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卷八十二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子民安圖,襲父職,為本縣達魯花赤。十三年,帥眾敗走賊將,復縣治。十四年,賊兵復至,民安圖戰,力竭,賊執而咼之。

紹字仲先,臨川人。登至正八年進士第,以求援出靖安,而道阻絕,遇官軍,護紹得入龍興。而龍興亦被圍,其後圍解,紹乃與民安圖招諭叛境,過建昌之高坪,遇賊,紹與戰不勝,正衣冠怒罵,為賊所害。

鬥元字元浩,靖安人。至正十年,領江西鄉薦第一,下第,署鰲溪書院山長。賊至靖安,掠鬥元鄉里,鬥元以鄉兵擊敗之。入縣治,與海共圖戰守。及海被執,賊脅之使降,鬥元罵不屈。乃以土埋其,不死,又縛置暗室。鬥元僕牆以出,逃入深山,狂罵而死。

黃雲,撫州人,寓靖安,素以勇捷稱,每接戰,獨以身當敵。嘗為數十人所圍,即奮身躍出。至是,身中數十槍,噴血罵賊而死。

魏中立,字伯時,濟南人。由國子伴讀歷官至陝西行臺御史中丞,遷守饒州。賊既陷湖廣,分攻州郡,官軍多疲懦不能拒,所在無賴子多乘間竊發,不旬,眾輒數萬,皆短衣草屢,齒木為杷,削竹為槍,截緋為巾襦,彌野皆赤。中立聞警,即率丁壯,分險要,戒守備。俄而賊至,達魯花赤馬來出戰,不能發一矢,賊愈。中立以義兵擊卻之。已而賊複合,遂為所執,以紅衣被其身,中立叱之,鬚髯盡張。賊執歸蘄水,屈其從己。中立大罵不已,遂被害。

未幾,賊又犯信州,信州總管於大本以土兵備禦。賊首項甲破東門而入,執大本,至蘄水為俘獻。偽主釋其縛,畀偽印一紐,且命以官。大本投印於地,而指偽主痛詈之,遂亦遇害。大本字德中,密州人,始由儒學教諭入官雲。

部分譯文伯顏不花的斤字蒼崖,畏兀兒族人。駙馬都尉、中書丞相高昌王雪雪的斤的孫子,駙馬都尉、江浙行省丞相、荊南王朵爾的斤的兒子。平素灑脫不羈,好學習,通詩文音韻。初年因父蔭封同知信州路事,後調任建州路。徽州人民起義,攻遂州,伯顏不花的斤帶民兵前往鎮壓,擒淳安起義軍方清之,以功升本路總管。

至正十六年(1367),授衢州路達魯花赤。次年,行樞密院判官阿魯灰引兵經衢州,軍無紀律,所到之處,搶掠一空。伯顏不花的斤說:“阿魯灰的官兵為民患,是國賊也,不可任其所為。”乃率兵驅之出境,地方賴以得到安寧。又升任浙東都元帥,鎮守衢州。不久,又提升為江東道廉訪副使、官階中大夫。

十八年二月,江西陳友諒遣王奉國等率眾二十萬攻信州。次年正月,伯顏不花的斤引衢州兵前往救援,在城東挫敗奉國部。鎮南王之子大聖奴、樞密院判官席閏等爭開城門出。伯顏不花的斤入信州城,察看形勢,誇口能破義軍。及奉國兵再至,伯顏不花的斤嚴令:“今破敵,不聽命者斬!”又命大都閭帶阿速諸軍及民勇為左翼,出南門;命高義、範則忠帶信陽一軍為右翼,出北門;自己與忽都不花帶領沿海諸軍為中軍,出西門。因部隊整齊,士卒奮勇,起義軍被殺者千餘,奉國幾乎被擒。後來又因義軍突然發起進攻,盡殺攻入起義軍兵營的元兵。因忽都不花勒兵力戰,起義軍才被擊退。

二月,友諒之弟友德在城東紮營,繞城植木柵,攻打急。同時,又遣萬戶周伯嘉來勸降。高義暗與周伯嘉通好,並騙忽都不花等說:“往見奉國,則可以和平解決糾紛。”忽都不花相信高義的話,率則忠等十餘人往見,為奉國所囚。明,奉國又令高義計誘伯顏不花的斤。伯顏不花的斤見高義單騎來,乃說:“你誘十帥,無一生還。今又來誘我,罪實不可赦。”乃斬高義,夜與友德兵戰鬥,雖矢盡糧絕而士氣不衰。

夏四月,有人在城下大呼“有詔書”參謀海魯丁知詔書來自江西,便說:“我元朝臣子,豈可受你們的偽詔?”對方說:“我主聞信州久攻不下,知道是你忠義,故來詔招降。你們僅一空城,困守何益?”海魯丁說:“你們聽說張睢陽之事嗎?”對方不答。伯顏不花的斤笑著說:“你們我降,我計已決,城亡與亡。”時城中軍民唯食草苗茶紙。既盡,乃煮食靴底,又盡。乃掘鼠羅雀,殺老弱以為食。

五月,大破陳友諒兵。六月,奉國又親來攻城,晝夜圍攻,逾旬不止。有的以雲梯爬城,有的挖潛攻,使伯顏不花的斤的士卒疲力竭,不能戰鬥。再加上萬戶顧馬兒叛變,城乃陷落。伯顏不花的斤力戰失敗後,自刎而死。部將蔡誠也戰死。另一部將蔣廣巷戰被俘後,因拒降被磔於竿而死。

以前,伯顏不花的斤決心援助信州時,曾向南而泣,他說:“我是朝廷的官憲,看到此城危急,焉能坐視?我此去,上當報效天子,下可拯救生民。我的生死不足惜,唯太夫人放心不下耳!”即入拜其母鮮于氏,並說:“兒今不得事母矣!”其母勸他說:“你是忠臣,我死何憾?”鮮于氏是太常典簿樞的女兒。伯顏不花的斤命兒子由小路送母入福建,又將江東廉訪司印送行御史臺後,便力守孤城而死。朝廷賜諡曰恆

樊執敬字時中,濟寧鄆城人。好學,由國子生提升為經郎。曾在見帝師時不拜,有人勸問他說:“天子素重帝師,王公大臣必俯伏作禮,你獨不拜,何故?”執敬說:“我孔子之徒也,只知尊孔,拜異教做什麼?”後來,官至侍御史。至元七年(1347),提拔為山南道廉訪使。不久,又轉任湖北道廉訪使。十年授江浙行省參知政事。

十二年二月,執敬督海運於平江,在海口大擺宴席,擇吉開拔。突然有客船自外來,檢查過證件後,令其入港,本沒有擔心他們是海寇。但是,他們的確是海寇。這些海寇一入港,即縱火鼓譟,焚舟劫糧而遁。時因變化倉促,軍民混亂一團,無法制止海寇的搶劫行徑。執敬逃至崑山,自咎失防,心中鬱郁不解。及回省,昱嶺關有警,平章政事月魯帖木兒引軍抵禦,敵不得進。月魯帖木兒病死,敵方犯餘杭,執敬已奉命在海上征討海寇,不能去昱嶺關,便與平章政事定定在行省中主持行省政事,調兵出戰,皆不利。行省掾史蘇友龍向執敬進言“:敵方將至,城中空虛無備,奈何?”執敬說“:我厲兵秣馬,殲敵報國,即使不勝,有死而已,何畏懼之有?”忽報敵方已至,執敬上馬率眾戰,先後死七人。後來敵軍來勢極盛,堵街巷且縱火,守軍潰散。敵方知其無援,呼執敬投降,執敬憤怒地說“:守關之吏不小心謹慎,使你們得以至此,恨不能將你們碎屍萬段,怎能要我投降?”乃奮力揮刀砍殺,後因中槍落馬。雖有侍僕田也先拼死馳救,主僕仍中槍身死。朝廷得知執敬以身殉職,贈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柱國,追封魯國公,諡忠烈。

全普庵撒裡字子仁,高昌人。任中書省檢校時,太師汪家奴擅權,臺諫無敢言者,唯普庵散裡在大庭廣眾之中歷數汪家奴的過錯,剛直不阿,毫無懼。及拜監察御史,便首先檢舉汪家奴十大罪狀,結果反被免職。然氣節益振,不因挫折而中止。多次揭權貴,朝臣莫不畏懼。及出任廣東廉訪使,很快又任兵部尚書,後又被授予贛州達魯花赤。及下至郡,發謫惡,全郡肅然。

至正十一年(1351),潁州人民鬧事,普庵撒裡乃修築城壘,在十個月間,守禦的武器畢備。又用公款召募勇士三千,抓緊訓練,使能用於實戰。當時潁州屬邑多被起事民眾攻陷,普庵撒裡往往派兵前往鎮壓,以求轄境安定。十六年,因功拜江西行省參政,分工在贛視事。

十八年,江西下游諸郡皆為陳友諒軍所據,普庵撒裡乃與總管哈海赤共守贛州。友諒遣將幸文才率兵圍贛,並使人招降。普庵撒裡斬友諒使者,擐甲負隅頑抗。力戰凡四月,兵少食盡,民勇萬戶馬合某沙舉城降友諒,普庵撒裡不從,遂自刎殉職。朝廷得報後,贈諡曰儆哀。

周鏜字以聲,瀏陽州人。學問淵博,通《秋》。泰定四年(1327)進士及第,授衡陽縣丞,再調任大冶縣知縣。大冶的豪強,掌握吏員的是非優劣,以要挾官府,向稱難治。鏜雖貌似疾病文弱之人,但毅然有威不可犯之狀。他在抑豪強、施恩貧民方面的政績,為諸縣之最。後遷任國子助教,又逢修《功臣列傳》,提升為翰林國史編修官。後又出任四川行省儒學提舉,便道回湖南老家。不久,湖南、湖北的一些郡縣的民眾起義,佔領許多地區。瀏陽無城可守,縣人皆驚慌逃散,鏜令兄弟遠走,自稱“我受國恩,若不幸,必死無疑,不要互相連累”起義者至,獲得鏜,準備推戴為頭領。鏜瞠目厲聲大罵,起義者知其不可屈,乃殺之。

聶炳字韞夫,江夏人。元統元年(1333)進士,授承事郎、同知平昌州事。炳早年喪父,其母改嫁。自平昌還鄉後才知此情,便將母接回家中。過了很久,轉任寶慶路推官。當時有峒瑤起義,湖南行省右丞禿赤帶兵前往鎮壓,屯於武岡,以炳為分省理問官。官兵強暴,到處掠民,炳說服禿赤,釋放數千沒有罪證的人。

至元十二年(1352),調任荊門州知州。半年後,淮、漢之間民眾起義。炳離荊門招募士兵,得眾七萬,收回荊門。又與四川省平章政事咬住一道收復江陵,其功居多。不久,蘄、黃、安陸的義民再起,其將俞君正帶兵來攻荊門,炳率孤軍晝夜血戰,城陷被執,仍罵不絕口,乃被斷左臂肢解而死。

劉耕孫字存吾,茶陵州人。至順元年(1330)進士,授承事郎及桂陽路臨武縣知縣。

臨武縣臨近少數民族地區,耕孫至,召集地方父老說:“我是儒生,今為你們的知縣,你們當體察我的主張,訓誡你們的子弟,要他們講求孝悌,致力於農業,有暇則讀《詩》、《書》,不要自暴自棄,冒犯國法。”又物民間教師,建學校以教育子弟,設祭祀以習禮儀,三年而文化大興。邑有茶稅,歲額不過五錠,後增至五十錠。耕孫向朝廷報告此情,乃減免稅額。後歷任建德、徽州、瑞州三路推官。所到之處,審判疑案,政績卓然。

至正十二年(1352),蘄、黃民眾起義,攻破湖南。耕孫傾家產招募丁壯,援救茶陵,義軍屢次受挫,茶陵亦因而久未失守。十五年,轉任儒林郎,寧國路推官。時因天災鬧饑荒,耕孫勸富人開倉賑災,使數以萬計的饑民免於死亡。有軍瑣南班、程述、謝璽等人進攻寧國,耕孫守城之西南,白天處理府中事務,夜晚便率兵守城。江浙行省遣參知政事吉尼哥兒來援,但到達寧國時,兵卒疲憊,城裡守兵以為有援軍,也不為備,結果,為瑣南班所乘,夜四鼓,引眾緣堞而上,城破,耕孫力戰身死。

俞述祖字紹芳,慶元象山人。由翰林書寫考滿,調廣東元帥府都事。又入京為國史編修官,出京為沔陽府推官。

至正十二年(1352)蘄、黃民眾起義,迫近州境,述祖領兵守綠水洪,抵禦起義民眾。因兵力不支,沔陽城陷,述祖被執。起義軍領導人徐壽輝誘他投降,述祖罵不絕口,壽輝後肢解了他。述祖有子方五歲,亦死。朝廷得報後,贈奉訓大夫、禮部郎中、象山縣男。

醜閭字時中,蒙古族人。元統元年(1333)登進士第。歷任京畿漕運副使,出任安陸知府。

至正十二年(1352),蘄州人曾法興起義,襲擊安陸。醜閭募兵數百人進行抵禦,敗義軍前隊。在醜閭出城追擊時,法興軍又自他門入城,放火燒城,使軍民潰亂。醜閭知已無法控制局勢,便回到城內,身穿朝服,出坐公堂。法興兵以白刃脅迫他投降,醜閭卻向他們講述反對朝廷為不忠的道理。義軍首領不忍加害,將他拘留。次,仍強迫他投降,醜閭說“:我乃守土之臣,豈能投降你等亂民!”法興兵怒,砍斷醜閭左臂致死,還以布袋裹屍抬回醜閭家示眾。醜侯氏宴法興兵以酒,使義軍不提防她自己,至夜,自縊死。朝廷知此情後,贈醜河南行省參知政事,贈侯氏為寧夏郡夫人,並在其門前樹立取名“雙節”的牌坊,以表彰二人的忠節。

孛羅帖木兒字國賓,高昌人。開始由宮廷衛士經十三次調動而被任為江東廉訪副使。後選為襄陽路達魯花赤。

至正十一年(1351),河南汝、潁等地爆發農民起義,均州、鄖縣人田端子也聚眾殺官吏,孛羅帖木兒率兵捕斬田端子。不久,行省和廉訪司都令孛羅帖木兒領兵於均、房一帶,同當地官軍一道鎮壓起義民眾。剛打退這裡的起義軍,谷城、光化又告急。孛羅帖木兒又帶兵去谷城,並遣樊城主簿脫因去光化。軍隊缺糧,兩次派人請求襄陽提供,但都未給。軍隊沒有吃的,不能行動,只好駐紮柴店。又遣自己的侄兒馬哈失力去苦苦請求,廉訪分司王僉事、本路總管柴順禮不僅不發糧支援,反而惱怒孛羅帖木兒責備他們屯軍觀望,將馬哈失力監起來。只因紐真來襄陽說及孛羅帖木兒在各城與起義軍相峙,因軍中缺糧,存歿不卜,如不急救,恐來不及了。所以,襄陽便釋放此前扣留的兩人,並命萬戶也先帖木耳與也先不花率數千人開往谷城支援。

至正十一年正月,襄陽被起義軍攻下。也先不花潰敗。孛羅帖木兒領兵二百人且戰且退,至監利,遇沔陽府達魯花赤咬住、同知三山與安陸府的同知燕只不花、荊襄提舉相哥失力等人帶的兵隊。這時,江邊還有船千餘艘,乃糾合民兵、丁壯、水工五千餘人,編軍號,給武器,組成水軍,與巡邏的馬隊五十人,水陸繼進。至石首,得知中興路亦被攻破,便商議去嶽州與帖桀元帥靠攏。但道路被阻,只好仍往襄陽,並在楊湖港乘起義隊伍不備,獲船二十七艘,生擒其首領劉咬兒。又進襲潛江起義軍,斬首數百,獲船三十餘艘,斬起義軍將領劉萬戶、許堂主等人。

,戰事剛停,將士還來不及進餐,起義軍突然來襲。戰至暮,咬住等各當一面,不能互相援救。孛羅帖木兒受重傷,便對其侄說:“我當以死報國,你快走吧!”馬哈失力著眼淚說“:生死要和叔父在一起。”既而孛羅帖木兒被擒,拒降被殺。馬哈失力率家奴來尋其屍,又與起義軍戰,都在戰鬥中死亡。這次戰爭,孛羅帖木兒全家二十六人皆戰死。

彭庭堅字允誠,溫州端安人。至正四年(1344)進士及第,授承事郎、沂州同知。任職期間,曾搗毀牛皇神祠、趕走鄰郡馬賊、免除對民眾的橫徵暴斂,百姓甚以為便。不久,因為獄囚平反而得罪了上司,便棄官歸裡。至正十年,朝廷詔選地方官,建寧路崇安縣尹從庭堅之家起用庭堅。這時,鉛山周良起義,進攻閩關。庭堅抵禦有方,周良等不能入境。十一年,升為同知建寧路總管府事。江西民眾起義,庭堅率民兵前往建陽鎮壓,還進剿浦城。

十二年,庭堅兼理僉都元帥府事,與邵武路總管吳按攤不花進攻邵武起義軍,庭堅設雲梯火炮,晝夜攻擊,終於平定邵武,斬起義軍將領董元帥、鐵和尚、童昌等。總兵官江浙參政章嘉向朝廷報功,庭堅又升同知福建宣使司副都元帥,鎮守邵武。冬天,起義軍攻陷建寧。十三年,統領建陽、崇安、浦城三縣兵民進攻建寧。至泰寧,起義軍降,收復建寧,還師邵武。江浙行省令庭堅節制建寧、邵武二郡諸軍。

十四年,起義軍進攻政和、松溪,江南行臺吳鐸督軍建寧,召庭堅至。當時鎮撫萬戶嶽煥受庭堅指揮,煥一向為人暴,放縱士兵做壞事,庭堅擬繩之以法,煥先發制人,乘其不備,冒充起義軍突然進攻,庭堅遇害,時年四十二歲。庭堅遇害後,老同事張椿及儒士夏志行、江晃等護柩還崇安。百姓悲痛他的逝世,特建祠立像,歲時祭禱。鄰縣也同樣立祠紀念。南行御史臺監察御史餘觀行巡所部,將嶽煥斬首,並上奏庭堅事於朝廷,贈中奉大夫、福建道宣使都元帥,封忠愍侯。

王伯顏字伯敬,濱州沾化人。由湖廣省宣使歷任永州祁陽縣尹、湖州烏程縣尹及信州推官。至正九年(1345),遷任福寧知州。三年後,又升福建鹽運副使。將赴任,省府以當時有動亂,乃留伯顏仍領福寧州事。

不久,起義民眾自邵武取小路近福寧,伯顏與監州阿撒都剌募丁壯五萬扼險固守。起義軍至楊梅嶺立柵為營,伯顏與子王相往破之。忽而起義軍首領王善率人直壓福寧州西門,吏役皆逃散。

伯顏指揮的手持木的市民數百人仍在戰鬥。伯顏直衝前陣時,坐騎被義軍撞倒,伯顏被擒。王善對伯顏說:“聽說你為政清廉,福寧不可無長官,我願任你為地方官,好嗎?”伯顏斥之說:“我是天子命官,不幸失守,按理當以死報國,怎能跟著你們造朝廷的反呢?”伯顏的話怒了義軍,於是被抓住罰跪,被毆打。伯顏仍不屈,嚼舌以血噴善面,說有大丞相將親領百萬大軍征討起義軍,還罵起義軍是“小丑”說要將起義軍“斬盡殺絕”起義軍執阿撒都剌至,王善厲聲責其頑抗,阿撒都剌噤不能對,伯顏說“,我們鎮壓造反者,不能說是頑抗。我死,當為神來殺爾等”乃被斬。州人哭之。既而王善任伯顏之子相為官,相不從,與其女俱被殺。

伯顏之事上奏朝廷後,贈嘉議大夫、河南路總管、上輕車都尉,追封太原郡侯。

劉濬字濟川,其祖先是興州人。曾祖劉海是金國進士第一名,官至河南府尹,死於國難,子孫便在河南安家。劉濬由廉訪司書吏調連江縣寧善鄉巡檢。

至正十三年(1353)江西起義軍主帥王善進攻福建,官軍扼守羅源縣,羅源與連江界,形勢緊迫。濬真定史氏說:“事已急,可聚兵保衛一方。”還拿出孃家陪嫁的傢俬召募勇士,由二兒子劉健率領。不旬,數至萬眾。

王善軍不久破羅源,分兩路攻福州。劉濬率兵戰於辰山,三戰三捷。忽聞福州陷落,全軍潰散。劉濬乃獨率劉健之兵,與王善軍戰於中麻,斬其前鋒五人。起義軍大批人馬至,鏖戰三時頃,奈眾寡不敵,濬中箭落馬,父子俱被俘。劉濬痛罵不止,王善軍被怒,一再砍斷其指、其腕、其足、其喉而死。其子亦拒降,王善認為他們有義氣,乃釋放劉健,使收殮其父的屍體歸葬。

劉健被釋後,向元朝帥府請兵,以報父仇。帥府未準,乃盡散家財,結死士百人,偽裝為工商丐,夜晚混入王善軍,放火鼓譟,乘王善軍大亂之際,手斬砍殺其父的張破四,擒王善及另一首領陳伯祥,並以極殘酷的石桀刑處死。

劉氏父子的事蹟向朝廷報告後,朝廷贈劉濬為福建行省檢校官,為濬立祠於福州北門外,政府歲時致祭。還任命劉健為古田縣尹。

朵裡不花字端甫,蒙古族人。開始擔任宮廷的警衛官,以後累歷顯要,提升為遼陽行省右丞、平章政事。

陳友諒軍攻下江西后,朵裡不花受詔任江西行省平章政事,與平章政事阿兒渾沙等分道進攻陳軍。他泛海南下廣東,進駐揭陽,招降當地反元義軍金元。。,又招降循、梅、惠三州的反元義軍。還任命降軍首領為官,以便於使他們徵收賦稅以供士兵糧餉。還計劃收粟四千石送京師。自是,英、肇、欽、連諸郡皆歸附,並準備由梅嶺進軍江西。但元。。有異志,推託說為了地方的安定,要求政府軍不開走,從而挽留了朵裡不花。

原來,元帝已發令使劉巨海任廣東元帥府僉事,但任命書在發表前被元。。偷去,並把書中的劉巨海改為瑤族起義軍首領劉文遠,聯絡他一道反元。及朝廷發覺後,文遠被殺,元。。及其弟元泰、兒子榮等都逃跑了。

不久,金榮率外地起義軍突至,到處奪符信,殺官吏。朵裡不花與參政楊泰元抵抗,但義軍勢眾,朵裡不花中槍被執,其子達蘭不花戰死。朵裡不花及其妾被押至太平橋處死,部將哈乞、吳普顏、阿剌不花、歹不花俱戰死。

野峻臺,野世延之子,歷任四川行省左右司郎中、西行御史臺監察御史、河西廉訪使及黃州路總管。時湖廣已為反元起義軍佔領,朝廷知野峻臺是個人才,便提升他為四川行省參政,命他和平章咬住征討反元義軍。咬住有兵五千,分給野峻臺銳卒八百,破反元軍於江上,平定歸州、峽州,進拔枝江、松滋,直指江陵,與反元軍鏖戰於清水門,迫使反元軍退入城內。不意在黎明時,反元義軍復出,襲擊野峻臺,而咬住在百步之外按兵不動,野峻臺戰死。朝廷贈榮祿大夫、陝西行省平章政事、柱國,追封涼國公,諡忠壯。

海,扎刺臺族人。由國子生開始當官,任靖安縣達魯花赤。至正十二年(1352),蘄、黃人民起義,海與縣知事黃紹募民兵抵禦。不久,起義軍數萬由武寧來攻,紹向行省救援,海則率兵戰,在象湖大破義軍。又起用進士胡鬥元、塗淵、舒慶遠、甘棠等,與他們共同謀畫,以勇士黃云為先鋒,從二月至八月,多次打勝仗,擒起義軍將領洪元帥。但因起義軍勢盛,黃雲戰死,海被困,不久,為起義軍所執,殺於富州。

魏中立字伯時,濟南人。由國子伴讀官至陝西行臺御史中丞,調任饒州太守。時起義軍已攻下湖廣,並向許多州郡進發,官軍多疲懦不能抵抗。各處人民響應起義軍者數以萬計。起義軍皆短衣草履,持木耙竹槍,著紅衣紅帽,使遍野皆赤。中立率兵守險要,俄而起義軍大至,達魯花赤馬來不能敵,中立擊退之。其後,起義軍合圍饒州,中立被俘。起義軍勸降,以紅衣披其身,中立不穿。被押至蘄水後,仍不屈,遂被處死。

未幾,起義軍又攻信州。信州總管於大本領民兵抵抗,起義軍將領項甲破東門而入,大本被擒,俘至蘄水,起義軍領袖為之鬆綁,還給印任官,大本亦不受,亦被處死。大本字德中,密州人,是由儒學教諭而入仕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