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卷六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論妖怪【原文】妖怪者,蓋氣之依物者也。氣亂於中,物變於外,形神氣質,表裡之用也。本於五行,通於五事,雖消息升降,化動萬端,其於休咎之徵,皆可得域而論矣。

【譯文】妖怪,是陰陽元氣所依附的物體。元氣在物體內惑亂了,物體放在外形上發生了變化。形體和氣質,是外表和內在這兩種要素在物體上的作用體現,它們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為本源,與容貌、言談、觀察、聆聽、思考五種事情相聯繫。雖然它們消滅、增長、上升、下降,變化多端,但它們在禍福的徵兆上,都可以在一定的範圍內加以論定。

論山徙【原文】夏桀之時厲山亡,秦始皇之時三山亡,周顯王三十二年宋大邱社亡,漢昭帝之末,陳留昌邑社亡。京房《易傳》曰:“山默然自移,天下兵亂,社稷亡也。”故會稽山陰琅中有怪山,世傳本琅東武海中山也,時天夜,風雨晦冥,旦而見武山在焉,百姓怪之,因名曰怪山,時東武縣山,亦一夕自亡去,識其形者,乃知其移來。今怪山下見有東武裡,蓋記山所自來,以為名也。又州脆州山移至青州。凡山徙,皆不極之異也。此二事未詳其世。《尚書·金縢》曰:“山徙者,人君不用道,士賢者不興,或祿去,公室賞罰不由君,私門成群,不救,當為易世變號。”說曰:“善言天者,必質於人;善言人者,必本於天。”故天有四時,月相推,寒暑迭代,其轉運也。和而為雨,怒而為風,散而為,亂而為霧,凝而為霜雪,立而為蚳,此天之常數也。人有四肢五臟,一覺一寐,呼吐納,氣往來,而為榮衛,彰而為氣,發而為聲音,此亦人之常數也。若四時失運,寒暑乖違①,則五緯盈縮,星辰錯行,月薄蝕,彗孛②飛,此天地之危診也。寒暑不時,此天地之蒸否也。石立,土踴,此天地之瘤贅也。山崩,地陷,此天地之癰疽③也。衝風,暴雨,此天地之奔氣也。雨澤不降,川瀆涸竭,此天地之焦枯也。

【註釋】①乖違:錯亂反常。

②彗孛:彗星和孛星。舊謂彗孛出現是災禍或戰爭的預兆。

③癰疽(yōngjū):禍患。

【譯文】夏桀的時候,厲山消失。秦始皇時候,三座仙山消失。周顯王三十二年,宋國大丘的神社消失。漢昭帝末年,陳留縣、昌邑縣的神社消失。京房《易傳》說:“山悄悄地自行移動,將會天下大亂,國家滅亡。”從前會稽山陰縣琅山中有一座怪山,傳說本來是琅郡東武縣海中的山。當時天黑,颳風下雨,一片昏暗,天亮時就看見武山在那裡了。百姓覺得很奇怪,於是稱為‘怪山’。當時東武縣這座山,也是一個晚上自行消失。認識它山形的人,才知道它移到這裡來了。如今怪山腳下有一個東武裡,可能是記錄這座山的由來的,才把它作為地名。另外,州的山移到青州。凡是山遷移,都是極不正常的怪異現象。這兩件事,沒有詳細記載它們發生的年代。《尚書·金滕篇》說:“山遷移,國君不任用有學問的人,賢人得不到舉薦。或是祿位歸於諸侯,賞罰不由國君,行私的門路很多,不可救藥,將會改朝換代,變更年號。”論說道:“善於講天道的,必須聯繫於人事;善於講人事的,必須據於天道。”所以天有、夏、秋、冬四時,月相推移,寒暑相更替。它循環運行,和諧成為雨,狂怒成為風,分散成為,混亂成為霧,凝聚成為霜雪,伸張成為虹霓,這是天的正常規律。人有四肢五臟,一醒一睡,呼吐納,氣循環,動成為血氣,顯現成為臉,發出成為聲音,這也是人的正常規律。如果天的四時失去運行,寒暑不正常,那麼金、木、水、火、土五星消長,星辰錯亂移動,月無光虧毀,彗星出現飛,這是天地的危險徵兆。寒暑不合時令,這是天地氣息堵。石頭兀立,土地踴起,這是天地生出的瘤贅。山崩地陷,這是天地長了癰疽。狂風暴雨,這是天地氣奔瀉。雨不降,河溝乾涸,這是天地焦躁枯竭。

玉化為蜮【原文】晉獻公二年,周惠王居於鄭,鄭人入王府,多脫化為蜮①,人。

【註釋】①蜮:傳說中一種在水裡暗中害人的怪物。

【譯文】晉獻公二年,周惠王居住在鄭國。鄭國人進入周惠王的王府,拿了很多玉,玉變成了蜮,含沙人。

地長地陷【原文】周隱王二年四月,齊地暴長,長丈餘,高一尺五寸。京房《易妖》曰:“地四時暴長佔:、夏多吉,秋、冬多兇。”歷陽之郡,一夕淪入地中而為水澤,今麻湖是也。不知何時。《運鬥樞》曰:“邑之淪陰,陽,下相屠焉。”【譯文】周隱王二年四月,齊國一個地方猛長,有一丈多長,一尺五寸高。京房《易妖》說:“地四季猛長,占卜為夏二季多有吉利,秋冬二季多有兇險。”歷陽的郡城,一個晚上陷入地下成為水澤,就是現在的麻湖。不知道是什麼時候發生的事。《運鬥樞》說:“城淪陷地下,是陰陽,天下人將互相殘殺。”一婦四十子【原文】周哀王八年,鄭有一婦人,生四十子,其二十人為人,二十人死。其九年,晉有豕生人,吳赤烏七年,有婦人一生三子。

【譯文】周哀王八年,鄭國有一個婦女,生了四十個孩子。其中二十個長大成人,二十個死了。周哀王九年,晉國有頭豬生了個人。吳國赤烏七年(公元244年),有個婦女,一胎生了三個孩子。

他彭生為豕禍【原文】魯嚴公八年,齊襄公田於貝丘,見豕,從者曰:“公子彭生也。”公怒之,豕人立而唬,公懼墜車,傷足,喪屨①。劉向以為近豕禍也。

【註釋】①屨:鞋子。

【譯文】魯莊公八年(公元前686年),齊襄公在貝丘打獵,看見一頭豬,隨從說:“這是公子彭生。”齊襄公發火了,便拿箭它。那頭豬竟像人一樣站起來啼叫。齊襄公十分恐懼,從車上摔下來跌傷了腳,丟了鞋子。劉向認為這近似於豬的禍殃。

蛇鬥國門【原文】魯嚴公時,有內蛇與外蛇鬥鄭南門中。內蛇死。劉向以為近蛇孽也。京房《易傳》曰:“立嗣子疑,厥妖蛇居國門斗。”【譯文】魯莊公時,鄭國有城內的蛇與城外的蛇在城南門中搏鬥。城內的蛇死了。劉向認為是蛇在造孽。京房《易傳》說:“立嗣子有問題,它的妖兆是蛇在國門中搏鬥。”馬生人【原文】秦孝公二十一年,有馬生人。昭王二十年,牡馬①生子而死。劉向以為皆馬禍也。京房《易傳》曰:“方伯分威,厥妖牡馬生子。上無天子,諸侯相伐,厥妖馬生人。”【註釋】①牡馬:公馬。

【譯文】秦孝公二十一年(公元前341年),有匹馬產下人來。秦昭王二十年(公元前287年),有匹公馬因為生小馬而死了。劉向認為這都是馬的災禍。京房《易傳》說:“諸侯分享威勢,那怪異的事情是雄馬生小馬。上面沒有天子,諸侯互相征伐,那怪異的事情是馬生人。”狗與彘【原文】漢景帝三年,邯鄲有狗與彘①,是時趙王悖亂,遂與六國反,外結、匈奴以為援。《五行志》以為:犬,兵革失眾之佔,豕,北方匈奴之象。逆言失聽,於異類,以生害也。京房《易傳》曰:“夫婦不嚴,厥妖狗與豕。茲謂反德,國有兵革。”【註釋】①彘:豬。

【譯文】漢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邯鄲有狗和豬配。這時趙王惑亂,就與吳、楚等六國一起造反,對外還結匈奴作為後援。《五行志》以為:狗是軍事上失去支援的徵兆,豬是北方匈奴的象徵。逆耳的話聽不進去,和不同類的異族匈奴結,因而生出災禍來。京房《易傳》說:“男女關係不謹慎,那怪異的事情是狗和豬配。這是違反道德的,國家將有戰爭。”白黑烏鬥【原文】景帝三年十一月,有白頸烏與黑烏群鬥楚國呂縣。白頸不勝,墮泗水中死者數千。劉向以為近白黑祥也。時楚王戊暴逆無道,刑辱申公,與吳謀反。烏群鬥者,師戰之象也。白頸者小,明小者敗也。墮於水者,將死水地。王戊不悟,遂舉兵應吳,與漢大戰,兵敗而走,至於丹徒。為越人所斬,墮泗水之效也。京房《易傳》曰:“逆親親,厥妖白黑烏鬥於國中。”燕王旦之謀反也,又有一烏,一鵲,鬥於燕宮中池上,烏墮池死。《五行志》以為楚、燕皆骨,藩臣驕恣①,而謀不義,俱有烏鵲鬥死之祥。行同而佔合,此天人之明表也。燕陰謀未發,獨王自殺於宮,故一烏而水者死;楚炕陽舉兵,軍師大敗於野,故烏眾而金者死:天道微之效也。京房《易傳》曰:“顓徵劫殺,厥妖烏鵲鬥。”【註釋】①驕恣:驕傲放縱。

【譯文】漢景帝三年十一月,有白頸烏鴉和黑烏鴉在楚國呂縣群鬥。白頸烏鴉鬥敗,墜落在泗水中,死了幾千只。劉向認為是白黑的徵兆。當時楚王劉戊暴無道,用刑罰侮辱申公,與吳王謀反。烏鴉群鬥是軍隊作戰的象徵。白頸烏鴉體形小,說明小的失敗。墜落在水裡,說明將死在有水的地方。楚王劉戊不懂得這個道理,於是起兵響應吳王,與漢朝廷大戰,兵敗逃跑,到丹徒縣被越人殺死。這是烏鴉墜入泗水的效應。京房《易傳》說:“背叛親戚,其妖兆是白烏鴉和黑烏鴉在國中爭鬥。”燕王劉旦謀反的時候,又有一隻烏鴉和一隻喜鵲,在燕王宮中水池邊爭鬥,烏鴉墜入水池死亡。《五行志》認為楚王、燕王都是朝廷的骨、王室的諸侯,卻驕橫恣肆,圖謀不軌,都有烏鴉喜鵲爭鬥而死的象徵。他們行為相同而且與占卜相合,這是天道人事的明顯表現。燕國陰謀未發動起來,燕王只有在宮中自殺,所以一隻水的烏鴉死亡;楚國對下民無惠澤而起兵作亂,軍隊在野外大敗,所以許多金的烏鴉死亡。這是天道微的效應。京房《易傳》說:“專擅征戰劫殺,其妖兆是烏鵲相鬥。”牛足出背【原文】景帝十六年,梁孝王田北山,有獻牛,足上出背上者。劉向以為近牛禍,內則思慮霿亂①,外則土功過制,故牛禍作。足而出於背,下上之象也。

【註釋】①霿(蒙)亂:黑暗紛亂。

【譯文】漢景帝十六年,梁孝王在北山打獵,有人獻上一條腳從背脊上向上長的牛。劉向認為這近似於牛的災禍。在內部考慮事情矇昧昏亂,在外部大興土木超過了規定,所以牛的災禍就發生了。腳長在背脊上,是下級干犯上級的徵兆。

狗冠出朝門【原文】昭帝時昌邑王賀見大白狗,冠“方山冠”而無尾。

至熹平中,省內冠狗帶綬以為笑樂,有一狗突出,走入司空府門,或見之者,莫不驚怪。京房《易傳》曰:“君不正,臣篡,厥妖狗冠出朝門。”【譯文】漢昭帝時,昌邑王劉賀看見一條大白狗,戴著“方山冠”而沒有尾巴。

到了漢靈帝熹平年間,宮內之人給狗戴上帽子,繫上印綬帶,用來開玩笑取樂。有一條狗突然跑出朝門,跑進司空府裡。看見這條狗這樣打扮的人,沒有不到奇怪。京房《易傳》說:“君上不正,臣下想要篡權,其妖兆是狗戴著帽子跑出了朝門。”雌雞化雄①【原文】漢宣帝黃龍元年,未央殿輅軨中雌雞化為雄,衣變化,而不鳴,不將,無距。

元帝初元元年,丞相府史家雌雞伏子,漸化為雄,冠距鳴將。至永光中有獻雄雞生角者。《五行志》以為王氏之應。京房《易傳》曰:“賢者居明夷之世,知時而傷或眾在位,厥妖雞生角。”又曰:“婦人專政,國不靜,牝雞雄鳴,主不榮。”【註釋】①雌雞化雄:古時認為不祥之兆,預示著國家將傾頹。

【譯文】漢宣帝黃龍元年,未央宮輅軨廄內的雌雞變成了雄雞,都變了,但不啼叫,也不健壯爭鬥,腳爪後面也沒有一般公雞那種突出來像腳趾似的雞距。

漢元帝初元元年,丞相府史家的母雞孵蛋,卻漸漸變成了公雞,長出了公雞的雞冠、雞距,報曉啼叫,健壯好鬥。到永光年間,有人獻上長角的雄雞。《五行志》認為這是王莽篡權的應驗。京房《易傳》說:“賢能的人處在政治黑暗的亂世,識時務反會遭到傷害,那種招搖撞騙惑眾人的人佔據了職位,那怪異的事情是雞長角。”又說:“婦女獨擅政權,國家不得安寧,雌雞像雄雞一樣啼鳴,君主不會榮耀。”天雨草【原文】漢元帝永光二年八月,天雨草,而葉相樛結,大如彈丸。至平帝元始三年正月,天雨草,狀如永光時。京房《易傳》曰:“君吝①於祿②,信衰,賢去,厥妖天雨草。”【註釋】①吝:吝嗇,小氣。

②祿:俸祿。

【譯文】漢元帝永光二年(公元前42年)八月,天上落草,草葉子互相纏繞,像彈子一樣大小。到漢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正月,天上又落草,草的形狀就像永光時落下的那樣。京房《易傳》說:“君主吝嗇俸祿,信用衰減,賢能的人離去,那怪異的事情是天落草。”鼠巢樹上【原文】漢成帝建始四年九月,長安城南,有鼠銜黃稿柏葉,上民冢柏及榆樹上為巢,桐柏為多,巢中無子,皆有幹鼠矢數升。時議臣以為恐有水災。鼠盜竊小蟲,夜出,晝匿,今正晝去而登木,象賤人將居貴顯之佔。桐柏,衛思後園所在也,其後趙後自微賤登至尊,與衛後同類,趙後終無子,而為害。明年,有鳶①焚巢殺子之象雲。京房《易傳》曰:“臣私祿罔幹,厥妖鼠巢。”【註釋】①鳶(yuān):老鷹。

【譯文】漢成帝建始四年九月,長安城南有老鼠銜著稻麥稈和柏樹葉,爬上百姓墓地的柏樹和榆樹上做窩,桐柏那個地方很多。窩裡沒有小老鼠,都有幾升的幹老鼠屎。當時議論的大臣認為可能要發生水災。老鼠是偷東西的小動物,晚上出來白天躲藏。如今正是白天離開鼠而爬上樹去,是卑賤的人將要居於顯貴地位的預兆。桐柏是衛皇后陵園所在地。那以後趙皇后從卑賤的地位登上最尊貴的地位,與衛皇后是同樣的一類人。趙皇后最終沒有子女而被害。第二年,說有老鷹在鳥巢自焚而殺死小鷹的徵兆。京房《易傳》說:“臣下把俸祿作為私有,妄自侵佔,其妖兆是老鼠在樹上做窩。”木生人狀【原文】成帝永始元年二月,河南街郵樗樹生枝,如人頭,眉目須皆具,亡發耳。至哀帝建平三年十月,汝南西平遂陽鄉有材仆地生枝,如人形,身青黃,面白,頭有髭發①,稍長大,凡長六寸一分。京房《易傳》曰:“王德衰,下人將起,則有木生為人狀”其後有王莽之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