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314章儒與道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妹妹,你可知道這希臘為何而亡?那亞歷山大少年英雄,又怎麼會暴斃,偌大的帝國轉眼間就分崩離析?”劉陵眨眨眼睛。

“這倒不清楚,還請陛下解惑。”

“這希臘國原本也是一個強國。不過,這個國家卻有個奇怪的規矩。他們不循天命,既不講父死子繼,又也講兄終弟及,竟然搞什麼選舉。那些愚民能知道什麼,他們往往被眼前的小利所誘,忘了真正的治國之道。你爭我奪,各作機心,豈能不亂?是故內訌不已,往往為外敵所趁。”劉陵的眉微挑,沉不語。

“這亞歷山大麼,也著實是個英雄。不過,他的英雄只是在戰場上,對如何治國,他卻一竅不通。曝師數年,征伐不休,卻不知道鞏固本。空有萬里江山,身死而瓦解。”天子斜睨著劉陵,伸手輕拍案上的書。

“蠻夷就是蠻夷,雖然知道些奇技巧,終究不登大雅之堂。妹妹,你說是不是?”劉陵無聲地笑了起來。

“如此看來,這希臘國國祚不永也是有道理的。國家大事,哪能如此荒疏。且不說王道,便是霸道也談不上。亞歷山大也算不上什麼英雄,最多是個豪傑罷了。”天子的眼神閃了一下,含笑點頭。

“王道乃是至道,非聖人在世不可得。霸道麼,卻有法可循,哪怕是齊桓公那樣的中才,只要有管仲這樣的賢相輔佐,也能成就霸業。若與孔子這樣道通天地的聖人相佐,就算是王道也是可期的。”劉陵想了想,突然笑了起來。

“孔子麼,學問自是有的,道通天地,怕是當不起。”

“妹妹連孔子都不放在眼裡,那你覺得,能稱得上道通天地的人又是誰?老子?”

“我不知道。”劉陵收起案上的筆墨。

“理不辯不明。不能與老孔並論,讀其書而不見其人,焉知其道能否通達天地?口耳相傳,附會增益,就連他們的書是不是本來面目都不敢說,遑論其它?”

“妹妹,你對儒者的偏見頗深啊。”

“不敢,只是不敢輕信罷了。”劉陵轉身從案上出一卷簡策,攤在天子面前。

“陛下,這是我所制的千里眼原理圖。雖是小技,亦有不可思議之道。其中道理,至今不能窺其全貌。陛下身邊人才濟濟,不知能否請哪一位為我解惑?”天子接過來簡策,仔細看了看,言又止。他將簡策收了起來。

“好,我找人問問。”

“多謝陛下。”——天子回到宮中,衛青也回來了,彙報了梁家之行的結果。天子聽了,微微點頭。

“這梁媌是個識大體的,知道分寸。傳詔,賞百金。人窮則易為財所誘,位卑則易為勢所制。如今梁嘯未歸,尚不能封爵,就先賞些錢財吧。待梁嘯歸來,朝廷自有封賞,讓她毋須擔心。”

“唯!”天子又叫來嚴助、枚皋等人,將從劉陵處帶回來的簡策給他們。

“你們看看這裡面究竟有什麼大道理。淮南王父女乃是道門擁躉,如果連這點小技都解不開,還怎麼說服他們。”

“唯!”嚴助接過,看了一眼,又遞給枚皋。

“陛下,既是儒道之爭,何不請些大儒來與淮南翁主理論?”天子眼珠轉了轉,連連點頭。

“你看誰比較合適?”

“博士呂步舒,乃是先帝時博士,廣川大儒董仲舒的弟子,學問淵博,曾代師授課多年。”天子想了想。

“是那個習《公羊秋》的董仲舒?”

“正是。”天子猶豫了片刻。

“那好,你找機會問問他。不過,先不要大肆宣揚,免得東宮(太皇太后)不喜,又壞了他的命。”

“唯!”嚴助應了一聲,退了下去。枚皋看完簡策,遞給身邊的吾丘壽王,沉思不語。天子看看他,笑了一聲:“少孺,你怎麼了?”枚皋皺了皺眉。

“臣倒是覺得,這副圖怕不是儒者能解得開的。淮南翁主最近著力較多的是墨家學說,不如找幾個通曉墨家的人來問問。”天子還沒說話,嚴助就笑了一聲:“墨家雜學,不登大雅之堂。再者,淮南王府頗有墨家門徒,若是能解,何須等到今。陛下,依臣之見,還是儒者為妙。”枚皋言又止。

天子權衡片刻,點頭答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