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初進泉州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泉州歷史悠久,西周秦漢時期屬閩越地,古越族人很早就使用石制工具生產,掌握種植水稻和製作陶器技術。先民就“以舟為車,以楫為馬”掌握海上航行技能。
兩晉時期,中原戰火不休,大批士族晉民避亂入閩,輾轉來此,沿江而居,晉江便因此而得名。他們帶來中原地區先進的生產工具,生產技術和文化藝術,促進了本地區的進一步開發和繁榮。東晉至南朝期間,泉州社會相對安定,濱海先民“以網罟為耕耘”在發展漁鹽業生產的同時,為擴大農桑生產,與江海爭地,在晉江下游圍墾沖積灘塗,改造為農田;山區先民則開劈山丘造梯田。生產有較大發展,此時海上通也悄然興起。
唐景雲二年改武榮州為泉州,此時泉州造船技術高超,所造海船抗風力強,航行平穩,適於遠航。
北宋時期,泉州經濟更加繁榮。是全國絲織中心之一,與杭州並稱一時之盛!大量泉州生產的東西都是出口外銷商品。造船技術更加良,已能造出遠洋大海舶。
後來,朝廷在泉州設置福建市舶司“掌蕃貨、海舶、徵榷貿易之事”推動刺桐港對外貿易的不斷髮展。到北宋後期,泉州的對外通商貿易已涉足31個國家和地區。
南宋時期,宋朝偏安,泉州距杭州較近,所造海舶船身巨大,設備齊全,乘航平穩,加上舟師水手善於識天象,辨水道,並用指南針導航,所以海舶一直稱雄於海上,成為南宋政府海上通要地和重要的經濟補給來源。當時泉州其時已與海外58個國家和地區有通商往來“漲海聲中萬國商”使刺桐港進入一個空前繁榮的時代。有很多外籍商賈鉅富與皇族紳貴擇居泉州,繁衍生息。
呂家也正是藉著這個機會,在泉州落地生,並且不斷繁殖勢力,到了宋末,仗著中原戰火不斷,朝廷無暇顧及,已喧賓奪主,完全不把漢人放在眼裡。
眼看著泉州城樓已經在望,王競堯對身邊李天正說道:“看到泉州,我倒想起了一個地方,那就是和泉州隔海相望的臺灣。”
“臺灣?”李天正惑地道:“那是什麼地方?”王競堯這才知道自己失口,這個時代還沒有“臺灣”這個說法,可又不知道宋朝管臺灣叫什麼,支吾著說道:“在我家鄉管那叫‘臺灣’,不知道你們叫什麼,就是三國時東吳孫權征服的夷洲。”李天正恍然大悟:“大人說的是求吧。那裡原本住的都是些未開化的蠻人,隋大業六年漢人民開始移居澎湖。到本朝漢人在澎湖地區已有相當數量。漢人開拓澎湖以後,開始向求發展,帶去了中原的生產技術。其後朝廷將澎湖劃歸泉州晉江管轄,並派兵戍守。大人怎麼會對那興趣?”求?王競堯有些茫,不知道這個“求”和後來的“硫球”有沒有什麼關係。他遮掩了幾句,心思卻全在臺灣上,這地方可是個戰略要地,只嘆自己現在手中沒有海軍,要不要一定要進軍臺灣,把它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也算有了一個可靠的後方。
想到臺灣,王競堯忽然又想到了另一個他所痛恨的地方,本。那地方現在應該還是個彈丸小國,等自己騰出手來,第一個就要解決了這個國家,為中國永久的免除一大害。
心思才動,間的鐵血寶刀就象應到了他的想法一樣,王競堯按在刀柄上的手微熱,竟讓他有了熱血沸騰的覺,當時就想指揮著千軍萬馬殺奔本,殺它個乾乾淨淨,寸草不留。
隨即苦笑了下,這個想法未免有些太早了,自己當務之急是先把泉州的事情給處理了,然後還得對付蒙古人的進犯。那些事情真的要辦,也得等自己有命活到那一天再說。
“老爺,泉州到了。”李天正換了稱呼,對王競堯說道。
王競堯把刀給了坐在轎子之中的姚楚菲,笑道:“泉州繁華之地,今天咱們這些土包子也進去開開眼吧。”鬨笑聲中,一個守城門的小軍官走過來大聲呵斥道:“城門重地,嚴喧譁,你們吵鬧什麼,小心把你們全部抓了起來。都是哪來的,到泉州來做什麼!”李天正應付這些當兵的很有心得,滿臉帶笑的將一小塊碎銀進了小軍官的手裡,賠笑說道:“大人息怒,我家老爺是從湖南為躲避戰禍來福建的,早就聽說過泉州的繁華,初到貴地,未免有些放肆了,請大人不要見怪!”小軍官掂了掂銀子,臉上出了笑容:“你倒也算識趣,本官也不好意思為難你了。給你們個忠告。”小軍官說著向四周看了看,低聲說道:“進了泉州城內,看到那些番人可得躲著走,不然隨時都會把小命送掉。泉州可不是咱們的泉州,而是那些番人的泉州,殺咱們一個漢人,都沒人去理會。”
“是,是,多謝大人提醒。”李天正連連點頭道。
後面王競堯幾人聽得咬緊牙關,恨不得當時就拿出兵刃,殺進泉州,把那些個在中原土地上橫行霸道的異族人的腦袋一個個割下來。
正想進城,忽然一頂轎子蠻橫地在了他們前面,轎子裡傳出一聲中年男人的聲音:“官爺們整天風吹雨淋,辛苦了,每人給二兩銀子請他們吃酒。”小軍官大喜,撇下王競堯等人,樂滋滋的拿著銀子恭送轎子離開。
王競堯只覺得這聲音好,肯定在哪聽過一般,但努力想來,卻始終想不起來,試探著問道:“官爺,剛才進去的那人是誰,真正好大的手筆啊。”
“泉州福建大城,每天進出的人那麼多,我哪知道是誰。”小軍官心思全在銀子上,心想今天真是好運氣,一下到兩筆飛來橫財,哪有空理會王競堯,很不耐煩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