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蘭若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七章蘭若官家最喜歡的花是蘭花,官家最心痛的女人是蘭若娘子!
每年都會有那麼一天,官家都會到上林苑的蘭園,太陽昇起時進去,華燈初上時出來,沒有人知道他在做什麼。
容妃娘子所住的玉宸殿,一直保持著原來的樣子,從那一天開始,官家從來沒有去過,即使要路過都會繞道走呢!
唉,事隔多年,官家還是忘不掉她啊!
…
《聽裴誼講那過去的事情》天氣很熱,門前大樹上的知了時斷時續地叫著,剛剛撒過水的路面又開始散發著熱氣,相府守門的小廝張全正站著打瞌睡,忽聽“馬鈴”聲聲,又有客人到了。客人在門前下馬,一名四十多歲的華服老者在前,五名侍者亦步亦趨地跟著,其中一人張全是認識的,那是太上皇身邊的紅人,入內內侍省都知陳思恭。
陳思恭,怎麼到這裡來啦?
張全連忙上去,陳思恭剛想說話,卻被華服老者攔住了。老人和顏悅地說道:“張相可在府中嗎?”張全完全被老者的非凡氣度所折服,回道:“相爺昨晚看書很晚才歇息,這時候,應該起來了,正在慎獨軒讀書。”
“好,頭前帶路!”老者的口氣不容置疑,張全往的威風不知溜到哪裡去了,乖乖地走在前面領路。
穿廊過戶,不一刻,來到相府花園,守在門口的管家看到張全身後之人,大驚失,跪倒在地,叩頭道:“太上皇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張全聽到官家的話,嚇得兩腿發軟,隨著話音就跪了下去。
趙佶和氣地說道:“朕路過此地,順道進來看看。”說罷,也不待通報,跨過月亮門,徑直往裡走。相府管家見這個陣勢,已來不及通報,只能暗暗叫苦,小心地在後面陪著。
前行七八丈,穿過靜靜的小樹林,眼前豁然開朗。一條小溪在花叢中過,花兒開得正豔,引來幾隻蝴蝶駐足連。花海的中央,一個雅緻的小亭子,亭子裡一名青衣老者,正專心致志地看書。躺在花兒的懷抱中看書,所有疑難,是不是就會刃而解了?
趙佶信步走進慎獨軒,悠然道:“相公好雅興啊!”張邦昌驀然回首,看清來人,整衣拜了下去。
行過禮,張邦昌將自己坐著的軟墊放到趙佶身邊的石凳上,請趙佶坐了,連忙吩咐上茶,並特別囑咐一句,要白茶!
兩套建窯黑盞,一隻御賜的描金紫砂壺,張邦昌好一番忙活,親自為趙佶倒茶,道:“臣在太上皇面前獻醜了。陛下是行家裡首,再沒有比您更明白茶的人哩!您嚐嚐這白牡丹,是否還用得?”張邦昌這番話雖是巴結,卻也不為無因。趙佶還寫過《大觀茶論》,卻是茶道高手。
黑漆漆的茶杯內,茶水橙黃清澈,還在冒著熱氣。用鼻子輕輕一帶散發出來的香氣,只覺得一股清香直入內腑,恁地舒。緩緩地吹一下熱氣,一小口茶汁,用舌頭兜住汁細細品味:香味鮮醇,輕悠悠似風拂面,香飄飄如美人回眸,端地是好生享受。
不過,這茶的味道還是有些與眾不同。
既有雪水的輕柔,又有壽山“萬壽泉”的清冽,難道…
“茶是好茶,水更是好水呢!”趙佶讚道。
張邦昌也笑道:“太上皇真是行家,什麼都瞞不過您!這水由冬天梅花上的雪水和“萬壽泉”的泉水混合而成,臣早就預備著,準備用來向太上皇討些賞頭的,不想您一下就喝出來了。慚愧,慚愧,不說也罷!”
“哈哈,好你個張子能啊!”趙佶道:“已經做到首輔,還和原來一般,你呀你,讓朕怎麼說你呢?”張邦昌字子能,趙佶在位後期,特別賞識他,幾年之間,由洪州知州提拔為尚書右丞,而為執政,趙佶要誇張邦昌時,就是用這樣的口吻,這樣的姿態說話的。
一時間,張邦昌彷彿回到了從前,鼻子一酸,眼睛一紅,差點落下淚來。
趙佶起身,望著軒外的花兒,道:“你能有這份心地,朕很欣。你的為人,你的能力,朕都信得過。好了,不說這些。朕有些餓了,讓你的人預備些吃的。而且,朕還想見幾個人,還須主人同意才行啊!”張邦昌擦了擦眼淚,道:“臣求之不得,請太上皇下旨!”
“去把宰執都請來,朕都想見見。”趙佶隨意地說道:“咱君臣二人手談一局如何?”太上皇說如何,只要把“如何”去掉,按前面的吩咐來做就是了。
趙佶琴棋書畫無一不,張邦昌的書畫也是上上之選,而棋藝更是國手的水平。前些年,他與趙佶下棋,每局都是和棋,著實費了很多心思!今天,一上來,趙佶棄邊角而不佔,一子落在天元之上。張邦昌老老實實點了個三三,靜觀其變。趙佶“啪”地將一枚棋子拍在星位上,直接肩衝三三一子,氣勢人啊!張邦昌棄置不理,再佔一三三,趙佶如法炮製,似乎必一戰而後快。四個角都是一樣的棋形,張邦昌不戰也得戰,否則一定會大敗而歸的。於是,你守我掛,你飛我跳,雙方的棋絞殺在一起。
太上皇的棋力大漲,算度深,而且攻守自如,進退有法,頗有那麼點拿得起放得下的味道。看來,非得小心應對才行呢!
進入中局,雙方各有兩條大龍絞在一起,都沒有活,而且,本就是你死我活的局面,沒有第二條路可以選擇。張邦昌凝神思考,茶杯裡的水已經沒有了,兀自不知,端起來,喝一口又放下。如是者三,似乎很是喝了些水呢!
第四次去端茶杯,輕輕了一口,覺不對,怎麼和前三次不一樣呢?低頭一看,水是滿的,那麼就是說,前三次本沒有喝到水?
張邦昌詫異地抬頭,卻看到不知何時,身邊多了兩個人,一個是李綱,另一個是秦檜。這時,秦檜執壺,正在往太上皇的杯子裡續水。再看太上皇,也是和張邦昌一樣,喝到了水,反而不舒服。抬頭一看,君臣四人“哈哈”大笑。
這一局,張邦昌沒有達成心願,贏了兩子。儘管是有心相讓,沒有下成和局,還是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