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82章玉肩斜享展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便是太宗皇帝,也親自臨幸魏王延康坊私第。魏王私第中,服用豪華,侍衛如雲,太宗又顧憐魏王,身軀肥胖,行動不便,便特許魏王,乘坐小輿,出入宮

太宗在宮中時時思見魏王,便敕魏王移居宮中武德殿。因此魏王得時時與宮中妃嬪親近。魏王面貌又長得俊美,仗著皇帝的寵愛,宮中妃嬪,便爭奪著去討魏王的好。魏王便漸漸地放肆起來,揀幾個美貌的妃嬪,暗暗地和她結識下私情了。

這時承幹太子害了足病,走路成了蹺子,照定例皇子肢體有殘疾的,便當退出東宮,那承幹太子,平時又無惡不作,太宗也很不滿意於太子了,那妃嬪們打探得了這個消息,便一力慫恿魏王,去謀奪太子的位置。

魏王便結識下了駙馬都尉柴令武、房遺愛、韋、杜楚客這一班人,常常在太宗跟前,說著太子的壞話,後來侯君集謀反事敗,連累太子也去了位。

***武媚娘究竟是有見識的女子,當時魏王泰得太宗的寵愛,宮中的妃嬪,都和魏王私通聲氣,有幾個放蕩的妃嬪,竟暗暗地和魏王結下了私情。

她們一來貪戀魏王長得年輕貌美,二來也是攀援魏王的勢力,他魏王做了太子,多少也得到一點好處。

獨有這武媚,只對著魏王冷冷的,別的妃嬪見魏王進宮來,便一盆火似的向著。媚娘見了魏王,卻避得遠遠的。魏王原是一個好之徒,他見了媚娘這般美,豈有不貪慕之理,便也用盡手段,百般地去趨奉她,勾引她。

在魏王的意思,媚娘是新承恩寵的,皇上正溺愛她的時候,若能勾引得她上了手,替魏王在父皇跟前說幾句好話,比到別的妃嬪,便格外有力。

誰知媚孃的心思,卻完全和魏王相反,在媚娘原也存心要結識上一個少年美貌的皇子,圖她後的風,但她是要揀那忠厚少年,一旦得寵之後,可以顛倒縱的。偷眼看著那魏王,是一個浮滑陰險的少年,將來決不能成大器。

便是成了大器,也是一個無情無義的薄倖郎君,因此立意不願和魏王結,任那魏王溫存體貼,殷勤饋送,總給他個不理不睬。媚娘在暗地裡,卻看中了一位第九皇子晉王治。講到這位晉王,生是一個忠厚老誠的青年。

他雖是文德皇后親生的兒子,但因他生懦弱,在宮中常常受弟兄們的欺侮。娶妃王氏,卻是從祖母同安長公主的孫女。

也是十分貞靜。夫婦兩人,住在宮中,常常受妃嬪們的奚落,但晉王卻毫無怨言。獨有這武媚娘,每值宮中閒靜之時,便到晉王府中,找王妃閒談去,那內僕局,也明欺晉王夫婦是忠厚老實的人,一切供應,都十分減薄。

出進晉王府中去,只見婢僕零落,簾幕蕭條。王妃自己已補綴著衣服,晉王也親自拂拭著窗戶。

媚娘便在不周不備之處,私自拿些銀錢綢緞去貼補晉王妃子,又把自己院中使喚的宮女內侍,撥十六名去聽候晉王呼喚。

這一來把個晉王夫婦,得深銘肺腑。恰巧晉王又在此時,患起病來了,病得昏昏沉沉,也經太醫診脈服藥,但晉王這一病,竟病了三個月。王妃朝晚在一旁看護著,常常守到夜深,不得安睡。

後來晉王病勢漸漸減輕了,武媚娘也不時進府來探望,在白天的時候,媚娘也替王妃看護晉王的病。

王妃也覷著空兒回房去安息片刻,媚娘便乘這個機會下手,看看晉王面貌清秀,情忠厚,將來也容易縱,本來人在患病的時候,倘然有人憐惜他,便容易觸動情。

何況一個是美女子,一個是美男子,各在少年,晝長人靜,枕蓆相對,豈有個不動念的。再如媚娘放出她輕挑淺逗的手段來,在授魂與的時候,他倆人便成就了好事。

晉王是一個忠厚男子,便在枕上立著誓,說願世世生生不忘今之情。從此以後,他二人便瞞著王妃,做著無限若干的風的事體。

恰巧承幹太子得罪廢死,太宗意立魏王泰為天子,但武媚娘幾度侍奉過太宗以後,深知太宗的格,便暗暗地指教晉王,須如此如此,必可得父皇的歡心。

恰巧有一天,太宗命諸皇子學習騎,喚晉王也一塊兒到郊外去。晉王便推辭說:“非臣兒所好,但願得奉至尊,居膝下,則兒心所好也。”太宗聽了,心中十分喜悅!便傳諭工部,在太宗寢殿左側,造一座別院,使晉王搬入居住。

從此太宗心中,暗暗有立晉王為太子的心意。承幹太子謀反的計策敗以後,不久那魏王泰結黨營私,傾軋太子的計謀,也敗了。

太宗下詔,自今太子不道,藩王窺望者兩棄之。便改魏王為順陽王,出居均州之鄖鄉。長孫無忌又一力保舉晉王治,堪為太子。太宗道:“公勸我立雉奴,雉奴仁懦,得無為宗社憂。”雉奴便是晉王的小名。

長孫無忌力言其無妨。太宗便下詔立第九子晉王治為太子,入居東宮,那東宮接近後宮,從此媚娘與太子的蹤跡,卻愈加密加了。王妃平暗地留意,殘雲零雨,也有幾次落在眼裡。只因他夫婦二人,得有今,全是媚孃的妙計勝人。

如今雖說行徑不端,也只得一隻眼開,一隻眼閉地忍耐下去,正在這時,太宗皇帝突然崩了,遺詔傳位太子治。

太子便在太宗柩前接位,便稱高宗。太宗另有遺詔,令先朝諸嬪媵,承恩過的,一律出宮為尼,那武媚娘雖說一心戀著高宗。

但自己是先帝的才人,被遺詔迫著,也只得隨著眾妃嬪出宮,削髮為尼。媚娘住的尼庵,名喚水仙庵。高宗便暗暗地囑咐內侍,凡是水仙庵中的器用服食,格外供應豐美。

又時時著心腹內侍,拿奇珍異寶去賜與媚娘,他倆人一在宮裡,一在宮外,無時無刻,不是掛念著。

高宗因想媚娘,想得十分厲害,每朝罷無事,坐在宮中,長吁短嘆,雖一般有六宮粉黛,三千嬪娥侍奉著,但都是庸脂俗粉,在高宗眼裡看著,好似糞土一般。

高宗既即了皇帝位,照禮便冊立王妃為皇后,又立著貴妃、淑妃、德妃、賢妃、昭儀、昭容、昭嬡、修儀、修容、修嬡、充儀、充容、充嬡、婕妤、美人、才人。

共二十七世婦,又立寶林、御女、采女,各二十七人,合八十一御。內中雖有幾個,也得高宗寵信的。

但比到媚娘那種旎姿態,豔冶風光,真是有天凡之隔。有一,高宗因天氣昏悶,帶著一個小黃門,無意地走到御苑中長廓下納涼。

這時兩廓下古樹參天,濃陰密佈,一陣陣涼風吹來,沁入心脾。高宗連稱好風,便倚著雕欄,坐了下來,正靜悄悄的,只聽一縷簫聲,從濃陰中度來,吹得抑揚宛轉,悠靜動人。

高宗便留小黃門在長廓下守候著,自己便分花拂柳地尋著蕭聲走去,那小黃門在長廓下守候了半晌,不見萬歲出來。

那簫聲卻早已停住了,看看那天的西北角上,忽然起了一朵烏雲,一霎時風起雲湧,滿天罩住了黑雲,大有雨意。這小黃門便忍不住了,依著萬歲爺走去的路,向花木深處找去。

曲徑通幽,看看走到葡萄架下,前面有一帶芙蓉,花光燦燦,從花間葉底望去,只見兩個人影兒,肩並著肩,臉貼著臉,一個是雲髻高擁,玉肩斜(享展),一望便知是宮中的嬪娥。

一個卻是萬歲爺,這時那宮娥把粉臉軟貼在萬歲爺的肩頭,手中著那支玉簫,低低地度著鶯聲,唧唧噥噥的不知在那裡說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