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六章面見光緒修改版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二天一大早,整個賢良寺內就開始沸騰起來了,此次來京的北洋水師大小官員都起了個早,包括寧雲也沒睡懶覺,早早的就起了,鄧世昌還開玩笑的對寧雲道:“今天怎麼轉了,起的這麼早!”寧雲卻是一副無打采的樣子道:“昨晚一夜都沒怎麼睡好,當然起的早了,我這是太興奮了。”鄧世昌聽罷也出一副深有同的樣子道:“你也沒睡好啊,我也沒睡好呢,這還是我第一次可以親眼見到當今聖上呢!”寧雲笑道:“呵呵,想不到鄧大哥也是這樣啊,那我可不怕你再笑我沒見識了!”說罷兩人打打鬧鬧的洗漱完畢,用過下人端來的早點,便一起來到賢良寺的前院,只見劉步蟾等一干北洋水師的將官都早以到了。

見寧雲和鄧世昌來了,劉步蟾搶先一步上來對兩人道:“丁大人吩咐過,說你們倆沒進過宮,不知道見皇上和太后的規矩,特地要我來教教你們。”寧雲和鄧世昌正愁見了皇上不知該怎麼行禮呢,此時一聽大喜道:“那劉大人快教教我倆吧。”於是劉步蟾便跟他們仔細的講解起進宮的禮數。

看來這滿清的皇宮果真是禮數複雜,聽的寧雲腦袋都大了,什麼見到皇上要叫萬歲,行什麼什麼禮,見到太后又要叫千歲,又要行什麼什麼的禮。一邊的鄧世昌也聽的頭大了,道:“怎麼這麼多禮節啊,還不如要我去痛痛快快的去打一仗呢!”好不容易等劉步蟾把進宮的禮數講完了,寧雲和鄧世昌也鬆了一口氣,這時李鴻章和丁汝昌也出來了,只聽李鴻章對眾人說道:“各位,此次進宮,我們要先在乾清宮面見當今光緒皇帝,然後再去御花園面見慈禧太后。”丁汝昌接著道:“你們當中有一些人是沒進過宮的,所應禮節,我以待了步蟾給你們講解講解。”言畢,轉向劉步蟾問道:“你跟他們都講清楚了嗎?”劉步蟾忙回話道:“以經都講了。”丁汝昌叫一聲“好”便對眾人道:“好了,我們準備進宮了。”眾人聞言無不興奮異常,試問這裡面的人長年都在大海上,又有幾個真正見過皇上,太后呢?

這時眾人按官職大小排成了兩隊,一共是十一人,丁汝昌走在最前面,寧雲因只是暫時頂替“揚威”號管帶的空缺,所以排在最後一位,最前面是個八人抬的大轎,李鴻章就坐裡面。在兩百左右的淮軍護衛下浩浩蕩蕩的向紫城開去。

大部分進京述職的官員選擇住在賢良寺就因為這裡離皇宮近,李鴻章選擇這裡做為他在京城的大本營也是出於這種考慮。眾人出了賢良寺,進了安東門,不一會兒就到了皇宮。

李鴻章進了宮也不敢再坐轎了,下來跟眾一起步行,北洋水師眾將官跟著李鴻章走了一陣便到了乾清宮外,這時早以守侯在此的李蓮英忙上前對李鴻章道:“快點吧,別讓皇上等急了。”看來這光緒皇帝倒還是個急子,於是眾人便又由李蓮英的帶領下進了乾清宮。寧雲以前曾參觀過故宮,所以對這裡倒不是太陌生,但現在這裡卻是真實的住著一個皇帝,而且到處都是全副武裝的士兵,那是跟以前參觀時截然不同的了。

進了乾清宮,但見裡面果真是金碧輝煌,滿眼閃金,比之現在的故宮,那可是有大大過之而無不及!正中高高的一把大龍椅上,此時坐著一個年齡大約二十三四,身著寧雲只是在電影中才見著到的清朝皇帝服,全身金燦燦看似尊貴無比的年青人,想必就是當今皇上,光緒皇帝了!沒想到這皇帝原來還這麼年青啊!

其實光緒四歲就登基做了皇上,只不過在他十七歲時才親政,所謂親政,大部分實權卻仍是在慈禧太后手中。

只見李鴻章當先帶頭,北洋水師的大小官員跟著,寧雲也跟著一起向光緒皇帝跪了下去,高呼:“參見吾皇,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只見光緒帝這時竟忙跑下臺,一手一個親手扶起李鴻章和丁汝昌,道:“眾位愛卿平身。”對身邊的丁汝昌及所有北洋水師將官道:“各位北洋水師的將領們,你們都是大清的功臣,就無需多禮了。”丁汝昌忙率眾道:“謝主隆恩!”光緒回到臺上繼續坐在龍椅上,然後對著一眾將官朗聲道:“諸位愛卿,你們如今是打贏了一場海戰,朕親自己下來接你們,如果你們能夠徹底打贏倭人,朕定當到海上接你們凱旋!”臺下一眾將官聞言,俱皆道:“定不負皇上重望!”光緒滿意著看看眾人,又道:“各位愛卿,朕聞我北洋水師大勝倭人隊艦,實是大快人心,我朝自聖祖皇帝以來,歷經康雍乾三朝盛世,但自英人以鴉片戰爭打開我國門以來,我朝便開始漸衰敗,你們別以為有幾個人老是在朕耳邊吹說什麼太平盛世,朕就信了!但今你們這一勝,使朕相信,我朝定能走上富國強民之路!”李鴻章這時忙趁熱打鐵道:“皇上英明,此仗的確是大長了國人之臉面,實乃天朝向所有夷人對我朝無理挑釁的一次有力回擊,這群將士實乃大功一件啊!”言下之意竟是在向光緒帝要賞以勞北洋水師諸將領。

光緒一聽笑笑道:“李愛卿啊,你這人到是賊的,還厚著老臉來向你的部下們邀功起來了?”李鴻章一聽光緒帝的口氣,知他此時是龍顏大悅,心下到不怕。只聽光緒大笑道:”好,諸位北洋水師的所有將領,全部官升一級,再加撥一萬兩白銀,以勞全軍!”臺下眾北洋水師將官聽了,又是三呼萬歲。寧雲心想:看來這光緒皇帝倒還不是個昏君,想起歷史上的光緒,其實還算是一個比較年輕有為的君主,只不過生不逢時,政權一直被慈禧太后把握著,此次甲午戰爭其實也是一次帝后相爭,皇帝一心主戰,而太后卻一心主和,如果戰勝,光緒就更有說話的份量,可大大削弱慈禧太后的影響力,但如果一旦戰敗,就要議和,那時一心主戰的光緒帝定逃不了一個主戰誤國的罪名。

想到這裡,寧雲不理解為什麼光緒帝會如此高興了。這時只聽光緒又對李鴻章道:“李愛卿,聽聞你近裡正於俄人商議要他們出面調停我們於倭人之間的戰端,可是實情?”李鴻間頓了頓,額頭上不冒出了冷汗,要知他這樣做本來是為了防止北洋水師萬一戰敗而布的局,再加上以慈禧太后為主的主和派施壓,他才暗地裡於俄人商議過此事,想不到光緒皇帝不知怎的竟知道了。略加考慮便道:“回皇上,是這樣,臣跟俄人商議的只是想讓他出面勸勸倭人,識趣退兵,現下我們新勝,雖不懼他倭人,但是以我朝現狀,仍是不宜大舉用兵的好,能停戈則停…”話還沒說完,光緒帝就打斷道:“李愛卿,你所說的也有些道理,但是我朝長期積弱不振,此戰正是我朝揚威的一次好機會。再說凡事都靠洋人來調停,難防他節外生枝!”寧雲在一邊聽的只點頭,看來這光緒帝的確有點見識,知道靠洋人就等於引狼入室,可憐掌握大部分實權的慈禧太后卻是死活想不通這點,心念至此,不更望痛擊人,來換光緒取得更多的實權。

這時一邊的李蓮英突然對皇帝說了些不知什麼,只見光緒突然頹然一把坐在龍椅上,擺擺手對北洋水師一眾人等道:“好了,朕還有很多政務要處理,就到此為止吧,太后還在御花園等著面見你們呢!”明眼人一見就知道定是這太后身邊的大太監李蓮英用太后來壓光緒,讓他不要再多說了,雖然如今北洋水師打了一場大勝仗,但以次慈禧為首的主和派仍是聞洋人而變,是以跟本不希望光緒再說下去了。

李鴻章也不虧是在官場混久了的老油條,見情勢,忙拉著丁汝昌等人告辭道:“臣等告退。”一眾北洋水師的將領們便跟著李鴻章和丁汝昌又退出了乾清宮。李蓮英這時上前又引著他們往御花園走去。

半路上,李蓮英突然在一僻靜處停步,跟身邊的李鴻章悄悄說了些什麼,李鴻章聞言臉上雖然微微一變,但仍是對眾人道:“太后不喜打打殺殺的,你們見了太后不要亂講話,都知道嗎?”只要不是笨蛋,誰都聽得出來李鴻章的意思,慈禧一心主和,如果在她面還說要繼續和洋人打戰一類的話,肯定會惹得慈禧太后不悅。而寧雲此時心裡在想:好個慈禧,等我們把本徹底打敗了看你還有什麼話說!一聽洋人就嚇成這樣。

李鴻章說完話,李蓮英便帶著他們又往御花園走去,寧雲雖然去過北京的故宮,但是這皇家園林卻是從沒來過,裡面的奇珍異草,想必也是寧雲聞所未聞的了。

進了園子,果見裡面鬱鬱蔥蔥,好了一片欣欣向榮的樣子,可惜的是這片情景卻是於時下國情完全不符。一進園,就見一條小徑直通前面的一個涼亭,亭子裡裡外外圍了很多宮女太監侍衛,中間一個大椅子上,坐著一個貴婦人,前面是一張小石几,上面擺滿了各水果,到是會享受!看樣子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慈禧太后了!

果然,只見李蓮英上前那貴婦人道:“啟稟太后,北洋水師一眾功臣都帶來了。”李鴻章和丁汝昌當即帶頭跪下,叩頭道:“臣等見過太后,願太后老佛爺千歲千歲千千歲!”包括寧雲,其他北洋水師一眾將官俱皆跪下叩頭。

慈禧此時正用手捻起一粒葡萄,放進嘴裡,聽見李蓮英的話,看了看北洋水師眾人一眼,眼睛半睜半閉的道:“都來了啊?”李鴻章忙道:“回太后,臣等都來了。”慈禧吃完一粒葡萄,又捻起一枚龍眼,道:“見過皇上了?”李鴻章又恭敬道:“見過了。”慈禧太后這時坐起身來,又問李鴻章道:“哦,是嗎,那皇上可有說什麼話啊?”李鴻章這下頗為難了,要如何跟慈禧說呢?照實說,太后定不悅,如果不說,太后也定會怪自己知情不報,頭上冷汗不又冒了出來。

這時一邊的李蓮英突道:“回太后,皇上沒說什麼,只是大大的獎賞了一番北洋水師諸將領。”李鴻章的望了李蓮英一眼,看來又得跟這李公公不少的說話費了,便對慈禧太后道:“確如李總管所說,皇上真的沒說什麼。”慈禧太后側頭看了一眼李蓮英佯怒道:“這裡是你說話的地方嗎?”李蓮英忙退下不再說話了。慈禧又對李鴻章道:“沒說什麼那就好,對了,你們這一戰的確是打的好啊,大大的長了我們在洋人面前的面子,但是我朝並沒好鬥爭勇之心,當務之急因該抓住這大好時機提出跟人和議,這樣就能化解爭端了。”寧雲在下面聽的直火起,什麼太后嘛,簡直就是畏敵如鼠,難怪逢戰必敗。這時李鴻章對慈禧道:“回太后,人亡我之心一直不死,此次的朝鮮爭端就是他們蓄意惹起,其矛頭是直指我中華的!此戰不好罷休啊!”哪知慈禧卻道:“李中堂,你這話也太危言聳聽了吧,好了,不說這些了,我要你找俄人商量的事情辦的怎麼樣了?”看來這慈禧太是一心想主和了的。其實慈禧這樣做還是有另外目的的,現在全中國是她一個人說了算,雖不是皇帝,但卻勝過皇帝,而這次戰事之初,慈禧就一意主和,而光緒一力主戰,如果真的打贏了這場戰,光緒肯定會以此為要挾從自己手中搶回不少大權,搞不好到時就是自己下臺之時,如此一來,慈禧怎麼麼會希望這仗打贏呢?當然她也不希望打敗戰,最好的辦法就是議合了。

李鴻章聞言只得答道:“回太后的話,俄人說只要太后一句話,他們定會盡全力相幫,只是,只是…”下面的話卻說不出來了。

慈禧急問道:“只是什麼?你說啊!”李鴻章這才吐吐的道:“他們想要以在中俄邊境修建越境鐵路為條件換。”慈禧一聽大驚,道:“你說什麼?俄人竟會以這來做為換條件?”李鴻章答道:“不錯,這也是下臣一直沒有給他們答付的原因。”這慈禧想了一想,竟道:“只是修建一條鐵路嗎?其實還是可以考慮考慮,這樣吧,你去跟俄人再商量商量,看能不能通融通融。”這句話一經說出,不僅是寧雲,所有的北洋水師將官都是窩了滿肚子火,但卻都是敢怒不敢言。

這時慈禧又道:“你們這次總算是打了個勝仗,又逢我的六十壽辰,就各賞銀一千兩吧。好了,沒別的事的話就下去吧。”寧雲等一干北洋水師的將官此時早就不想再呆在這裡了,聽罷便跪了安,仍由李蓮英帶著出了御花園,再出了紫城。李蓮英便不再送了,臨走時,只見李鴻章硬是給他了什麼東西,想必肯定是一筆數目不小的銀票。

至此,進宮面聖的事情全部結束,眾將領這時都如釋重負般神都放鬆了下來,李鴻章也不再要求眾人仍保持原隊形一起回去了,只是要他們各自回賢良寺就和丁汝昌先走了。

眾將領中除了寧雲,也有一些是第一次來京城,便相約結伴去遊京城了。此時寧雲仍是和鄧世昌一起,只聽寧雲對著一邊的鄧世昌道:“鄧大哥,你看當今光緒皇上如何啊?”兩人一邊走一邊閒聊,只聽鄧世昌道:“當今皇上我看還是蠻有做為的,只是,只是…”寧雲雖然明知鄧世昌想說什麼,但仍是跟進追問道:“鄧大哥,只是什麼啊?”鄧世昌嘆了口氣道:“哎,生不逢時啊,生不逢時!”雖沒說清楚,但是寧雲卻是聽的明白,的確,如今的朝中兩派,帝黨大弱於後黨,當然鄧世昌要嘆生不逢時啦!

寧雲也嘆口氣道:“像慈禧這樣長期下去,中國肯定會完!”鄧世昌聞言緊張張的看了看四周,小聲道:“小心點,別讓別人給聽去了。”隨後又無奈道:“你說的又何嘗不是啊,這也難怪,人家必竟只是滿人,入關這麼多年來,雖一直提倡是滿漢一家,但是好事還不是次次先便宜他們滿人,壞事卻次次讓我們漢人背黑鍋!”寧雲知道鄧世昌說的是實話,別的不說了,只看看近代中國所籤的不平等條約,上面經常可見的一個名字就是李鴻章。因為誰都道這是賣國條約,誰籤誰就是笨蛋,這也是近代有學者說李鴻章可憐的一個大原因了。

寧雲聽了鄧世昌所說之話,也點頭道:“不錯,但是現在滿清江山還不是推翻的時候,現正值我們內憂外患之時,當務之急應是先排外再安內,你說是嗎?”鄧世昌聽了寧雲這席話,驚異的望著他神情一陣動,小聲叫道:“你到底什麼人啊?就憑你這句話,定是幹大事人!不過有些話你對我說了,就不要輕易對別人說,知道嗎?人心險惡啊!”頓了頓又道:“不過如果你真想幹出什麼大事情,別忘記了有你老哥我一份!”寧雲聞言,的望了鄧世昌一眼,而兩人的雙手緊緊的握在了一起!也許正是從現在起,寧雲算是正式開始了他在這個時空的傳奇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