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秘境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盡生因為年紀大了,才開始修真,所以他的法力比起同輩還要若上三分,若是修習積氣功,則可以彌補這個缺陷。
而荀玉後便會成為新任渡真殿主,殿中人煙稀少,盡生的資質也不算差,若是後能夠進入渡真殿中,也是一個助力,這也是荀玉將積氣功之事告知的緣由。
不過那積氣功最開始只是修煉靈虛天而傳承下來的功法,自然沒有什麼後續,但荀玉有那造化為工的神通,即便是從無到有推算出來,也不算什麼難事。
來到大殿之後,盡生才收斂心神,對荀玉問道:“不知前輩此次來到下院,所謂何事?”荀玉於是將自己的意圖說出,盡生聞言,取出一部玉書,拿在額頭上查看了一番,才對荀玉道:“方才已經查驗過,那玄淵觀在山海之南,前已經來書說,舉派修士已經往下院方向來了,若是順利,應該在三之後來到。”聽到盡生的話,荀玉也放下心來,本想直接回去渡真殿中,但想到玄淵觀只要三就給到來,不妨在等上一段時間。
盡生於是安排了一件屋子,專門給荀玉居住。
三過去,一艘龐大的靈舟漸漸飛遁而來,其中坐滿修士,個個或是面愁苦,或是動萬分。
但無論如何,這些修士離開自己修煉多年的府,總是有些傷之情。
靈舟之上有兩位修士並未打坐修煉,而是互相攀談。
其中以為是金丹頂峰,正是那玄淵觀的觀主,另一位則是滄溟派璇璣殿的元嬰修士,還御道人。
“…因此行氣之道,在動在靜,動靜合一,方才能氣形無礙。”觀主開口道。
還御道人笑著點頭:“道友對練氣之道,動靜之事真是若觀火。”他說道這裡,忽然抬頭一眼,一指遠方,道:“道友,滄溟下院到了。”就見遠方出現一條巨大的山谷,山谷中間一方金頂大殿十分顯著,還有許多修士御器飛天,進進出出。
“此地便是滄溟下院嗎,好生氣派。”那觀主遠遠見到下院大殿,有些慨道。
還御道人笑道:“道友的玄淵觀比起來也不差,建立在那等高峰之上,還有神木林作為遮掩,這次若不是道友叫我一步,恐怕我也要錯過道友那門派的所在了。”觀主搖搖頭,回應道:“前陣子有一位道友提醒,若是有點滄溟派的修士帶書信來,要我無比細細查看,不然我是怎麼也不會相這山海界會出現這等魔頭,若不是那位道友提醒,恐怕我也要錯過這時機,留下來山海界化作那真魔的養料了。”聽到觀主的話,還御道人道:“道友能來此地,便是有緣之人,何苦想那些事。南方修士普遍對我等滄溟修士有所成見,加上那地還有蠱術傳,遲早會被地下魔教併,不過魔教之中,哪裡有我滄溟派便利。若是不願如此的,應該也會被其滅門,免得留下來便宜了那真魔,化作其修為法力。”觀主聞言,也是點點頭,這靈舟之上不止有玄淵觀的修士,還有許多是其他門派的,但那南方多少門派修士,那一片地域,來的只有這些。
至於剩下的修士和門派,等後魔教到了,不加入其中,只能被其滅門。
這觀主也是仔細向這還御道人打探之後,才得出的結論。
兩人話音剛落,這靈舟便到了滄溟下院,停頓在地上。
靈舟之中飛出三道光芒來,正是這靈舟之上三派掌門的遁光。
另外兩道遁光,其掌門不過是築基,與這達到金丹頂峰與元嬰其的觀主與還御道人說不上話,落地之後立刻召集門中修士。
此時滄溟下院之中飛來三道遁光,落地之後顯現出三位人影來,皆是這下院的修士。
此時這三人分別走向三位掌門,詢問道:“敢問三位,可是玄淵觀,巫峽觀,小葉莊的掌門嗎?”三人聞言,立刻點頭,那三人道:“門中已經為三派留出了駐地,請三派修士隨我等來。”三人聞言,就轉眼看向還御道人,行禮道:“這一路多謝道友照拂。”還御道人也還一禮,同時道:“那南方還有幾處門派沒有走過,先告辭了。”說罷,駕馭靈舟而去。
三人帶著各派修士,往北翻過一座小山,就來到一處空置的莊園,道:“這莊園是以前輩修士修建的,那時門中修士眾多,山谷之中都容納不下,於是空置下來了,諸位可以自行選擇居住之處。”眾人聞言,又見掌門點頭,於是各自往這莊園之中去了,不過那兩個小派的修士還是團結在一起。
等眾人安排好了之後,其中一位修士才對玄淵觀的觀主道:“這位觀主,門中有一位前輩是觀主的古人,要請觀主過去一敘。”觀主聞言,有些奇怪,但還是跟著這修士離去,走了一會,來到一處大殿之中,那修士走到一旁站定,對觀主道:“那位前輩就在其中,請觀主進去吧。”觀主點點頭,推開了大殿正面,就見一位女子背對著他看一幅圖,聽到身後的響聲之後便轉身看過來,此人正是荀玉。
觀主見到荀玉,一陣驚愕,隨後道:“我還道在這滄溟下院之中並無人,哪裡會有人找,原來是玉嫦道友。”荀玉也點點頭,走上前來道:“我回到滄溟之後,才發覺事情有變,本來以為半年之後才會有修士前去提到,沒想到先就有修士去了。不過道友玄淵觀所在那神木林,尋常修士也難以找到,正想要親自去一趟,未曾想道友已經來,於是在此等候。”觀主聽到這話,眉頭皺起,問道:“莫非是那真魔的變故嗎,不知道友可否告知?”荀玉點點頭,將那真魔將法力透出封魔陣圖之事說來,更詳細的卻隱瞞了,不過這事也足夠叫人吃驚。
那觀主聞言,嘆息道:“那等真魔出世,恐怕就是生靈塗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