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睿前世上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李家是書香門第之家,在當地有著數百年的歷史了。五服之內的族人就有上千人。
前朝混亂,**不堪,天下大亂。書香門第的李家也不可避免地捲入其中。不過李家運數極好,跟對了人。跟著的主子就是當朝的太祖皇帝。李家祖先識時務,知道跟普通人享富貴容易共患難不易,而跟皇帝卻不一樣,跟皇帝共患難容易享富貴難。等到天下平定以後,李家的祖先就歸隱了。
李家的這個老祖宗英明神武的。跟隨太祖皇帝的那些有功之臣,十有**最後都被清算了。而歸隱的李家祖先卻得到豐厚的優待。經過多年的努力,李家在當地是名副其實的名門望族。當地一半的產業都屬於李家。地方上的官員也都要給李家三分薄面。
李家大老爺當年殿試時,是被皇帝欽點為榜眼,仕途一片大好。為此娶了錦鄉侯的嫡長女為。只是人生起起伏伏,李大老爺因為被事牽連,最後被罷官。並且再沒起復。
李大老爺有三個嫡子,嫡長子聰慧過人,擁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小小年紀顯出過人的天賦,被李大老爺寄予厚望。嫡三子自小聰明伶俐,長得也跟玉雕出來的娃娃似的,嘴巴也如抹了,甜的很,得上下一致的喜歡。嫡次子資質平平,不論資質跟長相都哥哥弟弟都是無法比擬的。加上往裡沉默不語。很不得父母喜歡。在家裡,也基本數屬於隱形人。
李暉去正院請安,走到正院外面聽見屋子裡歡聲笑語一片。腳步頓了一下還是走了進去。就見著弟弟在母親這裡,不用想就知道一定是弟弟說了什麼高興的事逗得母親開懷了。
他一走進去,母親臉上的笑容就沒有了。只是淡淡地看了他一人。他走上前去給母親行了禮。
弟弟李兆朝著母親甜甜地笑著說道:“娘,我聽阿萌說,二哥昨天又挑燈夜讀了。娘,二哥真勤奮,我得向二哥學習。”母親攏了攏弟弟說道:“要學也得跟你大哥學。”說完皺著眉頭對他說道:“好了,你下去吧!”對這個兒子她是真喜歡不上來。木訥遲鈍。愚笨不堪。長得也不像她跟老爺。若不是生下來的時候身邊也都是心腹,她一定以為是被人掉包了的。
李暉面無表情地說道:“是,孩兒告退。”這種狀況他已經習慣了。
母親不喜歡他,聽下面的人說是因為母親生他時難產,差點害了母親的命。所以就一直厭惡他。長大後資質又不行不得父親喜歡。據說母親還懷疑過他不是親生的。其實他也希望自己不是母親生的。他寧願是庶出的,也比現在這樣尷尬的位置好。
在家中,唯一對他好的就只有大哥。大哥並沒有因為他資質不好就不喜歡他。相反對他指點甚多。可是弟弟總是針對他。仿若跟他有仇一般。他聽別人說弟弟李兆認為有這麼一個哥哥丟他的份。經常給他沒臉。所以有弟弟在的地方,他就別想好過。有時候他真的忍不住想,是不是上輩子跟這個弟弟有仇,這輩子來報仇了。
李暉身邊的貼身小廝阿寧見著主子面黯然,開解道:“二少爺,再有兩個月就要鄉試了。少爺到時候過了鄉試就會得大老爺喜歡的。”只要自家少爺過了鄉試,有舉人功名,子會比現在好過的。
李暉沒吭聲了。哥哥十歲就得了童試第一,十二歲會試第一。只是父親壓著沒讓大哥再下場,說著現在年紀太小需要好好磨練磨練。等再過三年下場。哪裡知道第三年的時候,祖母去世了,哥哥因為守孝沒能參加那年的會試。這次哥哥是準備充足,三年前就去了國子監。聽說這次哥哥是準備衝刺前三甲。
他童試考了三回才考中。第三次考中的時候。弟弟是第一名,他排到四十多名去了。很是讓人譏笑了一回。只不過第二年鄉試弟弟因為生病沒進場。他進場卻落榜了。再過兩個月,是他第二次進場了。這回弟弟也跟著他一起進場。
若是弟弟考中他沒考中,怕是這個家更沒他的地位了。回到書房,拿著四書五經,他看不下去。從一堆的書裡出一本,封面是科舉的書,翻開裡面都是講述排兵佈陣。
看著被自己翻了多少遍可以倒背如的兵書,他臉上浮現的只有苦澀。他其實對四書五經並無多大興趣的,更不想科舉。他自小的願望就是參軍,成為叱吒疆場的大將軍。如今朝廷有外患,只要他參軍一定能一展抱負,實現心中的夢想。可是出生這樣的家庭,註定不能讓他如願,家族不可能讓他參軍。
家裡都是讀書人,全部都瞧不起帶兵打仗的武將。在他們的眼裡心裡,那些武官都是鄙草莽的化身。他只要冒出這個由頭一點點,不用說,肯定會家法伺候。甚至還會驅出家族。所以他連看兵書,都只能偷偷摸摸地看,就怕被發現。
兩個月後的鄉試,他過了,考中了一百多名。弟弟考中了第二名。而同父異母的三弟也中了,考中了八十多名。
有弟弟這塊朱玉在前,他考中了舉人也被眾人選擇遺忘。可他聽下面的人說,弟弟為此很不高興。說著本來可以考第一的,卻考了個第二。但是再不高興也與他無關。
鄉試以後,哥哥從京城寫信回來。說著江城到底不如京城的好。讓父親將他們兄弟送到京城去。到國子監學習。大哥還說他已經求了在國子監授課的堂叔幫忙,留出了兩個名額。只要他們過去通過考核就可以進國子監學習了。
哥哥說的兩個名額,不用想也知道是給他跟五弟的。若說大哥對他是慈善,對五弟是疼愛,那對三弟那就是厭惡了。按照大哥的說法,人心本就隔著肚皮。更何況還不是同胞兄弟。
但是容姨娘不知道從哪裡得到了這個消息,哭死哭活地求父親給三弟這個機會。
容姨娘是父親最心愛的小妾,也是祖母的心腹丫鬟。有祖母的撐,容姨娘膽氣足,聽下面的人說祖母在世的時候,容姨娘與與母親爭鬥得厲害。只不過祖母過逝以後。容姨娘也收斂了起來。可是這回為了三弟的前程。容姨娘鬧起來了。
在家裡,若說大哥是被父親寄予厚望的,那父親最疼的就是三弟了。不僅三弟是容姨娘的兒子,長相酷似他,情各方面也都像足了父親。所以容姨娘這次拼死一求,父親也猶豫了。
三弟資質不如大哥跟五弟,但是卻比他資質要好。唸書很有天份。這次鄉試也在他的前頭。
父親對他談不上苛刻,嫡子該有的一分都沒少他的。但也僅僅如此,在其他方面多的也沒有。從小到大,父親給他的印象都是刻板嚴厲。從沒過一個笑臉給他。小的時候為父母都不喜歡他難過了許多次,但是難過太多,傷心太多。長大了也就已經期盼了。
在父親的眼裡,他這個嫡次子顯然比不上他心愛的兒子。所以衡量一二,最後還是決定讓三弟跟五弟去京城。反正理由也是現成的,他的名次沒有三弟的好。
他其實是想去京城的。在江城他就好像被人錮了一般。做什麼都不方便。到了京城,天高皇帝遠,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至少看兵書也方便。為此,他將這個消息透給了母親知道。
若是其他事情。他相信母親決計不會管的。但是事關容姨娘。母親對容姨娘厭惡透頂。若不是父親一直庇護著容姨娘,容姨娘怕是已經被母親除了。這次的事。母親決計不會讓容姨娘如願。若是讓三弟去了京城,進了國子監,以後三弟可就出息了。而且這個機會還是屬於他的,母親雖然不喜歡他,但也絕技不願意看到三弟揚眉吐氣。讓容姨娘得逞,就算爭一口氣,也不會同意。
不出他所預料的,母親得到消息當下反對父親的決定。母親也不是無理取鬧,而是說著大哥的意思是讓他跟五弟去的。現在讓老三去算怎麼回事。反正就一個意思,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