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二十六章擔憂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收藏就要看書網,防止丢失阅读进度】

用羽筆繞了繞頭。她這樣寫是不是有些,俗氣了?要知道對方可是逍遙觀啊,醫術天下少有,他們應該是知道這些很是通俗的東西吧?可是,她想來想去,除了這個真的不知道還能送什麼,逍遙觀的人什麼都不缺,有些苦惱的再次回頭將方才那張寫了洋洋灑灑一大篇字體拿過來瞧了又瞧,最後還是想去請教自家師傅,她那樣寫應該不成問題吧。

那時候天已經黑了,淺若兮大大咧咧的衝進鷹眼老七的房間,本來已經睡的鷹眼老七隻聽見砰的一聲,有人將他的房門都踹給了。立馬警覺的從上蹦躂了起來,只見門口站著一抹人影。

“什麼人?”

“師傅,是我。。”聽著悉的聲音,心中暗暗鬆了口氣,只是,這麼晚了,這丫頭這般來找他,所謂何事?起身,披了件衣服,將燭火點燃,只見他那扇可憐的門已經裂開了,這丫頭哪兒來那麼大的力氣,三更半夜不睡覺。跑來踢房門呢?

“師傅。。”

“怎麼了兮兮?”

“我。我寫了這些,你幫著看看,我怕我寫的這個不能入了逍遙觀掌門的眼,我怕給咱們崑崙山丟人。”鷹眼老七接過了淺若兮手裡的紙張。放在燭火之下,看了又看,他一介武夫,哪兒懂什麼醫理啊,但是從兮兮寫的這些東西來看,淺顯易懂,瞬間讓他都懂得了好些關於養生的道理,猛然點頭。

“兮兮,這個很不錯。你就這樣寫,放心吧,那個老匹夫,他雖然醫術天下無雙,但是,他那些都只是靠著他自身的修為和體內的氣來幫人治療,他哪兒懂得你說的這些,你放心大膽的寫,不會丟我們崑崙的臉。”

“真的嗎?”還是有些不放心的淺若兮抬頭。那雙大大的眼睛在黑夜中顯得特別亮。鷹眼老七猛然點頭。

“當然了,不過,現在已經是深夜了,你也別寫了,回去洗洗睡吧。明天起來在繼續,我們不是還有一個月的時間嗎?”淺若兮低下頭,等再抬頭的時候又恢復了那張笑嘻嘻的臉,猛力點頭,蹦躂蹦躂的離開了,可只苦了鷹眼老七,他望著淺若兮走之後,那扇門徹底報廢,冷風呼呼的往屋子裡吹,崑崙的夜晚是很冷的,隨即打了個哆嗦,兮兮真是個小祖宗啊,這風風火火的子。

鷹眼老七還在想,他要和誰去擠一個屋子湊合的睡一晚上的時候,淺若兮已經回到了自己的屋子裡,一旁的夜明珠很亮堂,這是她自己的福利。這樣晚上寫東西就不會傷眼睛了,這夜明珠還是卓斷水大師兄從外面帶回來送給她的呢。

“秋季的三個月,謂之容平,自然景象因萬物成而平定收斂。此時,天高風急,地氣清肅,人應早睡早起,和雞的活動時間相仿,以保持神志的安寧,減緩秋季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季容平的特徵,不使神思外馳,以保持肺氣的清肅功能,這就是適應秋令的特點而保養人體收斂之氣的方法。

若違逆了秋收之氣,就會傷及肺臟,使提供給冬藏之氣的條件不足,冬天就要發生飧洩病。

冬天的三個月,謂之閉藏,是生機潛伏,萬物蟄藏的時令。當此時節,水寒成冰,大地開裂,人應該早睡晚起,待到光照耀時起才好,不要輕易地擾動陽氣,妄事勞,要使神志深藏於內,安靜自若,好像有個人的隱秘,嚴守而不外洩,又像得到了渴望得到的東西,把它密藏起來一樣;要躲避寒冷,求取溫暖,不要使皮膚開洩而令陽氣不斷地損失,這是適應冬季的氣候而保養人體閉藏機能的方法。

違逆了冬令的閉藏之氣,就要損傷腎臟,使提供給生之氣的條件不足,天就會發生痿厥之疾。

天氣,是清淨光明的,蘊藏其德,運行不止,由於天不暴自己的光明德澤,所以永遠保持它內蘊的力量而不會下洩。

如果天氣陰霾晦暗,就會出現月昏暗,陰霾氣侵害山川,陽氣閉不通,大地昏蒙不明,雲霧瀰漫,無光,相應的雨不能下降。天地之氣不,萬物的生命就不能綿延。

生命不能綿延,自然界高大的樹木也會死亡。惡劣的氣候發作,風雨無時,雨當降而不降,草木不得滋潤,生機鬱,茂盛的禾苗也會枯竭不榮。賊風頻頻而至,暴雨不時而作,天地四時的變化失去了秩序,違背了正常的規律,致使萬物的生命未及一半就夭折了。只有聖人能適應自然變化,注重養生之道,所以身無大病,因不背離自然萬物的發展規律,而生機不會竭絕。

違逆了生之氣,少陽就不生髮,以致肝氣內鬱而發生病變;違逆了夏長之氣,太陽就不能盛長,以致心氣內虛。違逆了秋收之氣,太陰就不能收斂,以致肺熱葉焦而脹滿;違逆了冬藏之氣,少陰就不能潛藏,以致腎氣不蓄,出現瀉洩等疾病。

四時陰陽的變化,是萬物生命的本,所以聖人在夏季節保養陽氣以適應生長的需要,在秋冬季節保養陰氣以適應收藏的需要,順從了生命發展的本規律,就能與萬物一樣,在生、長、收、藏的生命過程中運動發展。

如果違逆了這個規律,就會戕伐生命力,破壞真元之氣。因此,陰陽四時是萬物的終結,是盛衰存亡的本,違逆了它,就會產生災害,順從了它,就不會發生重病,這樣便可謂懂得了養生之道。

對於養生之道,聖人能夠加以實行,愚人則時常有所違背。

順從陰陽的消長,就能生存,違逆了就會死亡。順從了它,就會正常,違逆了它,就會乖亂。相反,如背道而行,就會使機體與自然環境相格拒。所以聖人不是等到病已經發生再去治療,而是治療在疾病發生之前,如同不等到亂事已經發生再去治理,而是治理在它發生之前。如果疾病已發生,然後再去治療,亂子已經形成,然後再去治理,那就如同臨渴而掘井,戰亂髮生了再去製造兵器,那不是太晚了嗎?

生氣通天論黃帝說:自古以來,都以通於天氣為生命的本,而這個本不外天之陰陽。天地之間,六合之內,大如九州之域,小如人的九竅、五臟、十二節,都與天氣相通。天氣衍生五行,陰陽之氣又依盛衰消長而各分為三。如果經常違背陰陽五行的變化規律,那麼氣就會傷害人體。因此,適應這個規律是壽命得以延續的本。

蒼天之氣清淨,人的神就相應地調暢平和,順應天氣的變化,就會陽氣充實,雖有賊風氣,也不能加害於人,這是適應時序陰陽變化的結果。所以聖人能夠專心致志,順應天氣,而通達陰陽變化之理。如果違逆了適應天氣的原則,就會內使九竅不通,外使肌,衛氣渙散不固,這是由於人們不能適應自然變化所致,稱為自傷,陽氣會因此而受到削弱。

人身的陽氣,就像天上的太陽一樣重要,假若陽氣失卻了正常的位次而不能發揮其重要作用,人就會減損壽命或夭折,生命機能亦闇弱不足。所以天體的正常運行,是因太陽光的普照而顯現出來,而人的陽氣也應在上在外,並起到保護身體,抵禦外的作用。

如果寒傷人,陽氣應如門軸在門臼中運轉一樣活動於體內。若起居猝急,擾動陽氣,則易使神氣外越。如果暑傷人,則汗多煩躁,喝喝而,安靜時多言多語。若身體發高熱,則像炭火燒灼一樣,一經出汗,熱就能散去。如果溼傷人,頭部像有物蒙裹一樣沉重。若溼熱相兼而不得排除,則傷害大小諸筋,而出現短縮或弛縱,短縮的造成拘攣,弛縱的造成痿弱。如果風傷人,可致浮腫。以上四種氣維繫纏綿不離,相互更代傷人,就會使陽氣傾竭。

在人體煩勞過度時,陽氣就會亢盛而外張,使陰逐漸耗竭。如此多次重複,陽愈盛而陰愈虧,到夏季暑熱之時,便易使人發生煎厥病,發作的時候眼睛昏蒙看不見東西,耳朵閉聽不到聲音,昏亂之勢就像都城崩毀、急奔瀉一樣不可收拾。

人的陽氣,在大怒時就會上逆,血隨氣升而淤積於上,與身體其他部位阻隔不通,使人發生薄厥。若傷及諸筋,使筋弛縱不收,而不能隨意運動。經常半身出汗,可以演變為半身不遂。出汗的時候,遇到溼阻遏就容易發生小的瘡癤和痱子。經常吃肥米美味,足以導致發生疔瘡,患病很容易,就像以空的容器接受東西一樣。在勞動汗出時遇到風寒之,迫聚於皮腠形成粉刺,鬱積化熱而成瘡癤。

人的陽氣,既能養神而使神慧,又能養筋而使諸筋柔韌。汗孔的開閉調節失常,寒氣就會隨之侵入,損傷陽氣,以致筋失所養,造成身體俯曲不伸。寒氣深陷脈中,留連腠之間,氣血不通而淤積,久而成為瘡瘻。從腧侵入的寒氣內傳而迫及五臟,損傷神志,就會出現恐懼和驚駭的徵象。由於寒氣的稽留,營氣不能順利地運行,阻逆於肌之間,就會發生癰腫。汗出未止的時候,形體與陽氣都受到一定的消弱,若風寒內侵,腧閉阻,就會發生風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