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聚風客棧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殘陽似血,雁陣南飛。
崎嶇的閩南官道上,一行人馬從北往南疾馳而過。
一個、兩個、三個…總共十九人。
一青壯。
一黑漆劍鞘的鋼銳器。
一黑衣黑巾,步雲快靴。
一行人匆匆打馬經過一處頗為繁華的集鎮。
集鎮一街兩行店鋪林立,杏簾曳曳,棕櫚青青。
集鎮的盡頭是一處官家驛站。
驛站門闊臺高,上懸一面鑲有“官驛”二字的青大幡。
一行人目不斜視,匆匆馳過。
約摸又跑了半個時辰,面前現出一道漫漫的長坡。
爬上長坡,朝下看,一處很是海勢的院落兀立於官道旁。
院落後面,是大片大片的林叢,林叢緊連著雲霧繚繞的崇山峻嶺。
院落正門外,一棵細高的楊樹,樹幹半一方旌幡於風中忽啦啦地飄得山響,幡上是“聚風客棧”四個大字。
一行人紛紛下馬、魚貫而入。
院落寬大,呈品字狀。前面是酒家、飯館、茶肆。後院,一側是客房、水房,一側是牲口棚、庫房。
房子皆以原木為牆,石頭牆基。
客棧大堂內頗為熱鬧:有圍著賭錢的,有喝酒划拳的,有品茶閒坐的,還有一些看不明白身份來歷的人。
忽見闖進一幫子荷刀佩劍的,眾人吃了一驚。悄悄打量,見一行人進得門來,並不張揚,也不閒話,只是就近尋了兩張空桌,分別就坐。
一行人都是看一位臉膛黝黑、眼鋒銳利的年輕人行事。
此人壯幹練、神情威肅。除了背後那把黑漆劍鞘顯得比別人格外寬大了些,衣著打扮和眾人一般無二。
與年輕人不離左右的,是一位舉止儒雅,留有短髭,年紀稍長者。
一群人中,只他一人沒有帶刀荷劍。
季節早過立秋,留短髭者手中仍舊須臾不離地握著一把大摺扇,時不時抖開,搖上幾搖。
再看一行人拴在外面樹上的馬——有黑有白有棕,混雜不一。雖說沒有什麼馬中名駿,卻也個個高大壯實。
那些馬背上,除了一些包袱、蓑衣、水葫蘆等出門必需的物件,既沒有馱貨的藤筐,也沒有懸掛的鏢旗。
看樣子,這些人不是商人,也不像鏢行。
若說是大唐官府的人,為何一個都不著公服?又為何不在前面鎮上的官驛落腳,偏偏來到這江湖上有名的聚風客棧?
若說他們不是公人,為何敢公然佩刀仗劍地行走於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