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80章經過一百餘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太宗聽了大喜!便傳諭再有敢勸阻者,便以非聖無法論罪。便令魏丞相會同蕭瑀、張道源考察諸僧,選舉一名有德行的僧人作壇主,設立道場。這三位大臣,便於次,聚集眾僧,在山川壇,逐一查選。

內中選得一名有德行的高僧,法名玄奘。這玄奘自出孃胎,便持齋受戒,外祖父便是當朝一路殷開山,父親便是狀元陳光蕊,官拜文華殿大學士,一心不愛榮華,只喜修持寂滅,德行高超,千經萬典,無不通曉。

當時三位大臣,把這玄奘領上殿來,朝見太宗,玄奘拜伏在丹墀下。蕭瑀在一旁奏道:“臣瑀等奉旨選得高僧一名陳玄奘見駕。”太宗聽了陳玄奘三字,沉思良久,便問道:“可是學士陳光蕊的兒子嗎?”玄奘叩頭奏對道:“臣正是臣陳光蕊之子。”太宗大喜!便傳諭封玄奘為天下大都僧綱之職。

玄奘叩頭謝恩!又賜五彩織金袈裟一件,毗盧帽一頂,教他前赴化主寺,擇定吉良時,開演經法。玄奘再拜領旨而出。

回到化生寺裡,聚集各僧,共計一千二百名,分派上中下三堂,一切佛寺齊備,選定期,開壇做四十九水陸大會,演說諸品妙經,玄奘具表申奏,請太宗至期赴會拈香。

到了吉,太宗早朝已畢,帶領文武百官,乘坐風輦龍車,離了金鑾寶殿,徑到化生寺前,吩咐住了音樂響器,下了御輦,領著百官禮佛拈香,三匝已畢。

又見那大闡都僧綱陳玄奘法師,引著一群高僧,前來參拜太宗。禮畢,分班各安禪位,當頭揭著濟孤榜文。太宗看那榜文道:“至德渺茫,禪宗寂滅,周三界,統攝陰陽,觀彼孤魂,深宜哀愍!

茲奉至尊聖命,選集諸僧,參禪講法,大開方便門庭。廣連悲慈世楫,普濟苦海眾生,脫免沉痾六道,引歸真路,普接鴻漾,動止無為,混成絕素,仗此良因,邀賞清都絳闕。乘吾勝會,脫離地獄樊籠,早登極樂任逍遙,求往西方隨自在。”太宗看畢,滿心喜悅!對眾僧傳諭道:“汝等切勿怠慢,待功成緣滿,朕當重賞,決不空勞。”眾僧一齊頓首稱謝!當太宗便在寺中用齋,齋畢,擺駕回宮。一轉眼又當七正會,玄奘又具表請太宗降壇拈香。

此時善聽普遍遠近,太宗即排駕,率文武多官,后妃國戚,無論大小尊卑,俱詣寺聽講。到得壇前,只見玄奘法師,高坐在臺上,授一回受生度亡經,談一回安邦定寶籙,又宣一回勸修功卷。

聽講的人頭擠擠,約有三五萬人,滿場肅靜,一心歸依。眾人正聽講時,忽見兩個滿頭長著癩瘡的遊僧,擠進人群中來,直搶到壇前,舉手拍著寶臺,厲聽高叫道:“那和尚,你只會談小乘教法,可會談大乘教法麼?”玄奘聞言,心中大喜!

翻身下臺來,對那兩個遊僧稽首道:“老師父,弟子失瞻多罪,現前的大眾僧人,都講的是小乘教法,卻不知大乘教法如何?”那遊僧道:“你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渾俗和光而已。

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昇天,能度難人脫苦,能修無量壽身,能做無來無去。”正喧嚷的時候,有司香巡堂官,急去奏知太宗道:“大師正講談妙法,忽被兩個滿身長疥癩的遊僧,扯下臺去,滿口說著混話。”太宗聽了大怒,喝命擒來。

只見許多人推推攘攘地擁著兩個遊僧,進後法堂來,見了太宗,首也不稽,掌也不合,仰面道:“陛下問我何事?”太宗看了他踞傲的樣子,心下卻疑惑,便說道:“你這兩個和尚,既來此處聽講,只該吃些齋便了,為何與朕法師亂講,擾亂經堂。”遊僧答道:“你那法師講的是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昇天,我自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脫苦,壽身不壞。”太宗問:“你那大乘佛法,卻在何處?”遊僧道:“大西天天竺國大雷音寺,我佛如來處,能解百冤之結,能消無妄之災。”太宗道:“你可記得麼?”遊僧道:“我記得。”太宗聽了大喜!便命司香巡堂官引去,請上講臺開講大乘教法。那兩個遊僧奉了旨意,手拉手兒,轉身大腳步出去,躍上高臺,一霎時祥雲四起,把這座講壇密密圍住,中間現出一座觀世音菩薩來,手中託了淨瓶楊柳,左邊木吒童兒,右邊韋陀菩薩,喜得個玄奘大師,忙倒身下拜!

那太宗皇帝得報,也率領文武百官,朝天禮拜,滿寺僧尼道俗,無一個不拜倒在地,口中念著南無觀世音菩薩的佛號。

太宗即把吳道子傳來,對菩薩畫下真形來,漸漸地彩雲散去,金光消滅,菩薩真身倏已不見,只見那半空中飄下一張簡帖兒來,上面寫著幾句偈語道:“禮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

程途十萬八千里,大乘進殷勤,此經回上國,能召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太宗讀了偈語,便傳諭且把水陸道場收起,待朕差人去取得大乘經來,再秉丹城,重證善果。一面在京師城裡城外,遍貼黃榜,尋求肯上西天去拜佛求經的僧人。

第二天那玄奘法師,便袖中藏了黃榜,進宮去朝見太宗皇帝,跪奏道:“貧僧不才,願孝犬馬之勞,與陛下求取真經,便可保得陛下江山永固。”太宗大喜!

便親自下殿來,伸手將玄奘扶起說道:“法師果能盡此忠勤,朕願與法師結為方外弟兄。”便與玄奘同坐玉輦,擺駕到水陸道場。

在佛座前,拉著玄奘,拜了四拜,口稱御弟聖僧。慌得玄奘忙還禮不迭,說道:“貧僧何德何能,敢蒙天恩如此眷顧。我此一去,定要捐軀努力,直達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取真經,即死也不敢回國,永遠沉淪在地獄之中。”說著,便在佛前拈香為誓。

太宗大喜!暫送玄奘回洪福寺去,寺中許多僧徒,聽得玄奘要赴西天去取經,都來相見道:“嘗聞人言,西天路遠,更多虎豹妖魔,法師這一去,只怕難保命。”玄奘道:“我已發下誓願,此去若取不得真經,便願永沉地獄,但長途跋涉,渺渺茫茫,吉凶正是難定。”次,太宗設朝,聚集文武,寫了取經文牒,用了通行寶印。隨即把玄奘宣上殿來,口稱御弟道:“今是出行吉期,御弟可就此起行。朕又有一個紫金缽盂,送與御弟,途中化齋需用。再選兩個長行從者,白馬一匹,送御弟為遠行腳力,便請御弟起程。”玄奘接了缽盂,謝了聖恩!太宗排駕率同眾文武官員,送至關外,那洪福寺僧徒,又將玄奘的冬夏衣服,俱送在關外侍候。太宗先叫長行從者,收拾行李馬匹,然後命宮人執壺看酒。太宗舉杯問道:“御弟可有雅號?”玄奘奏稱:“貧僧出家人,未敢稱號。”太宗道:“當時菩薩說:“西天有經三藏”御弟便號稱“三藏”如何?再者御弟此一去,遠適異國,可改姓唐,用“唐三藏”三字是表明不忘本國,不忘此去取經的意思。”玄奘又謝了恩!接了御酒,正要飲時,只見太宗低著頭,向地面上抓一些塵土,彈入酒杯中。三藏不解是何用意。太宗笑道:“御弟此去,到西天何時可回?”三藏道:“只在三年,徑回上國。”太宗又勸著酒道:“久年深,山遙路遠,御弟可飲此酒,寧戀本鄉一捻土,莫愛他鄉萬兩金。”三藏方悟太宗撮土入酒之意,便舉酒杯一飲而盡,告別出關。此一去,三藏到處為人講經說法,遠近異國人,一齊尊敬他,在西域地方,共留住十七年工夫,經過一百餘國,都能通得他國裡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