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二十三章魔鬼都尉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果然,第一天,薛楓輕鬆地負重跑完全程,遠遠地將所有士卒落在後面。整整一個上午,5000名士卒只有三分之一勉強連走帶爬完成訓練。而剩餘的,直接在半路上就癱了。

第二,稍好些,在各隊長的鼓動下,能夠堅持完全程的人比第一多了數十人。

第三

第四

第五

到第七,5000名士卒幾乎全部能夠堅持完全程,儘管全部累得疲力竭。

這已經出乎薛楓的意料了。想來,這應該歸功於每周青等人隨隊不斷鼓勁,而且他們還放出風來,誰要是堅持不下來,就淘汰掉。這都是些血氣方剛的熱血青年,誰願意被“篩選”掉呢?丟不起那個人啊,再回到原先的軍營中去,誰能看得起呢?再者,由於李治和豫章的關係,神機營的伙食非常好,每天每人都有一碗牛湯,一小塊牛,大餅管夠,這對於補充體能也很有幫助。

看到逐步走上正軌,薛楓就不再隨隊參加體能訓練,他開始給馮越青等人上軍事理論課。畢竟,他的戰術思想,要通過這10個人傳遞下去,不讓他們跟自己保持思想上的高度一致,怎麼能行呢?

他運用現代的軍事理念、抄襲偉大領袖澤東的戰略理論,對馮越等人進行了“洗腦。”總結起來,就是十六字訣…“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馮越等人極為疑惑,周青更是直接提出了質疑:請問都尉大人,作戰殺敵,理應奮勇前進,豈能看到敵人強大就退縮躲避,看到敵人前進而我軍則後退呢?”看著這個黑臉的高大青年,薛楓微微一笑“周隊長,判斷敵情與畏懼敵人不是一回事。面對敵軍來勢洶洶的進攻,我們迅速後退保存實力,而當敵軍追擊疲倦之後,我軍立即展開進攻,就能一鼓作氣將其吃掉。再說了,我們是騎兵,要充分發揮騎兵機動靈活作戰的特點。別看我們這區區5000人,如果號令統一,面對數萬敵軍也可來去自如,縱橫馳騁。”看到眾人一知半解的樣子,薛楓知道,要想讓這些1400年前的唐朝人接受他這種作戰理念,必須要在實戰中進行不間斷的灌輸和教育。而此刻,只要讓他們懂得,服從命令聽從指揮便可以了。

士卒們熱火朝天的體能訓練,漸有了成效。薛楓突然發現,僅有好的體能是不夠的,還要有戰鬥力!於是,他又追加了一個訓練科目…就在體能訓練的基礎上,讓各隊以小隊為單位,每天出一個時辰來,進行對抗單兵實戰訓練。畢竟,良好的體能只是一個基礎,只有個體的對抗戰鬥能力增強了,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戰鬥團隊的戰鬥力。

單兵對抗訓練比體能訓練更加殘酷,起碼在士卒們看來是如此。那可是真刀真槍啊,來不得半點馬虎!罷開始,士卒們帶著“遊戲”的心態,反正是訓練嘛,大夥玩玩就是了。但在薛楓接連動用軍法杖打了數十名在對抗訓練中嘻嘻哈哈的士卒之後,士卒們的弦不得不繃緊了。這個都尉太黑了,太狠了,本就不講什麼情面,只要看誰不投入,拖出來就打,重重的打!起初的幾天,營地裡每天都要響起一聲聲慘烈的哀鳴!

到後來,只要一進入訓練狀態,***,管你是王大李二還是誰,統統都是老子的敵人,沒說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拼盡全力將對方幹掉!

幸好,薛楓提前讓士卒們在甲冑裡面又多墊了一層鐵板,而且,把對抗訓練所用長矛的尖頭去掉,否則,每天還不知道要減員多少。即便是這樣,常的訓練結束後,受傷的也不在少數,摔傷的,打傷的,甚至還有骨折的,不知道有多少士卒鼻青臉腫。

早上,體能訓練,完了,單兵對抗訓練,下午,團隊陣型演練,晚上,思想教育…一天下來,士卒們那一個累啊!挨著榻就睡著。但睡覺也睡不安生,半夜裡還時不時搞個緊急集合什麼的,士卒們苦不堪言,只能互相鼓著勁堅持著!

子一久,士卒們背後送了薛楓一個外號,魔鬼都尉!

不過,薛楓也有另外一面。他非但與士卒通吃同住同訓練,還想盡一切辦法提高神機營士卒的伙食標準。其實,他就是三番五次地跑到李治那裡,懇求李治讓李世績多給神機營“加加油”而已。因而,在整個軍營裡,神機營的士卒們吃得最好,有有菜,大餅管夠,週末每人還有一碗酒喝。同時,他也沒什麼架子,只要在訓練之外,他與普通士卒都可以在一起吹吹牛拉拉呱什麼的。

看著士卒們又敬又怕的眼神,薛楓得意地暗笑:嘿嘿,恩威並用,不怕你們不上套!

轟轟烈烈的大練兵一天天地進行著。士卒們體能有了,單兵戰鬥力提高了,團隊協作和集體戰鬥力上了一個新臺階,一切,都讓薛楓到非常滿意。接下來,為了發揮騎兵最大的威力,他開始開動“腦筋”利用自己那些豐富的知識,在裝備改良上下了些功夫。

首先是武器。大唐騎兵一般攜帶的是長矛,弓箭和寶劍。考慮再三,由於時間緊張,他只對弓箭進行了改良。將弓弦處扣箭尾的接口擴大,也就是說由每次發一支箭變為同時發兩支以上。而且,將箭尾上後綴的羽上繫上一條指頭細、三寸長的紅綢布,可以大大增加箭前行的穩定,提高其命中率。

一邊讓騎兵們學習適應新的箭之法,另一邊,他通過李治的影響力,讓兵部工具製造處的工匠夜趕製大量這種新型的弓箭。

其次是發明了兩種便於騎兵攜帶的小型火器。其一是“火箭。”火葯發明後,火葯被廣泛用於軍事,但在唐朝初年,火器還比較少。薛楓發明的這種火箭其實是據宋朝軍隊使用的一種原始火器更新而來。

具體做法是:取一段巴掌長的竹筒,一頭削成尖頭,一頭繫上一細長的鐵。然後,裝入火葯和鐵砂,夯實,接入引線引出竹筒外部,再用黃泥將兩頭封死。然後,將竹筒尖頭朝上略微捆綁在一支箭上,騎兵高舉箭支,點燃後面的引信,火葯燃燒產生氣體,藉助氣體後噴的反作用力,箭飛向前方。

經過反覆試驗,薛楓發明的火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程足有數十丈,到達目標後,火箭爆炸,鐵砂飛散傷敵,威力極大。他將之取名為,漫天黑雨箭。

其二是“地雷。”地雷在中國約有500多年的歷史。明代兵器製造家首次發明創制了地雷,並大量用於戰爭。明代兵書《武備志》中記載了10多種地雷的形制及特,並繪有地雷的構造圖。地雷多是用石、陶、鐵製成的,將它埋入地下,使用踏發、絆發、拉發、點發等發火裝置,殺傷敵人。但在唐朝,這絕對是一個空白。

由於時間緊張,薛楓沒有考慮用金屬來製造地雷,他採用了石材。具體做法是:用石頭打製成圓形或方形,中間鑿深孔,內裝火葯,然後杵實,留有小空隙入細竹筒或葦管,裡面牽出引信,然後用紙漿泥密封葯口,埋在敵人必經之處,當敵人將近時,點燃引信,引爆地雷。為了增強威力,他同樣在地雷中的炸葯內混合了鐵砂。薛楓把這種地雷取名為,人仰馬翻雷。

兩種秘密火器,在李治的親自代下,夜趕製。

在李世民親征高麗的前兩天,也就是貞觀19年2月10,在長安城西北郊外的一片開闊地上,李治和豫章邀請本次東征元帥李世績、副元帥江夏王李道宗兩人一起到場臂看神機營的實兵演習。

主意是薛楓提出來的,他意圖通過此種示威演練,一則增強神機營騎兵的士氣,二則讓李世績等大唐軍事高層將領“開開眼”滅滅他們驕橫的氣焰。

薛楓一身銀盔甲,挎龍淵寶劍,騎一匹棗紅馬(騎術經過這一段時間的惡補,已經說得過去了),別說,還真有一種大將的威風。5000名神機營騎兵分成10隊,一字排開,個個神飽滿,盔甲鮮明。

薛楓向李治、豫章等人略點點頭,手中的紅旗一舉,馮越帶領一隊騎兵縱馬在場中預先設置好的障礙、陷阱內來回馳騁,速度奇快但陣型卻有條不紊、絲毫不亂。

紅旗再次舉起,馮越和他的分隊結束演練,縱馬迴歸本隊。

薛楓放下紅旗,高舉一面綠旗。周青帶領他的分隊如一陣風一般縱馬過來,立馬搭箭,每人同時出三支帶有紅絲綢條的長箭,箭箭中百步之外的稻草人。薛楓紅旗再次一舉,周凌分隊立即縱馬迴歸本隊。

看完兩項表演,李治眼中放出神采,轉首向豫章說“豫章,本宮沒有看錯人哪!”豫章微微一笑“那是,明堂的確是大將之才。”黑瘦的李道宗,手撫鬍鬚,哈哈大笑“豫章侄女,好眼力!”

“皇叔,咱們先繼續看。”豫章眼中出一絲驕傲和得意。

薛楓手中已經換成了一面黑旗。他心想,好戲還在後頭下面,繼續讓你們開開眼。

手中的黑旗一舉,馬滔帶領他的分隊,縱馬過來在距離李治等人所在看臺大約50丈的地方,個個翻身下馬,在地上飛速用隨身攜帶的小鐵鍬挖掘著,忙碌著。一盞茶的功夫,騎兵們紛紛牽馬遠遠退避在兩側,人馬一起臥倒在地。

薛楓嘿嘿一笑,黑旗揮動,空氣中頓時傳過火葯燃燒的味道。半響,轟然一聲聲巨響,之前騎兵埋下的地雷接二連三地爆炸,漫天的黑鐵砂飛舞著,原地被炸出一個巨大的深坑。

李治、李世績和李道宗瞠目結舌,這是什麼東西?只有豫章早就心裡有數,安之若素。

薛楓又舉起一面黃旗。韓文帶領他的分隊縱馬過來,從背後出火箭,整齊劃一地點燃引信,頓時,騎兵們手中的火箭發出嗖嗖的響聲,尾部帶著火花電閃一般向遠方的一堆草堆,伴隨著聲聲爆炸聲,火焰與塵土飛揚沖天而起。…整個演習完畢。豫章笑著看了看尚沒有回過神來的李世績和李道宗“皇叔,英國公,你們看薛楓都尉的神機營可還能上得東征的戰場嗎?”

“真是天縱奇才啊!不可思議,世績行軍數十年,今天算是開了眼界了!”李世績長嘆一聲。

“豫章侄女,如此奇才,將來必成大器,成為我大唐的棟樑,皇叔我先向你道喜了。”李道宗望向薛楓的目光中充滿了好奇和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