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三十八章名將之路三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對!我們的戰略明擺著,就是融合!”

“從上到下,都清楚這筆帳。每增一人入我帝國,我帝國實力就強一分,外族的力量就減一分,他們歸入我們帝國,納稅、糧、服軍役,更長遠的是開枝散葉…滅族不過是輔助手段,爭取外族歸順才是王道。”

“那麼,成功率高嗎?”

“還行!我們有強大的軍力,還有歸化地外族現身說法…最主要的是,我們的心是真的!我們真心想讓外族歸順。歸順之後我們真心地對待他們。平等對待,同為一族。無分彼此。”

“一個皇帝、一個帝國、一個民族!”丹兒的臉現異彩,眼睛閃亮就象天上的星星。…夜幕降臨了。在包間點起紅燭,照得丹兒地臉紅撲撲的,象紅蘋果般令人垂涎滴。

水上餐廳就在郊外,風兒帶著絲絲涼意,皓月當空,繁星語,聽取外草原、河的天簌之音,兩人絮絮私語。情從中得到昇華。

他們並不清楚,他們所涉及的內容就是帝國民族的大遷移。大融合的過程,帝國征服到哪裡,就融合到哪裡,從此各族同為一族,千秋萬代,血脈相連。…姜維隨部行動,初期先是負責保護運輸隊,把補給物資從師部運到團部,再從團部運回人口和牲畜到師部,來來去去,工作繁忙但相對安全、舒服。姜維是這麼說的:睡覺都睡得安穩得多。

不過,還沒舒服多少天,聽聞前線戰事趨緊,他這個連隊也派上用場,前往征剿。(其實,姜維並不清楚,在他背後,看不見的手起著作用。)杭愛山脈是國內北冰洋域與內區域的重要分水嶺。北坡多針葉林,南坡多草原牧場,多溫泉,所以遊牧民族甚多,相對有實力。

過了杭愛山脈,氣候趨冷,生活逾加艱苦,部族就少了。

漢朝時期的北方遊牧民族實質可以分成三大部分,一部分是靠近長城地部族,也就是以前犯邊的鮮卑族為主,他們初始地實力最強,佔有了整個北方遊牧民族人數的三分之二以上,曾經雄極一時,但時至今,這部分已經煙消雲散,死地死,降的降,成為了歷史。

第二部分就是杭愛山脈以南、克魯倫河、松遼三江平原、外興安嶺之間的部族,他們的人數不到整個北方遊牧民族人數的三分之一,尚處於自得其樂,互相封閉的狀態,實際上,這部分就是後的蒙古族、金族、遼族的前身…;第三部分就是杭愛山脈、外興安嶺以北至北極圈,這部分地部族更小,人數更少,不到十分之一人數,還處於愚昧狀態。

如此的分佈原因無它,唯氣侯耳。

現在帝國軍重點打擊地就是第二部分,經過多年的不停頓的打擊和分化,內附帝國者甚多。

帝國皇帝對於打擊這部分有著異常的愛好和偏執,驅使部隊不停地向北推進,所幸的就是帝國國力強盛,經濟發達,支撐得起,如果是一般的農耕國家,如此用兵法,早就成為了窮兵黷武,民不聊生了。

接到命令後,姜維率領一個加強連(一百五十人)和五十五名退伍後返聘的僱傭兵,帶著六百匹馬,三打狗,出動清剿。部隊之中,有相當多都是原來外族歸化帝國的人,他們悉馬術箭術,適應當地的氣侯。

姜維講述道:馬是騎兵最重要的夥伴,臨行前要仔細檢查戰馬的身體狀態、嚼口、馬具、蹄鐵,一絲不芶,有問題的統統換下。拜帝國充足的軍費和遼闊的地域,邊境各地馬場星羅棋佈,有充足的馬源,不停地更換,那些養馬是不用服軍役。

隨軍的馬種有二類:一是蒙古馬,這類的馬持久好,費食少,好養,用於長途行軍;另一種是“天龍馬”它比蒙古馬高大,速度快,但持久力差,短時期養沒問題,但長時間餵養須加入豆類以保證體力,主要用於衝鋒。

每人有三匹馬,平均每人有一匹馬用於拖一種雙輪小馬車,車上放補給物資:給養、箭枝、重鎧、醫葯、酒和馬匹的飲料等等。

部隊出發了,天氣不錯,每天以慢速不停前進,中途僅少少休息,只在早上和晚上吃熱食,中午吃冷食。

我們前進的正面是十公里,離我們連隊的左右十公里,另外有本團的六連和七連,在我們的後面則還有二個連隊。

跑了一個星期,沒有戰鬥,僅僅零星地捉到了二十三個牧民,他們並沒有抵抗,不費吹灰之舌他們就歸順了,我們連有了二百三十兩銀子獎賞進賬!

當中成年人有七男九女,剩下的七個是小孩,沒有老人,帶他們走,但分開管理。男人幫部隊帶馬養馬,女人和小孩集中在一起,女人幫部隊搞內務,小孩子嘛,我們就拿出糖果和小玩具逗他們…部隊什麼奇事都有的,在部隊開支表中,有一欄就是“禮物”買來送給牧人!

六連和七連地路況不好。被我連遠遠地拋在後面,又前進三天,運氣來了,前方發現了一個部落,尖兵偵察回來,興沖沖地報告說起碼有三百人,他們還畫出了地形圖。

我們紮營,留五十人把守。另外一百五十人分成三隊,將以品字形包圍那個部落,我在圖板上畫出了攻擊示意圖,著帶另外兩隊的二個副連長執行。

進攻在清晨七點半,向著部落的前進是緩緩的,我們的進攻是“猛獸進攻”就是儘可能摸近敵人,然後暴起出擊!

在離他們一百米的距離被發現了,旋風般衝出五十餘騎,我發出了信號,我們的騎兵全速突進,一瞬間,我在千里鏡看到他們驚呆了!

部隊繞著他們兜圈,暫時沒有進攻,因為我帶了二名士兵騎馬上前涉。

涉?”就是在進攻前給他們一次機會,爭取他們歸順。

好教大家知道。實際上這些地區,我們早就派出過使者。持節打旗:“招安”到各部落說服他們。肯歸順的基本上都走了,留下地就是不肯歸順的,但,最後給一個機會吧,兵臨城下的機會…

他們的族長出來了,是一箇中年人,個子不高,滿臉皺紋。我的心中就有三分歡喜。

相比於年青的族長,這類族長更容易被說服。他們歷經生活地艱辛,早被歲月磨圓了稜角。

**起了草原土語向他問好,沒錯,就是草原土語,黃埔軍校要求學生修第二外語,我就學會了草原土語。

我向他致意,並且說我們是代表帝國,向四方灑下仁義恩澤,希望各族歸順。如果不歸順,那就男的殺光,女的為奴…我給他送上了禮物:鹽、茶、酒和麵粉。

離他們不遠,我們的騎兵來回奔馳,刀在手,我們的兵器錚亮,弓上弦,虎視眈眈。

我只給了他五分鐘的時間考慮,五分鐘!

那個族長…黃豆大的汗珠了下來,轉眼間不到一分鐘,他全身破破爛料的衣服都被汗打溼了!

他緊張,我同樣也是神經緊張,我表面神態自若,笑口兮兮,實際上手心早就出了一把汗!我知道在我身後的兩個兵,早就手上暗藏小飛刀,隨時準備出手。

賓果!中大獎了!在最後通諜到來前,他答應歸順了。

歸順之後,還是老法子,男女分開管理,我下令燃起狼煙,部隊就地駐紮。

等了一天,後續部隊上來,把那些人給他們,我們繼續上路。

一般地,如果捉到了多人,部隊就會在那裡設立營地,以營地為中心,四處出動,搜索四周,再捉到一定的人數,或者補給不上了,就往後撤退。

再向前進,據報告,前方有五百人地部落不肯歸順,他們集結了二百人,看來一場惡戰是難免了。…青龍三年的夏秋兩季,我們連隊都在蒼茫地草原上前進,以相對優勢的兵力包圍部族,強迫他們投降。

運氣有差有好,但據師部統計過,差不多十次之中有七次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而且,經常我們還採取虜獲一個部族後,用這個部族地人去勸說鄰近的友好部落,效果出奇的好,有時運氣來了,幾乎是傳檄而定。

青龍四年夏天開始,我再次被派上戰場,我們連續前進二個星期,這回被我發現了一個大部族達萬人以上,經過說服,他們歸順了。…姜維給丹兒講述北方之事,由於是自述,不好吹牛,說得很簡練、平淡,殺人的暴行也沒有怎麼講,然而丹兒說這樣更好,讓人看了有一種說不出的覺,字多了反倒沒有了那種震撼,在談論著戰爭經歷,姜維沒有想到這一講,就是他一輩子的軍旅生涯,全由丹兒執筆作他記錄,文章歸結起來,就是後發行百萬冊的長篇鉅作《名將之路》。…六個月後,姜維攻下了那座山頭,當談婚論嫁之時,丹兒帶他見她父母,會面的地點在建業地帝國大廈,甫一見面,姜維驚訝得差點說不出話來:“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