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247章裑份到他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身份到了他這步程度,府上一般總會養一批藝人的,就算不喜歡也得充充面子。就像丁忘憂,為刺史時便讓李夫人給他訓了一批歌舞伎,但自己並不興趣,只在大的宴會上拿出來裝點一下門面,一辭官就全解散了。

果然王同皎道:“有倒是也有一批,可也早聽膩看膩了,聽說綠柳巷近來了個叫靈靈的姑娘,一幅嗓音可賽百靈鳥,其歌技據說已接近揚州歌仙紅玉的水平。何大人,咱們一起去見識一下罷?”我覺得靈靈這個名字似乎有點耳,卻想不起來是誰了,還沒想好是否答應王同皎,便聽得張仲之道:“王大哥,何大人你們要只是想聽曲,何必到綠柳巷,直接派人將那個叫靈靈的叫來就行了,這麼溫暖的炕,這麼好的火爐,還有這麼好的米酒,咱們就在這兒邊喝邊聽豈不更好?”王同皎疑問道:“能嗎?這位靈兒姑娘可不比一般青樓女子,那是有身份的,曾參加揚州花會,與簫仙,琴仙,歌仙同臺競技爭花魁,雖爭不過名聞天下的四仙,卻也是打入了前十的,你能請得動嗎?”聽得王同皎這麼一說,我突然就想起這個靈靈是誰了,揚州花會上,有個小女孩不用樂器伴奏,亦不要人伴舞,全憑自己出谷黃鸝般的清唱殺進了前十名,我當時帶謝錦婕前往花會,除了簫仙等三仙,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個叫靈兒的女孩了。

聽得是要聽她唱曲,我也不由心動。

“在別的地方我可能請不動,但在洛陽我肯定請得動。”張仲之酒喝得多,舌頭都已經有點大了,說完後立即揚聲叫店家,又是那個躬著身的杜老闆走了進來“去,到綠柳巷把一個叫靈靈的姑娘給老子請來,我王大哥和何大人想聽她唱曲。”祖延慶和周憬不語,我和王同皎亦不語,等於默認了帶點醉態的張仲之的話。杜老闆微抬起頭,在我們幾人臉上掃了一眼,最後深深的望了我一眼,然後便點頭道聲是,躬身退了出去。

令我們驚訝的是,不到一盞茶的時間他就把那個靈兒帶到了我們面前,雖然時隔半年,但這小姑娘的樣貌與在揚州時見到的沒有一點變化,依然是那樣的靈秀,如盛夏時節山谷中的一汪清泉。

跟在她身邊的尚有一老嫗,進屋後,她上前一步向眾人一環揖做了禮,然後便道:“謝各位大爺看得起我家靈兒,想聽什麼曲可以點來,由我家靈兒唱給各位大爺。”我皺下眉頭,因為這老太婆的聲音我覺耳好像聽過,稍一思索便想起我是在那兒聽過她的聲音了。

在揚州花會上,我從丁忘憂刺史坐駕三層樓船的高臺上給這站於下面一遊湖小船上的個靈兒扔絲帶,因怕湖上夜風將絲帶吹落湖中,遂擲出時在絲帶上注入了星陽功,而且做的讓普通人看不出來,但當時靈靈所在船隻船艙內卻傳出一聲“好功夫!”的喝采,那晚的花會因後來發生了很多事,我也就沒顧上查那個看出我使了功夫並喝采的人是誰,再後來這個靈兒就離開揚州了。

現在一想,那發聲的可不正是眼前老嫗。看這老嫗雖外表看起來躬駝背,白髮蒼蒼,‮腿雙‬站不穩似的微微顫抖,但目光清亮,聲音也不顯老態,我便知道眼前老嫗是身懷不俗武功的。

看她望向我的目光微帶笑意,知她沒打算瞞過我的眼睛,便也在眼神裡傳出一絲笑意,算是告訴她我已經認出她了,她接觸到我這個眼神,便將目光移開了。

我又看看杜老闆,心裡升起一個覺,他和這個老嫗是認識的,他們有意和我發生正式接觸,只是還不知他們都是什麼人。

張仲之,王同皎等都在欣賞這靈靈身上的那份靈秀,便沒答理老嫗,王同皎朝靈靈開口道:“你就是在揚州花會上進入了前十名的那個小百靈靈兒姑娘?嗯,名字倒是與這幅樣貌很配,清靈毓秀。”靈靈向這邊躬身一福道:“謝大爺誇獎!”聲音清脆之極。

“好,確是好嗓子,何大人你看呢?”王同皎扭頭問我。

我微笑道:“這靈靈姑娘我在揚州花會上見過的,也聽過她的歌,駙馬聽了後就該知什麼叫出谷黃鸝。知道大家為什麼給她一個小百靈的稱號。”

“哦,忘了何大人是從揚州來的,花會那會兒可不正在揚州。好,那就請靈靈姑娘快唱一曲來聽聽吧。”他對我說了一聲,轉向了靈靈。老嫗再次問出她的問題“幾位大人想聽什麼歌?”張仲之不耐煩道:“撿最拿手,最好聽的唱來就是。”老嫗微笑一下退到門邊,那杜老闆也站在門邊,靈靈上前一步,也不做勢,張嘴便唱開來,這清唱可不正是她最拿手的,我注意一聽,竟是她在揚州花會最後一輪角逐時在湖心高臺上唱的那一首。

嗓音不變,但在歌喉的婉轉技巧方面似比在揚州時有了進步。在坐眾人無論是懂點音律的王同皎,祖延慶還是不懂音律的張仲之,周憬,皆面欣然,顯是受她美妙歌聲所染。

一曲即畢,我帶頭拍手叫好,其它四人跟著叫好,王同皎從懷裡掏出一大錠銀子便扔給了那老嫗“確是好嗓子,不愧小百靈之稱,只是這首曲子格調失於低靡,靈靈姑娘可會唱《英王石州》?”***他這句話一出口,我不由在心裡奇怪,靈靈這種靈秀嗓音就適合唱剛才那種輕快的小曲,《英王石州》這種歌是適合男子寬厚嗓音唱的,怎能讓靈靈這麼一個小姑娘用這麼一幅嗓音來唱?

但立即我腦袋裡一道靈光閃過,知道王同皎要聽《英王石州》的用意了,順帶也明白了他支持洛陽幫,結張仲之及結我的用意之所在。《英王石州》寫的是當今太子李顯在被放過程中顛沛離的困苦生活,帶有濃厚的政治意味。

自古以來,每當帝王大統將要發生轉手時,總有一些有心人編出一些歌兒散佈民間,以預示帝王的換人是承天命而發生的。

昔唐高祖將起義兵奪隋之天下時,天下傳《桃李子》,後秦王將承大位時,有《秦王破陣樂》佈天下,高祖將即帝位時,天下皆唱《側堂堂》,武周將革唐命時,又有《武媚娘》常被唱於閭巷間。

而今這《英王石州》雖在市井間還不甚免費,但其中的政治意味卻是很明顯的。王同皎點了這首預示其岳父將登大寶的《英王石州》讓靈靈唱給我聽,其用意昭然若揭。

剛想通這一點,心裡又升起一個新的疑問,姚崇,張柬之他們不就是一心想在女皇百年之後,恢復李唐正統嗎?我與張柬之走的近可能因為我們故意隱蔽而知道的人不多,但我與姚崇同出江南大儒謝賢古門下的師兄弟關係,以及姚崇對我的青眼有加和照顧現在是滿朝文武都知道的,還有我與張說,宋憬等的親密關係,稍微有心一點的人不可能不知道,而這兩個人雖不在張柬之集團內,卻也屬朝臣一系,其擁護李唐復位的立場是堅定明朗的。

王同皎不可能不知道我與這些朝臣的關係,實際上我已經站在擁護他李唐皇室的陣線上了,他何必要通過張仲之來結識我?真有什麼用得著我的話,大可通過姚崇張柬之等來結識我,那樣效果豈不是更好?

我這邊心裡疑問,那邊靈靈已經開始唱起了《英王石州》,不想她這幅靈脆的嗓聲唱起這首歌兒來竟然是別有一番韻味,王同皎以筷擊碗,面上神情大為陶醉。

我突然想到在我和姚崇張柬之他們接觸的過程中,從未曾聽得他們談起過當今太子李顯,張柬之的口中只有李唐王室,也就是說這個以張柬之為核心的朝臣集團,他們的目的只是保證女皇之後的大統重回李唐,不要落入武氏或其它人手中,他們可能本就沒有考慮大統回到李唐後,皇位該有誰來坐。

當初,李昭德,狄仁傑全力從廬陵回中宗的第三子李顯,其目的只是為了加強李氏,因為當時朝廷裡的形勢是武氏子弟武承嗣,武三思等向皇位步步進,而李唐王室的核心,擔負著李唐皇室希望與未來的中宗第四子皇嗣李旦卻是個淡泊名利,情懶散怡淡之人,本不願去為本屬於自己的皇位而奮鬥,在武氏子弟的步步進下步步後退,形勢危急之下,狄仁傑才回了當時正放在廬陵的李顯以加李氏皇室,遏制武氏子弟。

李顯取代李旦的皇嗣,成為太子是以後的事,更大的原因是由於其弟李旦堅持遜讓,在這件事上狄仁傑等本沒有表態,可能在他們看來,誰做太子是李家兄弟之間的事,他們只要保證皇位繼承權在李氏皇室這一邊就可以了。

現在朝廷裡朝臣一系的核心,張柬之朝臣集團是狄仁傑在臨終時策源形成的,為的是護佑李氏順利承繼大統,只是護佑李氏,而沒有考慮這個李氏指的是李氏皇室中的那一位。

但做為太子的李顯,或他的親信們卻不得不考慮這個問題,因為李唐皇室中除了太子顯,還有一個相王旦。

他們同為高宗皇帝與當今女皇的親生骨,而且在李顯得罪武后被放後,李旦先是做了幾年傀儡皇帝,後又做了六年皇嗣,其不貪名利,仁愛孝悌的名聲在外,論影響確實是長年放在外,與洛陽隔絕消息的李顯所不能比的。

想通這些,我又在心裡暗笑當今太子顯的小氣,連將皇位繼承權拱手讓給自己的親兄弟都要防範,而且好像與姚崇張柬之等擁護自己的朝臣之間也有隔陔,否則王同皎不會不通過朝臣來認識我,而是現在這般通過張仲之這個市井之人來認識我。

其實李顯已經坐在了太子位上,自己弟弟李旦又是那麼一個淡泊名利的人,姚崇張柬之他們要擁護李唐得繼大統,肯定要是將做為太子的顯扶上皇位,他何必如此防著自己的弟弟與這些忠於李唐的大臣們?

想著這些,連帶著眼前的駙馬王同皎也在我心裡低了一個檔次。不過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他倒是一點也沒有提與他岳父有關的事,可能是認為一首《英王石州》的暗示已經足夠了,五人聽完《英王石州》又讓靈靈唱了兩首曲子。

我看外面天實在不早了,想及雯雯查憶萍等四女還在客棧裡等著我,而且又不想再和王同皎呆下去,便提出要告辭。

張仲之便散了酒宴,五人一起離開瑞芳酒家。我們所在包間位於這酒家三進院落中最靠裡邊的第三進,在向外走時,我和王同皎並排走在最前面,他突然向我提起張說“聽說何大人與張說張大人是生死之,何大人曾在壽陽救過張大人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