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有人去告密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他皇帝念公等立有功,則不獨可以免禍,且可以長保富貴。”昌宗聽了這番話,心中大悟,忙去和他哥哥易之商量。第二天弟兄二人,一塊兒進宮去。
正打算勸諫則天皇帝回廬陵王,誰知才走到宮門口,卻被武三思率一群校尉,上前來攔住。這易之和昌宗弟兄二人。
在宮中出入慣的,如今見三思不放他進去,便覺十分詫異。問時,原皇帝聖躬不豫,奉旨在宮門檢查,無論何人,不許放入。這武三思平見了張氏弟兄,總是卑躬屈節的。今無端踞傲起來。
其中必有變。易之和昌宗弟兄二人,急退回府中,召集了一班平的心腹,商量大事。內中有一個黃門侍郎,名餘通的,他宮門中的消息最靈,當下報告說,有人也向武三思獻計,勸他出面回廬陵王,為後立功地步。
他又打聽得主公也有回廬陵王之意,只怕主公奪了他的頭功,因此先下手佔住宮門,是要隔絕主公和聖上之意。易之、昌宗弟兄二人聽了大怒,憤憤地說道:“三思這小狗!
他平拜俺做幹爺,捧唾壺,捧溺器地伺候著。是俺看他可憐,在聖上跟前保舉他,到了如今富貴的地步,不想他如今反咬起主人來。
俺不殺這小狗,誓不為人!他還不知道俺便是當今真正的皇上呢!俺如今不廬陵王,誰也奈何俺不得?俺們今索反了吧!”他弟兄二人說一聲反,眾人也齊聲說反了,當下易之和昌宗二人,派定分兩支大兵,一支兵直撲宮門,一支兵把守外城。誰知他兄弟二人正調兵遣將的十分忙碌,那武三思也不弱。
則天皇帝看看自己抱病已久,想起從前狄仁傑一番勸諫的話,很是有理。自己又得了一個鸚鵡折翼的夢,很是懷疑。當與太平公主、上官昭容、安樂公主、長寧公主商議,意思也想把廬陵王接回京師,那幾位公主,都有骨兒女之情,也極願把廬陵王回宮來,一塊兒住著,只是不敢直說。
恰好在這時候武三思進宮來,也主張去接廬陵王回宮。則天皇帝被你一句我一句,說得心活了,便下旨召廬陵王與韋妃俱回京師侍疾。武三思得了聖旨,急急出宮,與丞相狄仁傑、張柬之、崔玄(目韋)一班大臣商議,正商議的時候。
忽報說張易之、昌宗二人密謀起事。狄仁傑原與羽林將軍李多祚一班武將好,當下修成密書夤夜偷出京城去求救。
一面由武三思親自趕赴房州去,接廬陵王。這廬陵王自從高宗弘道元年十二月奉遺詔,在柩前即位,稱中宗太和聖昭孝皇帝。轉眼皇太后武氏臨朝稱制,改元嗣聖元年,二月,被廢為廬陵王,與皇后趙氏,妃韋氏三人,幽囚在一室中。
後趙皇后被則天女皇帝提進宮去,因吃苦不起,自己餓死,便改囚廬陵王與韋妃在均州地方。隔五年,又改囚在房州地方。
一共十二年工夫,王與韋后二人,一室相對,擔驚受怕,在患難之中,恩情甚篤,這時則天皇帝每以殺戮唐朝宗室為事,廬陵王的弟兄叔伯,都已殺盡。每一殺人消息傳來,心膽都碎。
廬陵王在幽囚的地主,每見有敕使從京師來,總認作是來賜死的,便抱著韋妃,嚎啕大哭。有時急得無路可走,便要先尋自盡。
每次總得韋氏百般勸,又私自在使臣前獻些殷勤,送些禮物,因得保全他夫婦二人的命。廬陵王常對韋妃私地裡立著誓道:“異時若得見天,當惟卿所為,不相止。”如今聽說武三思又傳著聖旨下來,廬陵王一想,這武三思近來竭力謀為太子,正是自己的對頭人。此番得了聖旨,一定是來取自己的命了。
這一急,急得他只拉住韋妃的手兒,頓著腳哭著。韋妃也被他哭得沒了主意,一眼見武三思已走進屋中來了,口稱王爺王妃接聖旨。韋妃到了此時也顧不得了,急搶上前去,跪倒在地,伸著兩條玉臂,攀住武三思的手,不教他宣讀聖旨。
這武三思原也是好之徒,他手尖兒觸著韋妃的玉臂,滑膩香軟,不覺心中一動,低頭看時,見她肌理瑩潔,忍不住伸手去握著韋妃的臂兒,扶她起來。
口稱王妃大喜,是咱家在萬歲跟前竭力勸諫,好不容易,挽回天心,如今聖旨下來,召王爺和妃子作速回京,怕不有將來重登帝位之望呢。廬陵王聽了武三思的話,只是不信。直待開讀了聖旨,這才樂得他夫婦二人,笑逐顏開。
當下便留武三思在府中張筵痛飲,不敢怠慢,當打點起程,在路上武三思把計除張易之兄弟的意思說了。廬陵王心想,如今母后老病,此番進京去,正要下一番辣手,警戒佞。
當時在路上,便下了一道手諭,給羽林將軍李多祚,令他通力合作,入清帝側,諭中有格殺勿論的話。令武三思先馳赴軍中,李多祚帶領三萬人馬,直攻玄武門。
張易之也指揮城中御軍,閉門抵敵。武三思令人把廬陵王手諭,向城中兵士高聲宣讀,那兵士們原心向著唐室,一聽說廬陵王駕返京師,便大呼萬歲,一鬨散去。李多祚揮兵直入。
張氏兄弟退入仙院。兵士們把一座仙院密密圍住,爬牆進去,易之、昌宗二,雙雙被擒。
這時廬陵王和韋妃已到城下,文武百官,齊赴郊外駕,隨把易之、昌宗二人綁赴軍前,廬陵王傳諭斬首,武三思便親自動手,把張氏弟兄殺死,然後廬陵王擺駕進宮。
則天皇帝一聽說廬陵王殺死了她心愛的易之、昌宗二人,不覺一驚。原是病倒在上的,便要支撐著起來。
左右上去扶持,只因病熱沉重,連坐也坐不住,只得依舊睡下。當有一位親信大臣,名桓彥範的,進宮來勸諫說:“張氏弟兄。
在外作惡多端,如今既已殺死。陛下也可不必置念。陛下秋已高,聖體多病,宜及早退位休養,請下明旨,傳位與廬陵王。”則天皇帝聽了,也不作聲。桓彥範忙去寫了聖旨,就則天皇帝榻前,用了玉璽。恰巧廬陵王與韋妃進宮來朝見,則天皇帝便親手把傳位的詔書,遞給廬陵王。
王和妃子,謝過了恩。武三思和桓彥範一班大臣,簇擁著廬陵王登通天宮即位,仍稱中宗皇帝,受百官朝賀,大赦天下。惟薛懷義、張易之、張昌宗等同黨,罪在不赦。凡為酷吏周興、來俊臣所陷害的,一概昭雪。
則天皇帝徙居上陽宮,上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帝,復國號依舊稱大唐。每隔十,皇帝率領后妃,及文武大臣,至觀風殿朝見母皇帝一次。則天皇帝直到八十一歲崩,改稱為則天皇太后,封韋氏為皇后。
一時武三思、張柬之、李多祚、桓彥範一班大臣,結聯韋后、太平公主、安樂公主、長寧公主,內外把持朝政,大權威。自從則天皇帝登位以來,民間便爭唱著一種苾挈兒歌。
那詞句十分妖豔,後來則天皇帝寵幸張易之,易之小名苾挈,人皆大悟。到咸亨年間,民間又唱道:“莫語,阿婆嗔,三叔聞時笑殺人。”後來果然武后接位,孝和繼承為皇太子。阿婆便指武后,孝和行三,所以歌中稱為三叔。當時又有童謠雲:“張公吃酒李公醉。”張公,是說張易之兄弟二人。
唐朝天子原是姓李,李公醉,是說唐朝天下復興也,在龍朔年間,百姓間通行一種酒令道:“子母相去離,連臺拗倒。”子母,是說酒盞和酒盤。
在則天皇帝永昌年間,大殺唐氏宗室,有宮中宿衛十餘人,在清化坊飲酒行此令,有人去告密,十人一齊斬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