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卷八十四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孝友一世言先王沒,民無善俗。元有天下,其教化未必古若也,而民以孝義聞者,蓋不乏焉。豈非天理民彝之存於人心者,終不可泯歟!上之人苟能因其所不泯者,復加勸獎而興起之,則三代之治,亦可以漸復矣。

今觀史氏之所載,其事親篤孝者,則有臨江劉良臣,汴梁陳善,同官強安,瀋州高守質,安豐高澤,鞏昌王欽,修武員思忠,榆縣王士寧,河南朱友諒,泉州葉森,寧陵呂德,汲縣劉淇,建昌鄭佛生,堂邑張復亨,保定邢政,寧夏趙那海,臨潼任居敬,隴西周慶、徐德興,汝寧李從善,華州要敬,目氏沙的。其居喪廬墓者,則有太原王構,萊州任梓,平灤王振,北京張洪範,登封王佐,下蔡許從政、張鐩,富平王賈僧,鄭州段好仁、趙璧、薛明善、張齊,汴梁韓榮、劉斌、張裕、何泰、史恪、高成、鄧孝祖、李文淵、杜天麟、張顯祖,涇陽張國祥,延安王旻,東昌張翬,永平梁訥,高唐鄭榮、劉居敬,同州趙良,南陽周鬱、陳介、劉權,大同高著、江鬱、翔,歸德葛祥、張德成、張遜、王珪、劉弼,汲縣徐昌祖,真定宋貞、王世賢,晉寧史貴,保定耿德溫、張行一、賈秉實、張勖,河南王宗道、孫裔、夾谷天祐,趙州趙德隆,安豐王德新、石思讓、翼寧、何溥,大都王麟、李簡,華陰李寧、屈秀,懷慶侯榮、丁用、郭天一,耀州王思,中牟閻讓,曹州鄧淵、呂政,徐州胡居仁、張允中,衛輝王慶,福建朱虞龍,隨州高可燾,濟寧魏鐸,武康王子中,淮安翟諟,汶上趙恆,須城許時中,衡山歐陽誠復,江陵穆堅,蘇州王欽,定陶元顯祖,絳州姚好智,宿州孫克忠,集慶傅霖,濟南宋懷忠、牟克孝,汝寧張鬱,泉州黃道賢、谷城王福,解州靖與曾,般陽戴貞,兗州王治,沔陽徐勝祖,興中石抹昌齡,峽州秦桂華,蒙古、目氏納魯丁、赤思馬、改住、阿合馬、拜住、木八剌、玉龍帖木兒、鎖住、唐兀歹、晏只哥、李朵羅歹、塔塔思歹。其累世同居者,則有休寧朱震雷,池州方時發,河南李福,真定杜良,華州王顯政,建寧王貴甫,句容王榮、周成,鄢陵夏全,保定成珪,開平溫義,大同王瑞之,平江湯文英,鄜州員從政,江州範士奇,涇州李子才,宿州王珍。其散財周急者,則有河南高顏和,台州程遠大,潭州湯居恭、李孔英,建康湯大有,吉州劉如翁、嚴用父,高唐孟恭,松江管仲德、章夢賢、夏椿,江陵陳一寧,中興傅文鼎,永州唐必榮,濟南李恭,寧夏何惠月。天子皆嘗表其門閭,或復其家。故援《唐史》之例,具列姓名於篇端。擇其事蹟尤彰著者,復別為之傳雲。

王閏,東平須城人。父素多資,既老,盡廢之,不甘淡薄,每食必需魚,閏朝夕勤苦入市,營奉無闕。父復乖戾,閏左右承順,甚得其歡心,鄉里稱焉。父嘗臥疾,夜燃長明燈室中,火延籬壁間。閏聞火聲,驚起馳救,火已熾,煙焰蔽寢戶。閏突入火中,解衣蒙父,抱而出,肌體灼爛,而父無少傷。一女不能救,遂焚死。中統二年,復其役。

郭道卿,興化莆田人。四世祖義重至孝,宋紹興間有詔旌之,鄉里為立孝子祠。至元初內附。閩盜起,居人竄匿,道卿與弟佐卿獨守孝子祠不忍去,遂俱被執。盜將殺佐卿,道卿泣告曰:“吾有兒已長,弟弱子幼,請代弟死。”佐卿亦泣告曰:“吾家事賴兄以理,請殺我。”道卿固引頸請刃。盜相顧曰:“汝孝門兄弟若此,吾何忍害。”兩釋之。

道卿年八十,子廷煒為建寧路平準行用庫使,辭歸侍養。道卿嘗病疝,危甚,廷煒憂瘁扶護,一夕發盡白。有司言狀,旌之。

蕭道壽,京兆興平人。家貧,鬻巉以自給。母年八十餘,道壽事養盡禮。每旦,候母起,夫婦親侍盥櫛。三飯,必待母食,然後退就食。至夕,必待母寢,然後退就寢。出外必以告,母許乃敢出。母或怒,罰之,道壽自進杖,伏地以受。杖足,母命起,乃起。起復再拜,謝違教,拱立左右,俟喜乃退。母嘗有疾,醫累歲不能療,道壽割股啖之而愈。至元八年,賜羊酒,表其門。

郭狗狗,平陽翼城人。父寧,為欽察先鋒使首領官,戍大良平。宋將史太尉來攻,夜陷大良平,寧全家被俘。史將殺寧,狗狗年五歲,告史曰:“勿殺我父,當殺我。”史驚問寧曰:“是兒幾歲耶?”寧曰:“五歲。”史曰:“五歲兒能為是言,吾當全汝家。”即以騎送寧等往合州。道遇國兵,騎驚散,寧傢俱得還。御史以事聞。命旌之。

張閏,延安延長縣人,隸軍籍。八世不異爨,家人百餘口,無間言。使諸女諸婦各聚一室為女功,工畢,斂貯一庫,室無私藏。幼稚啼泣,諸母見者即抱哺。一婦歸寧,留其子,眾婦共,不問孰為己兒,兒亦不知孰為己母也。閏兄顯卒,即以家事付侄聚,聚辭曰:“叔,父行也,叔宜主之。”閏曰:“侄,宗子也,侄宜主之。”相讓既久,卒以付聚。縉紳之家,自謂不如。至元二十八年,旌表其門。

又有蕪湖芮世通,十世同居;峽州向存義、汴梁丁煦,八世同居。州縣請於朝,並加旌美。

田改住,汶上人。父病不能愈,禱於天,去衣臥冰上一月。

同縣王住兒,母病,臥冰上半月。

寧豬狗,山丹州人。母年七十餘,患風疾,藥餌不效,豬狗割股進啖,遂愈。歲餘復作,不能行,豬狗手滌溷穢,護視甚周,造板輿載母,夫婦共舁,行園田以娛之。後卒,居喪有禮,鄉閭稱焉。

潭州萬戶移剌瓊子李家奴,九歲,母病,醫言不可治,李家奴割股,煮糜以進,病乃痊。撫州路總管管如林、渾州民朱天祥,並以母疾刲割股,旌其家。

畢也速答立,里氏,家秦州。父喪,廬墓次,晝夜悲號,有飛鳥翔集,墳土踴起。

又有尹夢龍,中興人。母喪,負土為墳,結廬居其側。手書《孝經》千餘卷,散鄉人讀之。有群烏集其冢樹。

樊淵,建康句容人。幼失父,事母篤孝。至元十二年,奉母避兵茅山。兵至,殺其母。淵抱母號哭,以身代死,兵兩釋之。三十年,江東廉訪使者闢為吏。母亡,奔喪,哀行路。服闋,奉神主事之,起居飲食,十年如平生。臺憲薦,淵不忍去墳墓,終不起。

延祐間,汀州寧化人賴祿孫,母病,值蔡五九作亂,負母從邑人避南山。盜至,眾散走,祿孫守母不去。盜將刃其母,祿孫以身翼蔽曰:“勿傷吾母,寧殺我。”母渴,不得水,祿孫含唾煦之。盜相顧駭嘆,不忍害,反取水與之。有掠其去者,眾責之曰:“奈何辱孝子婦!”使歸之。

事聞,並賜褒表。

劉德泉,汴梁杞縣人。早喪母,父榮再娶王氏,生二子居敬、居元,俱幼,德泉甚撫之。及王氏病卒,乃益相友愛。至元末,歲飢,父使析居,德泉泣止不能得,乃各受其業以去。久之,父卒,兄弟相約同爨,和好如初。

至治三年,真定朱顯,自至元間其祖父已分財。至顯,念侄彥昉等年幼無恃,謂弟耀曰:“父子兄弟,本同一氣,可異處乎!”乃會拜祖墓下,取分券焚之,復與同居。

延祐間,蔚州吳思達兄弟六人,嘗以父命析居。思達為開平縣主簿,父卒,還家。治葬畢,會宗族,泣告其母曰:“吾兄弟別處十餘年矣,今多破產,以一母所生,忍使兄弟苦樂不均耶!”即以家財代償其逋,更復共居。母卒,哀毀甚。宅後柳連理,人以為友義所

又有朱汝諧,濮州人。父子明嘗命與兄汝弼別產。子明卒,汝弼家盡廢,汝諧泣請共居。仲父子昭、子玉貧病,汝諧至家,奉湯藥甘旨甚謹。後卒,喪葬盡禮。鄉人賢之。

州縣各以名聞,表其閭。

郭回,邵武人。素貧,年六十無,奉母寄宿神祠中,營養甚艱。母年九十八卒,回佣身得錢葬之。每旦詣墳哭祭,十四年不輟。州上狀,命給衣糧贍濟,仍表異之。

孔全,亳州鹿邑人。父成病,刲股啖之,愈。後卒,居喪盡哀。廬墓左,負土為墳,六十肩,風雨有虧,俟霽則補之。三年,起墳廣一畝,高三丈餘。

張子夔,安西人。父喪,每夜半,以揹負土,肘膝行地,匍匐至葬所,篩細土為墳。

陳乞兒,歸德夏邑人。年九歲,母喪,衣毀,親負土為墳,高一丈,廣十六步。人憫其幼,助之,則泣拜而辭。

又有峨眉趙國安、解州張琛、南陽李庭瑞、息州移剌伯顏、南陽怯烈歹,皆居喪有至行,廬墓次,負土為墳。並以有司所請,表異之。

楊一,懷孟人。至元間,憐其叔清家貧,密以分契詣神祠焚之,與清同居者三十年,無間言。

張本,東昌茌平人。篤孝,事伯父、叔父皆甚謹。伯父嘗病,本晝夜不去側。覆載以巾車,步挽詣岱嶽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