,在後的發展中也證明了這是一個致命的缺陷。
由於x-windows令出多門,還要與各家廠商五花八門的標準相兼容,其運行效率可想而知。
但其所蘊含的圖形技術卻是一的,unix系統不足恃,換了自己的godson呢,長久如是想。
目前godson在pc上已經穩佔了頭名,擠得其它作系統本沒有生存的餘地,出了dos還在苦苦支撐之外,cpm之已然灰飛煙滅,連其作者都該行了。
若是將x-windows的技術移植到自己的godson當中,不用管其他的系統兼容問題,不但開發時間大大縮短,運行效率也將改進。
當然以目前pc機的配置來講肯定運行不了如此的龐然大物,以歷史的角度來看至少要到386微機出現才能支持圖形界面。
打定了主意,長久自然開始聯繫蘇教授,購得了x-windows系統的獨立使用權。本來以美國view-soft公司的軟件開發實力,這項任務當之無愧的應該由他們主持,但是長久有自己的考慮。
圖形界面的作系統是後發展的基石,若是放在美國開發就如同錦上添花,而在香港本地至少可以培養一大批於此道的程序員,對以後的發展有莫大的好處,也算是制衡的方略之一。
將研究小組放在自己的身邊還可以隨時監控,對保密的要求也小了很多,畢竟民族主義還是佔了長久的大多數心思。
沒啥多說的,所有的程序被一一解析,由於godson和unix同源同種,其融合過程幾乎可以說是一帆風順。倒是如何實現作系統和圖形界面密不可分反而費了長久很大的心思,其關鍵在於發揮k32的硬件能讓其運算資源更加傾向於圖形化,這有點像喬布斯的麥金託什機,讓作系統和機器硬件緊密結合。
雖然這樣做可能難度更大,但是卻可以有效的防止盜版,通俗的講就是兼容機很難做,就算使用逆向工程也因為工程量太大而放棄。
西門子公司的技術人員和長久的程序員以繼夜的對這個新型的概念進行具現化,這項優化工作一直進行了兩年的時間,直到蘋果的麥金託什機發售之後才完成,當時兩家合夥發佈的engineerputer已經發布了大半年了。
83年底,英特爾的推銷員們幾乎踏破了ibm博卡分公司的大門,幾乎是盯著埃斯里奇的寸步不離,只為了讓其購買286處理器片。
英特爾公司早在82年就發佈了286處理器,16位字長,集成了14。3萬隻晶體管。時鐘頻率為6mhz,其內部和外部數據總線皆為16位,地址總線24位。
與8086相比,80286能支持更大的內存(16mb),可以使用外存儲設備模擬大量儲存空間,從而大大擴展了80286的工作範圍,還能通過多任務硬件機構使處理器在各種任務間來回快速切換,以同時運行多個任務,其速度比8086提高了5倍甚至更多。
正是這樣一個可以說是強勁的處理器,英特爾的營銷人員說破了嘴皮子也沒有讓埃斯里奇動心,得到的回答通常都是“行啊,放著吧。”
“後再說!”等等。
埃斯里奇心中自有一把算盤,目前來看基於8088的pc機生產幾乎是不停的往上漲,每月的產量都上升到了12萬部,以這樣的利潤額本不需要發佈新型的微機,否則會威脅到老pc的銷量。
不過一切從最大利潤率著想,但是新東西必須要做,否則面對市場突發狀況總不能毫無還手之力。
覺把英特爾的胃口已經吊的差不多了,加上市場上pcjr的失敗,總部的壓力也是很大,埃斯里奇決定將加速新產品的研發以挽救自己的聲望。
本來ibm公司害怕英特爾的產品不穩定,為了能夠控制pc的貨源,ibm花了2。5億美元購買了英特爾近12%的股票,還擁有購股優先權,這樣一來藍巨人就可以左右英特爾的決策以控制微機市場。
其最終簽署的相關協定居然還包括ibm可以修改英特爾微處理器的內部結構!這是怎樣的一個不平等條款啊,藍巨人的那些官僚們居然沒有一個想去利用之,雖然ibm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半導體生產設備。
正當各家公司施展神通韜光養晦的時候,pc市場的紅火卻有點走樣,在整個美國,ibm原裝pc的銷量只佔到了微機銷量的50%,剩下的出了可憐的幾個品牌之外全部被兼容機廠商佔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