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本義斷想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讓不能行動的人重新可以行動,使不能工作的人重新能夠工作,為喪失謀生能力的人提供生存保障,這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若僅此而已便只能算作修理和飼養,不能算作康復。(就像把一輛破汽車、一臺壞機修理好,就像在籠中養肥一隻鳥兒。)康復的意思是指:使那些不幸殘疾了的人失而復得做人的全部權利、價值、意義和歡樂,不單是為了他們能夠生存能夠生產。
人來到這個世界上,不是為了完成一連串的生物過程,而是為了追尋一系列的神實現;不是為了當一部好機器,而是為了創造幸福也享有幸福,倘有人說他不渴望幸福,方便的話我們可以給他一點教訓,為了他竟敢說謊竟敢褻瀆全人類的方向。(至於對幸福的不同理解,至於在通往幸福的路上必然散佈著痛苦,那是另外的問題。)正因為行動、工作和生存保障,可能提供給我們創造幸福並享有幸福的機會,它才是重要的,才可算作康復的步驟之一。但是,是不是一個能夠行動、工作和生存的人,就一定能夠如醉如痴地成為一個幸福的創造者和享有者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只需記起一件享就夠了:一個身體健全且衣食住行都不愁的人,也可能自殺。
我曾在另一篇文章中談到過自殺,我以為那是人類的一種光榮品質,是人與其他動物的一個分界。只有人會自殺,因為只有人才不滿足於單純的生物和機器
,只有人才把怎樣活著看得比活著本身更要緊,只有人在頑固地追問並要求著生存的意義,因而只有人創造出了燦爛的文明和壯麗的生活,於是人幸運地沒有淪落到去街頭隨著鑼聲鑽火圈。我不知道這值不值得人類驕傲,但我相信我們要以一個人的資格活下去就必得保持這種驕傲,所以我的康復工作萬萬不能輕視了這種驕傲。
如果我們終於承認了殘疾人也是人,如果我們終於相信了人不是為活著而活著的動物,也不是為了生產而配置的機器如果這樣的前提已經確立,而我們要是還說:“殘疾人的就業問題尚且沒有完全解決,哪還顧得上其他(譬如說殘疾人的愛情問題)呢?”那麼,要想證明我們的思維能力還是健全的,就只好把上述前提光明磊落地推翻。上述前提當然不容推翻。應該推翻的,是對康復工作的某些簡陋的理解,是無意之中仍然輕蔑了殘疾人的人權的某些邏輯。譬如說,沒有愛情的生活對於健全人來說是不人道的,那麼同樣的生活對於殘疾人來說就應該是可以將就的嗎?平等二字忽然到哪兒去了?
也許我們應該先來認真想想什麼是人道主義了,雖然這四個字現在已經不太陌生。我們對它習慣的理解大約來源於這樣一句話:“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但是我們現在更想知道的是:我們從瀕死中活了過來,我們的傷病已然治癒或已然固定為一種殘疾,在這之後,人道主義對我們還有什麼見教或效用?如果再沒有了,便難免會得出一個駭人聽聞的結論:沒病沒傷且衣食飽暖的活人,是無需人道主義的。也許現在倒是輪到我們來拯救人道主義了:人道主義不僅應該關懷人的體,最主要的是得關懷人的靈魂。把一個要死的人救活,把一個人的傷病治好,卻聽憑它的靈魂被捆縛被冷凍被晾乾,這能算是人道嗎?一面稱讚著他們的身殘志不殘,一面漠視著他們愛的權利,這能算是人道嗎?當一切健全人都讚美著愛的神聖,謳歌“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之時,我們卻偏偏對殘疾人說:“你們的就業等等問題尚且艱難,怎麼有時間來考慮你們的愛情問題呢?”這應該算是人道還是應該算作歧視?
有一種觀點認為:人不能活著又怎麼去愛呢?所以他們主張愛情問題當然要放在就業等等問題之後。但是還有一種觀點認為:人不能去愛又怎麼能活呢?看來,這絕不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式的爭議,這乃是對於生命意義的不同理解。限於篇幅先不去論誰是誰非,然而我們有理由相信,一個懂得愛並且可以愛的人,自會不屈不撓地活著並且滿懷情地創造更美的生活;一個懂得愛卻不能去愛的人,多半是活不下去的;而一個既不懂得愛也得不到愛的人,即便可以活下去,但是活得像個什麼卻不一定。
人道主義指引下的康復事業,是要使殘疾人活成人而不是活成其他,是要使他們熱愛生命戀生活,而不是在盼死的心境下去苦熬歲月。所以我以為愛情問題至少是與就業問題同等重要的。生與愛原本是一碼事。如果偏要問先邁左腿還是先邁右腿的話,回答是:沒了這條腿你休想邁動那條腿你殘疾了你就知道了。況且渴望前行的不是腿,而是人,人之不存,腿之焉附?
我有時候擔心:我們費力救活的人,會不會是(或者將會不會是)一個不願活下去的人?我們隆而重之送去的輪椅,會不會倒為一個孤苦難耐的入提供了尋死的方便?如果愛情對於殘疾人來說總是可望不可及的,總是望而生羨生畏生慚生嘆的事,如果他們總是被告知:愛情不是你們生活之必需,而是可有可無的奢侈品,那麼上述擔心絕不是多餘的。
自殺並不一定就是軟弱,常常倒是一種堅定的抗議,是鮮活可愛的心向生命要求意義的無可奈何的慘烈方式。要是我們說“不自由勿寧死”大概誰都會贊同,但是不能愛者恰似奴隸的身份。要是我們說:“人活著不能沒有理想”大概沒有誰會反對,可是愛情正是理想之一種,甚或是一切美好理想之動因。沒有人無緣無故地想死,一個為得不到愛情權利而死的人,至少不比無緣無故地活著更值得嘲笑。照理說上帝是公正的,他應該在給每一個人生命的同時也給每一個人愛情的權利,要是上帝也有錯誤也有疏忽,讓我們原諒他並以康復工作來幫他糾正和彌補吧。
所幸,使一個人願意潔著比使一個人活著,重要得多,也有效得多。(正像有人說過的那樣:是不斷地給一個人輸血呢?還是設法恢復他自身的造血功能?)美好的愛情可以使人願意活、渴望活、並煥發出千百倍創造生活的力量。還能說這是不如就業重要的事麼?
生命的意義當然不只是愛情,但愛情無疑是生命的最美好的意義之一。倘此言不錯的話,現在該說說具體事了:為了一切殘疾人都可能享有美好的愛情,康復工作應該給他們什麼幫助?也許有人會提醒我們注意:“健全人也未必都能享有美好的愛情。”但我想這是另外一個問題,我們必須要求一切人都有機會站到起跑線上來。大概又會有人說了:“這大容易了,沒人不讓殘疾人站到愛情的起跑線上來。”這讓我想起一位康復工作者的話,他說:“讓殘疾人與健全人站到同一條起跑線上,這本身就不平等。為了平等,殘疾人必須要得到一些特殊的幫助。”這話對極了。
譬如說,為功能有缺憾的殘疾人,提供
科學諮詢和
工具,這事使得使不得?
愛情不等於、
也不等於愛情,但是世所公認:美好的愛情必須要有美滿的住生活,而美滿的
生活,當然必得是出於愛情。至少,在我們夢寐以求著美好愛情的時候,我們得有機會商量商量這個不可低估的
問題。
一對真誠相愛的男女,如果因為方面的缺憾而難成眷屬或終至離異,實在是太大的悲劇。其悲尤其在於,我們不見得沒有辦法使其得到彌補,只因為我們一直沒來得及想想辦法,或者因為我們稀裡糊塗地有著一張薄臉皮。幸虧多少人多少代的痛苦終於在今天化作清醒,確認此事與臉皮無關,悲劇多半還是出於毫無道理的舊觀念,還是因為對人道主義的理解太浮淺。
生活是美好的還是醜惡的?是醜惡的為什麼大家都不放棄?是美好的,為什麼一談及便把一些人羞殺、把另一些人氣死?為什麼殘疾人的婚姻問題已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視,而
康復工作卻羞羞答答地遲遲不能開展?(出了一些有關書籍,也總是
吐吐像在撒謊,躲躲閃閃像在造著一個謠言。)莫非殘疾人結婚單是為了找一個幫工的和壯膽的,並無獲得婚姻的全面幸福的必要?為什麼可以為肢殘者提供柺杖和輪椅,卻不能為
功能缺憾者提供
工具、
諮詢,以及其他有助於
生活美滿的方法?
如果認為這些事是穢的、是低級的、是
氓的,那可真是天大的誤會。
穢和低級不是因為涉及了
器官,而是因為這種涉及既非為著科學也不是出於愛情。
氓的特徵也不在於發生了
行為,而在於他們以強迫和欺騙侮辱了別人並且也褻瀆了
。倘一談及
便想到
穢和
氓,我們的出處可真慘到頭了。
氓不是
知識造成的,倒常常是因為缺乏
知識,缺乏對愛與
的理解,缺乏人道主義
神,甚至可能因為他們自己就生活在不夠人道的境遇中。(譬如得不到異
的愛,以至於過度的
飢渴使他們忽然不能自制。)總之,在愛情的引導下,無論多麼豐富多彩的
行為都是正當的、美妙的、高尚的。為摯愛的夫
提供任何利於
生活美滿的指導和器具,都應該是必要的、人道的和理直氣壯的。
有功能缺憾的殘疾人,仍然有
要求和享受
歡樂的能力,這已為醫學專家們所證明。如果
諮詢和
器具有利於他們彌補缺憾,從而使其愛情更全面地實現,我們不趕緊做起來還等什麼?
在我們作著上述呼籲的同時,我們當然應該懂得,生活的美滿主要不是技術問題,而差不多是個藝術問題,就是說,那不能單是
體的接洽,必須是
神的結合,是心靈的貼近與奉獻。沒有真誠的愛,溫暖的
體也可變成冰冷的機器。而在傾心的愛慕之下,滿懷的
情便會驅動起美妙的想象力,使殘損的
體也變得豐盈,使人造的器具也有了生命,一個平素拘謹的人也可能忽然有了藝術靈
,創造出無窮的令人銷魂的形式。那時,就連上帝也要慚愧,也要
謝我們原諒了他的過錯和彌補了他的疏忽。
最後我想我們還應該冷靜。在我們熱烈追求愛情的幸福之時,在我們絕不放棄我們應有的權利之時,殘疾的朋友們,我們還得冷靜。如果我們的殘疾導致我們愛情的破裂(這是可能的,不僅僅因為,還因為許多其他緣故),我們這些從死神近旁溜達過來的人,想必應該有了不大小器的準備:我們何苦不再全力地做些事,以期後世殘疾者以及全人類不要像我們這樣活得艱難?
198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