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卷一百一十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趙野,開封人。登政和二年進士第。歷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試起居舍人兼太子舍人,俄遷中書舍人、給事中、大司成,拜刑部尚書、翰林學士。時蔡京、王黼更秉政,植黨相擠,一進一退,莫有能兩全者,野處之皆得其心,京、黼亦待之不疑。宣和七年,拜尚書右丞,升左丞。

靖康初,為門下侍郎。徽宗東幸,詔野為行宮奉使。以左司諫陳公輔言,罷野行,出為北道都總管,顏岐副之。已而落職,提舉嵩山崇福宮。元帥府建,命與範訥為宣撫司,守東京,尋帥師屯宛亭,以待王師。王襄既責,野亦降安遠軍節度副使,邵州安置。

建炎元年,復起知密州。時盜賊充斥山東,車駕如淮南,命令阻絕,野棄城去。軍校杜彥等乘間作亂,追野以歸。彥坐堂上數之曰:"汝知州而攜家先遁,此州之人,誰其為主?"野不能應,遂見殺。家屬悉為賊所分,唯子學老得免。

曹輔,字載德,南劍州人。第進士。政和二年,以通仕郎中詞學兼茂科,歷秘書省正字。

自政和後,帝多微行,乘小轎子,數內臣導從。置行幸局,局中以帝出謂之有排當,次未還,則傳旨稱瘡痍,不坐朝。始,民間猶未知。及蔡京謝表有"輕車小輦,七賜臨幸",自是邸報聞四方,而臣僚阿順,莫敢言。輔上疏略曰:陛下厭居法宮,時乘小輿,出入廛陌之中、郊坰之外,極遊樂而後反。道塗之言始猶有忌,今乃談以為帝某由某路適某所,某時而歸;又云輿飾可辨而闢。臣不意陛下當宗廟社稷付託之重,玩安忽危,一至於此。夫君之與民,本以人合,合則為腹心,離則為楚、越,畔服之際在於斯須,甚可畏也。昔者仁祖視民如子。憫然惟恐其或傷。一旦宮闈不,衛士輒逾城,幾觸寶瑟。荷天之休,帝躬保祐。俚語有之,"盜憎主人",主人何負於盜哉?況今革冗員,斥濫奉,去浮屠,誅胥吏,蚩愚之民,豈能一一引咎安分?萬一當乘輿不戒之初,一夫不逞,包藏禍心,發蜂蠆之毒,奮獸窮之計,雖神靈垂護,然亦損威傷重矣。又況有臣子不忍言者,可不戒哉!

臣願陛下深居高拱,淵默雷聲,臨之以穹昊至高之勢,行之以月有常之度。及其出也,太史擇,有司除道,三衛百官,以前以後。若曰省煩約費,以便公私,則臨時降旨,存所不可闕,損所未嘗用。雖非祖宗奮制,比諸微服晦跡,下同臣庶,堂陛陵夷,民生望,不猶愈乎?

上得疏,出示宰臣,令赴都堂審問。太宰餘深曰:"輔小官,何敢論大事?"輔對曰:"大官不言,故小官言之。官有大小,愛君之心,則一也。"少宰王黼陽顧左丞張邦昌、右丞李邦彥曰:"有是事乎?"皆應以不知。輔曰:"茲事雖里巷細民無不知,相公當國,獨不知?曾此不知,焉用彼相!"黼怒其侵已,令吏從輔受辭。輔筆曰:"區區之心,一無所求,愛君而已。"退,待罪於家。黼奏不重責輔,無以息浮言,遂編管郴州。輔將言,知必獲罪,召子紳來,付以家事,乃閉戶草疏。夕有惡鳥鳴屋極,聲若紡輪,心知其不祥,弗恤也。處郴六年,黼當國不得移,輔亦怡然不介意。

靖康元年,召為監察御史,守殿中侍御史,除左諫議大夫、御史中丞。不旬,拜延康殿學士、籤書樞密院事。未幾,免籤書。金人圍汴都,要親王、大臣出盟,輔與尚書左丞馮澥出使粘罕軍。康王開元帥府於相州,金人請欽宗詔召之,乃遣輔往迓。至曹州,不見而復,遂從二帝留金軍中。張邦昌請歸輔,輔歸,乞奉祠,邦昌不從。康王次南京,邦昌遣輔來見。康王即位,輔仍舊職。未幾卒,詔厚恤其家。

耿南仲,開封府人。與餘深同年登第,歷提舉兩浙常平,徙河北西路,改轉運判官、提點廣南東路及夔州路刑獄、荊湖江西兩路轉運副使,入為戶部員外郎、辟雍司業,坐事罷知衢州。政和二年,以禮部員外郎為太子右庶子,改定王、嘉王侍讀,俄試太子詹事、徽猷閣直學士,改寶文閣直學士。在東宮十年。

欽宗辭內禪,得疾,出臥福寧殿,宰相百官班候,暮不敢退。李邦彥曰:"皇太子素親耿南仲,可召之入。"南仲與吳至殿中侍疾。明,帝即位,拜資政殿大學士、籤書樞密院事。未幾,免籤書。帝以南仲東宮舊臣,禮重之,賜宅一區,升尚書左丞、門下侍郎。

金人再舉鄉京師,請割三鎮以和,議者多主戰守,唯南仲與吳幵堅割地。康王使軍前,請南仲偕。帝以其老,命其子中書舍人延禧代行。金人次洛陽,不復言三鎮,直請畫河為界。於是議遣大臣往,南仲以老辭,聶昌以親辭。上大怒,即令南仲出河東、昌出河北,議割地。

初,南仲自謂事帝東宮,首當柄用,而吳、李綱越次進,位居己上,不能平。因每事異議,擯斥不附己者。綱等謂不可和,而南仲力沮之,惟主和議,故戰守之備皆罷。康王在相州,南仲偕金使王汭往衛州。鄉兵谷殺汭,汭脫去,南仲獨趣衛,衛人不納。走相州,以上旨喻康王,起河北兵入衛京師,因連署募兵榜揭之,人情始安。二帝北行,南仲與文武官吏勸進。

高宗既即位,薄南仲為人,因其請老,罷為觀文殿大學士、提舉杭州霄宮。延禧以龍圖閣直學士知宣州。已而言者論其主和誤國罪,詔鐫學士秩,延禧亦落職與祠。尋責南仲臨江軍居住。御史中丞張澂又言:"南仲趣李綱往救河東,以致師潰,蓋不恤國事,用此報讎。"帝曰:"南仲誤淵聖,天下共知,朕嘗手劍擊之。"命降授別駕,安置南雄,行至吉州卒。建炎四年,復觀文殿大學士。

王字元忠,江州人。父易簡,資政殿大學士兼侍講。歷校書郎、著作佐郎、度支員外郎兼充編修官、國子司業,為起居舍人,改中書舍人兼蕃衍宅直講。欽宗立,以給事中命兼邇英殿經筵侍講,轉吏部侍郎,升禮部尚書、翰林學士。

康王之使金也,以為尚書左丞副之。憚行,假夢兆丐免,易簡亦上書以請。上震怒,追毀左丞命,降單州團練副使,新州安置,並易簡宮祠黜之。建炎四年,賊馬進破江州,易簡等三百人俱被害。

論曰:三代之後,有天下而長久者,漢、唐、宋爾。漢、唐末世,朋黨相確,小人在位,然猶有君子扶持遷延,浸微浸滅;未有純用小人,至於主辱國播,如宋中葉之烈也。蔡京以紹述為羅,張端官、修士而盡之,上箝下錮,其術巧矣。徽宗亦頗悟,間用鄭居中、王黼、李邦彥輩,褫京柄權。以不肖易不肖,猶去野葛而代烏喙也,庸愈哉!當是時,王、蔡二黨,階京者芘京,締黼者右黼,援麗省臺,迭相指嗾,徼功挑患,汴、洛既震,則恇縮無策,苟生丐和。彼邦彥、安中、深、輩誤國之罪,當正其僇,而欽、高二君徒從竄典,信失刑矣。恪既預推戴,署狀乃死,無足贖者。輔以小臣劘上,面譙大臣,坐斥不變,獨終始無朋與,其賢矣乎。

部分譯文李邦彥字士美,懷州人。其父李浦是個銀匠。邦彥喜歡跟進士遊,河東舉人入京者,一定取道懷州拜訪邦彥。如果要添置什麼,李浦也停下工作備辦,而且又資助路費,從此邦彥聲譽鵲起。入京補為太學生,大觀二年(1108),皇上賜他進士及第,授任秘書省校書郎,試任符寶郎。

邦彥為人俊朗豪,風度優美,寫文章捷而有功底。但是在民間長大,習猥鄙之事,對答捷;擅長戲謔,能踢蹴鞠,常常把街市俗語編為詞曲,人們爭相傳播,自號李子。諫官彈劾他遊縱不檢點,罷去符寶郎,仍任校書郎。不久以吏部員外郎兼管議禮局,出任河陽知州,受召入京任起居郎,邦彥擅長奉事宦官,宦官們爭相讚譽推薦他,歷任至中書舍人、翰林學士承旨。

宣和三年(1121),被授任尚書右丞;宣和五年,轉任尚書左丞。李浦去世,追贈龍圖閣直學士,諡號為宣簡。邦彥重新起用後,與王黼不和,於是暗中與蔡攸、梁師成等人勾結,誣陷王黼使他被罷免。第二年,邦彥被授任為少宰,毫無建樹,只不過阿諛順承諂媚充位而已,京城人都把他看作“子宰相”徽宗禪位給兒子,任命邦彥為龍德宮使,升為太宰。邦彥知道朝中眾議不一,外患近,撫疏不受命乞求留在宮祠。金兵近京城,李綱、种師道被罷免,李邦彥堅決主張割地求和。太學生陳東等數百人跪在宣德門上書,說邦彥及白時中、張邦昌、趙野、王孝迪、蔡懋、李。。這些人是國家的禍害,請求斥退他們。邦彥退朝,人群指著他大罵,並且要毆打他,邦彥急忙逃走得以脫免。於是以特進、觀文殿大學士充太一宮使。不滿十天,吳替他請求,重新起用為太宰。人們都到驚愕,諫官們相指責他。出京任鄧州知州,於是請求保餘職,提舉亳州明道宮。建炎初期,因主和誤國,被貶任建武軍節度副使,安置在潯州。

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陽曲人。考中進士,調任瀛州司理參軍、大名縣主簿,歷任秘書省著作郎。政和年間,天下人爭相議論祥瑞,朝廷大臣動輒上表稱賀,徽宗看了王安中的上表,稱他為奇才。後來有一天,徽宗特地拿出三封詔令讓他草擬,安中馬上寫成,皇上就在他的草稿後批道:“可任中書舍人。”不久,從秘書少監授任中書舍人,提升為御史中丞。開封巡邏的士卒晚上捉拿盜賊,盜賊逃走,有個百姓受驚出門與士卒相遇,士卒把他當作盜賊綁起來;百姓到開封府申訴,受不住慘酷的拷打,於是被屈伏罪。安中審察後得知實情,審理冤屈,立即放走這個百姓,讓官吏抵罪。

有個叫徐。。的人,以增廣鼓鑄之說求媚於蔡京,蔡京上奏派遣徐。。處理東南九路銅鑄之事,並且令他搜訪珍寶。徐。。畫出冶坑圖,每年增加比以往多幾十倍的錢,並請求開採洪州嚴陽山礦坑,強迫有關部門承擔每年數額數十兩。他們鍊冶出來的,只是獲得一點兒而已。徐。。術窮數盡,於是妄自請求搜尋稀世珍異與古代的寶器,送到書藝局,蔡京支持他的行動。安中單獨彈劾徐。。欺騙皇上侵擾百姓,應當下令九路監司審核,徐。。終於被治罪。

當時皇上正向往神仙之事,蔡京向皇上引見方士王仔昔,朝廷大臣及外戚們都結關照他。安中上疏請求從今召用山野道士,應當責令引見人擔保,宣召出入,一定讓人觀察他的行路途徑,仍然嚴申大臣勾結的令;並且陳述蔡京欺君僭上、禍國害民的幾件事。皇上驚覺地採納了他的意見。不久再次上疏指責蔡京的罪行,皇上說:“本來打算馬上實行你的上奏請求,因為接近天寧節,等過了此節,一定為你罷免蔡京。”蔡京探察得知,非常害怕,他的兒子蔡攸夜在宮中侍從,向皇上哭訴懇求。皇上因此升遷安中為翰林學士,又升他為學士承旨。

宣和元年,授任尚書右丞;宣和三年,任左丞。金人來朝歸還燕山舊地,朝廷謀求帥臣,安中請求前往。王黼向皇上讚譽他,皇上授任他為慶遠軍節度使、河北山東燕山府路宣撫使、知燕山府,遼國降將郭藥師任同知府事。藥師驕橫,府中政事都專斷獨行,安中無法制止,於是曲意逢他,因此藥師越發驕橫。不久朝廷加任安中為檢校少保,改任少師。當時山後各州都淪陷,只有平州被張覺佔據。金人侵入燕州,任命張覺為臨海軍節度使。後來張覺叛金,金人進攻他,張覺失敗逃到燕州。金人來索要張覺,安中不得已,縊殺了張覺,把他的頭包起來送給金人。郭藥師公開說“:金人要張覺立即給與,如果要藥師,也打算送給他們嗎?”安中害怕,把他的話上奏給朝廷,於是竭力請求罷任。藥師從此頹廢,金人終於因此而尋釁。安中以上清寶。。宮使兼侍讀身份被召還,朝廷授任他為檢校太保、建雄軍節度使、大名府尹兼北京留守司公事。

靖康初期,諫官彈劾他勾結王黼、童貫以及不糾察郭藥師違反朝命,安中被罷貶為觀文殿大學士、提舉嵩山崇福宮;又被貶任為朝議大夫、秘書少監,分司南京,在隨州居住;又被貶為單州團練副使,在象州安置。高宗即位,把他遷到內地道州,不久讓他自便。紹興初年,復任左中大夫。其子王闢章任泉州知州,接安中前往,不久去世,終年五十九歲。

安中作文章豐潤拔,尤其擅長四六文體。徽宗曾經在睿謨殿舉行宴會,命令安中賦百韻詩以記其事。詩寫成後,徽宗欣賞讚嘆不已,命令大字書寫在殿屏上,凡是侍臣都用副本賞賜之。其見重就像這樣。著有《初寮集》七十六卷傳於世。

耿南仲,開封人。與餘深同年考中進士,歷任提舉兩浙常平,徙官河北西路,改任轉運判官、提點廣東南路及夔州路刑獄、荊湖江西兩路轉運副使,入京任戶部員外郎、辟雍司業,因事被罷貶為知衢州。政和二年(1112),以禮部員外郎身份任太子右庶子,改任定王、嘉王侍讀,不久試任太子詹事、徽猷閣直學士,改任寶文閣直學士。在太子宮中任職十年。

欽宗辭謝徽宗禪位,生病,出宮住在福寧殿,宰相及百官列班等候,夜不敢退。李邦彥說:“皇太子一向親近耿南仲,可召他入宮。”南仲與吳到殿中侍候。第二天,欽宗即位,授任南仲為資政殿大學士、籤書樞密院事。不久,免去籤書一職。欽宗因為南仲是東宮舊臣,對他非常敬重,賜給他住宅一幢,升任他為尚書左丞、門下侍郎。

金人再次出兵攻向京城,請求割給三鎮講和,朝中大臣多數主張戰守,只有南仲與吳千幹堅持割地。康王到軍隊前線,請求南仲同行。欽宗認為他年老,命令他的兒子中書舍人耿延禧代行。金兵駐紮洛陽,不再要求割去三鎮,直接請求劃黃河為界。於是朝廷商議派遣大臣前往,南仲以年老不願去,聶昌以親戚不願去。欽宗大怒,立即下令南仲前往河東,聶昌前往河北,商議割地。

當初,南仲自認為在東宮奉事過欽宗,應當掌握大權,而吳、李綱超次升職,官位在自己的上面,心中不平。於是每次處理政事提出不同意見,排擠不附和自己的人。李綱等人認為不能和議,而南仲竭力阻止,單獨主張和議,所以戰守軍備都被停止。康王在相州,南仲陪同金使王。。前往衛州。鄉兵打算殺死王。。,王。。單獨逃走,南仲單身到衛州,衛州人不收納他。逃到相州,把皇上聖旨告訴康王,調河北兵去保衛京城,於是聯名簽署募兵榜張貼,人心才安息。二帝被金兵擄走,南仲與文武官吏勸康王就帝位。

高宗即位後,看不起南仲的為人,趁他請求罷貶他為觀文殿大學士、提舉杭州霄宮。延禧以龍圖閣直學士知宣州。不久有人上言指責他誤國的罪行,詔令降去他的學士職務,延禧也被免職。不久責令南仲在臨江軍居住。御史中丞張贗又上言:“南仲迫使李綱前去救河東,以致軍隊潰敗,實是不恤國事,用來報私仇。”高宗說:“南仲耽誤國家大事,天下共知,我曾想親手用劍殺了他。”下令把他降貶為別駕,安置在南雄,走到吉州死去。建炎四年(1130),追復為觀文殿大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