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信陵君竊符救趙司馬遷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三部分(第5段至篇末),敘述侯嬴獻計及信陵君竊符救趙,表現信陵君急人之困的義勇神。

課文的前兩部分是這部分的鋪墊。從人物看,前兩部分寫信陵君“仁而下士”的品德,這部分寫他“仁而下士”的品德所獲取的成果;前兩部分側重寫侯嬴的忠誠,這部分側重寫侯嬴的智慧;前兩部分寫朱亥的骨氣,這部分寫朱亥的義勇。侯嬴和朱亥在信陵君的事業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信陵君的“下士”是為國家長遠打算的,而他所得到的“士”也能不負國家長遠打算的。由此可以得出信陵君“下士”的規律:下士(為國求賢)得士士為國用。課文的前兩部分和這第三部分正是在這一意義上緊密銜接的。

作者寫信陵君竊符救趙,說明信陵君深明“亡齒寒”救鄰即是自救的道理。如他先“數請魏王,及賓客辯士說王萬端”因為魏王“終不聽”他才萬不得已“往赴秦軍,與趙俱死”最後採用了侯嬴的計策,也還是冒了極大的風險,承受欺君殺將的罪名,才奪得晉鄙的兵權,擊退強秦的進攻,保衛了趙、魏的安全。沒有急人之困的大無畏神和遠見卓識,是不能做到的。信陵君平生的大節在此(十年後還有抗秦保魏的行動),最值得肯定的也在此。

在作者的筆下,侯生也寫得栩栩如生。他的故作倨傲,他對公子的試探與窺伺(“以觀公子”

“微察公子”

“視公子”),表現了他的機智。試探明白以後,才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端了出來,這裡又表現了他的坦率與真誠。後來信陵君擬赴秦軍,他起先是不表態(也是進行觀察),等信陵君再次回來,他才縝密周詳地替他劃策,薦朱亥並助他成功,最後自己也以死相報,體現了“士為知己者死”的時代風尚。

賞析二曲折迴環情思盎然──讀《信陵君竊符救趙》(張樸俊)有史公作傳如生,愛客若君,真令讀者慨慷悲歌不已;其門館風未謝,於今視昔,聞誰能拔抑磊落之才?

題寫在信陵君祠內的這副對聯,不僅深情地讚頌了“能拔抑磊落之才”的信陵君,也高度地評價了太史公司馬遷所著《史記》中的名篇之一《信陵君列傳》。高中語文課本上的《信陵君竊符救趙》,就是節選自《魏公子列傳》。由於此段故事極其生動,歷來被作為戲劇題材搬上舞臺。

信陵君富有政治遠見,又具有軍事才能。雖然他與趙國平原君、齊國孟嘗君、楚國申君並稱戰國四公子,但他的聲譽卻遠在其他三公子之上。司馬遷就讚道:“天下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巖隱者,不恥下,有以也。名冠諸侯,不虛耳。”說信陵君的聲名能夠蓋在當時諸侯之上,確有他實在的道理,並非得虛名。正如茅坤說:“信陵君是太史公中得意人,故本傳亦太史公得意文。”司馬遷就是用這樣的凝情之筆,寫下了《信陵君列傳》,通篇稱呼信陵君的“公子”共計一百四十七個,讚譽之情真是溢於言表了。節選自《信陵君列傳》的《信陵君竊符救趙》,作為歷史傳記,確實頗為出;作為文學散文,也十分優美。它不僅具有很強的藝術魅力,讀之如見其人,如聞其聲,人物形象躍然目前,信陵君為國忘身、謙遜待士、虛心納諫的品格“真令讀者慨慷悲歌不已”信陵君一生四處遊,可敘寫之事甚多,但司馬遷在為他立傳時,並非事無鉅細,兼收幷蓄,而是據信陵君為人處世的格特徵,對紛繁的史料,眾多的事蹟,做了嚴格的取捨,心的安排,該取則取、該舍則舍、該詳則詳、該簡則簡,做到了取捨適宜、詳略得當。作者把信陵君的政治遠見寫在了《魏世家》中,對信陵君的軍事才能,雖然寫入了列傳,但只以“魏王…以上將軍印授公子”

“公子率五國之兵破秦軍於河外”等寥寥數語一帶而過,傳記的重點放在了信陵君格特徵的主要方面──“仁而下士”上,並以信陵君一生中最主要的事件──救趙為主線,組織材料,展開情節。作品以峰迴路轉、曲折迴環的結構,曲盡其意、情思盎然地寫出了深深人的故事情節。一開始,作者按照傳記的慣例首先敘述了人物的姓名、身世。之後,就突出地對信陵君的格特徵作了介紹:“公子為人,仁而下士,士無賢不肖,皆謙而禮之,不敢以其富貴驕士。”信陵君的禮賢下士,是關係到魏國的安危的,不同於平原君的養士“徒豪舉耳”;也不同於孟嘗君所養之士多“雞鳴狗盜”之徒,雖有一個較傑出者馮諼,也只能效狡兔為主子築三窟。而信陵君禮賢下士卻是在為國求賢。

“公子與魏王博”一事,就充分說明了信陵君禮賢下士對鞏固魏國國防的客觀作用。然而,此事卻引起了魏王的疑忌“畏公子之賢能,不敢任公子以國政”文章以一連串的生動情節,描寫信陵君與他的門客的事蹟,充分表現了信陵君“下士”與“不敢以其富貴驕士”的高尚品格。宴請夷門抱關者侯嬴以及侯嬴為信陵君策劃“竊符救趙”是信陵君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件,所以作者把此事作為中心事件來寫,寫得極為詳盡,也極為彩。侯生年老家貧,是一個地位卑下的“夷門監者”在當時的社會中,這樣的人是為世俗所不齒的。然而,信陵君聽說他是個賢者,就“往請,厚遺之”侯生“修身潔行”不肯受。信陵君就專為他“置酒大會賓客”並親自趕車去接他,還為他趕車到屠戶中拜訪朋友朱亥,而侯生見朱亥後,卻“俾倪,故久立與客語”這時“從騎皆竊罵侯生”而“公子終不變”到家後,信陵君又引侯生“遍贊賓客”並且“為壽侯生前”待侯生為上賓。這一系列的行動,沒有絲毫勉強。侯生對信陵君多方試探,信陵君表現出來的只是“執轡愈恭”

“顏愈和”

終不變”信陵君這種禮賢下士的真誠態度,深深動了侯生,侯生終於把信陵君當成了知己,願為他謀劃,併為他獻身。

作品對朱亥、公、薛公等都採用了略寫的手法。然而,就在三言五語的描寫中,也顯示了信陵君禮賢下士的謙遜作風。

作品不僅表現了信陵君的禮賢下士,而且還描寫了信陵君急人之難、救人之危、愛民如子的仁愛思想。信陵君的“仁”是貫穿全篇的。當秦圍邯鄲,趙求救於魏,而魏王畏秦不救時,信陵君“計不獨生而令趙亡”決心“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當侯生為他策劃“竊符救趙”估計晉鄙老將軍“往恐不聽,必當殺之”時,信陵君難過地掉下了眼淚;矯殺晉鄙後,他下令:“父子俱在軍中,父歸;兄弟俱在軍中,兄歸;獨子無兄弟,歸養。”這些都充分表現了信陵君的仁愛。

司馬遷的《史記》是忠實於歷史真實的。他的作品“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他對信陵君這個歷史人物是十分敬佩的,他是滿懷敬意為信陵君作傳的。但作者並沒有把他筆下的人物神化,而是寫成一個有血、有、有情、有成功、也有失誤的活生生的人物。當矯殺晉鄙救趙後,趙王“以五城封公子”時,信陵君“意驕矜而有自功之”這時有門客勸告他“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於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於人,願公子忘之也。”於是他“立自責”

“似若無所容者。”當他留趙十年“秦聞公子在趙,夜出兵東伐魏”魏王派人請他回國時,他下令門下:“有敢為魏王使通者,死”為此事公、薛公二人去責備他“語未及卒”他“立變

“告車趣駕歸救魏”這些描寫,一方面表現了信陵君的一些弱點,另一方面也表現了他從善如、勇於改過的神。這些描寫,無損於人物形象,相反,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了,而且也進一步深化了主題思想。

這篇作品的情節是十分生動而人的,作者對材料的處理頗費匠心,結構很完整,又不平鋪直敘,而是曲折迴環,波起伏。如宴請侯生一段,公子為侯生“置酒大會賓客”當公侯將相已“坐定”後,公子卻親自趕車去接地位卑微的“夷門侯生”情節頓生波折;侯生坐車赴宴途中,又要求“枉車騎過之”去看朱亥,又是一折;在見朱亥後又故意“久立、與其客語”真有些使人等得心急。再如“竊符救趙”一段中,邯鄲被圍,趙王求救於魏,魏王派晉鄙領兵救趙。然而,秦王又告魏王說:“諸侯有敢救者,已拔趙,必移兵先擊之。”於是魏王“使人止晉鄙,留軍壁鄴。”使文章再生波折。公子力勸魏王救趙“魏王畏秦,終不聽公子”公子無奈,決心“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這等於以卵擊石,人們不能不為公子擔心。公子“行過夷門,見侯生”

“辭決而行”侯生出人意料地只說:“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從。”情節發展到這裡為之一頓。公子“行數里,心不快”以為“我豈有所失哉?”於是“復引車還,問侯生”文章又一波折,這一波折,引出了侯生為公子策劃“竊符救趙”並推薦朱亥同行。人們預到情節發展的前景:為了救趙存魏,屢立戰功、受人崇敬的老將軍晉鄙不得不被殺,真是驚心動魄,不能不使人為之心動。救趙後,《魏公子列傳》的描寫仍是曲折迴環。如公子留趙期間,魏國受敵,公子卻不回國救魏。這樣的行為,不像公子素來的為人,情節發展到這裡又生波折,使人對這個可崇敬的人物很失望。然而,經人勸說後,公子“立變

“歸救魏”情節順理成章發展了下去。公子回國後,魏王“以上將軍印授公子”繼而“公子率五國之兵破秦軍於河外”公子戰功赫赫,威震天下,抑制著秦兵不敢東出。就在魏國政權鞏固、國威大振之時,魏王卻聽信了秦國的反間計“使人代公子將”情節又驟生波折,回應了開頭“魏王畏公子之賢能,不敢任公子以國政”歷史人物傳記,雖然是以歷史事件為主的實錄,然而司馬遷的歷史人物傳記卻很重視、而且也很善於刻畫人物。本文中,作者就塑造出了幾個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信陵君是作者用力刻畫的歷史人物。作品既寫出了信陵君作為貴公子,在特定的歷史時期──戰國末期,為鞏固本階級的統治,以養士網羅人才的階級共;又寫出了信陵君不同於其他貴公子的獨特的個──仁而下士、急人之危、從善如、勇於改過。作者在刻畫這個人物時運用了多種手法。除以人物自身的語言行動揭示人物的思想格外,在公子親侯生一段裡,還採用了明寫侯生,暗寫公子的烘雲托月的手法。此外,作者還運用了心理描寫的手法,如公子率門客赴秦軍、見侯生“辭決而行”

“復引車還”時的心理活動:“我豈有所失哉?”完全沒有對侯生冷淡態度的責怪,而只有自責,這就深刻地表現了信陵君虛懷若谷、嚴於律己的可貴神。略寫的方面,作者一般採用了概括的介紹方法,如開頭寫的“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餘年”等,只是作了線條的點染,而沒有作具體的描繪。

在這篇作品中,司馬遷不僅滿懷喜愛與敬佩之情塑造了信陵君這個人物形象,並以很高的熱情描寫了侯生、朱亥等人物。在作者筆下,侯生也刻畫得栩栩如生、呼之出。當他還不深知公子的為人時,故作倨傲,對公子進行了一系列的試探“攝敝衣冠,直上載公子上坐,不讓,以觀公子”

“故久立,與其客語,微察公子”這些似乎不近人情的舉動,都表現了他過人的機智;當他深知公子的為人以後,就與公子真誠相待,為公子策劃“竊符救趙”表現了他出眾的才智;公子臨行,他推薦朱亥同行,以助公子成功,表現了他考慮問題的周全;最後,他“北鄉自剄”表現了他“士為知己者死”的思想,同時也表現了他對不得已而殺晉鄙的自責“自剄以附魏國”的義士氣質。

寫朱亥著墨不多,但是一個豪、俠義、曠達的人物形象已突現在讀者面前,使人讀後難以忘懷。

就連沒有正面出場的如姬,司馬遷也通過旁人的敘述,從側面為我們塑造出一個有膽有識、見義勇為的“絕代佳人”的藝術形象。正如郭沫若在《虎符》的《寫作緣起》中說的:“司馬遷替我們留傳了一位值得讚美的女──如姬。凡是稍有歷史常識的人,提到信陵君,沒有不知道如姬的。”如姬為了救趙存魏,也為了報信陵君的知遇之恩,冒死幫助信陵君盜出了兵符,完成了救趙也即自救的偉業。但是,事後如姬的結局如何呢?作品沒有寫。這就給人留下了一個懸念,同時也給了讀者想象與再創造的廣闊天地。正是這樣,郭老在1942年通過豐富的想像,完成了如姬的藝術形象,創作了五幕歷史話劇《虎符》。

作品除塑造了以上這些正面人物外,還以簡練的筆觸寫了剛愎自用、忌賢妒能的魏王的形象。

有人論《史記》說:“讀一部《史記》,如直接當時人,親睹其事,親聞其語,使人乍喜乍愕、乍懼乍泣,不能自止,是子長敘事入神處。”這話一點不假,《信陵君竊符救趙》就是這樣,真可以說,通篇充滿詩情畫意,使人百讀不厭。

寫作背景我國戰國時代,諸侯逐鹿,相與爭鋒,在政治、經濟、軍事、外各個領域,都需要大批人才。此時“士”便應運而生。

“士”是一個特殊的知識分子階層。他們或有較高的文化素養,或有高強的武藝,或在某一方面有出類拔萃的才幹。各國統治者便招募這些人,收於門下,被稱為“門客”

“門客”在那個時期發揮著異乎尋常的作用,他們可以掌握政策、運用策略,掌管外和軍隊。各國的貴族為了圖謀功業,都大量收養門客。但門客中的某些人因為確有才幹,所以他們也要辯識真正思賢若渴的明主才能投奔,這樣又促使一些貴族具有禮賢下士之風,達到他們在政治、軍事、外上鬥爭勝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