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鎮定功夫很好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吉田美子訝異地望了他一眼,沒想到他還認識自己的老師,但還是小聲地答道:“這是剛來不久的老師,聽說是本校碩士生留任的,叫松下百合子,你不要說話了,她不喜歡人家講話的。”李正天點了點頭。松下百合子優雅端莊地拿著指示儀,一粒紅外線便照在白的投影幕上,那ppt做得極為美觀,朗聲說道:“同學們,我們這節課上的是中國的美術史,眾所周知,我們的文化很大程度上是來自古老而神秘的中國。
雖然現在他們有些沒落了,但仍值得我們去研究學習,你們想都清楚美術史上的天才梵高吧!
他就是曾系統地學過中國的書畫,然後入到自己的畫中,就像他的經典之作《悲哀》給人一種震憾,象的覺,其中就有中國古畫的作風。”停頓了一下,看了下面一眼覺得學生都很認真地在聽,突然眼前一現,沒想到還有人不聽課,在那裡發呆,雖想說些什麼,還是忍了下去繼續說道:“中國美術以漢民族為主體的華夏民族所創造的以物質材料為媒介,佔據一定立體或平面空間的藝術。
在中國,這種古老的藝術形式,大約產生在史前時代。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不僅演化出建築、雕刻、繪畫、工藝造型等門類,還形成了不同於西方美術的獨特傳統與體系。中國美術對現在本影響最大的還是書法,中國書法在數千年的演化過程中,形成了篆、隸、楷、草、行等主要字體形式。
篆書是商、周、戰國時代通行的字體,大都刻在甲骨、青銅器或簡牘、、石、陶上。至秦代小篆成為全國推行使用的統一字體。其結體圓長,筆畫勻稱,藏頭護尾,圓潤優美。
隸書盛行於漢代,字體寬扁,左右舒展,橫畫如蠶頭燕尾,具有濃厚的裝飾意趣。楷書經南北朝到唐代發展至頂峰,其字形方正、筆畫結構嚴整。王羲之、歐陽詢、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書法家留下的不同風格的楷書作品,給後人以深刻影響。草書經章草、小草發展為狂草,筆線連綿不斷,大起大落如風馳電掣。
此書也盛行於唐代,以張旭和懷素最為著名。行書介乎草書與楷書之間,書寫簡易,暢。形成於漢,成於兩晉。歷代書法家都以行書字體創造了各自不同的風格。”松下百合子是個互動型的老師,換了張ppt對著臺下的同學說道:“你們誰能告訴老師中國那一幅書法是最好的?”想考較一下學生的眼力與分析力。一個同學站了起來大聲地說道:“我知道,是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蘭亭序,又名《蘭亭宴集序》、《蘭亭集序》、《臨河序》、《禊序》、《禊貼》為三大行書書法帖之一,系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一。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山陰(今浙江紹興)蘭亭”修禊“,會上各人做詩,王羲之為他們的詩寫的序文手稿。
序中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作者好景不長,生死無常的慨。法帖相傳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結構、筆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歲時的得意之作。後人評道”右軍字體,古法一變。
其雄秀之氣,出於天然,故古今以為師法“。因此,歷代書家都推《蘭亭》為”天下第一行書“。
存世唐摹墨跡以”神龍本“為最著,唐太宗時馮承素號金印,故稱為《蘭亭神龍本》此本摹寫細,筆法、墨氣、行款、神韻,都得以體現,公認為是最好的摹本。石刻首推”定武本“。
經郭沫若考證,以為相傳的《蘭亭序》後半文字,興無端,與王羲之思想無相同之處,書體亦和近年出土的東晉王氏墓誌不類,疑為隋唐人所偽託。但也有不同意其說者。《蘭亭序》表現了王羲之書法藝術的最高境界。
作者的氣度、鳳神、襟懷、情愫,在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現。古人稱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風出袖,明月入懷“,堪稱絕妙的比喻。”
“和舊同學說的有理,你們還有別的看法嗎?”松下百合子對著下面的同學優雅地說道,她很喜歡同學的討論,因為這樣才能啟發心智,如她的爺爺松下幸之助喜歡用眾人之智為已用,這對她影響很大。
吉田美子為了在弟弟面前表現一下,也站起來說道:“我認為是唐朝的草書大家有”草聖“張旭,他的《古詩四貼》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張芝草書之藝,創造出瀟灑磊落,變幻莫測的狂草來,其狀驚世駭俗。所以我認他寫的最好。”松下百合子仍是優雅地說道:“美子同學說的也沒有錯,所以我們看問題不要從一個方面去看,就算是草書也不見得是張旭厲害,中國有句古話叫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既然中國的美術史是如此地輝煌,那你們就解析一下如今它為何又有些沒落呢?”吉田美子第一個站起來道:“泡沫現象所導致的,一些畫家學上了演藝界,亮相在各種名目的筆會上,粉墨登場,把文化當作了一種商品,這樣焉能不敗?”吉田美子還想繼續說下去,可一聲報告聲打斷了她的思路。門外一個穿著白校服的美麗女孩,俏生生地站在門口向老師鞠了一躬,顯得很有風度,可讓人看到噴血的是她那誘人無比的溝在她一個躬身中了出來,只可惜只讓李正天一個人看到了,因為他本沒心情去聽這些,心裡煩著呢?
松下百合子理解地笑了一笑,頓時讓下面的男生看呆了,如百花齊放般美麗,雖一瞬卻足以讓人遐想無限了,對著她優雅地說道:“貴子,進來吧!下次注意一下。”聲音很是好聽,很像百靈鳥的叫聲,圓潤婉轉自如。
那看起來很有格的美女點了點頭便走了進來,有些詫異地看了李正天一眼便在他的旁邊坐了下來。
“同學們繼續說吧!只有會找缺點的人,才會完善自己的不足。”松下百合子仍是向同學鼓勵道。一個穿著很火辣的女人,在一般人眼中還算是美女,站起來聲音有些發尖地說道:“目空一切導致了沒落,時下,凡是國畫家都很牛氣,就連遠為成家的也牛氣十足,對別的畫種不屑一顧。
認為自己是皇親國戚,身份不凡。我以為這是有道理的,要不人家怎麼是‘國’字號呢?國畫源遠長,博大深,幾乎每個中國人,順口都能說出幾個國畫大師來,遠的顧愷之、吳道子、董源、巨然、張擇端、徐渭、八大山人、石濤等不說,近現代的任伯年、吳昌碩、黃賓虹、齊白石等,誰人不曉?
如果連個國畫大師的名字也說不上來,恐怕不是文盲就是老外了。這是悠久的傳統和輝煌的歷史積澱形成的習慣霸氣。再者,一些別的畫種的中堅,晚節不保,紛紛變節投向國畫陣營,徐悲鴻、吳作人等人即是。
這使國畫陣營空前壯大,帶來的影響對別的畫種來說,用兵敗如山倒形容也不過分,自認為紅苗正祖傳的正宗國畫家,怎麼能不牛氣呢?
然而,我想說的是,國畫家們不要牛氣太盛,祖先的功績早已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整天抱著”我們先前比你闊多啦!你算什麼東西!
“的信念,不用我說,誰都知道這是阿q神。要說別的畫種的作者,拿起筆鋪上宣紙抹上點筆墨就成國畫了,這是抬槓,最起碼不會是好作品。
反過來,國畫家要想換掉手中的工具畫幅油畫,刻幅版畫恐怕就更難為他老人家了。那是瓦匠拉大鋸,找不到尺寸。我聽說,江南有一小鎮,村中男女老幼都能塗抹水墨,以至遊客蜂擁而至,用一二十元就能買一幅像點模樣的國畫。從這一點就可看出國畫的難易程度和極易氾濫的弊病。”***松下百合子滿意地點評道:“沒錯,以前中國人是笑本人目光狹隘,但現在他們又何嘗不是呢?所以做人要用一種發展的眼光去看,不要固步自封,守著老本吃黃梁。”突然轉過頭來對著仍是眼珠亂竄的李正天滿是詭意地說道:“這位同學,你很面生,你能說一下嗎?”李正天心裡不知想著什麼,並沒有聽見。
吉田美子忙拉了一下他,低聲說道:“弟弟,老師問你中國的美術為何會沒落呢?”李正天忙站了起來,一時之間顯地倉促,但一瞬間又平靜了下來,溫和地問道:“老師我剛才走神了,你能再說一些問題嗎?”松下百合子並不像下面的同學一樣到鄙視,反而眼中充滿了欣賞,讚道:“這位同學不錯,前途無量,鎮定功夫很好,比我爺爺的鎮定功夫還要好,難得能在一瞬間就反應過來,老師就再說一下吧!中國的美術為何會沒落呢?”