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194章不覺嘆息著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打聽苗晉卿是唐朝一位賢臣,便把他從家裡拖出來,拜他做太宰官,那苗晉卿站在朝堂上,卻是閉口不說一語。吐蕃可汗,卻高坐殿頭,呼叱百官。

自有一班貪戀祿位的無恥官員,聽這外國王的叱吒,這時郭子儀手下軍士甚少,到御宿川地方,扎住人馬。一面令判官王延昌,到商州去招撫舊部,那各路軍馬,得了郭子儀的號令,齊奔赴咸陽來。郭子儀對各將帥哭說一番,求大家同心協力,收復京城。

眾軍官都涕零,誓遵號令。郭子儀一人先至行宮,朝見代宗皇帝。代宗怕吐蕃兵馬趕出潼關來,留子儀護駕。

子儀奏稱:“臣不收復京師,無以對先帝。我若出兵蘭田,虜必不敢東來,請陛下勿憂。”代宗准奏。郭子儀便派左羽林大將軍長孫全緒,率二百騎出蘭田,授以密計。並令第五琦為京兆尹,與全緒同行。且調寶應軍使張知節,統兵千人,作為後應。

全緒軍駐在韓公堆,白打鼓,夜間放火,作為疑兵。另選騎兵二百人,渡過滬水,遊弋長安。吐蕃兵此時,已飽掠,正滿載而歸,忽聽得城中百姓,彼此歡呼道:“郭令公從商州調集大軍來攻長安矣!”吐蕃可汗令探馬出城去探聽,回來報稱:“郭公確有大隊官軍,即前來圍攻京師。”吐蕃大將馬重英,聽了這消息,不由得惶恐起來,在半夜人靜時候,京師四城鼓聲驟起,接著一片喧嚷,隱約聽得“郭令公”三字。

郭令公,便是郭子儀,因前封代國公,後封汾陽王,京師百姓,都稱他郭令公,那高暉聽了這喊聲,先已嚇得驚魂失魄,連夜出城逃走,那吐蕃可汗亦站不住腳了,即帶領眾蕃兵向北退去。

其實此時郭子儀尚在咸陽地方,皆由長孫全緒打發手下部將王甫潛入城中,陰結少年數百人,乘夜在城中鼓譟。可笑吐蕃一二十萬將士,竟被“郭令公”只三字嚇退了。這全是郭子儀之妙計。

吐蕃兵退,捷報到了咸陽,子儀轉奏行在,請代宗迴鑾。代宗正巡閱潼關,查出豐王珙等在京師做的反叛事體,便然大怒,傳旨賜豐王自盡,一面返駕京師。

代宗尋覓得寧國公主的屍骨,從豐埋葬。此番吐蕃作亂,皇帝出奔,全是程元振一人從中作祟,他在暗地裡勾通了外國,滿想借著吐蕃的兵力,滅去唐朝,平分天下。

如今被郭子儀一番計謀,依舊保住了唐家天下,他心中萬分惱悶,把個郭子儀恨入骨髓了。如今皇帝迴鑾,在程元振也只得裝做沒事人兒一般。

也隨駕回朝。當時只有一位太常博士柳伉,上奏彈劾程元振,他那表章上說道:“犬戎犯關度隴,不血刃而入京師。劫宮闕,焚陵寢,武士無一力戰者,此將帥叛陛下也。

陛下疏元功,委近習,引月長,以成大禍。群臣在廷,無一人犯顏回慮者,此公卿叛陛下也。

陛下始出都,百姓填然奪府庫,相殺戮,此三輔叛陛下也。自十月朔召諸道兵,盡四十,無只輪入關,此四方叛陛下也。陛下必存宗廟,定社稷,獨斬程元振首,馳告天下。悉出內使,隸諸州,持神策兵,付大臣,然後削尊號,下詔引咎。

如此而兵不至,人不,天下不服,臣願闔門寸斬以謝陛下!”他這疏中,說得何等痛切?當時諸路節度使,只因痛恨程元振一人,所以代宗屢發詔徵諸道兵,卻無一應召的。到此時,代宗讀了柳伉的奏章,心中方有動。

只因當初程元振有護駕之功,便也不忍取他的命。只削奪官爵,放回田裡,那程元振得了詔書,還是說皇上不念舊情,十分怨恨。代宗回朝的第三,便在兩儀殿賜郭子儀宴,文武百官陪宴。

當殿又賜郭子儀鐵券,畫像在凌煙閣上,算是唐室極大的忠臣。到此時,復得安享太平。代宗在危急出奔的時候,還不忘情於李夫人,帶著李夫人,一同至陝州避亂,如今又帶著李夫人回宮來。李輔國早已去世,一無顧忌。代宗便下旨,冊立李夫人為正宮皇后,立雍王適為皇太子。

代宗和李夫人二人的心願,到此才得償了。帝后二人在宮中,形影不離,言笑相親,十分恩愛。

所有六宮妃嬪,都不得望見天子顏。代宗掩去皇后從前的事蹟,特令皇后冒姓獨孤氏,宮中都稱她為獨孤娘娘。

這獨孤皇后,隨身帶著一架短琴,每一彈奏,空中宛似有鬼神唱的聲音。代宗皇帝問:“此琴何以有如此神異?”獨孤皇后奏答:“此琴原為東海彌羅國所獻。

同時尚有一鞭,鞭稱軟玉鞭,琴稱軟玉琴。當時李輔國得了外國貢物,往往沒收入自己府庫中。宮中帝后,一無聞知。軟玉鞭,李輔國已送入宮中,張皇后收藏著,獨有此軟玉琴,沒在李輔國府庫中。

皇后在李輔國家中時,獨愛此琴,因此隨帶在身旁。此琴身系平常桐木所制,原不足異。只因琴上的絃線,原是碧玉蠶所吐之絲。東海彌羅國,有一種桑樹,枝杆盤屈,覆地而生。大者連延十數頃,小者陰亦數百畝。

樹上有蠶,身長四寸,遍體金,吐絲成碧綠,亦稱謂金蠶絲。一尺長的絲,可以拉成一丈長,成絃索,裡外透明,雖合十夫之力挽之,亦不能斷。製成弩弦,箭發可達一千步遠。

製成弓弦,箭發可達五百步遠,那軟玉鞭光可鑑物,雖藍田美玉,不能勝之。屈之首尾相接,舒之則勁直如繩。雖以斧鎖鍛斫,終不能傷缺。”代宗聽了皇后這一番話,便在滿宮中找尋這軟玉鞭,後來代宗遊幸興慶宮,在夾牆內,尋得一個寶匣,匣中藏著一支玉鞭,那柄上刻著“軟玉鞭”三字,與皇后那張軟玉琴,配成對兒。獨孤皇后,是不會騎馬的。

代宗又每退了早朝回宮來,親自挽著一匹青鬃小駒,扶皇后跨上雕鞍,在興慶宮四面走廊下,教皇后學著騎馬。柳親扶,玉肩軟貼,笑語相親,馳驅如意。宮廷之間,自有許多樂事。

代宗每只愛與皇后親暱,所有國家大事,一齊託付與丞相元載。六宮中妃嬪,見萬歲情和順,便終追隨著遊玩。

便是代宗皇帝,要得皇后的歡喜,也令那班妃嬪們陪著飲酒歌舞。許多妃嬪,誰不要討皇帝的好,便個個打扮得花枝招展似的,在萬歲和娘娘跟前跳著唱著。

可憐她們獻盡狐媚,滿心想得萬歲的憐愛,得皇帝的臨幸。誰知這代宗一心在皇后身上,一到宮燈明亮,那皇帝便和皇后二人,雙雙攜手,回正宮自尋歡愛去了。

只丟得六宮粉黛,冷落枕衾。這位娘娘未入宮以前,已和皇帝私地裡生了一個皇子,取名一個回字,現已封為韓王。入宮以後。

接著又生一個女兒,便是華陽公主,長得和母親一般美麗,代宗十分歡喜,常常抱在懷中,逗著她玩笑。一,萬歲和娘娘遊幸,至寶庫門前。

遠望屋頂上,透出一縷神光來,照在空中,搖閃不定。代宗甚是詫異,忙傳掌庫大臣來問時,那大臣奏稱:“庫中有寶物,每夜發光,穿屋頂。”代宗便命開著寶庫門,進屋去看時。

只見那神光是從寶櫥裡一個絳紗袋中發出來的。代宗伸手去把絳紗袋摘下來,打開來看時,原來袋中藏著一粒潔白光明的大圓珠,那珠子託在掌中,光芒卻照一室。代宗看了這珍珠,不覺嘆息著,對皇后說道:“此名上清珠,原是玄宗太上皇在時,罽賓國所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