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卷十二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五氣變化論【原文】天有五氣,萬物化成:木清則仁,火清則禮,金清則義,水清則智,土清則思:五氣盡純,聖德備也。木濁則弱,火濁則,金濁則暴,水濁則貪,土濁則頑:五氣盡濁,民之下也。

中土多聖人,和氣所也。絕域多怪物,異氣所產也。苟稟此氣,必有此形;苟有此形,必生此

故食谷者智能而文,食草者多力而愚,食桑者有絲而蛾,食者勇橄而悍,食土者無心而不息,食氣者神明而長壽,不食者不死而神。

無雄,細無雌;無雄外接,無雌外育。三化之蟲,先孕後;兼愛之獸,自為牝牡。

寄生因夫高木,女蘿託乎茯苓,木株於土,萍植於水,鳥排虛而飛,獸蹠實而走,蟲土閉而蟄,魚淵潛而處。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本乎時者親旁:各從其類也。千歲之雉,入海為蜃;百年之雀,入海為蛤;千歲龜黿,能與人語;千歲之狐,起為美女;千歲之蛇,斷而復續;百年之鼠,而能相卜:數之至也。分之,鷹變為鳩;秋分之,鳩變為鷹:時之化也。故腐草之為螢也,朽葦之為蛬也,稻之為蟲也,麥之為蝴蝶也;羽翼生焉,眼目成焉,心智在焉:此自無知化為有知,而氣易也。

雀之為獐也,蛇之為鱉也,蛬之為蝦也,不失其血氣,而形變也。若此之類,不可勝論。應變而動,是為順常;苟錯其方,則為妖眚。故下體生於上,上體生於下:氣之反者也。人生獸,獸生人:氣之亂者也。男化為女,女化為男:氣之貿者也。

魯,牛哀,得疾,七化而為虎,形體變易,爪牙施張。其兄啟戶而入,搏而食之。方其為人,不知其將為虎也;方有為虎,不知其常為人也。

故晉,太康中,陳留阮士瑀,傷於虺①,不忍其痛,數嗅其瘡,已而雙虺成於鼻中。

元康中,歷陽紀元載客食道龜,已而成瘕,醫以藥攻之,下龜子數升,大如小錢,頭足殼備,文甲皆具,惟中藥已死。

非化育之氣,鼻非胎孕之所,享道非下物之具。從此觀之,萬物之生死也,與其變化也,非通神之思,雖求諸已,惡識所自來。然朽草之為螢,由乎腐也;麥之為蝴蝶,由乎溼也。爾則萬物之變,皆有由也。農夫止麥之化者,漚之以灰;聖人理萬物之化者,濟之以道:其然與;不然乎?

【註釋】①虺(htuǐ):古書上說的一種毒蛇。

【譯文】天有金、木、水、火、土五行元氣,萬物由此變化產生。木氣純淨就產生仁愛,火氣純淨就產生禮節,金氣純淨就產生正義,水氣純淨就產生聰明,土氣純淨就產生誠實。五氣都純淨,聖人的品德就具備了。木氣混濁就產生虛弱,火氣混濁就產生穢,金氣混濁就產生暴,水氣混濁就產生貪婪,土氣混濁就產生頑固。五氣都混濁,就成為下之人。

中原地區有很多聖人,是因為中和之氣互相融。邊遠地區有很多怪物,是因為怪異之氣所產生。如果秉承某種元氣,一定具有某種形體;如果具有某種形體,一定產生某種質。

所以吃穀物的聰明而有文采,吃草類的力大而愚昧,吃桑葉的吐絲而變成蛾蟲,吃類的勇猛而強悍,吃泥土的沒有心思而不休息,吃元氣的聖明而長壽,不吃東西的人不死而成為神仙。

龜鼉類動物沒有雄,蜂類動物沒有雌;沒有雄的與其他動物配,沒有雌的由其他動物生育。蠶類蟲子,先產卵然後配;香髦類野獸,自身存在兩種器官。

寄生依附於高樹,女蘿託身於茯苓,樹木長在土裡,浮萍生在水中,鳥翅凌空能飛翔,獸足厚實能奔跑,蟲潛伏在泥土裡冬眠,魚躲在深淵中居住。來源於天的親附天上,來源於地的親附地下,來源於時令的親附依傍之物:是依從各自的種類。千年的雉,進入海里成為蜃;百年的雀,進入海里成為蛤;千年的龜黿,能夠與人說話;千年的狐狸,能夠變成美女;千年的蛇,身子斷了又能接上;百年的老鼠,能夠占卜吉凶:是氣數已經達到。分的時候,鷹變成鳩;秋分的時候,鳩變成鷹:是時令的變化。所以腐爛的草變成螢火蟲,朽壞的蘆葦變成蟋蟀,稻子變成黑蟲,麥子變成蝴蝶;生出羽翅膀,長出眼睛,有心靈存在:這是從無知覺變為有知覺而元氣變化了。

鶴變成獐,蛇變成鱉,蟋蟀變成蝦,沒有失去它的血氣,而形體質變化了。像這一類事物,多得說不盡。據變化而行動,這是順應自然規律;如果違背了它的規律,就會成為妖禍。因此身體的下部長在上部,上部長在下部,是元氣的逆反;人生出獸,獸生出人,是元氣的紊亂;男人變為女人,女人變為男人,是元氣的變易。

魯人牛哀生病,七天後變成虎,身體發生變化,長出虎爪虎牙。他哥哥開門進去,被老虎咬死吃掉。當他是人的時候,不知道他要變成虎;當他是虎的時候,不知道他曾經是人。

因此晉武帝太康年間,陳留人阮士瑀被虺蟲毒傷,忍受不了蟲毒的痛苦,多次嗅毒瘡,後來發現有兩條虺蟲長在鼻子裡。

晉惠帝元康年間,歷陽人紀元載,吃了得道的神龜,後來生了瘕病,醫生用藥給他治病,排洩出幾升小烏龜,一個個有小銅錢那樣大,頭、腳、浮甲齊備,浮甲上都有花紋和角質層,只是中了藥已經死了。

夫婦不是化育的元氣,鼻子不是懷胎受孕的場所,祭神的東西不是一般人可以吃的。由此觀之,萬物的生死及其變化,如果不是神奇的思維,即使從它自身去推究,怎麼知道是從哪裡來的呢?然而朽爛的草變成螢火蟲,是由於草腐爛;麥子變成蝴蝶,是由於土地溼。那麼萬物的變化,都是有原因的。農夫制止麥子的變化,用灰去漚它;聖人治理萬物的變化,用“道”去接濟它。難道不是這樣嗎?

穿井得羊【原文】季桓子穿井,獲如土缶,其中有羊焉,使問之仲尼,曰:“吾穿井其獲狗,何耶?”仲尼曰:“以丘所聞,羊也。丘聞之:木石之怪,夔①、‘魍魎。’水中之怪,龍、‘罔象②’。土中之怪曰‘賁羊③。’”夏鼎志曰:“‘罔象’如三歲兒,赤目,黑,大耳,長臂,赤爪。索縛,則可得食。”王子曰:“木為‘遊光’,金為‘清明’”也。

【註釋】①夔:古代傳說中的一種龍形異獸。

②罔象:古代傳說中的水怪。

③賁羊:古代傳說中的土怪。

【譯文】季桓子挖井,得到一個像瓦器那樣的東西,那裡面有只羊,他就派人去問孔子,說:“我挖井得到一隻狗,這是為什麼呢?”孔子說:“依我的見識,那應該是羊。我聽說,樹木、石頭中的怪,是夔、魍魎;水中的怪,是龍、罔象;泥土中的怪,叫做賁羊。”《夏鼎志》記載說:“罔象,像三歲的小孩,紅眼睛,黑顏,大耳朵,長臂膀,紅的腳爪。用繩子把它縛住就可以吃它了。”王子說:“木是遊光,金是清明。”掘地得犬【原文】晉惠帝元康中,吳郡婁縣懷瑤家忽聞地中有犬聲隱隱。視聲發處,上有小竅,大如螾。瑤以杖刺之,入數尺,覺有物。乃掘視之,得犬子,雌雄各一,目猶未開,形大於常犬。哺之,而食。左右鹹往觀焉。長老或雲:“此名‘犀犬,’得之者,令家富昌,宜當養之。”以目未開,還置竅中,覆以磨礱①,宿昔發視,左右無孔,遂失所在。瑤家積年無他禍福。

至太興中,吳郡太守張懋,聞齋內下犬聲。求而不得。既而地坼,有二犬子,取而養之,皆死。其後懋為吳興兵沈充所殺。

屍子曰:“地中有犬,名曰‘地狼’;有人,名曰‘無傷’。”夏鼎志曰:“掘地而得狗,名曰‘賈’;掘地而得豚,名曰‘’;掘地而得人,名曰‘聚’。‘聚’無傷也。”此物之自然,無謂鬼神而怪之。然則“賈”與“地狼”名異,其實一物也。淮南畢萬曰:“千歲羊肝,化為‘地宰’;蟾蜍得‘苽’,卒時為‘鶉’。”此皆因氣化以相而成也。

【註釋】①磨礱(lóng):磨石。

【譯文】晉惠帝元康年間,吳郡婁縣人懷瑤家裡,忽然聽見地下有隱隱約約的狗叫聲。去看狗叫聲發出的地方,地上有一個小孔,像蚯蚓的那樣大。懷瑤用木刺進小孔,進地下幾尺,覺裡面有東西,就挖開來看。得到小狗雌雄各一隻,眼睛還沒有睜開,形體比平常的小狗大。餵給它東西它就吃,左右鄰居都來觀看。地方長老有人說:“這狗叫犀犬,得到它的會使家裡富裕昌盛,最好把它飼養起來。”因為小狗眼睛還沒有睜開,懷瑤把它放回中,用石磨蓋上。過了一天,打開石磨來看,到處都沒有,於是不知道它們去哪裡了。懷瑤家多年也沒有什麼禍福。

到東晉元年太興年間,吳郡太守張懋聽見書房下有狗叫聲,到處尋找卻沒有找到。接著地下裂開,裡面有兩條小狗。他取出小狗來飼養,都死掉了。後來張懋被吳興叛軍沈充殺死。

《屍子》說:“地下有狗,名叫‘地狼’;地下有人,名叫‘無傷’。”《夏鼎志》說:“挖掘地下得到狗,名叫‘賈’;挖掘地下得到豬,名叫‘’;挖掘地下得到人,名叫‘聚’。聚,就是無傷。”這是事物的自然存在,不要說是鬼神而奇怪它。然而“賈”和“地狼”名稱不同,它們實際上是一種東西。《淮南畢萬》說:“千年的羊肝,變成‘地神’;蟾蜍得到‘菇菌’,最終變成‘鵪鶉’。”這都是因為元氣變化互相應而生成的。

池陽小人景①【原文】王莽建國四年,池陽有小人景,長一尺餘,或乘車,或步行,持萬物,大小各自相稱,三乃止。莽甚惡之。自後盜賊甚,莽竟被殺。

管子曰:“涸澤數百歲,谷之不徙,水之不絕者,生‘慶忌’。‘慶忌’者,其狀若人,其長四寸,衣黃衣,冠黃冠,戴黃蓋,乘小馬,好疾馳,以其名呼之,可使千里外一反報。”然池陽之景者,或“慶忌”也乎。

又曰:“涸小水,生‘蚳’。‘蚳’者,一頭而兩身,其狀若蛇,長八尺,以其名呼之,可使取魚鱉。”【註釋】①景:同“影”【譯文】王莽建國四年,池陽宮有小人的影子出現,長一尺多,有的乘車,有的步行,他們拿著各種東西,東西的大小與各個小人相稱,三天以後才消失。王莽十分厭惡這件事。那以後盜賊一天比一天厲害,王莽竟然被他們殺死了。

《管子》說:“水澤幹竭要經過幾百年,山谷不遷徙,水分不斷絕的,就會產生慶忌。慶忌,它的模樣像人,身長四寸,穿黃衣,戴黃帽,頂著黃頭蓋,騎著小馬,喜歡飛快地奔馳。用它的名字呼喚它,可以使它到千里之外去,一天就回來報告情況。”那麼池陽宮的影子,或許就是慶忌麼?

《管子》又說:“乾涸的小水澤有靈,生成蚳。蚳,一個頭兩個身子,它的樣子像蛇,長八尺。用它的名字呼喚它,可以叫它到水裡去捕捉魚鱉。”落頭民【原文】秦時,南方有“落頭民”其頭能飛。其種人部有祭祀,號曰“蟲落”故因取名焉。吳時,將軍朱桓,得一婢,每夜臥後,頭輒飛去。或從狗竇①,或從天窗中出入,以耳為翼,將曉,復還。數數如此,傍人怪之,夜中照視,唯有身無頭,其體微冷,氣息裁屬。乃蒙之以被。至曉,頭還,礙被不得安,兩三度,墮地。噫吒甚愁,體氣甚急,狀若將死。乃去被,頭復起,傅頸。有頃,和平。桓以為大怪,畏不敢畜,乃放遣之。既而詳之,乃知天也。

時南征大將,亦往往得之。又嘗有覆以銅盤者,頭不得進,遂死。

【註釋】①狗竇:狗

【譯文】秦朝時候,南方有一個“落頭民”他的頭能飛起來。這種人的部落有一種祭祀,叫做“蟲落”所以由此取名。

三國東吳時,將軍朱桓得到一個婢女,每天晚上睡下後,她的頭就飛起來。或者從狗,或者從天窗中進出,用耳朵做翅膀,快要天亮,頭又飛回來了,常常是這樣。旁邊的人覺得奇怪,夜裡點燈去照看,那婢女只有身子沒有頭,她的身體稍微有一點涼,呼勉強接得上。於是他們用被子把婢女的身體矇住。到天亮時婢女的頭飛回來,被被子阻礙,不能回到身體上安接,兩三次掉在地上,很憂愁地嘆息,身體的氣息也很急促,像要死去的樣子。人們才去掉被子,婢女的頭又飛起來,附接在頸子上,過了一會兒,氣息就和暢平穩了。朱桓覺得太奇怪了,到害怕,不敢收留這個婢女,就打發人遣送她走了。後來仔細瞭解,才知道那是她的天

當時去南方征伐的大將也常常得到這種人。又曾經有人用銅盤去覆蓋在飛走頭的身體上,頭不能進去附接到身體上,人終於死了。

人化虎【原文】江,漢之域,有“人”其先,廩君之苗裔也,能化為虎。長沙所屬蠻縣東高居民,曾作檻捕虎,檻發,明眾人共往格之,見一亭長,赤幘,大冠,在檻中坐。因問:“君何以入此中?”亭長大怒曰:“昨忽被縣召,夜避雨,遂誤入此中。急出我。”曰:“君見召,不當有文書耶?”即出懷中召文書。於是即出之。尋視,乃化為虎,上山走。

或雲:“,虎化為人,好著紫葛衣,其足無踵①,虎,有五指者,皆是。”【註釋】①踵:腳後跟。

【譯文】長江漢水域,有一種人。他們的祖先是稟君巴務相的後代。他們能變成老虎。長沙郡所屬的蠻縣東高口的居民,曾經做木籠捕捉老虎。木籠的機關被擊發了,第二天大家一齊去打老虎,卻看見一個亭長,包著紅頭巾,戴著大帽子,坐在木籠裡。便問他:“你怎麼落進這個木籠裡面了呢?”亭長很生氣地說:“昨天忽然被縣裡召喚,晚上躲雨,就誤走進這裡面了。趕快放我出來!”大家說:“你被召喚,不是應該有文書嗎?”亭長當即從懷裡取出召喚的文書。於是就把他放了。過了一會兒,再看他,竟變成老虎,往山上跑了。

有人說:“虎變成人,喜歡穿紫葛衣,他的腳沒有後跟。老虎當中有五個腳趾的,都是虎。”越地冶鳥【原文】越地深山中有鳥,大如鳩,青,名曰“冶鳥”穿大樹,做巢,如五六升器,戶口徑數寸;周飾以土埡,赤白相分,狀如侯①。伐木者見此樹,即避之去;或夜冥不見鳥,鳥亦知人不見,便鳴喚曰:“咄咄上去!”明便宜急上;“咄咄下去!”明便宜急下;若不使去,但言笑而不已者,人可止伐也。若有穢惡及其所止者,則有虎通夕來守,人不去,便傷害人。此鳥,白見其形,是鳥也;夜聽其鳴,亦鳥也;時有觀樂者,便作人形,長三尺,至澗中取石蟹;就火炙之,人不可犯也。越人謂此鳥是“越祝”之祖也。

【註釋】①侯:箭靶。

【譯文】越地的深山中有一種鳥,像鳩鳥那麼大,青,名叫“冶鳥”它穿通大樹做窩,像容積五六升的器皿,出口直徑幾寸;周圍用白塗飾,紅白兩相間隔,圖案跟箭靶一樣。伐木的人見到這種樹,就避開它走了。有時天黑看不見冶鳥,冶鳥也知道人看不見它,便叫喚說:“咄,咄,上去!”第二天就應該趕快到上面去伐木。它叫喚說:“咄,咄,下去!”第二天就應該趕快到下面去伐木。如果它不叫喚,只是笑個不停的,人就要停止伐木。若是有汙穢不乾淨,以及它叫停止伐木時,就會有老虎通宵來看守,伐木的人不離開,老虎就會傷害他。這種鳥白天看它的形狀,是一隻鳥;夜晚聽它的叫聲,也是一隻鳥。間或有喜歡看熱鬧的,它就變成人形,長三尺,到水澗中去捕捉螃蟹,放在火上燒烤,人們不可以去侵犯它。越地的人說這種鳥是越地巫祝的祖先。

南海鮫人①【原文】南海之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泣,則能出珠。

【註釋】①鮫()人:神話傳說中的人魚。

【譯文】南海郡外的大海里有一種鮫人,住在水中生活,像魚一樣,但是沒有放棄織布績麻。他們的眼睛哭泣時,就會出珍珠來。

大青小青【原文】廬江睆,樅陽二縣境,上有大青小青黑居山野之中,時聞哭聲多者至數十人,男女大小,如始喪者。鄰人驚駭,至彼奔赴,常不見人。然於哭地,必有死喪。率聲若多,則為大家;聲若小,則為小家。

【譯文】廬江郡睆縣、樅陽縣兩縣境內,有大青、小青,居住在山野之中。有時聽見哭聲,哭聲多的時候達到幾十人,有男有女,有大人有小孩,像是剛剛死了人。附近居住的人驚慌害怕,跑到那裡去看,卻常常沒有看見人。然而在發出哭聲的地方一定有屍體。大概哭聲如果多的,就是大戶人家死了人,哭聲如果少的,就是小戶人家死了人。

廖姓蛇蠱【原文】滎陽郡有一家,姓廖,累世①為蠱,以此致富。後取新婦,不以此語之。遇家人鹹出,唯此婦守舍,忽見屋中有大缸,婦試發之,見有大蛇,婦乃作湯灌殺之。及家人歸,婦具白其事,舉家驚惋。未幾,其家疾疫,死亡略盡。

【註釋】①累世:接連幾代。

【譯文】滎陽郡有一家人姓廖,幾代人都畜養蠱物,靠了這一行當發了財。後來他家娶了個新娘子,沒有把這事告訴她。有一次,碰巧家裡的人都出去了,只有這媳婦看家。她忽然看見屋子裡有隻大缸,就好奇地把它打開了,看見那缸裡有大蛇,她就燒了開水,把蛇澆死了。等到家裡的人回來,媳婦把這件事情全說了,全家的人都十分吃驚惋惜。沒過多久,這一家人遭到瘟疫,差不多死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