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卷十二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太宗即位後,授他為豐、淨、雲內三州都達魯花赤;後改任太原、平陽二路達魯花赤;以後又入朝燕京為斷事官。憲宗即位後,命他與塔剌渾同理六部政事;後調任燕京路總管,因多行惠政,擢升為採訪使。憲宗伐蜀,賽典赤主持軍餉供應,始終盡職盡責,軍餉不缺。

世祖即位,設立十路宣撫司,升賽典赤為燕京宣撫使。中統二年(1261),拜中書平章政事。至元元年(1264),設置陝西五路西蜀四川行中書省,以賽典赤為平章政事,在任三年,該省增戶九千五百六十五戶、軍一萬二千二百五十五、鈔六千二百二十五錠、屯田糧九萬七千二十一石,節省官府購買民間物品的鈔三百三十一錠。中書省上報朝廷,朝廷賞銀五千兩,並命陝西五路四川行院大小官員均受賽典赤管轄指揮。

至元七年,賽典赤鎮守四川,宋將昝萬壽擁強兵駐守嘉定,與賽典赤軍對峙。賽典赤待之以誠,不侵掠宋國,萬壽心服。不久,賽典赤將召還京師,萬壽在宋營為他設宴餞行。左右都疑懼,賽典赤竟往宋營不疑。宴席上左右勸他不要飲酒,賽典赤笑曰:“你們見識真小,昝將軍即使能毒死我,豈能盡毒死我朝之人嗎?”萬壽歎服。八年,朝廷傳旨:大軍現正圍攻襄陽,各道應進兵以牽制敵軍。於是賽典赤偕同鄭鼎率兵水陸並進,至嘉定,俘宋將二人。乘筏順岷江而下,斷宋軍浮橋,繳獲戰艦二十八艘。不久,命他至興元執行行省職務,專供軍糧。

至元十一年,太祖對賽典赤說:“雲南朕曾親臨其境,近來因委人不當,使那裡的百姓不安,打算選派一位謹慎厚道的官員去安撫,而舍卿無人。”賽典赤當即受命,退朝後便去訪求知雲南地理者,命他繪出雲南的山川、城郭、驛舍、軍屯營地及遠近險要的地圖,呈進朝廷,世祖大喜,立即拜賽典赤為平章政事,負責雲南政務,賜鈔五十萬緡以及無數金寶。

這時,宗王脫忽魯正鎮守雲南,聽了左右的讒言,以為賽典赤來後必會奪去他的權力,於是整軍嚴陣以防。賽典赤聞知,派遣其子納速剌丁先到王府去說明“:天子有鑑於雲南的守臣不得其人,致使諸族背叛,故命臣來安撫。今來到雲南,不敢專斷獨行,請王派一人來共同商議大計。”王聞言,立即斥罵下人:“吾幾乎為你們所誤!”第二天,派親臣撒滿、位哈乃等去賽典赤的官府。賽典赤問應以何禮相見。來人回答說“:我等與納速剌丁一同來,視為兄弟,請用父子之禮相見。”二人以名馬為進獻行跪拜禮,見者大為驚異。賽典赤設宴款待,宴罷將皇上所賜金寶飲具都送與此二人,二人大喜過望。第二天辭謝,賽典赤道:“二君雖是宗王親臣,但未有名爵,不能商議國事。我本想授二位為行省斷事官,但因未見到宗王,不敢擅自授職。”於是先令一人還府,稟告宗王。宗王大喜。從此雲南政令全聽賽典赤一人的指示。

至元十二年,賽典赤向朝廷呈奏道:“雲南諸夷未歸附者還有許多,今準備讓宣司兼行元帥府事,聽行省指揮。”還建議將大理(哈剌章)、雲南地方的萬戶、千戶改為州縣長官。這些建議都被朝廷採納,第二年即將雲南所改郡縣上報朝廷。雲南風俗:男女往往自相配偶,父母死則實行火葬,也不祭奠。當地不種植稻穀桑麻,子弟也不知讀書。賽典赤教他們行跪拜禮,婚姻由媒人從中介紹結合,死者以棺安葬,進行祭奠,教民種植,挖塘建池以防水旱災害,建立孔廟和明倫堂,購置經史書籍,授與學田。從此文風稍興。雲南民間以貝為錢,政府行鈔法,人民反而到不便,賽典赤如實報告朝廷,請允許仍通行貝幣。雲南山路險遠,盜賊出設,旅客通行不便。賽典赤在一些適當地方建立城鎮,每鎮以土人酋長一人為吏,一人為百夫長,負責治安,如果行人遭到搶劫,問二人之罪。

有少數土著官吏抱怨賽典赤,向朝廷誣告他專斷獨行。朝廷知是誣告,將他們押回雲南送賽典赤處治。賽典赤把他們釋放了,仍舊委任他們為官。這夥人叩頭拜謝道“:我們誣告,本有死罪,今平章不殺,還讓我們為官,我等當誓死報效。”趾叛服無常,湖廣省多次派兵征討,都不利。賽典赤派人去趾講明叛必招禍,服必有福的道理,並約定結為兄弟。趾國王大喜,親至雲南,賽典赤到郊外接,以貴賓相待。國王請求永為大元朝的藩臣。

蘿。。甸反叛,賽典赤領兵討伐,面有憂,隨行者問他何故,他說“:我並非為出征而憂,憂的是你們可能在戰爭中犧牲,憂的是你們會擄掠平民,使他們不得聊生,必將重新反叛,則又要興兵征討。”蒙軍圍困蘿。。城三,守軍不降,諸將要求攻打,賽典赤不準,遣使去勸降。蘿。。酋長答應歸降,但過了三天仍無行動。諸將再次請求進攻,賽典赤還是不準。有將士不聽,發起進攻,賽典赤大怒,立即鳴鑼收兵,召萬戶斥責道:“天子命我安撫雲南,未曾命我殺戮。沒有主將命令而擅自攻城,當按軍法處死。”命左右推出斬首。諸將忙叩頭請求待城攻下之再加懲治。蘿。。酋長聞此事,不嘆息道“:平章如此寬大仁義,我若拒不投誠是不應該的。”於是舉國出降。原不聽命而擅自進攻的將卒,也釋放不殺。從此以後,西南諸夷都相繼歸順。各族酋長每次來拜見,照例有所貢獻,賽典赤都分給隨從官員或貧民,自己絲毫不取;設宴勞各酋長,以上好的衣服鞋襪更換酋長們的蓑衣草鞋,酋長們無不心悅誠服。

賽典赤在雲南主政六年,至元十六年卒,百姓為之痛哭,葬於鄯闡北門。趾國王遣使十二人身著喪服來弔唁,其祭文中有“生我育我,慈父慈母”之語,弔唁使者哭聲震野。太祖思念賽典赤的功勞,詔令雲南省的大臣,完全遵行賽典赤的成規,不得任意改變。大德元年(1297),贈守仁佐運安遠濟美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咸陽王,諡“忠惠”有子五人,長子納速剌丁,三子忽辛各有傳。

納速剌丁,賽典赤贍思丁之長子,官至中奉大夫、雲南諸路宣使都元帥。至元十六年調任大理元軍統帥,率軍至金齒、蒲、驃、曲蠟、緬國,招安夷寨三百座,計人口十二萬二百戶,規定租賦,設置郵傳,建立衛兵。回朝時以馴象十二頭入貢。世祖賞金五十兩,衣二套,對所部士卒亦各有賞銀。

賽典赤贍思丁死後,雲南省臣對於諸夷又無撫綏策略,世祖為之憂慮。左右近臣推薦納速剌丁。至元十七年,授納速剌丁為資德大夫、雲南行中書省左丞,不久升為右丞。納速剌丁向朝廷提出三條建議:其一,雲南省規定以所造金簿進行貿易,於民不利,應廢;其二,雲南省有宣司,又有都元帥府,近來宣司已奏準撤銷,而元帥府尚存,臣認為行省既兼領軍民,則元帥府也應當撤銷;其三,雲南官員子弟入京師作為人質,臣認為達官子弟當送京作為人質,其他一般官員子弟就不必了。朝廷允准其所奏三事。

至元二十一年,晉升納速剌丁為榮祿大夫、平章政事。他奏請裁減合剌章(大理)地方的冗官,每年可省俸金九百餘兩;屯田課稅由專人管理,每年可收入五千兩。二十八年,拜陝西行省平章政事。二十九年病卒。贈推誠佐理協德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中書左丞相,封延安王。有子十二人,著名者為伯顏、烏馬兒、答刂法兒、忽先、沙的、阿容、伯顏察兒。

忽辛,賽典赤贍思丁之第三子,至元初即以功臣貴族之子而入宿衛軍。至元十四年(1277),授兵部郎中。十五年,出任河南等路宣司同知。河南地方多強盜,往往群聚山林,劫殺過往旅客,官軍無力剿捕。忽辛實行招安政策,遣土豪持官府文書去曉諭盜賊。不久,賊二人自動投誠,忽辛賜他們冠巾,對他們說:“過去你們做賊,如今既然投誠,就是良民,要安分守己。”把他們放回,令他們將政府招降的告示轉告其同黨。數後,又招來為首的盜賊十來人。忽辛命下屬官吏登記其姓名,使他們侍奉於左右,夜間住在戶外,時常召他們入室賜予飲食,皆大歡喜。其他盜賊也相繼前來投誠。

至元二十一年,授雲南諸路轉運使。二十二年,轉為陝西道轉運使。二十三年,授燕南河北道宣司同知,不久任命為南京總管。三十年,授兩浙鹽運使。大德元年(1297),晉升為江東道宣使,後改任陝西行臺御史中丞,再改為雲南行省右丞。

忽辛至雲南後,向宗王呈報許多不便於民的政務,請改革更張,宗王不同意。忽辛與左丞劉正返回京師報告朝廷,朝廷旨令宗王協力施行忽辛所提改革建議。從此,一切有害於民的政務全加革新。豪民為逃避官府徭役,往往投入王府充當宿衛,官府對他們供應不暇。忽辛按朝廷原所規定王府宿衛人數,凡超出規定數額者,全登記為民,如此減去宿衛三分之二。馬龍州酋長謀反,暗中與外賊勾結。事情被揭發後,宗王為左右所矇蔽,擬將已逮捕謀叛分子開釋不問。忽辛與劉正反覆審訊,盡得其反叛的罪狀,一律處斬。軍糧的供應,地理遠近不同,官吏從中作弊,忽辛登記軍戶姓名及倉廩處所,輪支給,官吏不能從中舞弊。

原先贍思丁為雲南平章時,曾建立孔廟作為學校,撥田五頃以供祭祀教育費用。贍思丁死後,學田為大德寺所佔,忽辛仍按學廟舊籍冊,奪歸學廟。又在諸郡縣普遍設立學校,選文學之士為教官,於是文風大興。王府養馬繁多,都牧放於城郊,損害民間莊稼,而且牧馬人又在百姓家食宿,擾害平民。忽辛在適當地方建立牧場,建屋數十間作為牧所,人民因此得以安寧。

蒙古軍平定雲南後,沙奴頑梗不服。忽辛派人去把他請來,待之以禮,留住數月。沙奴要求回去,忽辛說:“回去可以,但必須出印來。”沙奴不得已而把印出。忽辛設酒宴款待,並勸他入朝去拜見皇帝。世祖大喜。

大德五年(1301),緬國國王恃其地形險固,不肯向元朝稱臣,忽辛遣人去告諭說“:我是老賽典赤平章之子,一心遵循先父的遺訓,凡我官府對你國有不便的事,完全為你們更改。”緬國國王聞知,便與使者同來,獻白象一頭給朝廷,成宗賜國王以“世子”稱號。烏蠻等部應租賦,每年要派軍隊去索取,忽辛榜示諸部,說明利害,不派一兵一卒,租賦都送來了。

大德八年,出任四川行省左丞,後改任江浙行省左丞。至大元年(1308),拜榮祿大夫、江西行省平章政事。至大二年,辭職回家奉養老母。至大三年正月卒。天曆元年(1328),贈守德宣惠政功臣、上柱國、雍國公,諡“忠簡”布魯海牙,畏兀族人。祖父名牙兒八海牙,父名吉臺海牙,均為本國有功世臣。布魯海牙年幼喪父,寄學於母舅家中,很快就能識讀本族文字,尤其於騎。十八歲時隨本國國王歸附於太祖,充當宿衛。

太祖西征,布魯海牙扈從,不辭勞苦。太祖為嘉獎其勤勉,除賜羊馬氈帳外,還將居里可汗之女石抹氏許配他為。太祖崩後,受命到燕京去總理財政。後又受命統領莊聖太后在燕京、中山等處的軍民匠戶。隨後授任真定路達魯花赤。

太宗三年(1231),拜燕南諸路廉訪使,佩金虎符。不久又授為斷事官。當時,有些斷事官憑藉其生殺予奪之權來作威作福,而布魯海牙則小心謹慎,不濫用刑,執法公允。有個百姓誤殺了人,官府要將他置以重刑,而其子請求代父受罪。布魯海牙說:“誤打死了人,情有可原;子孝代父受罪,也不應誅。”把父子二人都釋放了,只是讓他們出錢安葬被誤殺的人,並將死者家屬叫來說明道理。大家都口服心服。

當時,法制未備,奴婢有罪,主人有權處死。布魯海牙明知被主人處死的奴婢並無死罪,但又不能援救,便出錢為奴婢贖罪,被他贖出的有數十人。每有軍事行動,服兵役者往往募人代替,這些人入伍後又多逃跑。於是朝廷規定:凡僱人代服兵役者,杖刑一百,逃跑者處死。布魯海牙與斷事官卜只兒在順天路募兵,僱人代役者有一萬一千戶,入伍後逃跑者十二人,按法令都要受到懲處。布魯海牙憐憫他們,向朝廷呈請,減輕了對他們的懲罰。

世祖即位,挑選一些誠實可靠的官員任十道宣撫使,命布魯海牙為真定宣撫使。真定的富豪人家放高利貸,雖不過期也要加倍取息。布魯海牙將他們治罪,使債務人付息不超過本錢,定為制度。朝廷行中統鈔法,規定以金銀為本,有本的地方才發行新鈔。而莊聖太后已將真定的金銀取走,新鈔不能在真定發行。布魯海牙派幕僚邢澤去報告平章政事王文統,說真定的金銀全為太后取走送到上京。真定為南北通要地,居民商賈甚多,今舊鈔已經廢除,而新鈔又不能發行通,如何辦理政事。王文統立即向真定發行新鈔五千錠,民商兩便。不久,調布魯海牙為順德等路宣使,佩金虎符。至元二年(1265)卒,享年六十九歲。

布魯海牙稟對父母孝敬,對人友愛,在燕京造一大宅,將母親從畏兀國接來奉養。年幼時雖曾受叔父阿里普海牙的欺侮,把他家中的財產完全佔有,但布魯海牙成為顯貴之後,不計前嫌,還是把他的叔父接來京師居住。其弟益特思海牙與他不和睦,布魯海牙還常常開導他,又把皇帝賞賜的綾絹絲絮,全部給其弟去納國賦,兄弟終於相處無間。

朝廷拜布魯海牙為廉訪使。下詔任命的那天,正是其子希憲出生之,布魯海牙非常高興地說:“吾聞古代以官為姓,受任為廉訪使,是上天以‘廉’為我宗族之姓。”所以其後代子孫皆以廉為姓。

布魯海牙去世後,大德初年(1297),贈儀同三司、大司徒,追封魏國公,諡“孝懿”有子十人,其中廉希憲自有傳。

高智耀,河西人,世代在西夏為官,曾祖高逸為大都督府尹,祖父高良惠為右丞相。智耀亦考中西夏進士,西夏亡後,隱居賀蘭山中。太宗應河西眾人的推薦,召他出來做官,智耀堅決推辭。

皇太子闊端鎮守西涼時,命儒生服徭役,智耀至王府對皇太子說,儒生從來是免於服役的,如今把他們與一般人對待,不當,請收回成命。皇子聽取了他的意見。憲宗即位後,智耀入朝拜見皇帝,再次奏請免除儒生徭役,他說:“儒生所學的是堯、舜、禹、湯、文、武治國之道,自古為君王的,用他們則國家強盛,不用則國家衰敗。今天應注意培養人材,以備將來任用,所以應免除儒生徭役,讓他們能多受教育。”憲宗也採納了他的意見,詔令免除海內儒士徭役。世祖即位前就聞知智耀賢能,即位後召見他,與他反覆辯論儒家學說對治國的重要,智耀引古證今滔滔不絕,世祖佩服他見識淵博,專鑄官印,用以簽發免除儒士徭役的公文。這時,淮、蜀一帶儒生被俘者,均降為奴隸,智耀奏請釋放,世祖允准,並拜他為翰林學士,巡視各縣郡。被他查出釋放的儒生數千人。

智耀又建議設置御史臺以整肅朝廷綱紀。於是至元五年(1268)設立御史臺,智耀升為西夏中興等路提刑按察使。西北藩王遣使入朝,奏問本朝為何要採行漢人的文化和各項制度,世祖派智耀去進行解釋說明,行至上京病卒。世祖為之哀悼。後贈崇文贊治功臣、金紫光祿大夫、司徒、柱國,追封寧國公,諡“文忠”子高睿。

高睿稟耿直,為人光明磊落。高智耀死後,世祖問其子何在,近侍之臣引睿進見,當時才十六歲。世祖授他為符寶郎,很久以後又授為唐兀衛指揮副使。嗣後歷任翰林待制、禮部侍郎。

高睿任嘉興路總管時,境內老練的強盜白晝掠奪民財,官府雖派出衙役捕卒,亦將他們無可奈何。睿下令追捕,不到十天就生擒歸案,全郡得以安寧。升為江東道提刑按察使,境內草寇囂張,聲言要圍攻宣城,州郡官膽小如鼠,不敢打開城門。睿斥責他們:“寇勢大張,將官們先示弱,老百姓去依靠誰?”他密佈衛軍,開城門,聽百姓自便出入貿易。盜寇知宣城有備,不敢冒進,睿派兵討平之。委他為同僉行樞密院事,調升浙西肅政廉訪使,拜為江南行召御史,晉升御史中丞,委為淮東道肅政廉訪使。真州庫鈔三萬緡被盜,官府大肆搜索,逮捕平民數百人。睿親自詳審,終得實情,當即釋放。不久真盜緝拿歸案。復拜睿為南臺御史。

高睿於延。。元年(1314)卒,六十六歲,累贈推忠佐理功臣、太傅、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追封寧國公,諡“貞簡”子納麟,官至太尉、江南諸道行御史臺大夫。

鐵哥,姓伽乃氏,西域築乾國人。父斡脫赤與叔父那摩都信奉佛教。憲宗尊那摩為國師,授玉印,總管中國佛教事。斡脫赤也被重用,因去築乾國勸其國王歸附蒙古而被殺。元貞元年(1295)封代國公,諡“忠遂”斡脫赤死時,鐵哥才四歲,稟聰穎。隨叔父那摩進見太宗。太宗知其為斡脫赤之子,甚是寵愛,世祖即位後召見他,命在孛羅丞相府充當衛士。

至元十七年(1280)升鐵哥為正議大夫、尚膳監,詔賜住宅於大明宮左側,靠近皇宮,以便隨時召見。十九年,調任同知宣徽院事,領尚膳監事。後又進升中奉大夫、司農寺達魯花赤。有獵人誤殺駱駝,守倉庫的人偷盜粳米,牧人割取駝峰,世祖均命處死,鐵哥認為用刑過重,力勸免除死刑,世祖一一聽從。至元二十二年,晉升正奉大夫,奏請將司農寺升為大司農司,其主管官員應為二品,使天下皆知朝廷重農之心。世祖允准。鐵哥又進為資善大夫、司農。建議宮廷膳食所需物品,由政府設立屯田供應,不取於民。桓州鬧饑荒,百姓鬻兒賣女,鐵哥奏請發官錢贖回民間被賣兒女。二十四年,從世祖徵乃顏,兵至撒兒都時忽然遇到叛王塔不臺領兵戰,鐵哥奏請皇上設疑兵打退敵人。二十九年晉升榮祿大夫、中書平章政事。成宗大德元年(1297)加光祿大夫。三年仍授平章政事、議中書省事。七年,復拜中書平章政事,平灤遭水災,鐵哥奏請官府賑恤災民。十年隨皇帝至縉山,時當地大災,鐵哥自行決定開倉濟民,然後向皇帝請罪,皇帝認為他做得對,不加譴責。

武宗即位,賜鐵哥金一百兩,加金紫光祿大夫,遙授中書右丞相。有人控告寧遠王闊闊出有謀反罪,武宗命誅殺,鐵哥察知此是誣告,在朝廷上極力為寧遠王辯護,終於澄清事實。至大二年(1309)命鐵哥領度支院。

仁宗皇慶元年(1312)授開府儀同三司、太傅、錄軍國重事。二年奉命至萬安寺祭祀世祖,因病,不久去世。贈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追封秦國公,諡“忠穆”後又加贈推誠守正佐理翊戴功臣,封延安王,改諡“忠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