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光緒遜位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廣州城內,到處洋溢著革命的熱情,二月二十八,命軍的名義發佈了《中華革命軍起義檄文》。文中稱:“夫中國者,中國人之中國,而非夷虜之中國也。…故韃虜一不殲滅,即主權一不收回,漢族一不存活。今政府已立,大漢即興,韃虜罪惡貫盈,天所不佑。凡我漢族,宜各盡天職,各勉爾力,以速底韃虜之命,而贊中華民國之成功…”這是“中華民國”首次出現於正式的公告之中而為世人所知。
響應廣州起義的,還有黃興、劉一、馬福益等人組成的革命軍,他們以湖南瀏陽醴陵和江西的萍鄉為起義地方,集合了三萬義士。當時中國中部饑荒,江西南部、湖北西部、湖南北部、四川東南部和揚子江上游沿岸,皆陷於飢,工人因米貴減工而失業,萍鄉礦工遂首先發難,四周徒黨起而響應。
萍瀏醴的起義,在萍鄉起義者多為煤礦工人,在醴陵起義者多為防營兵勇,在瀏陽起義者多為洪江會黨。每股約萬人,瀏陽一股為主力,自三月十六發難於文家市、牛石嶺、南街市、西鄉、大光、和萍鄉上慄市、案山關起義軍相呼應,蔓延至醴陵、衡山、宜諸地。
革命的風愈演愈烈,而清朝的各地方督撫們,卻陷入了前所未有之被動。三月七,張之電請光緒下諭撲滅革命軍。未等諭旨電告,便聯合湘、、蘇、贛等地疆吏分別出兵圍剿。然而戰事並未如他們所設想地那樣順利,在湖北的軍隊中,就有不少同情革命的低級官佐和士兵,江南的新軍中,同情革命者亦不在少數。所以雙方打打停停。總是沒有徹底的將對方消滅掉。
面對如此局面,林雲一方面加緊擴充武備、編練新的陸軍,一方面通電全國,謂:“革命者有二源,一為政治革命,即政府無滿漢之分,只求改良政治,富國強兵;一為種族革命。即孫文、黃興等領導者也。今各地種族之革命灼烈而政治之革命式微,實為中華各民族之不幸,革命前途之歧路。當此時,宜貶斥民族之分裂而只求政治之革命…微詞大義,望各地革命志士途知返,消彌分歧,共建政治之革命也。”此電一出,全國譁然。
支持者自然高呼林雲乃是公心為國,體例求存之棟樑,其中不乏保皇黨康有為、梁啟超等人撰寫地文章在報紙上為林雲搖旗吶喊。而反對者如孫中山。黃興等人,則立即發出一電反擊,電文略抄錄於此:“…林雲、楊度等不明大義,罔識種界,認賊為父,呼賊作君。竭逆軍全力,自戕同種,其人之罪,涸庭之水不能洗其汙,擬衡嶽之崇,不能比其惡。凡我國人,實無以對天下。今者劃清種界,特興討罪之師。率革命子弟,為天下先,冀雪前恥,用效先驅。…”如此一來。他們等於是把林雲劃在了對立面上,大有“起而伐之”的意思。林雲在看了這通電文之後,倒是笑著對楊度說道:“你我現在皆為國賊,看樣子,你草擬的那份通電踩了孫大炮的尾巴,他恐怕恨不能立刻攻進北京城裡將你我二人縛而罪之呢。”楊度也笑道:“…昔宋祖黃袍加身,實當出征之際。大丈夫生逢亂世,攀龍鱗、附鳳儀,圖像凌煙閣上,列坐凱旋門前,亦云得時則駕,棄逆效順而已矣。至豪邁公子,豁達少年,亦當知唐室龍飛晉陽,蓋以太宗為嗣子。漢家崛起豐沛,畢有大造於太公,化家成國,達權即所以守經,因禍得福,致人不為人所致,勿自委於無寸尺柄。明祖亦徒步布衣,勿畏胡虜毒焰兇張,胡元實跨歐兼亞…”林雲一聽,便知道他好為帝王師的病又發作了。擺手打斷了他:“孫大炮的目的,不外有三,其首要者,是推翻滿清政府,其二,成立國民共和政府,最後一條,才是政治之革命。今中國,民眾已經覺醒,若要實現富國強兵之理想,非烈的變革不可,因循舊路,總是難以成功地。”
“未知大帥於今後之事,如何措置?”楊度聽了林雲的話,這才收起勸進之心,轉而就當下的形勢問道。
“如今我們雄據京師,內有兵,外有郭、蔣,坐擁直隸,前有魯豫,後有東北,只需等三省平定,沙俄之禍消彌之後,再…”林雲微笑著看看楊度,話題一轉:“運往東北的物資準備的如何了?”
“業已分批發出。”楊度連忙答道。
“現在一般民眾乃至朝廷大臣的雙眼,都注視著北京。前者我們所發通電,雖然說明了自己的立場,可是那些對皇上和朝廷還抱著希望的人,尚在等待觀望。這樣,你即擬個立憲的電文,也算是對他們有個代。”林雲思索片刻,對楊度說道。
楊度思謀片刻,抬起頭來遲疑的問道:“雲帥是想用拖字訣?”
“呵呵,既然明白,何必多問?”林雲笑道:“趕緊去辦吧。”沒過幾天,楊度便拿著幾頁薄紙前來複命。林雲接在手中仔細看了看,對他說道:“就這樣吧。我去請皇上地聖諭。”
“請”自然是要請的,至於肯不肯也就無關緊要了,時至今,光緒也早已經認清了形勢。甚至在張家口,他也多半明白了,對於林雲,他抱著非常複雜的心態。然而他知道,現在自己所能做的,只能是照林雲的意思去行事了。
就在準備立憲的電文發出之後,革命地風雖然沒有因此而停息,保皇立憲的黨徒們卻也因此而鼓譟起來。
就在宣佈預備行憲後。東京地君主立憲派認為是一大勝利,聲勢大振,於是又組織了一個“政聞社”作為外圍組織,由蔣智由為社長,擁護梁啟超。
到了四月四,政聞社社員在錦輝館開大會鼓吹“。請梁啟超主講,政聞社社員二百餘人均參加,還界名如犬養毅等八九人參加,其他聞風而至的約有七八百人,合共與會人士不下一千人。
在東京的同盟會會員認為保皇黨如此大肆活動,非加以打擊不可,於是以張繼、平剛、陶成章等人為首,邀約了幾十人前往參加開會。這天會場因人數過多。秩序很亂,政聞社社員都佩掛紅布條做招待員。
—搖鈴開會後,主席先報告開會宗旨,然後大聲宣佈:“請梁任公先生演講。”梁啟超應聲而起,在掌聲中上了講壇,先講君主立憲的大道理,又講立憲的質以及國會。他說立憲國家須有監督政府的機構,就是國會,政府好比小孩子不懂事,我們人民通過國會去監督他們地行為。使政府不可亂來云云。平心來說,他的言論並無不妥,至少在當時,有這樣的見地和膽識,亦不是常人所能及的。可是他總是念念不忘滿清政府,殊不知其已是病入盲膏。不可救治了。
他演講時,臺下時有掌聲。最後梁啟超說:現在朝廷下詔預備立憲,我們大家應該歡喜踴躍才是。他地話才講到這兒,突然在臺下有一人站了起來,大叫一聲:“馬”然後就叫打,眾人一看,卻是革命黨人張繼。只見他捲了袖子。推開人叢往臺前奔。
梁啟超一聽見有人喊打,也顧不了演講,就回頭往後臺跑。這時又有一隻草鞋從講壇左邊飛了過來,正打中梁的左頰。扔草鞋的是一個戴眼鏡的老頭兒。梁捱了一下趕快從樓梯跳下講壇。
會場亂作一團,有喊打地,有喊革命黨的,而張這時已搶上了講壇,臺下鼓掌歡呼,一霎時由立憲黨的會變成了革命黨的會。
張繼先講了一番,隨後宋教仁上臺講同盟會的宗旨,他說:“立憲黨是保皇黨的變象,他們是要皇帝,我們不要皇帝,人民就是國家主人。我們不容許文妖(指梁啟超)講君主立憲,我們理想是中華民國。”講臺之下,大家熱烈鼓掌。張繼接著又講:“我今天不是和政聞社搗亂,今天因為有點不痛快,想質問犬養毅先生,你在早稻田大學曾告訴中國學生說:中國應當儘速革命,但你今天為什麼要附和保皇黨。”犬養毅被詰,只好上臺講了一篇立憲的道理,但最後結論則贊成中國革命。犬養毅講完後,一場鬧劇就告結束。
就在保皇派、立憲黨們滿心歡喜的等著林雲幫助光緒實行立憲之時,林雲的一通電文頓時讓他們如喪妣~回,倒是革命黨人站出來為林雲大聲叫好了。孫中山一改往對林雲的蔑稱,發表電文表示對林雲地支持。南方革命黨一時間聲勢更盛,連克廣西、雲南等地重鎮。四月十九,廣東正式宣佈獨立。
這份攪動了全國形勢的通電,是林雲授意楊度起草的,電文內容概略如下:“…自二次鴉片戰爭以來,國勢唯艱,主權喪,滿清朝廷,屢違民意,喪權辱國,失地賠款,實為我中國之大不幸也…當此全國上下求新求變之時,雲自問得國者所為何?蓋只求民眾得以溫飽、國家得以存乎?深思慮之後,乃決定順應民意,懇勸皇上遜位,以建立民主之共和國…”革命之火,已成燎原之勢,各地督撫們或是發表支持林雲的電文,搖身一變,成為了革命的功臣,或是黯然引退,避於上海天津等地蟄居。而那些頑固派們,仍然糾集起來準備武力對抗林雲。袁世凱倒是很聰明的宣佈支持林雲,儼然早已是林雲地忠實盟友。所以這幾個省的“討逆聯軍”裡,並沒有袁世凱的隊伍。他們的計劃原本是將這支隊伍拉去圍攻北京“勤王靖難。”讓他們放棄這個念頭的,是獲得東北戰役最終勝利後凱旋歸來的蔣百里和郭松齡的二十萬大軍。
本來東北戰場的局勢並不能這麼快地了結,沙俄在幾次重大失敗之後,不但沒有引兵退出東北,反倒不斷通過鐵路來增兵,直到後來郭松齡率領騎兵部隊通過大迂迴,連續的破壞了俄軍的幾個重要據點和火車的樞紐之後,親自率領俄軍入侵地尼古拉大公才覺得形勢不妙,匆忙轉道敗走,從海參威乘船逃回國內。
國內的形勢郭松齡和蔣百里早有所聞,結束東北戰事之後,便連忙率領大軍趕赴北京,使得“討逆聯軍”在鬨鬧了一陣之後,偃旗息鼓,做鳥獸散了。
五月十二,光緒通電全國遜位,林雲便安排其帶著一班皇親貴戚遷至奉天,另一方面,便準備成立共和政府,先期成立了一箇中央的立法機構;憲法局,緊接著,林雲便電告全國,由各省民眾自行選舉出地方參議局成員,並定於六月下旬召開國事立憲大會,就憲法的擬訂和頒佈舉行投票,並將於大會中選舉出正式的總統,然後由總統任命的總理組成內閣。
由於在廣州起義至林雲發此通電的這幾個月內,各股勢力除了在戰場上一較高低之外,更多的是發表通電聲明立場,抨擊對方,所以有好事者給這段時間起了個相當貼切的名稱:“電報戰”可謂傳神至深了。
到了五月底,隨著張之通電下野,南方諸省的清軍失去了領袖,便更加渙散,加上不少革命志士混入其中運動,使得很多清廷隊伍紛紛改換了門廷,加入到了革命軍的一方。
而全國的形勢至此便隱隱的變成了南北兩派對立的局面。原因無他,此時在北京有個以林雲為首的政府,在廣州,又有個以孫中山為首的廣州政府,兩者之間何去何從,有些見識的人便已經開始打起了各自的小算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