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掖宮劫美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宣帝一面這樣思量著,一面仍舊痴痴地望著面前這位驚為仙人的美女,越發覺得,不獨心醉了,眼醉了,就連一腿雙也醉了,軟軟的,綿綿的,竟一點也挪不動腳了。
他令自己稍稍平靜一些,微笑道:“嗯,朕剛才吃酒吃得有些猛了,頭有些暈,你,你能陪朕在御苑裡隨便走一走,透透風麼?”尉遲熾繁聞言不覺怔了一下,神情間猶豫著,卻又不敢拒了陛下的旨意。
宣帝催促道:“美人兒,陪朕隨意走上一走吧。”熾繁見他再次催促,不好推卻,只好慢慢挪著步子,跟在他在身後,在御苑內信步漫走著。聽他滿口胡說些恭維自己如何美,如何人間少有的蠢話,心下既好笑又難為情:真想不到,堂堂的大周天子,後宮嬪妃美人好幾百,怎麼也是這麼少見沒識的?不覺一張臉兒漸漸發熱起來。
回首左右瞅去,見原來一直跟在後面的幾位伴駕宮監,不知何時早已不見了蹤影。
熾繁到有些心慌了。
宣帝今天真的有些醉了!更兼身邊還有這樣一位絕世美人兒相伴,越發的醉上加醉了。越是醉,他越是往幽靜的林間花叢僻靜處走。熾繁擔心他出事,不得不緊跟在後。待行至一片花林,風吹花落,滿天花雨飄飄如雪,熾繁佇立在花叢,不即不離,面含憂鬱和無奈,越發令宣帝意亂情起來。他見熾繁不肯離自己太近,便主動靠近熾繁,不想腳下被草絆一下,一個踉蹌,差點沒跌倒,熾繁急忙上前攙扶,不想竟被宣帝一把拽住、緊緊擁入懷中!
熾繁又羞又驚又怕,越是掙扎,宣帝的兩臂越是箍得緊,身子也越貼得更緊了。
熾繁滿臉通紅,叫喊卻又不敢,尋機逃走,早被宣帝一面緊緊地抱住,一面湊上嘴巴狂吻起來。熾繁急亂掙扎時,宣帝早已連拖帶抱地拽入花林深處去了…
熾繁雖出身王侯之家,怎麼料到在堂皇的帝宮裡會發生此事?想到既已出了這般醜事,自己以後還怎麼在夫家做人?再聯想到,或許會因此引發的一連串禍事時,不覺又驚又怕,低聲哽咽起來。
見她如此,宣帝越發愛憐了。一面擁在懷裡百般撫,一面說:“你不要怕,朕是真的喜歡你。如今,你已是朕的人了。朕要詔你入宮,要你夜陪在朕身邊,朕要你和朕一起享盡人間榮華快樂,享盡天下富貴…”熾繁聞聽越發驚駭不已:“陛下!陛下!萬萬不可。陛下原本是臣妾的叔舅之輩,傳揚出去,豈不是要令人羞死嗎?”宣帝越發擁緊她:“你別怕。朕當然不會公然下詔納你入宮的。朕會借太后的名義,說太后喜歡你,是太后要留你在身邊服侍,誰敢不聽?誰敢亂說?朕即刻砍下他的腦袋!”熾繁哭道:“陛下,臣妾已有夫君,臣妾不願在宮中!”宣帝沉下臉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就是朕的。你若不聽,朕不僅會殺掉你夫家的滿門,還要殺掉你的孃家九族!”熾繁不敢再言,卻只是淚不已。
宣帝擁緊她,一面用寬大的龍袍錦袖為她拭淚,一面哄勸道:“美人兒,不要哭了,你把朕的心都要哭碎了…朕長這麼大,喜歡過很多東西,但還從來沒有真正想要得到過什麼東西。皇位,帝宮,都不是朕真正想要的。朕今天卻只要你。只要你肯依了朕,從今往後,你就是要天上的星星月亮,朕也會想法給你摘。你摸摸這裡,朕,朕這會兒又想要你了…朕,朕真的是片刻也離不開你了…”大周皇帝宇文贇借皇太后阿史那想留尉遲熾繁陪伴左右的名義,詔敕西陽公的夫人尉遲熾繁入宮。
朝廷百官自然清知,宇文贇這招兒,統不過是掩耳盜鈴之技罷了!
果然,事情未過幾,宇文贇便迫不及待地詔冊尉遲熾繁為長貴妃了。
醜事公開之後,一時之間,上自皇室諸王諸公,下至滿朝文武百官俱都驚駭了!
伽羅聞聽此事頓時全身哆嗦,怒火中燒:“他,他,他,這不是在作死嗎?天下怎麼會有這樣的昏君?”楊堅急忙阻止道:“伽羅緘口…”伽羅開始有些後悔了:看來自己看錯人了!悔不該將女兒將給他,嫁到帝王之家了。
這才幾天時間?就在兩個月前,這個宣帝才剛剛結束了普選天下美女入宮之事。最後,在上千官民之女中,一次便選定近百人入宮侍駕。其中陳山提之女和元晟之女最為受寵,入宮即便被封為貴妃。又特別頒詔:今後,凡儀同之職和二品以上之女,未經朝廷允許,俱不得擅嫁。這意思就是,今後朝中所有二品官員之家的女兒,都要先被這個昏君挑揀之後,才能再行聘嫁!
眼下,竟然連有夫之婦的自家侄媳婦兒、外甥女都公然並強奪入宮,佔為己有!
君不君,則臣不臣。君對臣無禮,臣又何以忠君?
就在宣帝公然霸佔西陽公宇文溫的夫人尉遲熾繁的同時,西陽公的父親,杞國公宇文亮正兼任著南討陳國的行軍總管。此時,他正與行軍元帥韋孝寬諸多將帥士兵一起,攻敵城,破敵陣,克敵船,浴血拚殺。短短數月,江北一帶便盡歸大周版土。
在外拚殺擊敵的杞國公宇文亮,直到接到京城的加急家書,方才得知家中竟出了這等大變故!
杞國公又羞又怒又絕望!
他清知,此事不會到此為止的。這個昏君生多疑,如今,既已霸佔了自家兒媳,遲早還會找個什麼藉口對自家滿門誅殺,以除後患嫌忌的!
杞國公望天長嘆道:太祖!先帝!家門不幸,出此昏君,恕孫兒不忠不孝了啊!這可是君臣反,臣不得反啊!
待南討大軍還至豫州之時,杞國公召左右心腹秘議:“諸位,如此縱無道之昏君,是我皇族之不幸,更是天下之不幸!我大周社稷危在旦夕矣!我既為宗室子孫,豈忍坐觀社稷傾覆?我為太祖後人,寧可負陛下,不能負社稷!我今攻襲鄖國公韋孝寬,奪其兵馬,率舉義軍,罷廢無道昏君,再推舉諸王中賢德俱備之人為大周國主,那時,大軍擁戴,鼓行而前,誰敢不從?”並秘密調度兵馬,計定當晚凌晨偷襲帥營,殺死韋孝寬後,舉兵反叛。
杞國公沒料到,他的一位屬僚探得杞國公的圖謀之後,當即奔往行軍元帥韋孝寬帥帳,密告杞國公將要兵變之事。
韋孝寬急忙預先佈下陷陣,潛伏暗夜,待杞國公的大軍一到,一聲呼哨,乘虛而入的杞國公,反被困入陷陣。
原本同是南討平敵的大周同袍將士,竟然剛剛佔領的邊土上自相殘殺起來!杞國公所率部下奮力拚殺,終因寡不敵眾而致全軍覆沒、橫屍江畔。
杞國公宇文亮為自家社稷半生拚殺,屢建功勳,沒有死在敵軍之手,竟是身死自家兵馬亂陣之中。
宇文亮既死,杞國府的諸子諸孫滿門共計三四十人,還有熾繁的前夫西陽公宇文溫,皆因杞國公謀反之罪,俱遭連坐,滿門抄斬…
兵變平息之後,宣帝愈發行蹤怪癖暴戾了——他開始對復一的早朝到厭倦了。
每天,宴遊半宿的他,不得在凌晨最香甜的睡夢中,驟然被宮人喚起,離開如錦的美人臂彎,神思昏昏的一面打著呵欠更衣、梳洗,一面就著昏黃的宮燈乘輦上朝,去聽滿朝文武枯燥而單調的奏報,邊亂、反民、水旱、撫卹、賑災、瘟疫…
望著諸臣死氣沉沉的臉,聽著他們沒完沒了的奏報,說的全是些讓人煩惱掃興的消息,他坐在那裡,見他們彼此絮絮煩煩說個不休的,不由得就滿腹躁怒起來,不覺揮揮手,一下子打斷了諸多的奏報,一面傳詔下朝,一面早已忽地起身兀自去了。
只有離開奏稟諸多國事的朝臣,來到後宮美人當中,才能令他鬱怒煩燥的情緒稍稍和緩一些。
為使美人開心,他別出心裁地下詔:同時冊立後宮楊麗華、朱滿月、元樂尚、陳月儀和尉遲熾繁五人併為大周皇后。為了盡情娛遊,便以各種理由連連放朝數,離宮出京,或是臨幸天興宮,或是遊樂道會苑,或是命歌舞雜戲晝夜不停。一時心血來,令京城少年穿上女人的服飾入殿歌舞,與后妃們相攜同觀。
隆冬臘月,召集百官和內外命婦來到宮中,捉拿一些住在長安京城的南朝人或是突厥胡人,命他們相互以冷水澆潑為戲,見他們滿身冰凌,哭寒叫冷,到樂不可支。
如此通宵達旦、夜以繼的嬉戲胡鬧,陪侍左右的文武要臣和內史宮監們俱都疲憊不堪,暗暗叫苦。
此時,平時伴駕左右的文武百官和后妃竟也難免禍及。
一天,鄭譯奉詔彈奏琵琶,一曲《十面埋伏》正彈到越高亢之處,忽聽“格崩”一聲,主弦砉然而斷!宣帝此時飲酒正暢,也聽得痴醉,見鄭譯突然琴絃崩斷,以為有意,一時怒起,抓起一隻酒樽劈頭朝鄭譯砸來!宣帝見鄭譯不僅沒有請罪,反倒面無表情時,越發認為鄭譯是有意,當即命人將鄭譯拉下去杖責一通,並免去身上所有官職!
好在,宮監執刑者與鄭譯好,手下留情,傷皮不傷。養了幾天,宣帝不知何事突然想起鄭譯來,命詔復原職,宣鄭譯即刻伴駕,見鄭譯一瘸一拐的上殿,宣帝竟哈哈大笑起來。
鄭譯為保全身家,一面呵呵一笑,一面叩謝陛下複用的隆恩。
除了鄭譯,嗣後,劉昉等親腹近臣,並朝中文武百官,被鞭撻杖責算是好運了,其中在宣帝一怒之下被詔誅殺和罷免者,竟有數十人之眾。
一時間,帝宮京畿烏煙瘴氣,朝廷百官各懷恐懼,小心翼翼,度如年…
洛陽宮初成,宣帝命百官伴駕,從西京長安出發,既為探望出俗少林寺為尼的母親、太帝太后李娥姿,又兼行幸親新宮。
文武百官,侍衛后妃,浩浩蕩蕩,一路直奔行幸東都洛陽。宣帝一身胡服,親御驛馬,馬鐙上懸著雞鴨,一面聽雞鴨嘎嘎掙扎亂叫,一面樂不可支。催馬揚鞭馳三百里直奔洛陽宮,五位皇后及文武百官侍衛數百人,各自緊緊相隨其後。
臨近洛陽東都時,見官道寬敞,宣帝使東都百姓一覽皇家浩威的國儀,便令五位皇后的車馬並駕齊驅。不想,遇路面有車轍顛簸之處,五位皇后的金輅無法並駕,或有錯前或有落後的,宣帝見狀大怒,竟親自揮鞭責打車伕,一時間,御馬驚閃,御夫慘號,鬧得馬車擠作一團,撲倒在地…
宣帝正怒髮衝冠之際,見此情形,竟又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諸位王公大臣見狀,也俱都不住捧腹大笑。
宣帝和諸位王公一起大笑之際,無意瞥見,唯有岳父、隨國公楊堅一人肅穆不笑…
時不久,宣帝做出了一樣更令人不解和怪戾的決定:突然命內史下詔,要即刻禪帝位於七歲的太子宇文闡!
滿朝文武頓然大愕!
他們實在猜不出,這位變幻莫測、喜怒無常的陛下,登基才一年多,又正值風華正茂的年紀,怎麼突然就要把江山社稷,朝國萬機,與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孩子去掌理呢?
然而,宣帝執政一年餘,眾臣百官心驚跳,苦不堪言,平時上朝伴駕捱過一天是一天的。如今,滿朝文武中已沒有一個直諫不諱的朝士了。眾人清知,勸諫不僅無用,反會招來殺身之禍。所以,眾人乾脆樂得裝聾做傻。
因見宣帝突然決定禪位於太子,許多文武朝臣驚愕之餘反倒暗暗鬆了一口氣。對這位陛下,反正他們已不抱什麼希望了。如此一來,今後不用再天天面對這個暴君,倒落得輕鬆解脫了!
於是,眾人遵旨依例,請出七八歲的小太子,奏樂鼓吹,三呼萬歲扶上帝位,依旨,尊宣帝為天元太上皇,楊麗華為天元皇太后。其它四位皇后分別為天大皇太后,天左皇太后,天中皇太后,天右皇在後。
眾臣開始每天準時五更上朝,輔佐幼主,按班朝列並稟奏朝政諸事,然後再由文武朝臣組成的八大輔臣商議定奪。末了,再令宮監內官們向天元太上皇傳述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